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标准化运营指南_第1页
农民合作社标准化运营指南_第2页
农民合作社标准化运营指南_第3页
农民合作社标准化运营指南_第4页
农民合作社标准化运营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合作社标准化运营指南TOC\o"1-2"\h\u24217第1章农民合作社概述 476441.1农民合作社的定义与类型 4176671.2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与意义 422764第2章农民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 562752.1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结构 5249522.1.1合法成立 5169922.1.2管理架构 5131842.1.3部门设置 538492.2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制度 5287732.2.1社员管理制度 5118672.2.2决策制度 5216382.2.3财务管理制度 5284962.2.4生产管理制度 6119702.2.5销售管理制度 6230152.3农民合作社的股权设置与分配 644062.3.1股权设置 685782.3.2股权分配 6278132.3.3股权流转 6315082.3.4利润分配 65232第3章农民合作社的法律法规 6322073.1农民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622284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6108043.1.2《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 7305443.1.3《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意见》 7211703.2农民合作社的设立与登记 7299753.2.1设立条件 7149083.2.2登记程序 7184363.3农民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 783103.3.1增值税优惠政策 713963.3.2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7287813.3.3印花税优惠政策 7294023.3.4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 8117683.3.5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820506第4章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 8243714.1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 8167974.1.1财务管理原则 8232144.1.2财务管理机构设置 8164424.1.3预算管理 8267014.1.4财务报告与分析 8258904.1.5内部控制与审计 8209684.2农民合作社的成本控制与核算 8231544.2.1成本控制原则 8107984.2.2成本核算方法 8156464.2.3成本控制措施 88544.2.4采购成本控制 9254134.2.5生产成本控制 9237154.3农民合作社的收益分配与风险防范 9210504.3.1收益分配原则 912274.3.2收益分配制度 9188884.3.3风险防范措施 9247594.3.4财务风险控制 9139304.3.5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 916704第5章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 9109095.1农民合作社的生产计划与组织 920045.1.1生产目标设定 9162505.1.2生产计划制定 964285.1.3生产组织与管理 9325495.2农民合作社的市场分析与开拓 10220585.2.1市场调研 10204585.2.2市场定位 10224515.2.3市场开拓 10196985.3农民合作社的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 10174925.3.1产品质量控制 1086995.3.2产品品牌塑造 1087165.3.3品牌推广与维护 1027003第6章农民合作社的人力资源管理 10174656.1农民合作社的人力资源配置 10186986.1.1人力资源规划 10171276.1.2招聘与选拔 1097486.1.3人才梯队建设 1033776.2农民合作社的员工培训与激励 11238376.2.1培训内容 11307186.2.2培训方式 11307496.2.3激励机制 11295466.3农民合作社的劳动关系与福利待遇 1112126.3.1劳动合同管理 1193566.3.2劳动争议处理 11290496.3.3福利待遇 11201056.3.4职业发展 1120738第7章农民合作社的技术创新与推广 1133407.1农民合作社的技术创新体系 1174907.1.1技术创新目标 11132047.1.2技术创新主体 1281797.1.3技术创新机制 12677.2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推广与应用 1253067.2.1技术推广体系 1215517.2.2技术推广内容 12309927.2.3技术应用与示范 1244807.3农民合作社的科技成果转化 12247097.3.1成果转化机制 1293177.3.2成果转化模式 1261857.3.3成果转化保障 12184677.3.4成果转化成效评价 1231254第8章农民合作社的生态环境保护 13131948.1农民合作社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1367718.1.1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 13267168.1.2农民合作社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33608.2农民合作社的生态农业发展 13199358.2.1生态农业的概述 134748.2.2农民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 13146458.3农民合作社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314708.3.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1364868.3.2农民合作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 136648.3.3农民合作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措施 1427603第9章农民合作社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14107009.1农民合作社的对外合作模式 1422629.1.1合作模式的分类 14202319.1.2合作模式的选择与评估 1420409.2农民合作社的国内外市场拓展 14231119.2.1国内外市场分析 14196819.2.2市场拓展策略 14219399.3农民合作社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144619.3.1交流合作平台的构建 14124109.3.2交流合作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4141969.3.3合作伙伴的选择与管理 159652第10章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规划与评估 152377510.1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152029910.1.1发展战略制定 15593410.1.2发展目标设定 152796310.2农民合作社的运营评估与监控 1510310.2.1运营评估体系构建 152755010.2.2运营评估方法与流程 151989310.2.3运营监控与预警机制 151802610.3农民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摸索 15839810.3.1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15813710.3.2资源整合与产业链延伸 15955810.3.3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61802510.3.4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 16第1章农民合作社概述1.1农民合作社的定义与类型农民合作社是一种以农民为主体,自愿结合、民主管理、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在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定义中,合作社是“人们为了满足共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需求与愿望,通过自愿加入和民主管理,共同拥有和控制的企业”。在我国,农民合作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互助合作为核心,以民主管理为原则。农民合作社的类型主要包括:(1)生产型合作社: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业务,通过集体购买生产资料、集体销售农产品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2)供销型合作社:主要从事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销售渠道。(3)信用型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贷款、存款、汇兑等金融服务,解决农民融资难题。(4)服务型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农机租赁等非金融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2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与意义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推广农民合作社,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3)转型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民合作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开始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4)规范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国家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集体购买生产资料、共享技术信息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值。(2)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农民合作社有助于农民实现多元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3)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发展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有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5)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合作社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第2章农民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2.1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结构2.1.1合法成立农民合作社的成立需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注册,取得法人资格。2.1.2管理架构农民合作社的管理架构主要包括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个层级。社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合作社的重大事务;理事会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监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2.1.3部门设置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农民合作社可设置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以实现业务专业化、管理高效化。2.2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制度2.2.1社员管理制度规定社员的加入条件、权利和义务,明确社员退社、除名等程序,保障社员的合法权益。2.2.2决策制度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保证重大决策公开、透明,充分听取社员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2.2.3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收支管理、资金运作等,保证财务状况健康稳定。2.2.4生产管理制度制定生产计划,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益。2.2.5销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销售网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合作社收入。2.3农民合作社的股权设置与分配2.3.1股权设置农民合作社的股权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用于社员出资,享有表决权和分红权;优先股主要面向外部投资者,享有固定收益和优先分红权。2.3.2股权分配股权分配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社员的出资额、贡献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2.3.3股权流转建立股权流转机制,规范股权交易行为,保障社员的股权权益,同时为合作社引入新鲜血液,促进合作社的发展。2.3.4利润分配农民合作社的利润分配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确定分配比例,保障社员的合法权益。第3章农民合作社的法律法规3.1农民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概述农民合作社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规范农民合作社的运营,保障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本章主要对涉及农民合作社的法律法规进行概述,以帮助合作社合法、合规地开展业务。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是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基本法律依据,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了农民合作社的定义、性质、组织结构、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内容,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3.1.2《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农民合作社的登记管理,保障农民合作社的合法权益。3.1.3《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意见》是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的政策文件,对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政策措施,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2农民合作社的设立与登记3.2.1设立条件根据《合作社法》规定,设立农民合作社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有5名以上社员,其中农民社员占社员总数的80%以上;(2)有明确的章程;(3)有符合法定要求的组织机构;(4)有固定的办公场所;(5)有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3.2.2登记程序农民合作社设立登记程序如下:(1)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设立登记申请;(2)提交相关文件和资料,包括:章程、设立大会决议、社员名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营业执照。3.3农民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支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我国对农民合作社实施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3.3.1增值税优惠政策农民合作社销售农产品,免征增值税。3.3.2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农民合作社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免征企业所得税。3.3.3印花税优惠政策农民合作社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时,免征印花税。3.3.4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农民合作社使用的土地,按照国家规定免征土地使用税。3.3.5其他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农民合作社还可能享受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房产税、车船税等。具体政策可咨询当地税务机关。第4章农民合作社的财务管理4.1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4.1.1财务管理原则农民合作社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应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透明性原则,保证财务活动的合规、合理及有效。4.1.2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部门,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实行财务总监负责制,保证财务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4.1.3预算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对合作社的收支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监督,保证财务状况的稳定。4.1.4财务报告与分析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对合作社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4.1.5内部控制与审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防范财务风险,保障合作社的财产安全。4.2农民合作社的成本控制与核算4.2.1成本控制原则遵循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原则,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4.2.2成本核算方法采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成本进行准确、全面的核算。4.2.3成本控制措施实施成本预算管理、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成本控制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4.2.4采购成本控制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保证合作社的生产物资质量。4.2.5生产成本控制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4.3农民合作社的收益分配与风险防范4.3.1收益分配原则遵循公平、合理、透明的原则,对合作社的收益进行分配。4.3.2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完善的收益分配制度,明确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和分配时间,保障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4.3.3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的防范,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4.3.4财务风险控制加强财务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保证合作社的财务稳定。4.3.5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合作社经营活动的监督;设立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合作社的发展。第5章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5.1农民合作社的生产计划与组织5.1.1生产目标设定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目标应结合市场趋势、成员资源及当地农业特色进行合理设定。明确产品种类、产量及质量要求,保证生产计划的有效实施。5.1.2生产计划制定根据生产目标,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充分考虑季节、气候、资源等因素,合理分配生产任务。5.1.3生产组织与管理建立健全生产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精细化管理,保证生产过程高效、有序。加强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成员的生产技能。5.2农民合作社的市场分析与开拓5.2.1市场调研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竞争态势、消费习惯等,为产品定位和市场开拓提供依据。5.2.2市场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明确目标市场,制定针对性的市场定位策略。发挥合作社优势,打造特色产品。5.2.3市场开拓通过参加农产品交易会、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等多种途径,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5.3农民合作社的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5.3.1产品质量控制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及相关行业标准。从生产源头把控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优质。5.3.2产品品牌塑造结合合作社特色,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通过品牌故事、文化内涵、包装设计等手段,提升品牌形象。5.3.3品牌推广与维护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加强品牌信誉建设,维护合作社形象。第6章农民合作社的人力资源管理6.1农民合作社的人力资源配置6.1.1人力资源规划农民合作社应根据其业务发展目标和实际需求,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规划内容应包括人员编制、岗位设置、招聘计划等。6.1.2招聘与选拔农民合作社在招聘员工时,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岗位需求进行选拔。同时注重选拔具有一定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6.1.3人才梯队建设农民合作社应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核心人才,为合作社的长远发展提供人力支持。6.2农民合作社的员工培训与激励6.2.1培训内容农民合作社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合作社管理制度、市场营销策略等。6.2.2培训方式采用内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提高员工综合素质。6.2.3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可通过设立绩效奖金、晋升通道、荣誉表彰等方式进行激励。6.3农民合作社的劳动关系与福利待遇6.3.1劳动合同管理农民合作社应与员工签订正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员工合法权益。6.3.2劳动争议处理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劳动纠纷,维护合作社和谐稳定。6.3.3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国家法定福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可根据合作社实际情况,提供一定的补充福利,如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等。6.3.4职业发展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员工自我提升,关注个人成长。通过内部晋升、岗位轮换等方式,激发员工潜力,促进合作社与员工的共同发展。第7章农民合作社的技术创新与推广7.1农民合作社的技术创新体系7.1.1技术创新目标农民合作社的技术创新应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为核心目标,结合区域农业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7.1.2技术创新主体农民合作社应充分发挥合作社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合作,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7.1.3技术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分享技术创新成果,提高合作社整体技术水平。7.2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推广与应用7.2.1技术推广体系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技术推广体系,包括主导、合作社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推广模式,提高技术推广效率。7.2.2技术推广内容重点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绿色生态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7.2.3技术应用与示范加强农民合作社内部技术培训,提高成员技术素养,推动技术应用与示范,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7.3农民合作社的科技成果转化7.3.1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农民合作社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在合作社内部转化应用。7.3.2成果转化模式摸索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如技术许可、技术入股、合作研发等,促进合作社与技术创新主体共同发展。7.3.3成果转化保障完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为农民合作社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人才、信息等保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7.3.4成果转化成效评价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成效评价体系,关注合作社生产效益、产品质量、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提升,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第8章农民合作社的生态环境保护8.1农民合作社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8.1.1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应深入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含义,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保护旨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土地、水资源、空气等自然资源的健康与可持续利用,同时关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8.1.2农民合作社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3)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民合作社成员的环保素质;(4)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证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8.2农民合作社的生态农业发展8.2.1生态农业的概述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和传统农业经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农民合作社应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2.2农民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循环农业、立体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提高农民合作社成员的生态农业技术水平,增强生态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8.3农民合作社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8.3.1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民合作社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8.3.2农民合作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1)农作物秸秆还田、饲料化利用、生物质能源开发等;(2)畜禽粪便堆肥化、厌氧发酵、生物质能源等;(3)农膜回收利用,减少土壤污染;(4)农业废弃物与城镇废弃物协同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8.3.3农民合作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体系;(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合作社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3)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合作社成员的技术水平;(4)强化监督管理,保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和有效性。第9章农民合作社的对外合作与交流9.1农民合作社的对外合作模式9.1.1合作模式的分类本节主要介绍农民合作社对外合作模式的分类,包括产业链合作、技术合作、市场合作、投资合作等模式。9.1.2合作模式的选择与评估分析各种合作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如何根据合作社自身特点、资源优势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并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估。9.2农民合作社的国内外市场拓展9.2.1国内外市场分析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