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四川成都专用)_第1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四川成都专用)_第2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四川成都专用)_第3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四川成都专用)_第4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四川成都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1~2章(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5.难易程度:0.7。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 B.0.5米=500微米=500000纳米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 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答案】D【详解】A.因为1升=1000毫升,所以5升=5×1000毫升=5000毫升故A错误;B.因为1米=106微米=109纳米,所以0.5米=0.5×106微米=5×105微米=5×105×103纳米=5×108纳米故B错误;C.因为1分米=100毫米,所以5分米=5×100毫米=500毫米故C错误;D.因为1米3=106厘米3=106毫升,所以0.5米3=0.5×106厘米3=0.5×106毫升=5×105毫升故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速度的估测与实际不符合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m/sC.中学生跑800米的速度约为4m/s D.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答案】B【详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1.2m/s,故A不符合题意;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故B符合题意;C.跑800米的时间约为200s,平均速度约为,故C不符合题意;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小明和小李同时从起点出发,一段时间后他们到达半山腰(如图),但最后二人却同时到达山顶。下列关于二人在整个登山全程的平均速度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小李的平均速度更大 B.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大C.小明的平均速度更小 D.二人的平均速度一样大【答案】D【详解】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由于二人登山全程的总路程相同,所用的总时间相同,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BC错误,故D正确。故选D。4.(2024·江苏南通·模拟预测)甲、乙两列高铁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则下列判断中可能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且乙车比甲车快 B.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且乙车比甲车快C.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且甲车比乙车快 D.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答案】C【详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甲车相对地面是向北运动的;看到乙车向南运动,则乙车相对地面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南运动、也可能是向北运动,但速度小于甲的速度。故选C。5.(2024·贵州毕节·一模)2023年11月26日,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多哈世锦赛选拔赛结束了第五个比赛日的争夺。全红婵、陈芋汐在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以354.66分夺冠,如图所示是她们比赛时的同步场景。在两人同步跳水的过程中,一名看台上的观众说全红婵是静止的,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陈芋汐 B.水面 C.跳台 D.座位上坐着的裁判【答案】A【详解】A.两名运动员跳水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都相同,她们之间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全红婵相对于陈芋汐是静止的,陈芋汐相对于全红婵是静止的。在两人同步跳水的过程中,一名看台上的观众说全红婵是静止的,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陈芋汐,故A符合题意;BCD.全红婵、陈芋汐两人同步跳水的过程中相对于跳台、水面和座位上坐着的裁判,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都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唐代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中描写轻舟的运动情况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舟 B.万重山 C.舟上的李白 D.水流【答案】B【详解】依题意得,轻舟是运动的。A.参照物不选择自身,故A不符合题意;B.轻舟与万重山的相对位置不断改变,以万重山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C.轻舟与舟上的李白的相对位置不断改变,以舟上的李白为参照物,轻舟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D.水流的运动速度不断改变,不适合作为参照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4·湖北宜昌·三模)小明站在长江边的某观光电梯上,从一楼上升到十楼,此时以小明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边的岸堤是向下运动的 B.旁边站立的乘客是向上运动的C.电梯地板是向上运动的 D.公路路面是静止的【答案】A【详解】A.以小明为参照物,暗堤相对小明是向下运动的,故A正确;B.旁边站立的乘客和小明一起向上运动,其相对小明是静止的,故B错误;C.电梯地板和小明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C错误;D.公路路面和小明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A。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速度之比为,运动的路程之比为,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A. B. C. D.【答案】D【详解】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如图所示,是两同学记录的甲、乙两相同小球同时从a地直线运动到b地的频闪照片,他们所用频闪相机相同,每隔相同时间拍照一次,下列说法正确的()A.乙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小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慢C.以乙为参照物,甲向b地运动 D.从a到b,甲、乙两小球平均速度之比为3∶5【答案】D【详解】AB.由图乙可知,乙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且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即速度是越来越大,乙球做变速运动,故AB错误;C.频闪照片就是每隔相同时间拍照一次,由图甲乙两球起点和终点位置相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相等,甲球的时间间隔比乙球大,则甲球的速度比乙球的速度小,同时从a地直线运动到b地,以乙为参照物,甲向a地运动,故C错误;D.甲乙两球起点和终点位置相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相等;假设一个时间间隔为Δt,甲所用的时间为5Δt,乙所用的时间为3Δt,根据可得,从a到b,甲、乙两物体平均速度之比为,故D正确。故选D。10.调节手机播放音量,是控制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答案】A【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按音量键可以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也不是音色。故选A。11.(2024·河南许昌·一模)如图所示,将扬声器对准烛焰,当播放音乐时烛焰开始晃动,这说明了()A.扬声器的磁场作用于烛焰 B.听到的音乐是扬声器振动产生的超声波C.在月球表面播放音乐,烛焰也可以晃动 D.扬声器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D【详解】AD.扬声器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烛焰,声波作用于烛焰开始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B.扬声器振动发出的声音是人类听的见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C.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表面播放音乐,烛焰不可以晃动,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2024·陕西汉中·一模)2024年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火箭发射时声音强度达到150分贝是指声音响度大B.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声音是超声波C.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发射基地附近的居民将窗户装上双层真空玻璃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B【详解】A.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火箭发射时声音强度达到150分贝是指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超声波的频率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耳听不到超声波,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声音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符合题意;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火箭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发射基地附近的居民将窗户装上双层真空玻璃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2024·黑龙江大庆·一模)下列对声现象中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图乙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图丙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D.图丁中,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答案】D【详解】A.图甲中,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图乙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图丙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但不能说明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故C错误;D.图丁中,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从左到右水的量逐渐减少,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振动频率逐渐变大,所以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故D正确。故选D。14.(2024·湖北·三模)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减小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和发声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C.第二次振动的频率高,音调高 D.钢尺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D【详解】A.振动产生声音,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声音以声波的形式类似水波,向四周传播,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减小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拨动钢尺,第二次伸出的尺子比较短,第二次振动的频率高,音调高,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次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响度相同,故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15.(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图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C.10~2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20~3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答案】D【详解】AB.由图甲可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则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10~20s内,由图甲、乙可知甲车行驶的路程大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20~30s内,由图甲、乙可知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同,根据可知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2024·四川广元·二模)如图甲所示,硬币的直径是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时间为s。【答案】1.20337.5【详解】[1]由图甲得,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硬币左端在2.00cm位置,右端在3.20cm位置,则硬币的直径是[2]图乙中停表小表盘的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5~6之间,且偏向6位置,读作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为0.1s,示数为37.5s,则停表的读数是17.小刚同学测橡皮的宽度,记录5次测量结果,分别是:①2.51cm,②2.51cm,③2.41cm,④25.2mm,⑤2.53cm。小刚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其中错误数据的序号是。【答案】1mm③【详解】[1][2]第4次数据25.2mm=2.52cm由5次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可知,此刻度尺估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0.1cm=1mm测量数据2.41cm与其他个数值差距较大,是错误数据。18.小军将照相机固定在马路边连续拍了两张照片,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树木为参照物,卡车向运动;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向运动。(均选填“左”或“右”)【答案】左右【详解】[1]卡车相对右端第一棵树的距离越来越远,是向左运动的。[2]轿车离右端第一棵树的距离越来越远,是向左运动的,但轿车的速度比卡车的大,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是向右运动的。19.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如图,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运动,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答案】变速直线0.125m/s【详解】[1]小球从A运动到F,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在这过程中所用时间通过的路程则此过程的平均速度20.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路程为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答案】6.000.15【详解】[1]由图可知,小球从C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2]时间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1.(2024·辽宁抚顺·三模)一群大象慢慢地向前走,这些大象的活动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的,实际上,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波进行交流。行走中的母象为了使身后的小象不掉队,母象与小象间要尽量保持相对。【答案】次声静止【详解】[1]大象发出的声音音调低于20赫兹,是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进行交流。[2]行走中的母象为了使身后的小象不掉队,母象与小象间的相对位置要保持不变,尽量保持相对静止。22.(2024·江西上饶·一模)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盒的前面,可以观察到烛焰在摇曳,扬声器的纸盒由于发出声音,而烛焰的晃动,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答案】振动能量【详解】[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也是由振动产生的。[2]烛焰在摇晃说明它获得了能量,因为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播放的高音扬声器前,因为扬声器的纸盆振动,带动空气振动,表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23.(2024·河南郑州·三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系统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小旭家安装了声纹锁门禁,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填声音的特性);声纹锁可以根据用户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答案】音色信息【详解】[1]在声音的三要素中,音调和响度都可以模仿到相同的程度,只有音色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声纹锁在门禁系统中主要依靠辨别声音的音色来辨别声音。[2]声纹锁可以根据用户语音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4.(2024·云南玉溪·二模)在马路旁我们可以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上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乙中(选填“1”或“2”)是这种声音的波形。【答案】响度2【详解】[1]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即测定声音的响度。[2]图乙中1波形图,声音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图。2波形图,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25.(2024·四川绵阳·模拟预测)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其图像如图所示,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行驶,记时10s时,两车相距m。【答案】西40【详解】[1]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乙车的速度为由于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且,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2]记时10s时,甲车的路程为乙车的路程为两车相距为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计算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验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得分)26.(6分)交通规则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超过100km/h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m以上的距离。现有甲、乙两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同向同车道行驶,甲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甲车后方,车速大于甲车速度。当乙车司机确认两车相距200m时,开始逐渐减速,40s后两车刚好相距120m,乙车速度108km/h,试完成下列问题:(1)40s内,甲车行驶路程s1是多少m?(2)在这4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答案】(1)(2)【详解】(1)甲车行驶的路程是(2分)(2)40s内乙车行驶的路程为(2分)乙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2分)27.(6分)由于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采集,变得越来越匮乏,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某海洋勘探船从某位置以最高速度30节匀速航行到预定海域用时1h(1节=1.852km/h);到达预定海域后,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5s接收到回波。(海水中的声速取)求:(1)此过程中海洋勘探船行驶的路程?(2)该处海洋的深度?【答案】(1)55.56km;(2)3750m解:(1)由题知,海洋勘探船的速度v=30节=30×1.852km/h=55.56km/h(1分)由得,此过程中海洋勘探船行驶的路程s=vt=55.56km/h×1h=55.56km(2分)(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1分)由得,该处海洋的深度h=vt=1500m/s×2.5s=3750m(2分)答:(1)此过程中海洋勘探船行驶的路程为55.56km;(2)该处海洋的深度为3750m。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2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2)图中AB段的距离为cm;(3)分析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小车在BC段的速度为m/s;(4)如图所示,下列坐标图像中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A.B.C. D.【答案】(1) (2)40.0 (3)0.4 (4)B【详解】(1)根据公式可知,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所以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2)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B段的距离为sAB=80.0cm-40.0cm=40.0cm(3)由图可知,BC段的路程为s=40.0cm=0.4m小车在BC段所用的时间为t=1s,则小车在BC段的速度为(4)分析实验数据,AB段和BC段路程相等,小车在AB段所用的时间大于BC段所用的时间,则小车在AB段的速度小于在BC段的速度,即小车在斜面上下滑时做加速运动。A.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图像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C.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图像表示物体静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9.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如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①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②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答案】固体可以传声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不能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没有控制变量【详解】(1)[1]“土电话”间用细棉线连接,线拉直时,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2)[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即材料不同,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故这一实验表明: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与材料有关,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因为棉线没有拉直时,无法传递振动。(4)[4]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控制琴弦长度以外的因素相同,所以应选择琴弦a、d进行探究。[5]琴弦a和b长度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所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6]c和d材料和长度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所以不能用于探究音调与琴弦长度的关系。B卷(共20分)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正确的是()A.图甲是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直径LB.图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取平均值是为了消除误差C.图丙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与路线重合测量D.图丁中把金属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为【答案】D【详解】A.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错误;B.纪念币的直径不易直接测量,图乙中可以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测出纪念币的直径,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误差不能消除,故B错误;C.图丙中测量地图上路线的长度,长度并非直线,可以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与路线重合来测量,故C错误;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细金属丝的直径为,故D正确。故选D。2.(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D.甲、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答案】A【详解】甲、乙、丙图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甲、乙、丁波的疏密相同,则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甲、丙、丁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2024·山西晋中·一模)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关于吹埙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是由埙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只能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C.宫、商、角、徵、羽的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色 D.埙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答案】A【详解】A.由于一切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所以吹埙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所以声音不仅仅通过空气传播进入人耳,故B错误;C.宫、商、角、徵、羽的五音,这些音振动的频率高低不同,所以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埙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故D错误;故选A。4.甲、乙、丙三人各驾驶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 B.甲、乙、丙都匀速下降C.甲、乙、丙都匀速上升 D.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答案】BD【详解】研究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楼房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说明丙匀速下降;丙看见乙匀速上升,则乙有三种可能:静止、匀速上升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而丙相对地面是下降的,说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匀速下降的,故B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故选BD。5.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段平直的道路上骑自行车,他们从同一地点O同向出发,两位同学的s-t图像如图所示,当t=60s时,甲、乙相距60m,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乙比甲晚20s开始运动,且v甲=3m/sB.0-60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当t=40s时,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时距离O点120mD.0-6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6m/s【答案】AC【详解】A.由图像可知,乙比甲晚20s开始运动;当t=60s时,乙运动的路程为240m,由题可知此时甲、乙相距60m,则甲运动的路程为则甲的速度为,故A正确;B.由图可知,0-6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0-20s内乙静止不动,20-60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可知,乙在20-60s内的运动速度为当t=40s时,甲运动的路程为当t=40s时,乙运动的路程为因为他们从同一地点O同向出发,所以当t=40s时,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时距离O点120m,故C正确;D.由图可知0-6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故选AC。综合题(共10分,第7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