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指南_第1页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指南_第2页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指南_第3页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指南_第4页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指南TOC\o"1-2"\h\u10124第1章引言 3291481.1农业科技推广的意义 379881.2推广应用的目标与任务 48064第2章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4158912.1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架构 468242.1.1主导型推广组织 4225092.1.2科研教学单位推广组织 5295032.1.3社会力量参与型推广组织 58572.2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培训 5231812.2.1培训内容 5300452.2.2培训方式 5242772.2.3培训体系 5253792.3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法规 522502.3.1政策支持 5251092.3.2法规保障 545132.3.3机制创新 516934第3章农业新品种推广 6242733.1良种选育与推广 6315033.1.1良种选育方法 663403.1.2良种推广 6196573.2新品种试验与示范 671633.2.1新品种试验 7298413.2.2新品种示范 7165073.3新品种推广策略 790053.3.1政策引导 744753.3.2技术服务 716203.3.3市场运作 781083.3.4社会参与 71642第4章农业新技术推广 8108974.1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 889344.1.1生物有机肥技术 84464.1.2土壤调理剂技术 8274204.1.3秸秆还田技术 8176644.2植物保护技术 8159494.2.1生物防治技术 888784.2.2非化学防治技术 854074.2.3农药减量增效技术 8280974.3节水灌溉技术 9266054.3.1微灌技术 9290234.3.2自动灌溉技术 983424.3.3膜下滴灌技术 9220094.3.4水肥一体化技术 915276第5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9195065.1农业机械化推广 972185.1.1农业机械化推广现状 951615.1.2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9282435.1.3农业机械化推广措施 9276075.2农业智能化技术 1063215.2.1农业智能感知技术 1014445.2.2农业智能决策技术 10310315.2.3农业智能执行技术 10287715.3农业物联网技术 10209005.3.1农业物联网体系架构 10256715.3.2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 10105225.3.3农业物联网应用领域 1017570第6章农业循环经济与环保 11213666.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257006.1.1秸秆利用技术 1151966.1.2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11193746.1.3农膜回收利用技术 11170666.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1284156.2.1农田土壤保护 11153816.2.2水资源保护 1132646.2.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12103406.3低碳农业技术 12195176.3.1节能减排技术 12238966.3.2生物质能源技术 12208076.3.3低碳种植技术 1226667第7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 12210177.1农产品加工技术 12134247.1.1粮食加工技术 12269357.1.2蔬菜加工技术 12171337.1.3水果加工技术 12274817.1.4畜禽产品加工技术 13144307.2农产品质量安全 1324687.2.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1328837.2.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1327527.2.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1343907.3农产品储运技术 13311197.3.1低温储运技术 13284077.3.2气调储运技术 13241987.3.3防潮、防虫、防霉技术 13198307.3.4鲜活农产品运输技术 14256第8章农业市场信息服务 14311728.1农业市场分析与预测 14225338.1.1农产品市场供需分析 1470498.1.2农产品价格分析 14200538.1.3农业市场趋势预测 14136608.2农业信息化建设 14234778.2.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 1423798.2.2农业信息资源整合 14178818.2.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427368.3农业电子商务 15116108.3.1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540308.3.2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15285688.3.3农业电子商务政策支持 1518539第9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教育 15277729.1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建设 15280609.1.1培训机构设置 15305789.1.2培训内容设计 15293759.1.3培训方式与方法 15135929.1.4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554389.2农业教育资源整合 16295519.2.1教育资源整合原则 16164859.2.2农业院校布局优化 16144859.2.3农业产学研结合 16127329.3农业科普宣传 16256829.3.1科普宣传内容 16268479.3.2科普宣传方式 16253379.3.3科普宣传队伍建设 161878第10章农业科技推广案例与启示 16932910.1国内农业科技推广案例 161024110.1.1案例一: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 162466910.1.2案例二:设施农业技术 171307410.2国外农业科技推广经验 171453110.2.1美国: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17683110.2.2日本:农协组织发挥关键作用 17579110.3农业科技推广的启示与建议 17349510.3.1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71439510.3.2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172276010.3.3注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172645410.3.4加大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 171372210.3.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7第1章引言1.1农业科技推广的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推广是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传递给农民,使之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1.2推广应用的目标与任务(1)推广目标农业科技推广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推广任务①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的有效衔接。②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③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应用能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④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广泛应用,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⑤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法规建设,营造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环境。⑥开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通过以上任务的实施,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第2章农业科技推广体系2.1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架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架构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科技推广的组织架构:2.1.1主导型推广组织主导型推广组织主要包括农业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等相关单位。它们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发挥主导作用,负责制定推广政策、规划推广项目、组织实施推广活动。2.1.2科研教学单位推广组织科研教学单位主要包括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它们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发挥技术优势,负责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等。2.1.3社会力量参与型推广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型推广组织包括企业、合作社、协会等。它们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通过技术服务、产品推广等方式,将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2.2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培训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推动者。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2.2.1培训内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业科技知识、推广方法与技巧、政策法规等方面。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2.2.2培训方式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培训可采用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和经验交流,提高培训效果。2.2.3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基地、培训师资、培训教材等。同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保证培训质量。2.3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法规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法规是保障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法规:2.3.1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项目扶持等。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农业科技推广的活力。2.3.2法规保障制定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相关法规,明确农业科技推广的权益保障、责任追究等方面内容。加强执法监管,保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2.3.3机制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创新,建立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推广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第3章农业新品种推广3.1良种选育与推广良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关键因素。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致力于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市场需求。良种选育与推广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根据我国不同生态区域、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选育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2)前瞻性:紧跟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育种技术,提高我国良种选育水平。(3)实用性:注重良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和适应性,保证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3.1.1良种选育方法(1)传统育种方法:如杂交育种、系统选育等,结合我国丰富的遗传资源,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2)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手段,提高育种效率,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3.1.2良种推广(1)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强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和供应水平。(2)政策扶持:加大对良种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降低良种价格,提高农民购买良种的积极性。(3)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提高良种种植技术水平。3.2新品种试验与示范新品种试验与示范是推广新品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新品种的试验与示范,评估其适应性、产量和品质,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3.2.1新品种试验(1)区域试验:在不同生态区域进行新品种试验,了解新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和抗病性等。(2)生产试验:在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基础上,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试验,验证新品种的生产功能。3.2.2新品种示范(1)建立新品种示范田: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建立新品种示范田,展示新品种的优良性状。(2)技术培训与观摩: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新品种观摩,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新品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3.3新品种推广策略3.3.1政策引导(1)制定新品种推广政策:明确新品种推广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引导农业生产者积极采用新品种。(2)政策扶持:对新品种推广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3.3.2技术服务(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新品种推广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种植新品种的技术水平。(2)推广多元化服务模式:通过现场指导、远程培训、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3.3.3市场运作(1)加强新品种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广适销对路的新品种。(2)建立新品种营销网络:利用现代物流体系,提高新品种的市场占有率。3.3.4社会参与(1)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农民合作社等参与新品种推广,形成多元化推广格局。(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促进我国农业品种更新换代。第4章农业新技术推广4.1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先进的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1.1生物有机肥技术生物有机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富含有机质、养分全面、微生物活性高的生物有机肥。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4.1.2土壤调理剂技术土壤调理剂技术是通过添加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酸碱度、电导率等性质,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土壤调理剂主要包括矿物源、生物源和化学合成等多种类型。4.1.3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是将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秸秆还田还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4.2植物保护技术植物保护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本章介绍几种先进的植物保护技术,旨在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4.2.1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包括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生物农药等防治方法,具有环保、安全、高效等优点。4.2.2非化学防治技术非化学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和机械防治。物理防治利用光、热、电等物理因素,如诱虫灯、色板等,对病虫害进行诱杀和防治;机械防治则通过人工或机械设备,如剪枝、刮树皮等,清除病虫害。4.2.3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是通过优化农药品种、改进施药方法、提高农药利用率等手段,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防治效果。4.3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4.3.1微灌技术微灌技术是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节水、省肥、增产的目的。主要包括滴灌、微喷、渗灌等形式。4.3.2自动灌溉技术自动灌溉技术利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实现精确灌溉。4.3.3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相结合,具有节水、保温、抑制杂草等优点,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4.3.4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实现水分和养分同步供应,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化肥使用量。第5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5.1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具有的作用。本节主要介绍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现状、发展趋势及主要措施。5.1.1农业机械化推广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一些经济作物和特殊领域,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当前,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不断创新推广机制和手段。5.1.2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向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二是向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三是向多功能、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5.1.3农业机械化推广措施(1)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和推广;(2)完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3)加大农业机械化政策扶持力度;(4)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5.2农业智能化技术农业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智能化技术的主要领域及其应用。5.2.1农业智能感知技术农业智能感知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遥感、地面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用于实现对农田土壤、气象、作物长势等信息的实时监测。5.2.2农业智能决策技术农业智能决策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实时的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5.2.3农业智能执行技术农业智能执行技术主要包括智能农机、农业等,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执行。5.3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实现农业生产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5.3.1农业物联网体系架构农业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传输层负责信息传输,平台层负责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具体应用服务。5.3.2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等。5.3.3农业物联网应用领域农业物联网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资源监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6章农业循环经济与环保6.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再用于原始生产目的的物质。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6.1.1秸秆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我国农业废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秸秆利用技术包括直接还田、饲料化、能源化、材料化等多种途径。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6.1.2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养分,合理处理和利用畜禽粪便,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包括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生物干燥等。6.1.3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农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材料,但随意丢弃容易造成农田“白色污染”。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包括机械回收、化学回收、生物降解等,通过这些技术降低农膜对环境的影响。6.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6.2.1农田土壤保护加强农田土壤保护,提高土壤质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措施包括: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有机肥、开展土壤改良、保护性耕作等。6.2.2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对提高农业抗旱涝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措施包括: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旱作农业、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治水污染等。6.2.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病虫害发生。措施包括:合理布局作物、保护地方品种、开展生物防治、建立生态农业系统等。6.3低碳农业技术低碳农业技术是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主要措施包括:6.3.1节能减排技术采用节能设备、优化农业生产过程,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如:精准施肥、低能耗农业机械、节能烘干设备等。6.3.2生物质能源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有机垃圾等生物质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如: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生物天然气等。6.3.3低碳种植技术优化作物布局、推广低碳种植模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如:免耕直播、秸秆还田、间作套种等。通过以上措施,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与环保的双赢。第7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运7.1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本章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产品加工技术。7.1.1粮食加工技术粮食加工技术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等主食的加工。主要加工方法有磨粉、制米、制面等。还包括粮食深度加工技术,如淀粉生产、油脂提取等。7.1.2蔬菜加工技术蔬菜加工技术包括腌制、脱水、冷冻、罐头等。这些技术可以延长蔬菜的保质期,丰富蔬菜品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7.1.3水果加工技术水果加工技术包括果汁、果酱、果脯、干果等。这些加工方法可以保持水果的营养价值,提高水果的附加值。7.1.4畜禽产品加工技术畜禽产品加工技术包括肉类、乳制品、蛋制品等。加工方法有腌制、熏制、发酵、冷藏等,旨在提高产品的口感、保质期和营养价值。7.2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本节主要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内容。7.2.1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企业应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7.2.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生产过程监测、产品上市前监测等。7.2.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助于追踪问题产品来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7.3农产品储运技术农产品储运技术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产品储运技术。7.3.1低温储运技术低温储运技术是通过降低温度,减缓农产品新陈代谢,延长保质期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冷藏、冷冻等。7.3.2气调储运技术气调储运技术是通过改变储存环境的气体成分,抑制农产品的呼吸作用,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7.3.3防潮、防虫、防霉技术在农产品储运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农产品受潮、受害虫侵害、发生霉变,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7.3.4鲜活农产品运输技术鲜活农产品运输技术包括冷链运输、快速运输等。这些技术有助于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保证产品新鲜度。第8章农业市场信息服务8.1农业市场分析与预测农业市场分析与预测是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对于指导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产品流通具有重大意义。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业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8.1.1农产品市场供需分析通过对农产品市场供需状况的监测,掌握农产品产量、消费量、库存量等数据,分析市场供需关系,为决策提供依据。8.1.2农产品价格分析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规律,分析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为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价格信息。8.1.3农业市场趋势预测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等方法,结合历史数据,对农产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决策参考。8.2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农业信息化建设。8.2.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终端等,提高农业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8.2.2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构建统一、权威的农业信息平台,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8.2.3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包括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8.3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是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产值。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农业电子商务。8.3.1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搭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在线交易、信息发布、产品推广等服务。8.3.2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摸索农业电子商务新模式,如农产品众筹、线上线下融合等,促进农业产业升级。8.3.3农业电子商务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优化电商环境,提升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本章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第9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教育9.1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培训体系是提升农业生产者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培训的实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体系建设:9.1.1培训机构设置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形成以为主导,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农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培训格局。9.1.2培训内容设计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结合农业科技发展趋势,设计实用性强、针对性高的培训内容,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9.1.3培训方式与方法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指导、远程教育等多种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培训效果。9.1.4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专家、教授担任培训教师,提高培训质量。9.2农业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农业教育资源,优化农业教育布局,提高农业教育水平,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提供人才支持。9.2.1教育资源整合原则遵循共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