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工程消防设计文件审查要点_第1页
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工程消防设计文件审查要点_第2页
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工程消防设计文件审查要点_第3页
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工程消防设计文件审查要点_第4页
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工程消防设计文件审查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本要点内的灭火系统为目前技术成熟、使用广泛的几类灭火系统,对设计中采用本要点之外的灭火系统形式,消防设计审查应以该灭火系统所对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审查依据。本要点主要依据202110月之前发布的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此后若引用规范GB50838-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有关规定。压力管道进出综合管廊时,应在综合管廊外部设置阀门。GB50838-GB50838-敷设天然气管道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逃生口间距不应大于逃生口尺寸不应小于1m×1m,当为圆形时,内径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排风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周边建(构)筑物口部距离不应小于0m。天然气管道舱室的各类孔口不得与其他舱室连通,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GB50838-容纳6根及以上电力电缆的舱室应设置自动灭火系GB50838-GB50140-GB50370- 甲丙丙丙丁丁戊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最大GB50838-表综合管廊舱室火灾危险性分GB50838-GB50016-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GB50838-综合管廊内不同舱室之间应采用用耐火极限不低于天然气管道舱及容纳电力电缆的舱室应每隔0m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性墙体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分隔处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管线穿越防火隔断部位GB50016-表GB50016-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人员出入口或逃生口GB50016-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表综合管廊节点附属用房内任意一点至最近人员出入GB50016-GB50838-GB50016-GB50016-表表GB50016-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GB50016-GB50016-GB50016-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设GB50016-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规定。油浸变压器的总容量不应大于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机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间分隔;确需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GB50016-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02且人数不超过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GB50016-50m2;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过4层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21的规定计算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表5.5.21-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3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GB50016-火极限低于1.00h,其他建筑屋顶承重结构和屋面GB50016-置高度不小于m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m、长火系统时,上、下层开口之间的实体墙高度不应小于08m。当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实体墙确有困难时,可设置防火玻璃墙,但高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h,多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h。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要求。井道别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GB50016-风管穿过防火隔墙、楼板和防火墙时,穿越处风管上的防火阀、排烟防火阀两侧各20m范围内的风管应采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危险性的场所以及各类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避难走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做防护层。采用燃烧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 3)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 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GB50016-GB50838-GB50016-附设在地下附属功能用房内的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和变配电室等消防设施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h的防火隔墙和1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GB50016-GB50347-干粉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扑救封闭空间内的火灾应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扑救具体保护对象的火灾应采用局部应当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有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供应源时,启动干粉灭火系统之前或同时,必须切断气体、液体的供应源。当用于保护同一防护区或同一被保护对象时,应选用GB50347-设计灭火浓度不应小于经权威机构认证合格的灭火浓度的倍。GB50347-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应在收到两个独立火灾探测信号后才能启动,并应延迟喷放,延迟时间不应大于0s,且不得小于干粉储存容器GB50219-系统的供给强度和持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表312的规12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当用于灭火时不应小于保护对象所需水雾喷头数量应根据设计供给强度、保护面积和水雾喷头特性,按本规范第71.1条和第712水雾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水雾喷头的有效射程。 系统应具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机械启动三种控制方式;但当响应时间大于2s时,可采用手动控GB50898- 系统机房,文物库,以及密集柜存储的图书库、资料系统管道应采用冷拔法制造的奥氏体不锈钢钢管,或其他耐腐蚀和耐压性能相当的金属管道。管道的材质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T176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T17的有关规定。国家标准《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GB/T20878中规定牌号为022Cr17Ni12Mo2的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或其他耐腐蚀和耐压性能不低于牌号为402。0采用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其防护区数量3单个防护区的容积,对于泵组系统不宜超过00³,对于瓶组系统不宜超过2³。当超过单个防护区最大容积时,宜将该防护区分成多个分区进行保护,并应1各分区的容积,对于泵组系统不宜超过3000m³采用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当采用瓶组系统且在同一防护区内使用多组瓶组时,各瓶组应能同时启1用于保护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配电室等电子、电气设备间,图书库、资料库、档案库,文物库,电缆隧道和电缆夹层等场所时,系统的设计持续喷雾时间不GB50140-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A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水型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GB50838-综合管廊内应在沿线、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等处设置50,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GB50140-设置在B、C类火灾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B、C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应符合表每个灭火器设置点实配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和数量不得小于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和数量的计算值。GB50016- 建筑高度大于15m或体积大于10000m3的办公建GB50974- 多层公共建筑、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和一类高层住宅,不应小于18m³,当一类高层住宅建筑高度超过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等水灭火系统,均应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两路消防供水时应采用环状管GB50974-GB50016-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和不适用水保护或灭火的场所外,下列单、多层民用建筑或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设置送回风道(管)下列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GB50370-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GB50838-GB50838-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排风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周边建(构)筑物口部距离不应小于0m。天然气舱管道舱室的各类孔口不得与其他舱室连通,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数)20%GB50016-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房间,其送、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当送风机布置在单独分隔的通风机房内且送风干管上设置防止回流设施 GB50981-GB50016-用耐火风管或风管外壁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旦耐排除和输送温度超过℃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及易燃碎屑的管道,与可燃或难燃物体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10m,或采用厚度不小于50m的不燃材料隔热;当计GB50016-注: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均独立设置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维护的检修口;用防火阀门》GB15930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体育馆、展览馆、候机(车、船)建筑(厅)等大空间建筑,单、多层办公建筑和丙、丁、戊类厂房内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当不跨越防火分区且在GB50016- 机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³,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门。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建筑内的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备用按一、二级负荷供电的消防设备,其配电箱应独立设置;按三级负荷供电的消防设备,其配电箱宜独立设GB50016-GB50838-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和《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L/T5484及《阻燃及耐火电缆塑料绝缘阻燃及耐火电缆分级和要求第1部分:阻燃电缆》GA306.1和《阻燃及耐火电缆要求第2部分:耐火电缆》GA306.2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规定的二级负荷供电。天然气管道舱的监控与报警设GB51348-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应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GB50217-GB50217-在同一电缆通道中敷设多回路110kvGB50016-墙面或地面上。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防安全标志》GB13495系统》GB13495GB50838-城市综合管廊内消防应急照明设置,应符合下列 管廊内疏散应急照明照度不应低于5lxGB51348-GB51309-GB51309-称“集中电源”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 室内高度大于4.5m的场所,应选择特大型或大型标志命周期后标称的剩余容量应保证放电时间满足本条第GB51309-在隧道场所、潮湿场所,应选择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的产品;在电气竖井内,应选择防护等级不低于2GB51309-的专用应急回路或所在防火分区、同一防火分区的楼层、隧道区间、地铁站台和站厅的消防电源配电箱供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中,应急照明配电箱应由防火分3)A型应急照明配电箱的变压装置可设置在应急照明配电箱内或其附近。1在隧道场所、潮湿场所,应选择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的产品;在电气竖井内,应选择防护等级不低于23.4.6条的规定;集中电源的额定输出功率不大于GB51309- 41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应连锁控制其配接的非2系统主电源恢复后,集中电源或应急照明配电箱应GB50217- 电缆及其管、沟穿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墙、板孔洞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GB50838- 天然气管道舱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的防爆规定。GB50838-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 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照明回路导线应采用硬铜导线,截面面积不应小于2.5m2线路明敷设时宜采用保护管或线槽穿线方式布线端。在供电线路泄漏电流大于500mAGB51348-GB51348-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建筑物应设置消防电源监控系GB50016-13设置机械排烟、防烟系统、雨淋或预作用自动喷水GB50838-确认火灾后,防火门监控器应联动关闭常开防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2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任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数不应超过00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0点,且应留有不少于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发信号应采用两个独立的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GB51348-5主消防控制室与分消防控制室的集中报警控制器应7主控制室火灾报警控制器接到区域报警控制器的报GB50838-当天然气管道舱天然气浓度超过报警浓度设定值GB50838-4紧急切断浓度设定值(上限值)不应大于其爆炸下5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