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指南TOC\o"1-2"\h\u24971第1章农民合作社概述 31581.1农民合作社的定义与特点 3155231.1.1自愿性:农民合作社的成员基于自愿原则加入,无强迫或强制性质。 4108301.1.2共同利益:农民合作社以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追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 4296451.1.3民主管理:农民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4145231.1.4经济合作:农民合作社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互助合作提高成员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4150721.2农民合作社的类型与组织形式 4251111.2.1按业务范围划分: 4169381.2.2按产业领域划分: 4175941.2.3按组织形式划分: 4104691.2.4按地域范围划分: 431813第2章农民合作社的设立与登记 4307682.1设立农民合作社的条件与程序 43162.1.1设立条件 548292.1.2设立程序 5118092.2农民合作社的登记与变更 5103832.2.1登记事项 5242002.2.2变更登记 528421第3章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结构 6327113.1农民合作社的权力机构 6149813.1.1会员大会 6266693.1.2常务理事会 658213.1.3专业委员会 6125163.2农民合作社的执行机构 6193533.2.1理事长 6286493.2.2副理事长 6219833.2.3理事 7232313.2.4职业经理 7229243.3农民合作社的监督机构 7245223.3.1监事会 711033.3.2监事长 7295583.3.3副监事长 7185733.3.4监事 730611第4章农民合作社的成员管理 7240194.1成员资格的取得与丧失 757704.1.1成员资格的取得 765724.1.2成员资格的丧失 8310734.2成员的权益与义务 831094.2.1权益 8139824.2.2义务 8260014.3成员大会的组织与运作 824464.3.1成员大会的召开 859594.3.2成员大会的职权 872924.3.3成员大会的表决 9285264.3.4成员大会的记录 917878第5章农民合作社的经营与管理 9123115.1经营范围的确定与拓展 9223615.1.1经营范围的确定 9256505.1.2经营范围的拓展 9224565.2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 923395.2.1财务管理原则 96025.2.2财务管理制度 966565.2.3资金管理 915675.2.4成员权益保障 10127345.3农民合作社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108555.3.1生产管理 10255675.3.2质量管理 1026265.3.3标准化生产 10100685.3.4环境保护 109950第6章农民合作社的权益保障 10198916.1农民合作社的合法权益 10112096.1.1合法权益的确认 1043466.1.2合法权益的保护 10157396.2农民合作社的内部纠纷处理 10216126.2.1纠纷处理原则 10266736.2.2纠纷处理机制 10228576.2.3争议解决程序 1177346.3农民合作社的外部法律保护 11282856.3.1法律法规支持 11106096.3.2部门支持 1167656.3.3法律援助和培训 11128946.3.4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 1130863第7章农民合作社的盈余分配 11204467.1盈余分配的原则与程序 1142177.1.1原则 11282937.1.2程序 12231597.2盈余分配的方式与比例 1249407.2.1方式 1215337.2.2比例 12237567.3盈余分配的监督与管理 12308227.3.1监督 12326307.3.2管理 1328379第8章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1372658.1农民合作社的创新能力建设 13175048.1.1创新机制与体制 1340008.1.2人才培养与引进 1395588.1.3技术研发与应用 13313018.2农民合作社的品牌建设与推广 1310088.2.1品牌定位与策划 13116428.2.2品质保障 13321088.2.3品牌推广与营销 1318758.3农民合作社的产业融合与发展 1477058.3.1产业链延伸 1459608.3.2产业协同 1488068.3.3产业创新 1420350第9章农民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 1414239.1农民合作社联合的形式与意义 14289929.1.1形式 14293579.1.2意义 1457229.2农民合作社合作的模式与途径 1549049.2.1模式 1515879.2.2途径 15199359.3农民合作社联合与合作的政策支持 1515582第10章农民合作社的监督与评估 162574110.1农民合作社的内部监督 163160010.1.1内部监督机制 16233810.1.2财务监督 161341610.1.3决策监督 16491710.1.4人力资源监督 163171810.2农民合作社的外部监督 163218510.2.1部门监督 16896110.2.2行业协会监督 162242010.2.3社会公众监督 16781610.3农民合作社的评估与绩效评价 172606910.3.1评估目的与原则 17739410.3.2评估内容与方法 172779110.3.3绩效评价 17306210.3.4评估结果运用 17第1章农民合作社概述1.1农民合作社的定义与特点农民合作社是一种由农民自愿结成的、以互助合作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形式,旨在提高成员的生产、生活及社会地位。其主要特点如下:1.1.1自愿性:农民合作社的成员基于自愿原则加入,无强迫或强制性质。1.1.2共同利益:农民合作社以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追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1.1.3民主管理:农民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参与决策的机会。1.1.4经济合作:农民合作社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互助合作提高成员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1.2农民合作社的类型与组织形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农民合作社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与组织形式:1.2.1按业务范围划分:生产型农民合作社: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服务型农民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物资采购等服务平台。综合型农民合作社:兼具生产、服务等多种业务范围。1.2.2按产业领域划分:农业生产农民合作社: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农产品加工农民合作社: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业务。农村旅游农民合作社:依托农村资源,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活动。1.2.3按组织形式划分:股份合作制农民合作社:以股份为纽带,成员按照出资额享有权益。互助合作制农民合作社:以互助合作为基础,成员间相互帮助、共同发展。联合社制农民合作社:由多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组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1.2.4按地域范围划分:村级农民合作社:以村为单位,成员主要为本村农民。乡镇级农民合作社:以乡镇为单位,成员涵盖周边多个村庄。县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覆盖范围更广,成员来自多个乡镇。第2章农民合作社的设立与登记2.1设立农民合作社的条件与程序2.1.1设立条件农民合作社的设立需满足以下条件:(1)成员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农民;(2)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利益;(3)成员自愿加入,平等互利,民主管理;(4)以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或者农业生产资料购买、使用等为主要业务范围;(5)有固定的办公场所;(6)符合我国农民合作社的相关法律法规。2.1.2设立程序设立农民合作社应遵循以下程序:(1)召开发起人会议,讨论并通过设立农民合作社的决议;(2)制定农民合作社章程;(3)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4)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设立申请;(5)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颁发营业执照。2.2农民合作社的登记与变更2.2.1登记事项农民合作社登记时,需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1)设立登记申请书;(2)章程;(3)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4)成员名册;(5)营业执照;(6)其他相关材料。2.2.2变更登记农民合作社发生以下变更事项时,需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1)名称变更;(2)业务范围变更;(3)住所变更;(4)成员变更;(5)组织机构变更;(6)章程修改。申请变更登记时,需提交以下材料:(1)变更登记申请书;(2)变更事项相关证明材料;(3)营业执照;(4)其他相关材料。农民合作社应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及时办理设立与变更登记,保证合法合规运行。第3章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结构3.1农民合作社的权力机构3.1.1会员大会农民合作社的权力机构首要是会员大会,由全体会员组成。会员大会是合作社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决定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如修改章程、审议年度工作报告、审批财务预算和决算等。3.1.2常务理事会在会员大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日常工作。常务理事会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理事组成,负责执行会员大会的决策,并向会员大会报告工作。3.1.3专业委员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农民合作社可设立若干专业委员会,如生产、销售、技术、财务等,负责相应业务领域的决策和指导。3.2农民合作社的执行机构3.2.1理事长理事长是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合作社的日常工作,对外代表合作社。3.2.2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工作,负责特定业务领域或分工区域的工作。3.2.3理事理事负责合作社的具体业务工作,参与决策和执行,向理事长和副理事长汇报工作。3.2.4职业经理农民合作社可根据需要聘请职业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管理,提高合作社的经营效益。3.3农民合作社的监督机构3.3.1监事会监事会对会员大会负责,对合作社的财务、经营和管理进行监督。监事会由监事长、副监事长和监事组成。3.3.2监事长监事长负责组织监事会工作,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并向会员大会报告监督情况。3.3.3副监事长副监事长协助监事长工作,负责特定业务领域或分工区域内的监督工作。3.3.4监事监事参与监事会的工作,对合作社的财务、经营和管理进行监督,发觉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上组织结构,农民合作社实现民主管理、规范运行,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第4章农民合作社的成员管理4.1成员资格的取得与丧失4.1.1成员资格的取得(1)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农民,承认并遵守农民合作社章程,均可申请加入合作社。(2)申请人应向合作社提出书面申请,经董事会或理事会审查同意后,报请成员大会审议通过。(3)新成员加入合作社需按照章程规定缴纳会费,并取得相应的股权。4.1.2成员资格的丧失(1)成员自愿退社的,应向理事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成员大会审议通过后,予以办理退社手续。(2)成员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合作社章程或严重损害合作社利益,经成员大会审议通过,可以取消其成员资格。(3)成员因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等原因,自动丧失成员资格。4.2成员的权益与义务4.2.1权益(1)享有合作社提供的各种服务和优先购买权的权利;(2)享有合作社盈余分配的权利;(3)享有合作社民主管理、监督的权利;(4)享有合作社财产共有权和其他合法权益。4.2.2义务(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作社章程,执行合作社的决议;(2)按时足额缴纳会费、股金;(3)积极参加合作社的各项活动,为合作社发展贡献力量;(4)维护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保守合作社的商业秘密;(5)不得从事损害合作社利益的活动。4.3成员大会的组织与运作4.3.1成员大会的召开(1)成员大会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至少每年召开一次,临时会议根据需要召开。(2)成员大会由董事会或理事会负责召集,并在会议召开前15天通知全体成员。4.3.2成员大会的职权(1)制定和修改合作社章程;(2)选举和罢免董事会、监事会成员;(3)审议并通过合作社年度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报告;(4)决定合作社的重大投资、资产处置等事项;(5)决定合作社的合并、分立、解散等事项。4.3.3成员大会的表决(1)成员大会的表决采取一人一票的原则;(2)成员大会作出决议,应当经出席会议的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3)成员大会对合作社章程的修改、重大投资、资产处置等事项,应当经出席会议的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4.3.4成员大会的记录成员大会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并由出席会议的成员签名。会议记录应妥善保管,以备查阅。第5章农民合作社的经营与管理5.1经营范围的确定与拓展5.1.1经营范围的确定农民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成员的专业技能,合理确定经营范围。经营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同时应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5.1.2经营范围的拓展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可逐步拓展经营范围,如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等多元化业务。拓展经营范围时,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成员意愿、资金状况等因素,保证稳健发展。5.2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5.2.1财务管理原则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应遵循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原则,保证财务状况良好。5.2.2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预算、核算、审计、监督等方面,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5.2.3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管理,合理使用资金,防范资金风险。建立健全资金审批、报销、审计等制度,保证资金安全。5.2.4成员权益保障合理分配合作社收益,保障成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成员账户管理制度,明确成员权益,及时公布财务状况。5.3农民合作社的生产与质量管理5.3.1生产管理制定生产计划,合理配置生产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产品质量。5.3.2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从种子、肥料、农药等源头环节抓起,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产品质量检测,严把产品质量关。5.3.3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3.4环境保护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第6章农民合作社的权益保障6.1农民合作社的合法权益6.1.1合法权益的确认农民合作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合法权益。合作社成员应依法享有平等参与管理、决策和分配收益的权利。6.1.2合法权益的保护农民合作社应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侵犯合作社权益的行为,可通过法律途径予以制止和维权。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财产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等。6.2农民合作社的内部纠纷处理6.2.1纠纷处理原则农民合作社内部纠纷处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维护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6.2.2纠纷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内部纠纷处理机制,包括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保证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6.2.3争议解决程序明确争议解决的具体程序,包括争议申请、受理、调查、调解、仲裁等环节,保证程序合法、公正。6.3农民合作社的外部法律保护6.3.1法律法规支持农民合作社应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土地管理法》等。6.3.2部门支持农民合作社可向农业、工商、税务等部门寻求支持和帮助,保证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6.3.3法律援助和培训农民合作社应积极争取法律援助和培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增强维护权益的能力。6.3.4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农民合作社应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积极宣传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第7章农民合作社的盈余分配7.1盈余分配的原则与程序7.1.1原则(1)公平原则:盈余分配应体现公平性,保证各成员根据其在合作社的贡献程度获得相应收益。(2)效益原则:盈余分配应考虑合作社的长期发展,合理留存盈余,保障合作社的稳健运营。(3)透明原则:盈余分配过程应公开透明,让全体成员了解分配依据和结果。(4)合法原则:盈余分配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7.1.2程序(1)制定盈余分配方案:根据合作社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合作社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盈余分配方案。(2)提交理事会审议:盈余分配方案由理事会进行审议,保证方案符合合作社发展需要和成员利益。(3)征求成员意见:将审议后的盈余分配方案征求全体成员的意见,充分听取成员的建议和诉求。(4)提交成员大会表决:理事会将修改后的盈余分配方案提交成员大会表决,经全体成员半数以上同意,通过盈余分配方案。(5)实施盈余分配:根据通过的盈余分配方案,及时足额地将盈余分配给各成员。7.2盈余分配的方式与比例7.2.1方式(1)现金分配:将盈余以现金形式分配给成员。(2)实物分配:将盈余以实物形式分配给成员,如农产品、生产资料等。(3)股权分配:将盈余用于增加成员的股权,提高成员在合作社中的地位。7.2.2比例盈余分配比例应根据合作社章程和成员的贡献程度确定。一般可参照以下标准:(1)按成员出资比例分配:根据成员的出资额,按比例分配盈余。(2)按成员交易量分配:根据成员在合作社的交易量,按比例分配盈余。(3)兼顾出资和交易量:将成员出资和交易量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分配比例。7.3盈余分配的监督与管理7.3.1监督(1)成员大会监督:成员大会对盈余分配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分配方案的实施符合法律法规和合作社章程。(2)监事会监督:监事会负责对盈余分配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发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7.3.2管理(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合作社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盈余分配流程,保证盈余分配的公正、透明。(2)定期公布盈余分配情况:合作社应定期向全体成员公布盈余分配情况,接受成员监督。(3)加强内部审计:合作社应加强内部审计,对盈余分配情况进行审计,保证分配结果真实、准确。(4)完善激励机制:合作社应根据盈余分配结果,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成员为合作社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第8章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8.1农民合作社的创新能力建设8.1.1创新机制与体制农民合作社应建立健全创新机制与体制,激发内部创新活力。通过设立创新基金、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提升合作社整体创新能力。8.1.2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市场拓展人员。同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为合作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8.1.3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社应关注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8.2农民合作社的品牌建设与推广8.2.1品牌定位与策划明确合作社品牌定位,结合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品牌策划,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8.2.2品质保障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稳定。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合作社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8.2.3品牌推广与营销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品牌推广与营销活动。结合新媒体、电商平台等,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8.3农民合作社的产业融合与发展8.3.1产业链延伸积极拓展合作社产业链,向上游延伸至种苗培育、技术研发等领域,向下游延伸至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产业附加值。8.3.2产业协同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同行业合作社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8.3.3产业创新鼓励合作社在产业融合过程中,积极摸索新业务、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第9章农民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9.1农民合作社联合的形式与意义9.1.1形式农民合作社的联合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区域联合、产业链联合、服务功能联合以及跨行业联合。这些形式有利于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1)区域联合:指在一定区域内,多个农民合作社相互合作,共同开展生产、销售等活动。(2)产业链联合:指不同产业链环节的农民合作社相互联合,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和优化。(3)服务功能联合:指具有相似服务功能的农民合作社联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4)跨行业联合:指农民合作社与其他行业企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9.1.2意义农民合作社联合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联合可以实现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2)促进产业发展:通过联合,合作社可以共享技术、市场、品牌等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发展。(3)增强抗风险能力:联合可以使合作社在面临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风险时,通过互助合作、风险共担等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4)提升服务水平:合作社联合可以共享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成员多元化需求。9.2农民合作社合作的模式与途径9.2.1模式农民合作社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1)生产合作:合作社之间在生产环节开展合作,共同采购生产资料、使用生产设备、分享技术等。(2)销售合作:合作社在销售环节联合,共同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3)服务合作:合作社在服务环节开展合作,如共同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4)资本合作:合作社之间进行资本联合,共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9.2.2途径(1)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合作社开展合作,提供政策支持。(2)市场驱动: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寻求合作,实现互利共赢。(3)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交通安全国旗下精彩讲话稿范文(5篇)
- 感谢老师学生演讲稿
- 小孩百日宴父母感谢致辞6篇
- 公众平台相关知识
- 银星养脑片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瘀阻脑络证的临床研究
- 国家知识产权政策
- 电厂锅炉补给水和凝结水处理工艺设计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模拟试卷421
- 智研咨询发布-2024年中国光储一体化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水下机器人航迹跟踪及容错控制方法研究
- 2022版艺术新课标解读心得(课件)小学美术
- 《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专题知识培训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Profinet(S523-FANUC)发那科通讯设置
- 第三章-自然语言的处理(共152张课件)
- 医学教程 常见化疗药物归纳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 六年级口算训练每日100道
- 高一生物生物必修一全册考试题带答题纸答案
-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3 《国家行政机关》说课稿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