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四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宁阳四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宁阳四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2.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剪取0.5~1cm洋葱根尖放入4℃的低温环境中诱导B.待根长至1cm左右时将洋葱放入卡诺氏液中处理C.材料固定后残留的卡诺氏液用95%的酒精冲洗D.经龙胆紫染液染色后的根尖需用清水进行漂洗3.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向酵母菌培养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有无酒精产生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并不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在于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4.DNA的碱基或染色体片段都可能存在着互换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可引起基因突变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片段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互换会引起配子种类的改变5.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RIH)为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环状十四肽),可以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目前可以人工合成,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SRIH治疗时可以采用注射或口服方式B.SRIH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和氨基,合成过程会产生13分子水C.SRIH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D.SRIH可随体液定向运输到垂体和胰岛6.将所有DNA链均被3H标记的洋葱(2n=16)幼根转到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剪取根尖,制片并检测染色体的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一定没有放射性B.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32条C.增殖两次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的数量可为0D.进行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有放射性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全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B.细胞分化的程度越高,遗传物质的变化越大C.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不具有全能性D.胚胎干细胞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这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8.(10分)甲~丙表示真核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反应发生的场所也可以在此合成性激素B.乙与丙都能产生大量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甲反应形成的蛋白质在低温和食盐的作用下均不发生变性D.若分离上述反应涉及的细胞器可用差速离心法二、非选择题9.(10分)DMS(二甲基硫醚)是一种对气候有明显影响的气体,海洋中生成DMS的主要过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圆石藻细胞固定的太阳能,传递给浮游动物的渠道是_____________。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_________。(2)中间产物X的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能作为一种_____________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一个圆石藻种群与浮游动物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_____________。10.(14分)纤维素酶在酿酒、新能源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其关键是寻找和开发高产纤维素酶菌种及酶的固定化技术。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用固定化酶技术解决纤维素酶在工业应用中容易失活、不能再次被利用等问题,一般来说,纤维素酶的固定化更适合采用_______和物理吸附法。(2)为筛选纤维素酶分泌型菌种,一般从____(A.石油污染的土壤B.森林腐烂的树木C.酿酒厂的排污口D.生活污水)处获取样品,理由是_______。(3)将初步筛选出的三种菌种进行发酵实验。分别将三种菌种等量接种到含相同滤纸的液体培养基中,在30℃,150r/min的条件下培养5d,重复三次实验,用呈色反应表示液体培养基中的葡萄糖量,得到如下实验结果。菌种Ⅰ菌种Ⅱ菌种Ⅲ颜色深浅程度++++++实验分析:①该实验的原理是C1酶、CX酶能把纤维素分解成______,葡萄糖苷酶将其分解成葡萄糖;向培养基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呈现______色。②实验结果说明三组液体培养基中的葡萄糖量不同,请你推测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_(要求答出两点)。③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之一在于能为酿酒提供充足的原料,从而减少粮食的消耗,酿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11.(14分)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2007-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如图所示。201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4090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3%。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2015年开始,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人口)的特征中_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201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4090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3%。你认为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还会继续升高吗?_______________。(3)据图分析,201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型,由此可预测_______________。(4)若我国某地区人口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能保持稳定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人口的数量特征而言,会直接改变我国人口的____________。12.研究发现SORLA是影响脂肪组织代谢平衡的一种蛋白分子,该分子表达过量会影响胰岛素对脂肪细胞的作用效果,从而导致脂肪细胞分解脂肪能力的改变。下图甲表示胰岛素对脂肪细胞的作用效应,图乙表示不同体重指数(BMI,成年人BMI的理想值是20~25,30以上属于肥胖)人群中SORLA表达量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可知,脂肪细胞膜上存在识别胰岛素的结构,该结构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根据图甲分析,胰岛素作用于脂肪细胞后,通过_____________等途径,降低血糖浓度。(2)根据图乙判断,SORLA的表达量增加会导致脂肪细胞分解脂肪能力_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不变”或“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SORLA表达量增加,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量会发生变化,根据图甲和图乙分析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根据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详解】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②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错误;由①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2、C【解析】将长出1cm左右不定根的洋葱放入4℃的低温环境中诱导培养36h,之后剪取0.5~1cm洋葱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形态,A、B项错误;材料固定后残留的卡诺氏液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C项正确;经解离后的根尖需用清水进行漂洗,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3、B【解析】

1、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详解】A、从酵母菌培养瓶中抽取样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有无酒精产生,A错误;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鉴定DNA需要水浴加热,但鉴定蛋白质不需要,B正确;C、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在于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D、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错误。故选B。4、B【解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上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2、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增添、缺失、倒位和易位。【详解】A、基因的两条链上相同位置的碱基互换会导致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从而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B、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相同的,所以其互换不会引起基因重组,B错误;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基因的互换属于易位,可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会引起基因重组,从而可能增加配子种类,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具体内容,结合细胞分裂进行解答。5、C【解析】

肽类激素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接而成,进入消化系统将被消化掉,所以口服无效,只能通过静脉注射法进行获取,肽键数=水分子数。【详解】A、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为肽类激素,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不能口服,A错误;B、SRIH为环状十四肽,可能不含游离的羧基和氨基,合成过程会产生14分子水,B错误;C、SRIH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和分泌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系,C正确;D、SRIH可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D错误。故选C。6、C【解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伸长区细胞是由分生区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也可具有放射性,A错误;B、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64条,B错误;C、增殖两次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的数量可为0,但可能性极小,C正确;D、进行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单体都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C。7、A【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是由于细胞中含有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全套的遗传信息;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旦沿着一定方向分化,便不会脱分化到原来的状态,A正确;B.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B错误;C.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C错误;D.胚胎干细胞能诱导分化为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不能体现全能性,全能性是以个体的实现为标志,D错误。8、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的生物膜对肽链进行加工,是内质网;乙图中的生物膜上水分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丙图中的生物膜上氧气与还原氢生成水,为线粒体内膜。【详解】A、题图显示,在甲的膜上形成了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据此可判断甲为内质网,内质网是合成脂质的场所,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A正确;B、乙的膜上发生了水的分解,据此可判断乙为类囊体薄膜,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丙的膜上发生了水的生成,据此可判断丙为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在该膜上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B错误;C、在低温和食盐的作用下,蛋白质的活性会受到抑制,但不会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因此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C正确;D、不同的细胞器,因其颗粒大小和密度不同,其沉降速度不同,因此可用差速离心法进行分离,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二、非选择题9、生物群落食物链(圆石藻→浮游动物)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化学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

1、分析题图: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圆石藻是生产者,浮游动物是消费者,某些海洋细菌是分解者。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以成分发生改变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者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达到或者维持稳态。【详解】(1)圆石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图中的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海洋细菌属于分解者。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圆石藻细胞固定的太阳能,传递给浮游动物的渠道是食物链(圆石藻→浮游动物)。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流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2)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由图中信息即浮游动物摄食圆石藻细胞可推断,当圆石藻大量繁殖时,浮游动物因为食物充足数量增加,会使圆石藻的被捕食量增加,从而使圆石藻的数量减少。浮游动物排出的中间产物X的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又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圆石藻的数量增加,反映了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圆石藻种群与浮游动物种群之间负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如下:【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的功能,掌握物质循环的过程和信息传递的种类、作用、理解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机理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0、化学结合(法)B该处环境富含纤维素(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二糖砖红三种菌种产生的纤维素酶量不同;三种菌种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不同;三种菌种消耗培养基中的葡萄糖的量不同18~25【解析】

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常用包埋法对细胞进行固定,常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对酶进行固定。2、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详解】(1)纤维素酶的固定化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2)为筛选纤维素酶分泌型菌种,一般从森林腐烂的树木处获取样品;理由是该处环境富含纤维素(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3)①该实验的原理是C1酶、CX酶能把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其分解成葡萄糖;向培养基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呈现砖红色。②实验结果说明三组液体培养基中的葡萄糖量不同,可能是三种菌种产生的纤维素酶量不同;三种菌种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不同;三种菌种消耗培养基中的葡萄糖的量不同。③酿酒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此温度下最适合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点睛】本题考查酶的固定及纤维素酶的分离和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种群密度会增长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呈增长趋势不一定,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即出生率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受人口政策、医疗水平、自然灾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此外,人口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出生率和年龄组成【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前者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后者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详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我国老年人比例还会继续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