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建议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0/21/wKhkGWcQnIyATXxLAABz0upR5tY585.jpg)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建议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0/21/wKhkGWcQnIyATXxLAABz0upR5tY5852.jpg)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建议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0/21/wKhkGWcQnIyATXxLAABz0upR5tY5853.jpg)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建议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0/21/wKhkGWcQnIyATXxLAABz0upR5tY5854.jpg)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建议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30/21/wKhkGWcQnIyATXxLAABz0upR5tY58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第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建议书####晨越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八月
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31.1项目名称 31.2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 31.3项目建设地点 31.4报告编制单位 3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31.6项目基本情况 41.7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61.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82.1项目实施背景 82.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9第三章建设条件及项目选址 113.1建设条件 113.2项目选址 12第四章企业生产现状及环境保护现状 124.1企业生产现状 124.2企业环境现状 20第五章项目技术方案及设备选型 265.1工艺技术方案 26第六章总平面布置 396.1总平面布置原则 396.2总平面布置方案 40第七章环境及社会影响评价 407.1主要污染源 407.2主要污染物产生的量及治理措施 407.3绿化 417.4环境影响评价 41第八章节能设计 418.1必要性 418.2节能设计原则 428.3节能措施 428.4节水措施 438.5技改后的节能效果 43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439.1劳动安全 439.2消防 45第十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 4610.1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4610.2项目管理 4610.3项目实施计划 47第十一章招投标方案 4811.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4811.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4811.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49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012.1投资估算 5012.2资金筹措 52第十三章经济效益评价 5313.1财务评价说明 5313.2产品成本 5313.3经营收入与税金 5513.4利润及分析 5613.5清偿能力分析 5713.6现金流量分析 5713.7不确定性分析 5813.8财务评价结论 60第一章总论1.1项目基本情况1.1.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1)项目名称:####市第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地点:####市东兴区永东乡1.1.2项目建设单位####人和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1.1.3####市第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包括场内垃圾填埋区设施建设、渗沥液处理设施、供电、给排水、道路、通讯及进场道路、管理用房、污水输送管线等的设计。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10.86亩。本项目建成后预计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规模(2017~2021年)为480t/d;远期(2022~2028年)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600t/d。1.1.4建设本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2014年7月-2016年6月,施工期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2016年5月-2016年6月为竣工验收阶段。1.1.5总征地面积:140642.8m2(210.86亩)填埋方式:卫生填埋填埋量:确定近期(2017~2021年)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480t/d;远期(2022~2028年)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600t/d防渗方式:1.5mm厚复合HDPE人工防渗层渗沥液导流方式:级配石笼疏导防洪标准:2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填埋场库容:219万m3设计运营年限:12年1.1.6投资估算本项目估算总投资9101.08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5706.6万元,占总投资的62.7%;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2848.74万元,占总投资的31.3%(含土地费用2108.6万);第三部分预备费515.74万元,占总投资的5.67%;第四部分铺地流动资金30万元,占总投资的0.33%。资金来源为:(1)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4550.54万元,占总投资的50%;(2)地方配套资金4550.54万元,占总投资的50%。本项目建设期投入9071.08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99.67%),运营期投入铺底流动资金30万元。1.2项目编制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1.3编制范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范、标准以及####人和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对该项目建设的设想,研究工作范围是:对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填埋场地比选及建设场地概况考察;垃圾产出量及成分预测;;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方案;平面布置及公用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环境保护;组织保障措施及人力资源的配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等。1.4论证结论本报告从####市第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背景、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处理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建设投资概算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论认为:本工程建成投产后,设计水平每天近期可消纳(2017~2021年)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480t/d;远期(2022~2028年)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600t/d。本工程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库区底部防渗层采用1.5mm厚二布一膜复合HDPE,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在垃圾分解期间内防渗层不变形、不渗漏的优点。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沥液采用HDPE花管和级配砾石导出,并采用DPRO膜方式处理;垃圾填埋作业采用填筑单元升层法和平面作业法相结合的工艺。本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改善####市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现状,同时对改善####市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区垃圾填埋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大,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目前,####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城市环境卫生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的行业。####市的发展规划中要求在搞好城市环境建设的同时,要开展生态城镇建设,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态城镇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城市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市现有垃圾填埋厂位于####市高桥镇,距离市区较近,仅5公里左右。再加上其垃圾填埋场规模大、占地多,所处区域距市区较近,占用了一些具有潜在价值的耕地,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梯级开发。再加上预计在未来4-6年时间,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库容将用完。随着####市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垃圾的产量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鉴于上述原因,####市建设一座新的垃圾填埋场已刻不容缓。2.2项目建设背景中国城市化率已从1995年的29.04%提高到2011年的50%以上。针对城市化快速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使城市环境逐步改善,部分城市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中国各级政府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财政投资的重点,促进了垃圾处理设施、城市污水设施建设。截至2011年底,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4%,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当前我国各地城市环境保护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也处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矛盾十分突出的时期,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还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水、土地、土壤等污染严重。新世纪头二十年,中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再翻两番,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的突出问题,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市也面临着同样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乡人口持续增长,生活垃圾大量产生,原有的垃圾处理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保洁的需要,####市的城市环境保护形势严峻。2011年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随后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国家把垃圾填埋列为鼓励类,同时垃圾填埋也符合《“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提出要把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政府应切实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确保有关卫生设施的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要按照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适用、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土地资源和污染控制条件较好的城市可采用填埋处理技术。鼓励有条件的城市集成多种处理技术,统筹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要简化程序,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立项、建设用地、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环节的审批速度。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要抓紧施工,保证进度,争取早日发挥效用。同时四川省也相继出台了《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近期工作要点(川城乡治办[2011]107号)》,建立起“十二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体系等,这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推进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的发展。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将预示将淘汰原有垃圾填埋场的落后工艺,继续推进城市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市十二五规划,####市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新入城线Ⅰ段、甜都大道北延线、汉安大道东延线等项目,开工建设东兴大道南延线、西林新区北环线等工程,继续推进北部新城、高铁新城、城西片区等新区建设,规划改造建设“四方块”、壕志口等旧区。力争在未来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由于人口增长自然增长率为6.5‰左右,持续的人口增长同时也给城市垃圾处理带来的一定的挑战,本项目的建设旨在缓解由于####市发展带来的垃圾处理问题。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是加快########市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以区域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产业结构推动地域结构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城镇体系的现状出发,优化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和等级、规模、职能结构,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增长,垃圾的产出量也是增长的态势。然而####市目前垃圾的收集方式主要采用垃圾桶、果皮箱的形式收集,利用垃圾车转运的形式进行。垃圾尚未进行分类收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合后直接进入垃圾场倾倒。现有垃圾处理设施预计3-5年后将被用完。随着城市垃圾量的与日俱增,垃圾将不能够有效处理,对城市环境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与城市建设的步伐不协调,严重阻碍了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要改善基础设施的现状,强化和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消除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市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提高城镇居民比重,把####市建成一个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外向型城市。目前####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较小,而且其产生的废水、废气得不到妥善处理,严重影响生活环境,损害人民身体健康。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高质量的要求,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高速的发展,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社会稳定,要彻底改变生活垃圾处理的落后状况,消除垃圾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威胁,必须尽快建设符合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的现代化垃圾处理场。建设一座工艺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的垃圾处理场是十分必要的。2.3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市环境治理却未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城市垃圾量的与日俱增,未经处理的垃圾乱堆、乱放,卫生条件较差,不但对城区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而且由于现垃圾堆放场距####较近,堆放场附近蚊蝇孳生,鼠害猖獗,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及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直接影响整个####市的环境面貌。目前,####市城区总人口50余万人,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实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市的人口数量还将进一步扩大。实施本项目,是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实施####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完善垃圾收集及转运设施,使城市垃圾实现一次性无害化处理,不仅可以杜绝城市垃圾无序堆放造成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恶化,减少和消除生活在堆放场周围的人民群众发生疾病的外因,而且通过无害化处理,还可以避免由于不处理堆放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对改善和保护城区周边环境将会起到重要和积极的作用。2.3.3长期以来,由于####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容量较小,不能适应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现状。既加大了城市垃圾处理费用,又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点,激化城乡居民矛盾,令受污染市民、村民怨声载道,强烈要求政府兴建无害化的垃圾处理场,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第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将尽快地满足这一要求。2.3.4完善城市防灾应急体系的需要垃圾卫生填埋场抵抗垃圾特性和垃圾数量的冲击负荷能力非常强,应对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能力大。如,由于自然灾害导致其他垃圾处理设施(现状无,将来可能实施)无法正常运转,则期间填埋场仍能承担全量的垃圾处理处置任务。因此,填埋场是城市防灾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上述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且较为迫切的第三章填埋场场址比选及建设场地概况3.1####市东兴区概况####市东兴区东经104°50'36"至105°3'45",北纬29°26'06"至29°30'00",位于“天府之国”腹心沱江中下游和成渝两市之间,是四川省经济“一条线”上的重要地区,是“天府之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中心,也是四川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东兴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以中丘中谷、浅丘宽谷为主,区内有大小河流50余条,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气候居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区内文物丰富,有东汉以来的文物景点近900处,区内形成了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内安公路、内吴公路为主干的交通网络,交通发达。区内有上市公司、合资企业、国营企业、私营企业等500余家,科研机构、高、中等学院学校近20所,东兴城区有全市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突出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省级开发区,以“三高”农业为基础,发展重点行业,改造传统产业,抓好三大行业即交通运输、市场建设和旅游业,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给东兴区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东兴区行政区划面积1180.5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5.4米,其中:淡水域5.10%、平原0.06%,丘陵83.00%、山地11.84%。全区辖2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31个村,4029个组,年平均气温17.4℃,1月份平均气温7.0℃。8月份平均气温26.9℃,年平均降雨量1022.8毫米。东兴区属于矿产资源贫乏区,大多为非金属矿,现已探明并加以利用的有页岩、砂石、条石、天燃气,砂金等。区内现有采矿企业36个,其中:砖厂26个;采石船、抽砂船9艘,采石场1个。砖厂主要分布在田家镇、高桥镇、高梁镇、椑木镇、椑南乡、白合镇、石子镇、同福乡、胜利镇等乡镇。采石船、抽砂船主要在沱江河东兴区河段内开采,天燃气的开采只有新店乡一口井。全区林业用地总面积17201.9公顷,占幅员面积的14.57%,其中有林地11397.4公顷,疏林地144.5公顷,灌木林地28.0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00.1公顷,苗圃地3.1公顷,无林地3428.8公顷,四旁树占地面积10558.8公顷,森林覆盖率18.62%。现有活立木总蓄积645652立方米,四旁树蓄积345747立方米。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带,原生植被遭人为破坏严重,现有林分多为人工次生林,植被组合单纯,下木稀少。植被种类中乔木树种主要有柏木、马尾松、水杉、银杏等。经济树种有柑桔、桃李、梨、桑树等。东兴区属长江流域,区内干流总长69.5Km,流域面积1932Km2。全区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876处。其中:中型水库两座,小(一)型水库17座,小(二)型水库48座,山平塘4965口,石河堰478节,江河固定提灌站176处,机电井190眼。3.2建设条件评价1、工程地质条件
####市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中台拱的自贡台凹北部,威远背斜北东倾没端与自流井背斜北东倾没端间的向斜部位,地表构造主要为极平缓的鼻状背、向斜,主要有烂泥背斜、白鹤场向斜和白马镇向斜等,无大的断裂发育。区内主要出露侏罗系沙溪庙组(J2s)地层,沿江河流岸边分布第四系(Q4)沉积物。工作区为四川盆地川中构造剥蚀浅切丘陵地貌,地形总体北高南低,海拔320~340m。境内溪流,沟谷交错,沱江蜿蜓曲折穿境而过,地形被切割成许多高矮不同,形状有异但多为馒头状的山丘,高差起伏20~30m。沱江及大、小支流两岸形成侵蚀堆积漫滩与阶地,漫滩一般宽80~100m,呈狭长小块,海拔290~320m,阶地宽40~168m,呈条带状,海拔315~340m。市区主要座落在中浅丘及沱江Ⅰ、Ⅱ级阶地之上,阶地呈新月形及条带状分布。全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有春早、夏长、秋短、冬暖、降水集中、雨量充沛等特点。2、气象条件####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本区域温暖潮湿,无严寒酷暑和大风暴,具有气候温和、降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平均温度15°C-28°C,一月均温6°C-8°C,七月均温26°C-28°C,最高气温可达41°C,最低气温-5.4°C,活动积温5598°C左右。据原####气象站资料记载,本区年平均气温17.6℃,最高月平均气温32.7℃,最低月平均气温3.6℃。年均降雨量1005.3mm,最大年降雨量1444.3mm,最大日降雨量100.9mm以上,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6~8月,占年降雨量的70%以上。局部地区暴雨或大雨常引发地质灾害。3、地震烈度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项目区内未发生过大的地震,仅受邻区地震的微弱波及;从《中国地震烈度区域图》(1:100万国家地震总局,1990版)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知,场区地震基本烈度属Ⅵ度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3.3选址原则选址原则是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不得建在下列地区:1.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2.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3.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4.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5.交通不方便,运距较长;6.会引起群众的不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的地区;7.当地主导风向的上方,距人畜居栖地500米8.离水源较近。3.4建设场地比选通过现场考察,根据《####市垃圾处理中心选址及拟建项目情况简介》,永东乡闻家冲村、顺河镇蒋家村、中山乡黄桐村3个垃圾处理中心备选场址中,永东乡闻家冲村场址位于####市城区东南方向,沱江河下游,距东兴区城区约27公里,场址位于####城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形呈西高东低走势,西面背靠数座山丘顶峰,由山丘顶峰线相连成为场址局部分水岭,东面地势逐渐平缓,可利用面积较大,下游约1公里有一条小溪,场内和800米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拆迁量较少,方便排放填埋场处理后的尾水。选择该场址可减少填埋场废气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利用该场址可减少土石方开挖量,降低建设成本,对外运输较为便利,且控制范围内拆迁的居民点也较少,离河流小溪距离较为合适。拟选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如下所示:3.5公用设施3.5.1拟建工程所在地电力资源供给充足,完全能满足新建项目运营的用电需要。3.5.2拟建场地附近地下水源供应充足,通过打井可能够满足项目运营需要。3.5.3项目地交通便利,该场址主要存在问题是途经椑楠乡场镇,存在扰民隐患,且椑楠乡到该场址乡村公路弯道多,路面窄、路况差,需进行道路扩宽和路面改造,建设一定工程的道路及改建道路,即可以满足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营的运输需要。3.6保障措施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行项目法人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保障措施,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市有多家实力很强的施工队伍,建设材料市场也完全能够满足建设项目需要。在运营期通过工程的建设和人员培训,掌握垃圾卫生填埋的作业程序,可满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和运营管理的需要。第四章垃圾产出量及成分预测4.1规划年限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并结合####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垃圾产出量预测。项目规划期限为12年。近期规划年:2017~2021年远期规划年:2022~2028年4.2垃圾产出量预测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我国500多个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的统计分析,我国中小城市人均日产垃圾量一般在0.8~1.20kg/(cap*d),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数据,####市城区及周边城镇目前人均日产垃圾量为0.8kg/(cap*d),垃圾密度为0.6t/m3。城市垃圾产生量主要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城市气候特征及城市燃料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参照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产率的变化规律,人均日产垃圾量将呈上升趋势,确定2017年至2028年人均日产垃圾量将缓慢增加。本项目拟建的####市第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是解决####市城区及####市中区、东兴区两区乡镇垃圾填埋的问题。根据目前####市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情况,目前####市城区及####市中区、东兴区两区乡镇常住人口总数约55万人。####市垃圾量测算的主要数据表表4-1年份2017~20202021~20232024~20262027~2028人均垃圾量kg0.80.850.91人口自然增长率‰77772017-2029年####市城区及####市中区、东兴区两区乡镇垃圾总量估算表表4-2年份人均产量人口日产垃圾量收集垃圾总量累计产量(kg/人.d)(人)(吨/日)(吨/年)(吨/年)20170.8550000440.00160600.00160600.0020180.8553850443.08161724.20322324.2020190.8557727446.18162856.27485180.4720200.85561631477.39174246.03659426.5020210.85565562480.73175465.75834892.2520220.85569521484.09176694.011011586.2620230.85573508487.48177930.871189517.1320240.9577523519.77189716.171379233.3120250.9581565523.41191044.191570277.4920260.9585636527.07192381.501762658.9920271589736589.74215253.521977912.5120281593864593.86216760.292194672.80合计2194672.80根据上述预测,本报告确定:现状年生活垃圾消纳量为440t/d,确定近期(2017~2021年)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480t/d;远期(2022~2028年)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600t/d。4.3垃圾成份预测4.3.1根据调查,表4-3为####市现状垃圾成份分析表:表4-32013年####市生活垃圾成份含量表(重量百分比)有机物(%)无机物(%)废品(%)植物动物砖块灰土纸塑料金属玻璃木材和织物12.07.515.023.05.04.04.53.09.04.3.2表4-4为2017年后生活垃圾成份预测,垃圾含水率约为20-30%。表4-42017年生活垃圾成份预测有机物(%)无机物(%)废弃物(%)塑料(%)金属(%)玻璃(%)30~4030~356~102~3.50.5~1.54~6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气化率的提高,生活垃圾成份中有机物将会大大增加,无机物进一步减少;生活垃圾中的纸张、塑料、织物、废电池和金属的含量将呈上升趋势;垃圾含水率一段时间内会逐年提高,并逐渐稳定;垃圾容重将会逐年下降,并趋于稳定;由于商品一次性包装材料的使用增多,这些包装材料大都是难以消解的高分子合成材料,采用卫生填埋难以完全消化分解,因此在垃圾总产量增长的同时,生活垃圾体积也不断增大,密度不断减小,而热值将会提高,这将为下一步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打下基础。第五章填埋场工程设计5.1设计依据(1)设计依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2009)《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设计原则①填埋库容需满足规划场地全部利用的要求;②采取综合措施对拟建填埋场底部,填埋场沿边大气降水进行防治;③人工加大地下水位,对面状渗流进行人工导排,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④合理利用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降低工程造价;⑤工程防洪等级:按20年一遇暴雨设计。5.2垃圾处理工艺的确定(1)垃圾处理技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回收和利用技术。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使用处理技术比较情况见表7-1。表6-1部分国外发达国家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国家垃圾总量(万t)填埋所占比例(%)焚烧所占比例(%)堆肥所占比例(%)回收所占比例(%)美国3274662lO28英国200083134日本5000157411奥地利2904824820比利时358493516加拿大205973423丹麦180167149芬兰1306541516法国20004542103德国33806l363爱尔兰910973意大利2000741673卢森堡182275l2荷兰7704535515挪威22067225葡萄牙2659010西班典3203060lO瑞士370117613(2)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处置方法比较由于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及生活垃圾的性质差异,对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很难统一,我国最常用的方法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处理和处置方法比较见表6-2。表6-2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和处置方法比较表比较项目卫生填埋焚烧堆肥技术可靠性可靠,属传统处理方法较可靠,国外属成熟技术较可靠,在我国有实践经验工程规模取决于作业场地和使用年限,一般均较大单台炉规格常用150~500t/d,故焚烧厂一般安装2~4台焚烧炉动态间歇式堆肥厂常为100~200t/d,动态连续式堆肥厂为100~200t/d选址难易度困难有一定困难有一定困难占地面积(体积)1m360~100m2110~150m2建设工期9~12个月30~36个月12~18个月适用条件对垃圾成分无严格要求,但含水率过高不适宜要求垃圾的低位热值大于3767kJ/kg要求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大于40%操作安全性较好,沼气导排要通畅较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较好管理水平一般很高较高产品市场有沼气回收的卫生填埋场,沼气可用作发电等热能或电能可作为社会使用,需有政策支持落实堆肥市场有一定困难,需采用多种措施主要环保问题渗滤液处理难度大烟气与飞灰处理难度大好氧堆肥时恶臭治理较难能源化意义沼气收集后用于发电焚烧余热可发电采用厌氧发酵工艺,沼气收集后可用以发电资源利用封场后恢复土地利用或再生土地资源垃圾分选可回收部分物质,焚烧残渣可综合利用堆肥用于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并回收部分物资稳定化时间20—50年2h左右15~60d最终处置填埋本身是一种最终处置方法焚烧残渣需做处置,约占进炉垃圾量的10%~30%不可堆肥物需做处置,约占进厂量的30%~40%地表水污染应有完善的渗滤水处理设备,但不易达标残渣填埋时与垃圾填埋方法相仿,但含水量较少可能性较少,污水应经处理后排入城市管网地下水污染需有防渗措施,但可能渗漏人工防渗衬垫投资大可能性较少可能性较少大气污染有轻微污染,可用导气、覆盖、建隔离带等措施控制应加强对酸性气体和二嗯英的控制和治理有轻微气味,应设除臭装置和隔离带土壤污染限于填埋场区域无需控制堆肥中的重金属含量和pH值主要环保措施场底防渗,每天覆盖、填埋气体导排、渗滤液处理等烟气治理、噪声控制、残渣处置、恶臭防治等恶臭防治、飞尘控制、污染处理、残渣处置等投资(不计征地费)(万元/t)18~27(单层合成防渗衬垫,压实机引进)50~70(余热发电上网,国产化率50%)23~32(制有机复合肥,国产化率60%)处理成本(计折旧,不计运费)(元/t)35~5580~24050~80处理成本(不计折旧及运费)(元/t)22~3130~12025~45技术特点操作简单,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可靠,减量化效果好技术成熟,减量化、资源化效果好主要风险沼气聚集引起爆炸,场底渗漏或渗滤液处理不达标垃圾燃烧不稳定,烟气治理不达标因生产成本过高或堆肥质量不佳而影响产品质量(3)处理工艺的确定根据上述垃圾处理技术比较可以看出:卫生填埋与焚烧、堆肥工艺相比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的特点,适合####市目前的经济水平,因此本工程确定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工艺。5.3项目总平设计####市第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生产工艺、功能及管理要求,将场区分为三个部分:垃圾填埋区,渗滤液处理区,管理、生活、环保监测和维修区,另外还有进场道路。垃圾场总占地面积:总征地面积:140642.8m2(210.86亩)。1)垃圾填埋区:在库区设有垃圾主坝一座。2)渗滤液处理区:在主坝南西侧设有截污坝,渗滤液处理站布置在截污坝的东南侧。处理站周边设20m绿化带,厂区设有8.5m运输道路与进场道路联络。3)管理、生活、环保监测及维修区:为方便与各生产及辅助生产区相连,布置在公路与进场道路交汇处。5.4单项工程设计5.4本处理场按日平均接纳处理生活垃圾500吨计,年处理量为18.25万吨。以5吨密闭式垃圾清运车运输,每日平均需要100车次左右,加之运行时各工序之间物料的往来运输,在场区内形成了较大的物流量。1、填埋场连接道路填埋场连接道路起点接椑楠乡,终点于垃圾填埋场,全长2200m,平均坡度4%。道路等级按三级公路进行设计。设计车速为:20km/h,最小水平曲线半径为30m,最大纵坡9%,路面结构为混凝土路面,路幅宽度8.5m,其中车行道7.0m,两侧各设0.75m混凝土路肩。2、填埋场下沟作业道路填埋场工程下沟道路分别设在填埋场北部和中部,道路按四级公路进行设计,路基宽7.5m,路面宽6.0m,碎石路面厚25cm,两侧各设0.75m土路肩,最大纵坡9%。5.4.2垃圾坝目前国内技术成熟,应用较多的是混凝土坝、浆砌石坝和土石坝。混凝土坝和浆砌石坝属重力坝,体型较小,但对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土石坝坝体较大,耗用的筑坝材料多,需占用一定的库容,但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所以坝型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工艺要求、技术、经济、筑坝材料等综合因素。从当地了解的情况来看,石料和土料皆有来源,工艺要求的库容并不紧张,因此确定本工程坝体形式首先应考虑技术可行性情况下再进行经济比较。根据地质条件初步报告,各种坝型均可建造。但经济角度考虑,混凝土坝和浆砌石坝地基需要处理加上其自身造价较高,而土石坝的造价较低,加上垃圾填埋场当地土石源丰富,综上所述,根据现有的资料,本工程将垃圾坝坝型拟定为碾压式土石坝。当然,在获得较为详细的勘察资料后,尤其是各种坝基持力层厚度具体情况之后,于初步设计时将进行深入设计。初步考虑土石坝上游面设防渗层,由内到外结构分别为:坝体堆石、300mm厚粘土垫层,6mm厚GCL,2mmHDPE膜,600g/m2土工布,并同时码放袋装土或废旧轮胎以保护土工膜,垃圾坝上游防渗层与垃圾场地的防渗层连成一整体。坝下游外边坡用干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厚0.4m,在各期堆石坝最低高程以上0.6m左右位置埋设HDPE排渗管,将场区内的渗沥液排泄到调节池。HDPE排渗管穿过HDPE复合土工膜的孔口四周应焊接牢靠,并能适应变形要求,防止渗漏。5.4.3填埋场土方清理根据本填埋场的地形条件,按上述方案确定的坝址及坝型,并对规划填埋库区范围内进行土方清理。填埋场库区土方清理既要满足防渗系统施工要求及边坡稳定,又要考虑场内土方平衡,尽量减少外购覆土料。库区山坡上平整挖方应清除表层耕植土,平整后的山坡不残留树根、杂草、裸露的石块及其他杂物,并经过拍实处理作防渗膜基层;根据平整山坡的现场实际情况,一定范围的山坡平整后应形成大体一致的坡度以利于库区防渗层的敷设,对地形较陡处作1:1.5边坡处理,地形坡面<1:1.5时按原边坡进行场地清理。对个别的低洼,平台地带应根据周边的实际情况进行填挖方并夯实以和周边山坡形成一致的坡度,对坡度突变处应修圆;如有裸露岩石平整后应用素混凝土抹面找平。5.4.4防渗工程1、防渗措施防渗是垃圾处理场库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渗的作用一方面是阻止垃圾渗沥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源,致使周围生态环境恶化和危害使用地下水的居民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是阻止地下水渗入垃圾内,增加渗沥液的产生量,从而加大渗沥液处理站的规模,增加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因此防渗设计效果的好坏,是评价卫生填埋场成败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填埋场必须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不具备自然防渗条件的填埋场必须进行人工防渗。自然防渗的填埋场要求天然粘土类衬里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场底及四周衬里厚度不应小于2m,当填埋场不具备粘土衬里或改良土衬里防渗要求时,宜采用人工的防渗技术措施。填埋场的防渗做的好坏对整个填埋场是否能达到卫生填埋场的环保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填埋场的人工防渗措施一般有垂直防渗、水平防渗和垂直与水平防渗相结合三大类,具体采用何种防渗措施,则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2、防渗措施选择垃圾填埋场从初勘资料可以看出,库区内基本能形成独立的汇水单元,采用垂直与水平防渗相结合的防渗方式效果最好。在垃圾主坝和副坝增加垂直防渗系统,将增加投资。根据国内外近几年建设的填埋场来看,采用复合式水平防渗系统的填埋场,一般都不考虑垂直方式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水平防渗能起到较好的防渗效果。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条件,本填埋场一期工程采用国内外有相当工程实例,且防渗效果较好的水平复合防渗系统。填埋场运行后加强在主副坝处的地下水监测。目前水平防渗在国内的垃圾填埋场中普遍采用,且结构设计合理,防渗效果较好。本填埋场采用人工合成材料的防渗体系。具体各个部位的铺设有以下几点:1)填埋场边坡防渗本场边坡两侧山体多覆以耕植土,防渗采用先去除表层土压实后,再铺设6mm厚GCL复合粘土衬垫,此后铺设2mm厚HDPE土工膜,同时在HDPE土工膜上铺设600g/m2的土工布,上面堆放300mm厚袋装土作为保护层。衬层在斜面的施工以原地形为主,当坡度大于1:1.5时,可作1:1.5修坡处理。2)填埋场场底防渗本场底部平整后及地下水导排系统铺设结束后维持底部干燥铺设一层6mm厚GCL复合粘土衬垫(在场地防渗施工完成以前要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浸泡GCL),然后铺一层2mmHDPE膜,土工膜上铺设一层600g/m2土工布作为土工膜保护层,在土工膜之上铺设400mm砂砾石排水层和150g/m2编织土工布。3)防渗系统的锚固为了使防渗系统稳定,当土工膜铺设时,垂直方向每上升8.0m设一环形的锚固平台,锚固平台的宽度视坡度而定,一般情况下,锚固平台的宽度为3.0m,沟宽1.5m,深1.0m。未到该高程前,这些锚固沟可作为临时截洪沟用。5.4.5地下水导排系统由于场区属于降水丰富地区,在山体基岩和土层存在裂隙地下水和孔隙水,当雨季时,地下水较为丰富,水位较高,容易顶破水平防渗设施,如土工膜,使局部水平防渗失去作用,垃圾渗沥液下渗至含水层,影响地下水水质。因此必须切实做好地下水的的引导工作。本工程地下导排系统设计如下:在填埋场场底沿沟的长度方向开挖一条主沟,垂直于主沟方向在场底间隔20m设置次盲沟,地下水导排管、沟的最小坡度为2%。主盲沟内先铺一层细砂,作为垫层,垫层厚度100mm,其上铺设DN300的穿孔HDPE管,用Φ20~60的级配碎石填充主盲沟和次盲沟,为了防止细砂和地下水中的颗粒物堵塞管道,用300g/m2无纺土工布将Φ20~60碎石和HDPE管包裹形成反滤层,支盲沟也采用类似做法:①主盲沟:断面采用梯形断面,尺寸为下底宽为500mm,上宽为600mm,深为500mm,在主盲沟中埋入DN300穿孔HDPE管,再回填级配碎石至沟面,即可形成纵向主盲沟。②支盲沟:断面采用梯形断面,尺寸为下底宽为400mm,上宽为500mm,深为400mm,在支盲沟中埋入DN200穿孔HDPE管,再回填级配碎石至沟面,即可形成支盲沟。DN300收集管将穿过垃圾坝,在垃圾坝下游排至永久雨水导排沟,通过雨水导排沟排至下游。5.4.6场区雨水排除系统垃圾填埋场建成后,总容积达219万m3,日平均处理量为480-600吨,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和《城市防洪设计规范》(CJJ50)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该城市的防洪标准。5.4.7渗沥液收集系统1、渗沥液的水量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沥液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降雨量、蒸发量、地面流失、地下渗入、垃圾的特性、地下层的结构、表层覆土和下层排水设施的情况等。根据国内填埋场运营经验,渗沥液的来源主要是降水和垃圾自身沥出水分。(1)垃圾自身沥出水分根据已有填埋场运营结果表面,垃圾自身沥出的渗沥液约占垃圾重量的10%~20%,本工程设计取15%。工程平均填埋垃圾量为540t/d,则垃圾自身沥出的渗沥液为:540×15%=81m3/d。(2)降水引起的渗沥液量根据以上分析,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量主要由大气降水决定。本设计中采用如下经验公式:Q=C1A1I/365/10式中:Q—日平均渗沥液(m3/d)A1—填埋作业区面积A2—中间覆盖区面积A3—终场覆盖区面积C1—A1渗透系数C2—A2渗透系数C3—A3渗透系数I—区域年降雨量,2008mm填埋工艺要求每年雨季到来之前,除填埋作业区外,填埋场其余必须用粘土覆盖好,覆盖层必须压实、平整,具有一定坡度。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C1取0.8。工程填埋区面积为140642.8m2;工程渗沥液量为:Q=(140642.8×0.8)×2008/365/1000=618m3/d。因此工程渗沥液设计规模取为618m3/d。2、渗沥液收集系统为了及时排出场内产生的渗沥液,减小垃圾填埋场内渗沥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在填埋场应设置渗沥液导排系统,渗沥液导排系统包括水平和垂直导排系统。(1)水平收集导排系统水平收集导排系统包括库底盲沟收集系统和中间层收集系统。A.库底盲沟收集系统水平系统铺设在场底水平防渗隔离层之上,包括导流层,导流盲管沟及导流干管。随场底铺设400mm厚碎石(粒径为20-60mm)作为导流层,将垃圾中渗出的渗沥液尽快引入收集导排盲沟及导排管内,导流层的铺设范围与场底防渗层相同,导流层铺设面积约为0.7万m2。针对本填埋场的特点,为了便于垃圾渗沥液的收集,工程填埋区铺设一条主盲沟,断面采用梯形断面。最大断面尺寸为下底宽为600mm,上宽为1200mm,深为600mm,在主盲沟中分别埋入DN400和DN300穿孔HDPE管,导流管周围覆盖直径20-60mm碎石,并由粒径10-20mm碎石组成反滤结构,再回填碎石、中粗砂至沟面,即可形成纵向主盲沟。坡向与场底一致,长度约120m。支盲沟沿库区横向与主盲沟垂直方向,沿主盲沟两侧间距50m布设,主支盲沟的纵向坡度不小于2%,断面也采用梯形断面,其断面尺寸为下底宽为500mm,上宽为800mm,深为500mm,在支盲沟中埋入DN300穿孔HDPE管,再回填碎石、中粗砂至沟面,即可形成横向支盲沟。B.中间层收集系统随着垃圾堆体的逐渐增高,为了增加堆体中填埋气体和渗沥液的导排和收集,在垃圾堆体30m高程处设置中间导气导液碎石盲沟,盲沟内铺设管径DN200软管,外填粒径30-100的碎石,再加150g/m2的反滤土工布。由于中间盲沟铺设于中间覆盖层之上,汇集于该层的渗沥液也可通过盲沟流入竖向石笼井,然后流入库底盲沟收集系统。(2)垂直收集导排系统垂直收集导排系统即为设置在垃圾堆体上的气体垂直导排系统――导气石笼井,该井除具有导出垃圾堆体中的垃圾气体外,还兼有把垃圾堆体表面径流雨水,垃圾堆体内部的大气降水及渗沥液迅速的收集,导排至渗沥液导排层或导流盲沟中。具体为沿着支盲沟方向每隔约50m设置ф1000竖向石笼一座。盲沟和竖向石笼形成一个完整的导排系统。垃圾渗沥液将沿着竖向石笼流至填埋场底盲沟,最后从垃圾坝底部排入调节池。盲沟的纵坡不小于1.5%。图6-2填埋场渗沥液收集系统示意图5.4.8渗沥液调节池垃圾渗沥液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降雨量,根据同类地区的经验,在填埋库区外设置一个渗沥液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储存渗沥液,以确保填埋场运行期暴雨季节渗沥液不外溢,不造成二次污染,二是满足污水在调节池的停留时间,调节进入渗沥液处理场的水质。决定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量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量,各年之间和一年内各个月份之间的日降雨量很不均匀,这就导致水量和水质的变化,但渗滤液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则是基本恒定的,因此应设置有相当容积的调节池。调节池的功能除了起均衡水质、水量的作用外,由于其容积较大,渗滤液在其中停留时间一般较长,还可起水解酸化作用,使有机物浓度大为降低。调节池容积按历年降水量平均值进行渗滤液产生量与处理量之间差额平衡计算,并用暴雨期间降水量作校核计算。根据大多数垃圾填埋场设计的经验,利用垃圾坝与下游截污坝之间的容积作为调节池,本工程可利用容积为8000m3,可以满足调节池容积的要求。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渗沥液产生的恶臭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在调节池上设置浮动覆盖膜,覆盖膜采用0.5mm厚的HDPE膜。5.4.9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主动导排和被动导排。所谓主动导排是指在填埋场内铺设一些垂直的或水平的导气井和盲沟,用管道将这些导气井和盲沟连接至抽气设备,利用抽气设备对导气井和盲沟抽气,将填埋场气体抽出来。主排导系统主要适用于大型填埋场和垃圾填埋高度大的填埋场。其主要特点为导排效果好,但运行成本较高。被动导排就是指不用机械设备,填埋气体依靠自身的压力沿导排井和盲沟排向填埋场外。它主要适用于小型填埋场和填埋深度较小的填埋场。其主要特点为运行成本低,但排气效率低,有一部分气体仍可能无序迁移,直接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大。本垃圾填埋场属于Ⅱ型垃圾填埋场,近期考虑被动导气。(1)石笼井布置场区内竖向导气石笼井每隔50m设置一个导气井,随垃圾堆体的填高而上升。导气石笼井井径为1000mm,外围用铁丝网围裹,中心设置有DN200HDPE导气管,在管与网之间填充有粒径30-60mm的级配碎石,导气管靠增气管接头联结不断加高,石笼也随之加高。(2)中间导气层随着垃圾堆体的逐渐增高,为了增加堆体中填埋气体和渗沥液的导排和收集,在垃圾堆体30m高处设置中间导气碎石盲沟,盲沟内铺设管径DN200导气软管,外填粒径30-100的碎石,再加150g/m2的反滤土工布。中间导气碎石盲沟与导气石笼连接在一起,使堆体中形成立体导排气系统。5.4.10封场覆盖与生态修复当垃圾填埋达到填埋设计高度时需进行终期覆盖,其目的在于:a减少雨水的渗入;b控制排导填埋体内产生的气体;c隔离垃圾,避免对外界环境的污染;d美化生态环境。本垃圾场终期覆盖设计分为四层:第一层在压实垃圾堆体上铺设300mm厚的砂砾,作为排气层,第二层覆盖厚400mm,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的粘土,作为防渗层,第三层再铺设一层厚200mm的粗粒或多孔材料,作为排水层,第四层铺设600mm厚营养土以种植草皮或浅根作物。封场后顶面坡度≥5.在场区入口处设置地磅房,用于垃圾称重,建筑面积12平方米。5.5卫生填埋工艺5.5根据拟建工程场地,工艺采用混合填埋法。由下游向上游采用填筑单元升层法斜坡填埋。垃圾填埋时先采用平面作业法,当到达设计高程时,采用斜坡填埋法,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见图7-2。5.5垃圾运输车辆在沟底倾倒,进行平面作业。然后利用推土机将垃圾推平,采用压实机械以2%的表面坡度向前推进并压实,压实后的垃圾层为3—5米。在春、夏、秋三季,每向前推进20米,要及时在垃圾平面上喷药,再覆盖0.3米厚的黄土,并压实,以防蚊、蝇滋生,当填埋完一层垃圾后,再进行第二层,第三层……的垃圾填埋。在垃圾卫生填埋的同时,喷药和导气管的铺设也同时进行。图5-2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5.5将已倾倒在填埋场的垃圾向前推成20%的坡度,并在边沿设20m宽的工作平台。使垃圾清运车辆可在工作平台上调头和倾倒垃圾。每一单元垃圾其立面坡度为300,顶面坡度为10%。并用推土机将圾面压实。覆盖黄土,再压实,然后再进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垃圾填埋。5.5卫生填埋场机械设备选型见表7-4:表5-4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机械设备选型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主要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压实机20T台1湿地环卫型2推土机150马力台13挖掘机0.8-1m台14自卸车5T台15药液喷洒车5T台16交通车12座台15.5(1)垃圾填埋至设计库容后,封场时应注意地貌的美观,并与两边的地形进行连接,且稍高于两边,以便大气降水从填埋区外排出。(2)封场后应在最终填埋层上覆盖0.3m厚黄土,进行密压,其渗透率不大于10-7cm/sec,再覆盖一层0.5m厚的自然黄土,并压实。(3)封场后填埋场顶面坡度要求达到5%以上,侧面坡度为1:1.75(300),每升高1.5m(一层垃圾)设一宽0.5m的台阶,升高3.0m设宽1.5m马道,内设排水沟(排水沟见本节粘土坝设计中粘土斜墙做法)。(4)填完后的场地可用作绿化场地,种花植树,禁止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5)定期对大气,地下水进行检测,注意防火,防爆。(6)封场三年后,经鉴定确实达到安全期时方可使用。5.6环境监测及监测井设置5.6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场区大气监测和土壤监测。(1)地面水监测垃圾填埋场地表径流监测点按《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中表1、表2执行;水质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地下水污染监测A.监测井设置:垃圾填埋场共设置三个地下水监测井,分别为:本底井一个、污染扩散井一个、污染监测井一个。B.采样方法:以瞬时采样为主。C.采样频率:本底井在垃圾工程填埋前取样一次,填埋场封场后每年枯、丰、平水期各取样一次;污染扩散井、污染监测井在垃圾填埋前取水样一次,工程启用后每年枯、丰、平水期各取样一次。D.评价标准: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地下水本底值。(3)场区大气监测A.采样点设置:垃圾填埋场共设置四个大气采样点,分别为:填埋场上风向一个、下风向三个。B.采样方法及频率:采样方法及频率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中附表C进行。C.评价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4)土壤监测A.采样点设置:表层布置点深度为15~30cm;深层布置点深度为2m。B.采样方法、频率及评价标准: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中有关规定执行。5.6本项目运行的监控工作应纳入全市环境监测网络工作计划,由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监控计划的实施,并定期报告监测结果。在监测前,对垃圾场的本底进行监测,即垃圾填埋前,对选址背景值的测试,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大气的本底监测,其数据可代表该地自然本貌,这些数据将与填埋后的监测参数比较,以便观察判断垃圾填埋场是否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1、运行期间环境质量监测计划运行期间环境质量监测计划见下表:2、封场后的环境监测封场后的环境监测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项目实施终结后,对各环境要素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为环境管理积累资料,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其监测在项目、布点、频次等方面均与营运期间相同。表5环境质量监测计划序号监测名称监测方法采集频次监测项目1地下水监测按地下水源流向在垃圾场周围设置4~5个点按平、丰、枯水期每年监测3次pH、CODcr、BOD5、Pb、Hg、NH4—N、NO3—N、NO2—N、Zn、Cd、Cr+6、大肠杆菌等2大气监测根据垃圾场主导风向,在厂区周围设2个监测点每季度一次TSP、H2S、NH3、NOX、CH4、配置CH4报警器,当CH4浓度超过3%立即报警3土壤监测沿场内地表水流向及垃圾倾倒方向设3个监测点每年一次细菌总数、大肠杆菌、Pb、Hg、Zn、总Cr等4地表水监测在垃圾场的上游和下游设点每季度一次pH、CODcr、BOD5、Pb、Hg、NO3-N、Zn、Cd等5垃圾成份监测选取一定量的垃圾进行组份分析,按组成分类、计算、称重。每月一次容重、水分等6垃圾渗沥液监测按《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CJ/T3037-1995标准执行每季度一次。如有其它要求可增加频次pH、CODcr、BOD5、Cl-、色度、Pb、Hg、NO3-N、Zn、Cd等7场内渗沥液的产量按《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标准》CJ/T3037-1995标准执行每月一次计算出每日产生量,供有关部门参考8沼气产量及质量监测每月抽查一定数量的导气孔进行沼气产生量的测试半年一次沼气含量(质量)的测试H2S、NH3、CH45.6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选型见表7-6。表7-6环境监测主要仪器设备选型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主要规格单位数量1便携式甲烷检测仪XP-316型0-5000PPM台12便携式悬浮物监测仪范围:0-200~2000mg/l台13COD测定仪45600(配DR100)台14BOD测定仪0-35,0-350,0-70,0-700台15高温电炉台16硫化氢检测仪TPA-2010-30PPM台15.7防污染措施1、防飞溅措施设计在填埋场下风向周边5m处设置4m高、孔距为40mm的铁丝网,防止塑料袋类、纸类等轻质物质飞溅引起环境污染。防飞溅铁丝网柱距6.0m,铁丝网孔距40mm,高度4.0m。2、作业面扬尘消除作业面扬尘采用渗沥液回灌进行灭尘处理,每日开启垃圾渗沥液水池的潜污式污水泵,进行灭尘处理。5.8防火措施1、消防水池及消防管网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年),填埋场消防设计范围为填埋库区;同一时间火灾按一次,火灾历时2h,消防水量20L/s计算,消防用水量为144m3。在填埋场管理区设一座150m3容积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来自场区泵房。2、其它消防措施在垃圾填埋作业和日覆土、中间覆土作业期间,严禁动用明火、抽烟,避免火灾发生。在作业面、汽车库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设置二台移动式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以满足防火及消防的要求。
第六章公用工程6.1建筑结构6.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6.1.2基本风压:0.3KN/m2基本雪压:0.2KN/m2地震基本烈度:6度6.1.3填埋场建筑面积为400m2,主要建、构筑物见表7-1~7-2:表6-1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建筑物序号建筑物名称建筑面积(m2)数量结构形式层数1综合管理房220.01砖混二层2综合机械库180.01砖混单层合计4002构筑物2座,见表7-2:表7-2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构筑物序号构筑物名称构筑物特征数量结构1消防水池V=150m1钢筋砼2渗沥液处理V=1825m13拦渣坝1条石合计36.1.4(1)综合管理房为二层局部单层内廊式砖混结构,进深6.0m,开间3.3m。外门为彩板钢门,内门为夹板门或镶板门、铝合金窗。(2)综合机械库房综合机械库房为单层轻钢结构建筑物,跨度9.0m,柱距6.0m。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屋面采用双面坡复合彩钢板,作有组织排水。砖混结构建筑采用条基,均设圈梁、构造拄,楼面和屋面为预应力空心板。建筑物室内墙面均作中级抹灰,刷白色丙烯酸内墙涂料,水泥地面。室外墙面作淡青色水刷石,檐口部位贴面砖;屋面作三毡四油防水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100mm厚,1:10水泥焦渣找坡,作有组织排水。(4)地磅房地磅房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2平方米。6.1.5水工构筑物现浇砼强度等级C20,抗渗标号不小于6kg/cm2,壁板厚200mm,顶板厚100mm,底板厚250mm,消防水池顶板厚100mm,双层配筋。基础垫层厚100mm,砼强度等级C10。6.2给排水1、给水用水主要为填埋场道路灭尘用水、喷洒药剂溶药水等,为间歇式供水;生活用水为填埋场工作人员生活用水,为间歇式供水。场地附近地下水埋藏浅,贮藏量丰富,设置一眼生产、生活井,出水量8m3/h,可满足项目用水需要。2、排水本项目产生的污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水引入垃圾填埋场集液池,采用铸铁排水管,埋地敷设。为防止洪水冲刷、冲跨垃圾填埋场及辅助设施,垃圾填埋场应设置独立洪雨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洪雨水导排系统应满足雨污分流、场外汇水和场内未作业区域的汇水直接排放要求,填埋场洪雨水导排系统的防洪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199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1992)的技术要求。雨水导流包括填埋场周围及终场后的降雨排水,以保持雨污分流,减少要处理的渗液量。6.3电气6.3.1负荷等级:三级6.3.210kv电源引入垃圾填埋场,变压器选用150KVA低损耗节能型,高压开关柜采用金属封闭手车式开关柜。在综合厂房内设配电间,低压侧设隔离开关以便于检修,低压配电设备选用PGL1型抽出式开关柜及动力配电箱。系统自然功率因数为:COSΦ=0.8,为了改善自然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系统采用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改善后的功率因数为COSΦ>0.95。6.3.31、道路照明垃圾填埋场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按照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进行;光源采用高压金属钠灯NG-25W(附电容补偿器),灯具采用DZ-15型灯具,供电线路采用VVX2X25埋地敷设。2、室内照明室内照明均采用双管或单管日光灯,在重要场所设置了停电时自动启动的事故照明装置。6.4通讯垃圾填埋场共设设2条电话中继线,1进1出。
第七章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安排7.1实施计划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遵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标准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工程质量。本项目建成后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批复的建设内容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筹划到工程验收各个环节的资料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和归档。7.2项目招投标本项目属公共事业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国有资金,因此必须按照国家及四川省有关招投标办法实施招标,设备采用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招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办法的规定,本项目拟采用公开招标。招标形式可采用委托代理或自行招标,自行招标时,必须达到国家关于自行招标对于招标单位的相关要求。在招标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四川省的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自觉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查、监督,杜绝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根据项目招标内容的不同,项目建设中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拟采用委托招标。工程建设招标基本情况如下表7-1所示:表7-1工程建设招标基本情况一览表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设备采购√√√复合HDPE膜采购√√√7.3项目建设工期安排和施工进度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建设总工期安排为24个月。2014年7月-2016年10月,施工期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2016年5月-2016年6月为竣工验收阶段。具体进度安排如下(后附项目施工进度横道图):项目建设分三个阶段完成:1、2014年7月~2014年12月,完成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勘察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建设招投标等各项前期工作,同时办理有关审批手续。2、2015年1月~2016年4月,完成项目征地拆迁、场地三通一平、土建施工等各项工程建设。3、2016年5月-2016年6月,项目竣工验收。图7-2项目实施进度横道图
第八章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8.1组织机构1、在项目建设伊始,组建####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筹建处,####人和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派专人负责项目实施,筹建处下设四个职能部门:a、行政管理部:负责项目的实施计划,履行单位接待、联络等项目工作。b、计划财务部: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履行单位办理合同协议等手续。包括资金使用安排及收支手续。c、工程部:负责项目的技术工作、主持图纸的设计会审,处理有关工程技术问题,负责项目的施工工作,对施工进度等作出计划安排,同时,对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等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工程的验收工作。d、技术管理部:档案的管理工作,职工的技术培训、考核等工作。2、项目建成后,结合工程特点,采取公司化运作体制,实行法人负责制,下设行政管理部、生产技术部、生产辅助部。8.2人员设置表8-1卫生填埋场的人员编制序号岗位定员班制1厂长2人12总工、技术员3人13财会2人14门卫计量间3人35填埋作业人员20人26渗沥液处理站3人27机修4人18合计37人8.3人员培训及管理措施8.3.1人员培训为了做好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拟对有关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工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执行和运行管理,人员培训主要着重以下几点:(1)提高项目执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充分了解项目实施的要求及程序,以保证项目的顺利执行;(2)对项目管理的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加强他们在项目执行中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财务管理能力;(3)对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管理和操作水平,保证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培训应包括在设备制造厂所在地进行的培训和现场培训。制造厂所在地培训将使管理和操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各种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等;现场培训将安排在安装、调试和检测期间,由专人对操作工人进行培训,使这些受训人员在接管垃圾处理厂后能胜任处理厂的运行和维护工作。8.3.2人员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中首要的是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中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具体的岗位要求;如对垃圾运行工提出的“四懂四会”,即懂垃圾处理基本知识,懂厂内建(构)筑物的作用和管理方法,懂厂内管道分布和使用方法,懂技术含义与计算方法、化验指标的含义及其应用,会排除操作中的故障等。对机泵工提出的六勤:勤看、勤听、勤摸、勤嗅、勤捞垃圾、勤动手等。与岗位责任制相配套的其它制度还有设施巡视制、安全操作制、交接班制和设备保养制。在设施巡视制中制订了具体巡视任务、巡视路线、巡视周期及巡视要求。在安全操作制中明确本工种的具体安全活动、安全防护用品、急救措施与方法。在交接班制度中明确上下班之间应交与应接的具体内容、交接地点、交接仪式要求,如交班在哪些现场进行,共同巡视,当面交接,签字记录等。在设备保养制中具体规定了对设施设备进行清除、保养的任务、要求与具体作法。8.3.3作业管理良好的管理措施可使填埋场得到有效运行。针对本填埋场实际情况、结合生态填埋工艺,提出如下管理措施:(1)作好填埋计划工作,保证填埋作业在尽量小的工作面上进行;(2)按要求进行推铺和压实,各填埋层尽量薄,尽量填埋更多的垃圾;(3)落实填埋场日覆盖、中间覆盖和终场覆盖措施,从工艺上防止垃圾飞扬、蚊蝇草生、臭气扩散,确保雨污水分流,减少渗沥液产生量;(4)维护好填埋作业机械,确保填埋场高效率运作;(5)保证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填埋场内交通组织畅通;(6)加强对降雨、暴雨排出水等地表水的管理,并及时将其排出填埋场;(7)提高掺沥液收集与处理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水平,并通过加强监测等手段即时对该系统运行状况作出判断,异常情况下指挥现场操作人员及时调整;(8)由于填埋工艺的改变,填埋气体的控制问题将逐步显现,因此,从填理场投入使用就应加强对填埋气体的管理;(9)及时清除道路上的散落垃圾,避免垃圾掉入河道污染水体;(10)时刻注意防火,一旦发生火灾,应及时采取灭火措施。以上管理措施还是很原则性的,它们应在填埋场运行过程中逐步得到细化和深化。管理措施的落实还必须建立在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和高标准员工队伍基础上,与此相适应,还应建立高效的监督、惩罚和激励机制,以确保填埋场正常运行。8.4填埋场营运8.4.1垃圾接收所有垃圾车均应首先过入口磅桥记录与测试,以确定垃圾性质、分类、重量、来源及填埋地点。在车辆离开磅桥之后,应随机选择某些垃圾车作检查。垃圾运输车辆离开填埋场时应进行清洗。8.4.2营运管理(1)操作运行管理手册填埋场操作运行管理手册核心文件、内容涉及运行管理的各方面填埋工艺各个细节。(2)管理制度填埋场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防火安全;车辆管理、工具管理、计量室及加油站管理等各方面。(3)岗位职责岗位职责要做到“权力到人、责任到人”,要制定出场长、副场长、现场运营工程师等岗位职责细则。
第九章环境保护9.1环境保护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2项目建设地周边环境状况本项目建设位于####市东兴区永东乡,环境状况良好。9.3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相应措施1、渗沥液本项目建成后,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渗沥液,如渗透到地下,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处理措施为:设置防渗层,1.5mm厚二布一膜HDPE土工布,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时设置渗滤液导流槽和积液池。采用DPRO膜技术处理。2、废气废气为垃圾分解产生的沼气和垃圾散发的恶臭气体。设计时应采用导气管将其排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排气末端设置气体燃烧处理装置进行废气燃烧处理;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分层填埋,各层之间覆盖土层,防止恶臭气体散发。3、扬尘垃圾倾倒时,塑料或纸等容易飞扬,形成扬尘,建设时在填埋场四周需设置防护栏可有效防止扬尘。4、虫害垃圾堆放易滋生蚊、蝇等,垃圾处理时应及时填埋垃圾,覆盖土层,定期洒杀虫剂。5、绿化措施绿化带不仅能美化环境、吸收粉尘臭气以净化空气,还能吸收噪音,并防止水土流失。故除在场区周边设置绿化带外,在管理区、道路两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品买卖合同书
- 康双的离婚协议书
- 三农村生态建设实施指南
- 工程监理承包合同
- 云计算在企业IT架构中应用教程
- 运动训练方法与技巧指南
- 软件测试流程与质量保障作业指导书
- 临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网络安全威胁防范与应对作业指导书
- 钢渣购销合同
- Starter Unit 1 Hello!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初中语文:春晚观后感三篇
- Unit 7 第3课时 Section A (Grammar Focus -4c)(导学案)-【上好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英语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新目标Go For It!)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讲座
-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 省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机构入围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19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单词表
- 园艺产品的品质讲义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
- 桃花节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