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_第1页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_第2页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中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原因、重大战役、重要人物以及战争的影响等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之前学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联,可以引导学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入手,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同时,本节课所涉及的战役和人物,如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核心素养目标1.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从历史角度审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2.文化认同与理解: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和人物,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理解和平的重要性和战争的残酷性。

3.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基础。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经过,包括战争爆发的背景、导火索以及重要战役的概述。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特别是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塑造和世界经济的变迁。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和战争策略,如盟军与轴心国的形成、战争中的外交斗争等。

②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包括战争带来的科技进步、社会变革以及战争遗留问题对后世的影响。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程进度自学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图片、战役分布图、时间线图表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3.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多个小组讨论区,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同时,确保教室内的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正常运作,以支持多媒体资源的展示。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经典图片,如胜利日士兵在时代广场的著名照片,引发学生对战争时期人们生活的想象和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提问学生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为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动荡、极端主义崛起等;战争过程,如战争的扩张、重大战役的转折点;以及战争的影响,包括欧洲的重建、联合国的成立等。

-举例说明:通过珍珠港事件、诺曼底登陆等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关键时刻和战略转折。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某一战役或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其战略意义和对战争结局的影响。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线,标注出重要事件和战役,以此加深对战争进程的理解。

-教师指导:在学生绘制时间线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战争的发展脉络,纠正时间线和事件顺序上的错误。

4.总结与反思(约10分钟)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学习点,包括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反思:学生分享在绘制时间线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学生课后阅读教材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章节,并撰写一篇关于战争影响的小论文,以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主要原因和过程,理解战争是如何从局部冲突演变为全球性的冲突。

2.学生能够识别并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如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等,以及这些战役对战争结局的影响。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探究,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战争的原因和后果。

4.学生在绘制时间线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事件顺序的理解,能够清晰地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脉络。

5.学生通过撰写关于战争影响的小论文,不仅锻炼了写作能力,而且能够结合教材内容,深入分析战争对国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6.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战后影响有了全面的认识,增强了历史责任感,理解了和平的可贵和战争的残酷。

7.学生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战争,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

8.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认识到了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对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包括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极端主义政治力量的崛起、国际联盟的失败、德国和日本的扩张政策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

例题二:描述珍珠港事件的过程及其影响。

答案: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夏威夷基地的突然袭击。事件导致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战争。

例题三:分析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答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夏季至1943年春季苏联红军与德国及其盟友在斯大林格勒进行的一系列激烈战斗。战役以苏联的胜利告终,标志着德国在东线的首次重大失败,从而逆转了战争的局面。

例题四: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欧洲的削弱、美国的崛起、苏联的扩张、联合国的成立以及冷战的开始。

例题五: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影响。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面临重建的任务。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促进了欧洲的快速恢复。同时,战争期间的技术创新和工业扩张为战后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补充说明:

-在讲解例题一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如何导致极端主义政治力量的崛起。

-例题二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战役描述,让学生理解珍珠港事件对战争全局的影响。

-例题三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从战略角度思考战役的转折点,以及苏联在战争中的作用。

-例题四的阐述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战后国际关系章节,让学生理解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例题五的讨论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恢复章节,让学生了解战后经济恢复的背景和过程。板书设计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过程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经济危机、极端主义、国际联盟失败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战争爆发、战争扩大、战争转折、战争结束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与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