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原卷版)_第1页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原卷版)_第2页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原卷版)_第3页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原卷版)_第4页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原卷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解析版)重难点一分子的构成把系有棉线的铁丝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一侧的肥皂泡,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引起棉线被拉的示意图正确的是(▲)甲2.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重无规则运动,开始时▲(填“A”或“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人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人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该现象说明▲。重难点二密度的分析与应用3.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B.液体乙的密度是1.0×103kg/m3C.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gD.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4.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质量为4kg时,a的密度是4×103kg/m3B.体积为1m3时,a、b、c的质量依次变小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c物质的密度最大重难点三物质的比热5.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A.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B.升高温度较小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C.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D.温度低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6.小金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J/(kg·℃)水4.2×103冰2.1×103酒精2.4×103沙石0.92×103煤油2.1×103铝0.88×103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不变B.煤油和冰的比热相同,所以比热不是物质的特性C.100g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铝温度变化较大D.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不同重难点四物态变化7.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煮粽子时,锅中的水开始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继续吸热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手上沾些水,拿刚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D.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8.杭州正在修建地铁,在它的四周围栏上而安装了大量的喷雾装置,可见很多的“白汽”,如图。这些“白汽”不断喷洒,不断消失,有关“白汽”的分析正确的是(▲)A.“白汽”是水蒸气B.“喷洒”是升华现象C.“消失”是汽化现象D.“消失”时需要放热“热管”采用液体散热,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端科技产品上作为散热器。如图是“热管”的工作原理图。管内装有液体,它的A端受热,热管里的液体变成气态,然后从热管中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B端转移,热管中较冷的一端通过散热风扇把热量从热管中散发,气态变成液态并回流到热管中较热的A端,热管内的液体起到了搬运热的作用。那么热管内流体在这两端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A.A端流体液化吸热,B端流体汽化放热B.A端流体液化放热,B端流体汽化吸热C.A端流体汽化吸热,B端流体液化放热D.A端流体汽化放热,B端流体液化吸热10.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B.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C.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D.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11.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图2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线,则(▲)A.甲烧杯中的水温度升得比较快,说明比热容比乙杯中的水比热容小B.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D.甲杯的水加热2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相同12.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B.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D.加热相同时间,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13.天平是一种重要的测量工具。(1)小科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操作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他在操作中的错误有①▲;②▲。(2)另一组的小宁同学也在进行同样的实验,遇到如下问题(砝码盒里的砝码有100g、50g、20g、20g、10g、5g):①若她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b所示的情形,则横梁▲(填“已经”或“没有”)平衡;②在测量时,她在右盘中放入了50g、20g的砝码各一个,再往右盘里放一个20g的砝码时,指针位置如图c所示;再用10g砝码将一个20g砝码替换下来,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则该铁块的质量在▲之间;A.70∽80gB.80∽90gC.90∽100gD.100∽110g③她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使天平横梁平衡。(填序号)A.调节平衡螺母B.取下10g的砝码,再加入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C.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左偏,再移动游码D.加入5g的砝码,若指针右偏,再取下5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14.在某种弹性密闭容器中充人某种气体的过程中,用数字传感器测得气体的密度随体积变化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密闭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B.当体积为2cm3时,容器内气体质量约为5.33gC.该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密度随着体积的变大而变大D.图中斜线覆盖部分面积代表体积为3cm3时气体的质量15.根据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密度为已知)的原理,小丽采用了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在水泥篮球场上,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接者她应该测出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物理量,就能估测出积雪的密度(▲)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16.如图分别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图甲中可见,120g的D物质的体积是▲,从图乙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其值为▲。17.酿制自酒的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气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当水勾兑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那么,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才能出好酒,输气管弯弯曲曲地经过冷凝池是因为▲,“45度”白酒的密度为多少?物质比热/[J·(kg·℃)1]密度/(kg·m3)沸点/(℃)水4.2×1031.0×103100酒精2.4×1030.8×10378.518.盐水制冰是使用较早的制冰方法,制作出的盐水冰坚实、不易熔化、便于贮藏和搬运,吴兴区STEAM活动小组成员猜想:水中加入盐后会使凝固点降低。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们对此展开研究,实验设计如下: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和一定浓度的盐水放入相同的A、B玻璃杯中再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用电子温度计测出温度,并将温度数据记录表中。时间/minA中温度/℃B中温度/℃06615.13.624.31.233.41.242.63.651.7660.9670680690610212.4(1)请画出该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明得出当盐水浓度越大,其凝固点越低的结论。你觉得在本实验中能得出该结论吗?请说明理由▲。(3)水结冰的过程其实是水分子在温度降低之后运动的幅度变小,水分子间易形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的缘故。当食盐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形成能自由移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