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时代公民契约精神的培育探究(论文)4100字】_第1页
【民法典时代公民契约精神的培育探究(论文)4100字】_第2页
【民法典时代公民契约精神的培育探究(论文)4100字】_第3页
【民法典时代公民契约精神的培育探究(论文)4100字】_第4页
【民法典时代公民契约精神的培育探究(论文)41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典时代公民契约精神的培育研究目录TOC\o"1-2"\h\u32690民法典时代公民契约精神的培育研究 132245一、东西方对契约精神的不同理解 121958(一)中国传统重秩序、守承诺的诚信美德 18633(二)西方以法治思想为基础的契约精神 28736二、当代社会契约精神的缺失 26358三、《民法典》中契约精神的体现 37905(一)《民法典》对契约条文的细化 36251(二)《民法典》的原则条款是全社会的共同契约精神 327198三、民法典时代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路径 421788(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经济,弘扬社会正气 424686(二)尊重个体平等,强化责任意识 421474(三)深化诚信教育,创造契约文明 53512(四)强调实质正义,倾斜弱者保护,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5摘要:契约精神是社会化的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为了从事社会生活而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意识。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其立法的核心,强调的是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对契约精神的解释要超越法律条文本身,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角度出发,考虑个体正义与社会正义,寻求个体差异、社会公序与多数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平衡。关键词:民法典、契约精神、实质正义传统契约理论认为契约是人类互动的一种方式,是当事人就各自权利关系和利益需要达成一致协议,并按协议行事的方式,作为一种普遍的互动方式,契约所指涉的自由、公平、效率等精神文化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诚信、自主和公正的愿望。林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契约精神的价值与化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东西方对契约精神的不同理解狭义上,契约指的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和条款。张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诚信问题研究张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诚信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一)中国传统重秩序、守承诺的诚信美德在中国传统社会下没有对契约精神明确的标准,但契约文献却随处可见,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私人土地的买卖、租佃以及借贷等形成了大量的契约文献。人人都会说要有规则、有秩序、守承诺,在传统社会,虽然契约形式十分普遍,但是契约精神并不流行,反而口头承诺变得很有效,中国古代就有“一诺千金”、“尾生守信”的诚信美德,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追究义理。同时,中国传统的礼俗文化观,亦成为履约的重要保障,在传统儒家、道家等伦理思想中,对契约精神也多有论述,儒家历来倡导诚实有信的正面价值,要求“人言为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故“画指为信”、“立据为信”是历代契约书写的惯用语。曲楠.游戏楠说:契约精神我们真的有吗?[EB/OL曲楠.游戏楠说:契约精神我们真的有吗?[EB/OL]./624/6242279.html.(二)西方以法治思想为基础的契约精神契约精神这一词来源于欧洲,十八世纪中期,卢梭就曾提出过“社会契约论”的法治伦理思想,是指由民众与社会或者他人达成了一种共识,然后依照这种共识进行公共事务管理,这也是近代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的理论依据之一。在现代社会,契约精神是伴随着法律精神而出现的,相较于东方,西方社会有着更加完善的法律基础,无论是早期的罗马法还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是西方民众的共识,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规则条文便是集体契约精神的高级呈现方式,这种精神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二、当代社会契约精神的缺失在现代社会运行制度中,国家和社会会形成一个牢固的契约,体现在社会的分工与社会贡献度上,其核心理念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居于高位的人或者组织理所当然对国家和社会有更大的责任,推脱不得。这种默认的社会契约精神,与传统文化熏染和个人素养息息相关,更与传统伦理思想中对真、善、美、正义、道德的追寻与捍卫。国人不仅缺钱,还缺“素质”丨契约社会之下再无“契约精神”.[EB/OL]./而当下的社会问题在于,人们的价值观已经日渐习惯从破坏规则中获得个人利益,并十分乐于把个人破坏整体社会规则,不信守社会契约,当成个体具备智慧和能力的象征。更为严峻的是此种行为逐渐成风,顺利游走于灰色地带大获其利,更日渐歪曲人们的是思想和价值观,从而败坏社会风气。不守契约却能获得收益之事屡见报端,不断增加着人与人的交际成本和沟通成本,并从心理上积淀了深厚的不信任文化。逐渐导致了社会日形成一种无人守约,且并不相信有人能守约的行为习惯。造成社会整体日渐倾向于熟人社会与人情社会,而不是以法律保护下的、以契约关系为纽带的公民法治社会。在一个人人都很擅长变通的社会中,遵守契约精神的人就和那些经常在十字路口停下来等绿灯的人一样,在一群不守规则不看红灯就过马路的人面前,显得格格不入。李颖利.浅论先秦儒家诚信文化的现代启示[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25(2):74-76.三、《民法典》中契约精神的体现(一)《民法典》对契约条文的细化《民法典》把社会生活中最为典型的各类交易形式以典型合同的形式规定下来,将各类生产要素权利化,从而在确定交易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典型合同的解释、适用确定了基本的交易规则。尹飞.民法典编纂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J].中国人大,2020,000(009):P.54-55.在合同编中,更注重对具体规则的细化和优化,增加了准合同分编,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长期被忽视的制度进行了全面规定。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解读民法典合同编:着力保护弱势群体.[EB/OL]./a/400177218_120004308尹飞.民法典编纂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J].中国人大,2020,000(009):P.54-55.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解读民法典合同编:着力保护弱势群体.[EB/OL]./a/400177218_120004308(二)《民法典》的原则条款是全社会的共同契约精神现代法治的契约精神不仅应当体现在对法治条文的精准适用和严格遵守上,更应该在情理和法理上寻找适当平衡,实现整个社会的契约精神。无可否认,私法自治是民法上最核心的基本原则。但这种自治,并不是没有任何底线的自治。如若民法上实行“任何契约无论公平与否均应严守”的制度,必然导致某些显失公平的合同得以强制执行。尽管只有将合同严守作为交易活动的一般规则,才能维护合同的约束力,但人们对这一规则的普遍接受应当符合人们最基本的容忍限度、满足人们对公正的最低要求。极端的合同严守会适得其反,反而会破坏人们对交易规则的信任。这种信任与支持是一种公共物品,个别交易主体滥用此项信任,则是对社会全体契约精神的违反。因此,在我国民法典中,在具体法律规则之下,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还必须遵守诸如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情势变更原则等道德伦理底线。三、民法典时代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路径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这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原则和道德规范。民法典时代,加快社会公民契约精神的培育,构建尚法守信的社会环境,应成为开展社会公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经济,弘扬社会正气从某种意义上讲,正义就是人与人之间为了保证共同的利益,使其不伤害他人并使其不受他人侵害而共同订立的契约。这个契约需要以事实为基础,也需要以理性作支撑。当代社会公民不缺乏正义感,缺乏的是对正义的正确认知和实践准备。林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契约精神的价值与化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社会公民契约精神培育,要强化正义感的社会基础。社会公民的正义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实社会具有多少正义原则。要继续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经济,弘扬社会正气,不断将公平正义理念在各领域建设中引向深入,使之成为社会理性。另一方面,要深化社会公民对正义的情感体验。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群众性组织等都应该成为促进社会公民林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契约精神的价值与化育[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二)尊重个体平等,强化责任意识民事当事人在商品交易中主体地位的平等,彼此选择意志的自由,利益分享的互赢,对已成立契约效力的尊重和信守,是契约精神最基本的内容。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立法来弘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责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契约不仅强调自由意志,更强调契约主体的责任。“因为责任并不是单方面的要求,它的本质包含着一种自愿因素。这种自愿就体现在个人所面临着的机会时所做出的选择。你当初存在着几种选择,而你选择了这种行为,那么,这一蕴含着自愿的选择行为也赋予你相应的责任。”要引导社会公民充分尊重个体平等,培养社会公民客观严谨的网络语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坚持原则立场,绝不含糊;对待不同观点要常怀宽容之心,不恶语相向;对待假丑恶等不良现象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敢于斗争,匡扶正义,又要避免盲从冲动,伤及无辜。社会公民要提高观察时局、独立研判的能力,谨防陷入网络舆论陷阱,应主动切断负面新闻的传播管道,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为虚假言论添柴。(三)深化诚信教育,创造契约文明诚信是契约精神的核心,它不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社会资本,而且是契约从器物上升为精神的伦理基础。诚信的建设不仅需要外在规范与规则安排,而且需要诚信价值的主体心性修养。赋予诚信价值教育以生命的热情与人伦情怀,把道德返还给有自由感受和情感体验的人。民法典时代社会公民的诚信教育与诚信价值构建必须从传统“圣贤人格”价值导向的样板式灌输向追求权利与义务平衡,塑造公民人格的现代“法治精神”教育转变。要加强法制宣传,强化社会公民教育队伍建设,主动抢占社会公民网络思想文化阵地。要讲求疏堵结合,既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尊重社会公民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需要,引导社会公民树立诚信自觉,又要辅之必要的外在约束机制,提高社会公民失信成本,通过自律和他律双向制导,促进社会公民诚信意识和契约文明的形成。(四)强调实质正义,倾斜弱者保护,促进社会整体和谐实质正义要求在社会一般规则之下强调对弱者的保护,弱者保护是民法适应现实生活需要而出现的制度安排。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化,必然在现实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需要法律予以保护的具有某种特定身份的弱者。如果说新时代的到来是人类更为进步的时代,那么这其中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