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鲁科版)_第1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鲁科版)_第2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鲁科版)_第3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鲁科版)_第4页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鲁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鲁科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测试范围:第一~二章(鲁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5.难度系数:0.7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探究“物体吸收太阳能的能力与什么有关”时,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个环节()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答案】A【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对照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知道,“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属于做出猜想,因此是猜想假设环节,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有这样的一位科学家,他在研究亚里士多德落体观点的过程中,巧妙设计了斜面实验,从逻辑上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后人誉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这位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杨振宁【答案】C【解析】A.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故A不符合题意;B.牛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总结出力学牛顿三大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C.伽利略,通过实验改进了力学研究方法,是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巧妙设计了斜面实验,被后人誉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牛顿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总结出力学牛顿三大定律。故C符合题意;D.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6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如图所示。此时,相对于嫦娥6号静止的是()A.月球南极 B.地球南极 C.太阳 D.中国空间站【答案】A【解析】嫦娥6号相对于地球南极、太阳、中国空间站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地球南极、太阳、中国空间站为参照物,嫦娥6号是运动的;嫦娥6号相对于月球南极没有位置的变化,故以月球南极为参照物嫦娥6号是静止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4.中式筷子的标准长度是多少?有文化的说法是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由此推断我们国家所用的长度单位“一寸”对应的长度大约是()A.1.1cm B.3.3cm C.5.5cm D.10cm【答案】B【解析】由生活常识可知,人的手掌长度约为18cm,筷子的长度比人的手掌长一点,约为25cm,因此“七寸六分”最接近于25cm,则“一寸”的长度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差不多为1秒的是()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C.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D.人行走5米路程所需的时间【答案】C【解析】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约为0.6秒,故A不符合题意;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故C符合题意;D.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因此行走5m所需的时间约5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采用恰当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错误越少【答案】B【解析】A.测量时,有且只能有一位估读值,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也并不能减小误差,故A错误;B.误差不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故B正确;C.测量活动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D.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故选B。7.调节手机播放音量,是控制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答案】A【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按音量键可以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也不是音色。故选A。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D.甲、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答案】A【解析】甲、乙、丙图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甲、乙、丁波的疏密相同,则频率相同,即音调相同,甲、丙、丁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A.利用声呐监测潜艇的位置 B.监测核爆炸C.用B超检查身体 D.声波碎石机粉碎人体内的结石【答案】B【解析】A.由于超声波的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制成了声呐来检测潜艇的位置,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超声波,故A不符合题意;B.监测核爆炸主要使用次声波。次声波在地表至100公里高度间的声道内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通过检测次声波可以探测核爆炸,故B符合题意;C.B超就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向一定方向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不相同的障碍物就会产生不相同的回声,人们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幕上,可以用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利用了回声定位,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A.上课时,老师大声讲话 B.上课时,有的同学小声说话C.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 D.舞台上口技演员正模仿的鸟鸣声【答案】B【解析】A.上课时,老师大声讲话,是让同学们听清楚些,不是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上课时,有的同学小声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属于噪声,故B符合题意;C.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属于乐音,是观众要听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舞台上口技演员正模仿的鸟鸣声属于乐音,是观众要听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且不全给2分,有错选的不给分。11.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4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 B.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前2s内,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答案】BCD【解析】A.由图像可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0~4s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平均速度为故B错误,符合题意;C.4s时甲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D.前2s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甲乙都向东匀速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CD。12.甲、乙两车在平直的路上由西向东运动,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这段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B.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向东运动C.甲车的速度一直都比乙车的速度大D.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答案】AD【解析】A.由图可知,甲乙都向东运动,相同时间内甲车的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的路程,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故A正确;B.乙车向东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房子相对于车之间的因此距离变大,因此房子向西运动,故B错误;CD.甲、乙两车在平直的路上从西向东运动,相同时间内,甲车运动的距离大于乙车运动的距离,由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但不能说明甲车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比乙车快,故D正确,C错误。故选AD。13.在班级开展的“小小音乐会”活动上,两个自制的小乐器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如图甲是“水瓶琴”,它是由8个相同的玻璃瓶组成,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他们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如图乙为“音调可变的哨子”,在筷子上拥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抽拉活塞,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敲击水瓶琴时,是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B.如图甲,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水瓶琴时,最右边的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C.如图乙,吹哨子时,是塑料管振动发声D.如图乙,吹哨子时,向上推活塞,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答案】BD【解析】A.敲击水瓶琴时,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故A错误;B.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水瓶琴时,振幅相同,最右边的水瓶装水最多,振动最慢,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故B正确;CD.吹哨子时,空气柱振动发声,向上推活塞,空气柱变短,振动变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14.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对人的危害也很大。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是()A.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 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C.在学校附近机动车禁止鸣笛 D.在高噪声环境中要戴隔音耳罩【答案】AB【解析】A.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B.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C.在学校附近机动车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在高噪声环境中要戴隔音耳罩,属于在人耳处于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4分。15.古人的八百里加急快到什么程度?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暴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以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音讯。如图的驿马日夜兼程,但每隔20里要更换一匹驿马,一昼夜能行驶540里(1里=0.5km),平均速度为km/h,合m/s。如图。若采用飞鸽传书会更快,鸽子的飞行速度在70千米每小时到110千米每小时。考虑到休息和觅食,若鸽子的远距离飞行平均速度约为60千米每小时,则飞行三千里,则大约需要h。【答案】11.253.12525【解析】[1][2]驿马一昼夜能行驶540里=270km,平均速度为[3]信鸽飞行三千里,大约需要1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均向西匀速行驶,两车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为m/s;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m处,在乙车追上甲车前,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向运动。【答案】15200东【解析】[1]由图可知,甲车在前10s运动的距离为则甲车的速度为[2]由图可知,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m处。[3]由图可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由于甲、乙两辆汽车都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17.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尾舟习俗。敲鼓越用力,鼓声越响,这是通过改变声源振动的来改变声音的响度,运动员听到的鼓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以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是的。某赛队在500m直道比赛中共用时1min40s,则龙舟的平均速度是m/s。【答案】振幅空气静止5【解析】(1)[1][2]敲鼓越用力,鼓皮的振幅越大,鼓声越响,这是通过改变声源的振幅来改变声音的响度,运动员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2)[3]以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与运动员之间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3)[4]某赛队在s=500m直道比赛中共用时龙舟的平均速度18.(1)在马路旁设有噪声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此时测得的噪声为35分贝,这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特性。图2是马路上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该措施是从(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2)如图3所示为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利用(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来工作的;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答案】(1)响度声源处(2)超声波信息【解析】(1)[1]如图1所示,噪声监测装置检测的是声音的响度。[2]声音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1]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司机听到急促的报警声,知道距离障碍物太近,说明声能传递信息。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3分。19.小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上某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原理是;(2)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目的是:增大小车运动时间,减小误差;(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选填“大”或“小”);(5)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m/s,vBC=m/s,vAC=m/s;(6)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发现小车全程做(填“变速”或“匀速”)运动。【答案】(1)(2)1(3)小(4)大(5)0.20.50.3(6)变速【解析】(1)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得到速度,实验原理是。(2)根据图示可知,刻度尺上一小格距离表示1cm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了,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算出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5)[1][2][3]小车通过AB、BC和AC段的路程为sAB=4.00dm=0.400msBC=5.00dm=0.500msAC=9.00dm=0.900m小车通过AB、BC和AC段的时间tAB=15∶35∶22-15∶35∶20=2stBC=15∶35∶23-15∶35∶22=1stAC=15∶35∶23-15∶35∶20=3s小车通过AB、BC、A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sAB/tAB=0.400m/2s=0.200m/svBC=sBC/tBC=0.500m/1s=0.500m/svAC=sAC/tAC=0.900m/3s=0.300m/s(6)因为vBC>vAB所以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变速运动。20.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1)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使音叉振动的作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3)若将图甲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图乙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不动,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答案】弹起振动放大(或明显)转换法(或放大法)真空【解析】(1)[1]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当用小锤敲击音叉时,音叉会振动并发出声音,同时,由于音叉的振动,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会被弹起。[2]这个现象直观地展示了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3]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或明显),使其变得肉眼可见,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到音叉的振动情况,从而得出声音产生的结论。[4]这种通过放大微小现象来进行研究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