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综合测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单元综合测试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当了林黛玉的启蒙老师,护送林黛玉进京时,只因与贾政同姓,拿着宗侄的名帖去拜见贾政,便“轻轻谋了一个副职的候缺”,得到了金陵应天府的差事。这反映了(B)A.古代任用官员不拘一格B.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C.上下级官员间官官相护D.中心集权制度遭到严峻减弱解析:同姓,是宗法制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古代任用官员的弊端而不是不拘一格,解除A项;贾雨村是林黛玉的启蒙老师,不是贾政的下级,解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心集权制度,解除D项。2.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供应爱护,同时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并担当相应的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材料阐述的社会时期是(C)A.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时期B.秦把全国分为36郡时期C.制定礼乐制度时期D.“开元盛世”时期解析:依据材料“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并为封臣供应爱护,同时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并担当相应的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享有较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可知,该制度为分封制,属于商周时期,礼乐制度是宗法分封制度的体现,故选C项;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行郡县,解除A项;同理,“把全国分为36郡”,属于郡县制,解除B项;“开元盛世”是唐代,地方实行道(方镇)、州府、县制,解除D项。3.“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行低估的作用。”这主要强调分封制(D)A.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B.加强了专制中心集权C.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D.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解析:据材料“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行低估的作用”可知分封制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故选D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分封制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而不是强调扩大西周的疆域,解除A项;依所学,分封制导致地方权力过大,不利于加强中心集权,解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分封制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而不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解除C项。4.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C)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确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限制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解析:材料中只是体现了所涉及的人物强调自己是天命的执行者,从本质上看,也是借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以占卜确定国家大事,解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神权长期被政权所限制,解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借武力强化统治,解除D项。5.秦代的李斯、汉代的晁错、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王夫之、清初的顾炎武等人几乎一样认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是哪一个英雄人物的才智与力气所致,而是一种社会“时势”使然。这表明郡县制的推行(D)A.促进了社会发展进步 B.导致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C.得到了后人一样认同 D.是生产力发展的必定产物解析:依据材料“‘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是哪一个英雄人物的才智与力气所致,而是一种社会‘时势’使然”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推动了社会变革,故郡县制的推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定产物,D项正确;“不是哪一个英雄人物的才智与力气所致”,强调的是郡县制推行的缘由而不是结果,解除A项;郡县制的推行没有使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如西汉初年刘邦分封,解除B项;材料只列明白部分人几乎一样认为不能等同于后人一样认同,并且C项也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解除。6.安作璋先生认为,“御史大夫的官位虽比丞相低,……但地位却特别重要”,“在法定制度上,他有着特别的地位”,并“握有考课、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这种权力有时甚至超过丞相”。由此可见丞相与御史大夫的关系是(D)A.御史大夫只是丞相的助手B.御史大夫与丞相互不统属C.御史大夫与丞相亲密协作D.御史大夫与丞相相互牵制解析:据材料“御史大夫的官位虽比丞相低……握有考课、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这种权力有时甚至超过丞相”可知御史大夫与丞相相互牵制,故选D项;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是丞相的助手,解除A项;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二者互不相属,但材料强调的是相互牵制,解除B项;材料说的是牵制而不是亲密协作,解除C项。7.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从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目的是(C)A.为了巩固国家统一 B.为了保障皇权独尊C.为了加强中心集权 D.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解析:秦朝通过修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与限制,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故选C项;修路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心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客观作用,解除A项;皇权独尊如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吩咐称“制”或“诏”等,修路与皇权独尊无关,解除B项;促进经济发展同样是客观作用,不是主观目的,解除D项。8.有学者统计,北宋载入《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C)A.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C.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选拔官员更注意公允公正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官员和进士的出身,未突出官员的文化素养,故A项错误;依据“46.1%来自寒门”“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可知,两宋时期官员和进士出身寒门的比例仅为一半左右,其他则为官僚贵族家庭出身,说明科举制没有从根本上结束贵族政治,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官员和进士出身寒门的占一半左右,说明科举制扩大了人才来源,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宋代官员和进士的出身,未涉及选拔程序,故D项错误。9.“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心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心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心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据此推断,“它”的设置(C)A.形成了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较好的发挥了地方的独立自主C.标记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成熟D.变更了肯定专权的政治大环境解析:依据“以中心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双重性”可知“它”是行省制。郡县制形成了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A项错误;行省制以中心集权为主,地方有肯定权力,但受中心限制,故B项错误;行省制把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便利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心集权,标记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成熟,故C项正确;行省制有利于中心集权,并未变更专制集权的大环境,故D项错误。10.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心机构的变更。此变更所反映的本质是(A)A.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B.中心官员数量增多C.大臣分工渐渐明确 D.丞相负责军事责任解析:从图一到图二体现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相权不断减弱,皇权不断增加,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秦朝、唐朝的中心官制的演化,无从得知中心官员数量的变更,故B项错误;秦朝、唐朝在中心官制上都有相关的分工,故C项错误;丞相负责行政权,故D项错误。11.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准备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秦始皇长子),胡亥(秦始皇第18子)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材料反映出(C)A.中心集权受到地方严峻威逼B.秦朝灭亡在于没有设立太子C.长幼有序为当时社会所看重D.各派围绕太子绽开利益争夺解析:材料涉及汉初太子的废立问题,而非中心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秦朝亡于暴政,故B项错误;叔孙通强调立太子应当要强调嫡幼依次,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废立太子的不同政治派别,故D项错误。12.王昶的《军机处题名记》中记载,“内而六部各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至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材料表明军机处(C)A.成为国家的中枢机构 B.对皇权构成肯定制约C.权力涉足清朝各部门 D.确保了政令畅通无阻解析:据材料“内而六部……外而……有事无不综汇”可知军机处权力范围扩大,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军机处的权力范围,而不是说它是中枢机构,解除A项;军机处的设立,标记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所以无法制约皇权,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令通畅的问题,解除D项。13.“古者君之待臣也,臣拜,君必答拜。秦、汉以后,废而不讲。然丞相进,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遂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我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设官之意既讹,尚能得作君之意乎?”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一项是(B)A.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渐渐强化B.认为罢宰相实质是礼仪层面的变更C.认为罢宰相后设官标准发生扭曲D.指出罢宰相不利于政治清明与公正解析:材料“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不仅仅是礼仪层面的变更,B项符合题意;材料“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A项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设官之意既讹”,反映出罢宰相后设官标准发生扭曲,C项不符合题意,解除;材料认为罢宰相后“设官之意既讹”,不利于政治清明与公正,D项不符合题意,解除。14.明成祖时特选拔杨荣、胡广等入值文渊阁,参加机务(参加机密事务决策)……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关于对明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D)A.内阁的设定为法定的决策机构B.六部逐步沦为内阁下属机构C.内阁的票拟看法为最终决策看法D.内阁的地位有变但职责基本未变解析:依据材料“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内阁的地位有所变更,但是职权照旧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选D项;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解除A项;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六部直属皇帝,解除B项;内阁的票拟看法是皇帝朱批的参考看法,解除C项。15.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格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D)A.说明白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表明白皇帝有意显示威历C.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D.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解析:材料“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格最浅的人负责”反映了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严禁外人进入,说明白军机处决策的保密性极强,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大臣地位凹凸,而且军机大臣也没有决策权,解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皇帝有意显示威历,解除B项;材料中只能体现挑帘人的资格浅,不能说明军机大臣地位低,等级森严没有体现,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共40分)16.中外古今,中心对地方的治理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颠扑不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演化示意图材料三:“乡约”最早见于北宋神宗熙宁时期“蓝田四吕”(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吕大防)所建立的《吕氏乡约》,它相当于今日的“村规民约”,是一种基层乡村自治制度。……乡约内容大致包括四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约正有权处理争论纠纷,同时享有肯定的惩戒之权。患难相恤则包括水火、盗贼、疾病、死丧、孤弱、诬枉和贫乏七项,是民间自发性相互救助举措。《吕氏乡约》亦规定了特别具体的救助启动程序和相应救济举措。——摘编自《古代基层治理》(1)依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局限,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提取一条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化的信息并加以说明。(6分)(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宋代基层治理的措施。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心加强地方治理的历史意义。(10分)答案:(1)局限:分封制中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影响:是中心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记;形成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信息1:中国古代经验了从二级到三级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化的过程。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心集权的不断强化。信息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信息3: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化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更最大,同时最为频繁,秦为郡,汉为郡国,魏晋南北朝和隋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信息4:州、道、路等监察区转化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体现了中心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3)措施:持续秦开创的郡县制度,形成路、州、县三级制管理;依靠地方基层乡村自治制度担当地方公共事务,有效补充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力”。意义: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局限,依据材料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得出分封制中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其次小问影响,结合所学郡县制的建立标记着中心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了中心集权得出是中心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结合所学郡县制下人才选拔标准为个人才能而非血缘,推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得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记;结合所学郡县制加强中心集权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得出形成中心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依据材料二可从地方行政层级的数量、基层地方行政单位、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等方面来提取信息,做到尽量概括和精练,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演化的基本领实进行阐述。(3)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二秦朝开创郡县制和后世持续了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得出持续秦开创的郡县制度,形成路、州、县三级制管理;依据材料三“乡约内容大致包括四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约正有权处理争论纠纷,同时享有肯定的惩戒之权”得出依靠地方基层乡村自治制度担当地方公共事务,有效补充了国家行政职能在基层的“不力”;其次小问意义,结合所学地方基层自治管理肯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行政制度的一种补充得出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变更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实行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妙;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纳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材料三: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重建中心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接着出现;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秦朝为解决李斯所议问题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一制度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