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策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策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策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策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策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策略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813第1章引言 35829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111731.2研究目的与任务 49120第2章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493572.1农业旅游概述 42842.2融合发展相关理论 4162842.2.1产业融合理论 4289372.2.2产业链理论 565712.2.3区域协同发展理论 576752.3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机理 5142312.3.1产业互动机制 5213902.3.2资源整合机制 5286642.3.3市场需求驱动机制 524912.3.4政策引导机制 528571第3章国内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5255843.1国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658263.1.1欧洲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625033.1.2日本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675463.1.3美国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6119173.2我国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680673.2.1发展态势 615343.2.2典型模式 6298603.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761113.3.1顶层设计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 782813.3.2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 7126333.3.3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 7154243.3.4人才储备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 7272063.3.5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旅游发展矛盾突出 76838第4章农业旅游资源类型与评价 796784.1农业旅游资源分类 729394.1.1农业生产资源 7289354.1.2农村风貌资源 8149374.1.3农民生活资源 8305804.1.4农业科技资源 882244.2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8175564.2.1旅游吸引力 81254.2.2旅游资源规模 87434.2.3旅游资源品质 88744.2.4旅游资源特色 8112784.2.5可持续发展能力 8121124.3农业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8314704.3.1定性评价法 9289504.3.2定量评价法 9143444.3.3实地考察法 924704.3.4综合评价法 931067第5章农业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9134995.1农业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9313745.1.1市场需求概述 9150875.1.2市场需求影响因素 959395.1.3市场需求预测 9290225.2农业旅游市场供给分析 101015.2.1市场供给概述 10315905.2.2市场供给结构 10204955.2.3市场供给特点 1018575.3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10285655.3.1供需总体状况 10175485.3.2供需矛盾分析 10135065.3.3供需平衡策略 103069第6章农业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11284536.1农业旅游产品类型 11107096.1.1观光体验类 11126046.1.2教育科普类 1122566.1.3休闲度假类 11153986.1.4文化传承类 11106576.1.5运动娱乐类 11270556.2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原则 11294966.2.1突出地域特色 1140836.2.2坚持生态优先 1126696.2.3体现参与互动 11294246.2.4注重教育科普 1150576.2.5强调安全舒适 12152866.3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1262196.3.1创新产品设计 12271676.3.2整合资源优势 12202516.3.3提升服务质量 1274706.3.4加强品牌建设 12221596.3.5拓展市场渠道 12121706.3.6建立合作机制 121391第7章农业旅游营销策略 12206567.1农业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12311807.1.1市场细分 12186397.1.2目标市场选择 12317317.2农业旅游产品定位 13175167.2.1产品特色 13158717.2.2产品类型 13118417.3农业旅游营销组合策略 1312137.3.1产品策略 1343387.3.2价格策略 13279137.3.3促销策略 1419337.3.4渠道策略 1422741第8章农业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 14150938.1农业旅游服务质量评价 14105958.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70708.1.2评价方法与流程 14226698.1.3评价结果应用 14169748.2农业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策略 14207498.2.1提升游客满意度 14306538.2.2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1497498.2.3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1587718.2.4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1532718.3农业旅游安全与环保管理 1546058.3.1安全管理 15200428.3.2环保管理 1599948.3.3环保教育与宣传 15244528.3.4监管与执法 1527350第9章农业旅游产业链与利益相关者分析 15296479.1农业旅游产业链概述 15154979.2利益相关者分析 16189729.3产业链协调与发展策略 1629200第10章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政策建议与展望 161238310.1政策环境分析 16675210.1.1宏观政策背景 172233710.1.2地方政策环境 171302610.2政策建议 17828910.2.1完善政策体系 172896910.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7914010.2.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17290810.3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 171964510.3.1发展前景 173199810.3.2趋势预测 18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的需求与日俱增,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新的趋势。农业旅游的模式不仅可以拓宽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还能丰富旅游业的内容,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体验。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一个跨学科、多层次、复杂性的研究领域。通过对这一模式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农业经济学、旅游学等相关理论体系。从实践意义来看,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这一模式还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1.2研究目的与任务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为我国农业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具体研究任务如下:(1)分析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策略研究提供现实基础。(2)总结国内外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3)探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揭示影响两者融合的关键因素。(4)提出针对性的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策略,为政策制定者和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5)分析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的实施效果,为优化和调整策略提供依据。第2章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2.1农业旅游概述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融合了农业生产、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的特点,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农业功能,提供观赏、体验、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产品。农业旅游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能满足游客对自然、文化和休闲的需求,推动旅游业的发展。2.2融合发展相关理论2.2.1产业融合理论产业融合理论认为,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整合农业与旅游业的优势资源,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2.2.2产业链理论产业链理论指出,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产业链。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就是将农业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价值。2.2.3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强调区域内部各产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有利于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效益。2.3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机理2.3.1产业互动机制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互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满足游客对自然、文化和休闲的需求;二是旅游业为农业提供市场需求,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三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2.3.2资源整合机制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资源整合机制包括:整合农业与旅游业的优势资源,如农业景观、农产品、农村文化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2.3.3市场需求驱动机制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市场需求驱动机制表现在:游客对农业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农业与旅游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2.3.4政策引导机制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为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监管,保障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健康有序进行。第3章国内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分析3.1国外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国外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多样,成效显著,为我国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现状。3.1.1欧洲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欧洲农业旅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意大利,随后在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得到迅速发展。欧洲农业旅游以休闲农业为主要形式,强调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在政策支持方面,欧洲各国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实施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民发展农业旅游。目前欧洲农业旅游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涵盖了农业体验、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3.1.2日本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日本农业旅游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以“观光农业”为主要形式。日本高度重视农业旅游的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财政补贴等政策,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日本的农业旅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农业旅游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突出地方文化;二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农业旅游项目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3.1.3美国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美国农业旅游以农场旅游为主要形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农场旅游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游客可以在农场体验农耕、采摘、喂养动物等农业活动。美国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手段,推动农业旅游的发展。美国农业旅游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吸引国外游客。3.2我国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3.2.1发展态势我国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农业旅游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二是区域特色明显,各地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三是农业旅游产品类型丰富,包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四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级相继出台政策,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3.2.2典型模式我国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有:一是农业体验式旅游,以农业体验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农耕体验、采摘体验等;二是乡村旅游,以乡村风光、民俗文化等为主要吸引点;三是田园综合体,以田园景观为基础,融合农业、旅游、文化等多种产业;四是农业科普教育,以农业知识传播、农业科技展示为主要内容。3.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我国农业旅游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3.3.1顶层设计不足,政策体系不完善虽然各级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业旅游融合发展,但总体上仍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政策实施效果有待提高。3.3.2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多停留在初级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3.3.3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业与旅游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3.4人才储备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农业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具备农业、旅游、管理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但目前我国相关人才储备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影响了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3.3.5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旅游发展矛盾突出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部分项目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了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4章农业旅游资源类型与评价4.1农业旅游资源分类农业旅游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为核心,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农业旅游资源,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农业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4.1.1农业生产资源农业生产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等。这类资源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观赏性等特点,如稻田、麦田、油菜花、茶园、果园、养殖场等。4.1.2农村风貌资源农村风貌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乡村建筑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如梯田、山水风光、古村落、传统民居等。4.1.3农民生活资源农民生活资源包括农民的日常生活、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人文内涵。如农耕文化、节庆活动、民间艺术、乡村民宿等。4.1.4农业科技资源农业科技资源是指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科普教育和观赏价值。如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科技馆、智能温室等。4.2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农业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是对农业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2.1旅游吸引力旅游吸引力是农业旅游资源评价的核心指标,包括景观价值、文化内涵、科普教育、体验性等。4.2.2旅游资源规模旅游资源规模是指农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和容量,包括资源面积、接待能力、游客容量等。4.2.3旅游资源品质旅游资源品质是指农业旅游资源的质量,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4.2.4旅游资源特色旅游资源特色是指农业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包括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农业特色等。4.2.5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农业旅游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潜力。4.3农业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农业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3.1定性评价法定性评价法是指通过专家咨询、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农业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力、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评价结论。4.3.2定量评价法定量评价法是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农业旅游资源进行量化评价。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熵值法等。4.3.3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法是指对农业旅游资源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资源的实际情况,为评价提供依据。实地考察内容包括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情况、生态环境等。4.3.4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考虑农业旅游资源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通过综合评价,为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第5章农业旅游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5.1农业旅游市场需求分析5.1.1市场需求概述农业旅游市场需求是指游客对农业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总和。从当前市场趋势来看,农业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游客对农业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5.1.2市场需求影响因素(1)游客收入水平: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农业旅游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基础。(2)旅游消费观念:现代社会对旅游消费观念的更新,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休闲、养生、体验等旅游形式,农业旅游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3)政策支持:对农业旅游的政策扶持和引导,有助于激发市场需求。(4)交通便利程度:交通便利程度直接影响游客对农业旅游目的地的选择。5.1.3市场需求预测结合以上影响因素,未来农业旅游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在乡村游、亲子游、养生游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5.2农业旅游市场供给分析5.2.1市场供给概述农业旅游市场供给是指各类农业旅游产品及服务的提供。农业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供给主体逐渐多元化,产品类型不断丰富。5.2.2市场供给结构(1)旅游资源:包括农业景观、农业文化、民俗风情等。(2)旅游产品:涵盖观光、体验、度假、教育等多种类型。(3)旅游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导游等。5.2.3市场供给特点(1)地域性:农业旅游供给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与当地农业资源、文化传统紧密相关。(2)季节性:农业旅游供给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如丰收季节、节假日等。(3)创新性:为满足市场需求,农业旅游供给不断推陈出新,创新产品和服务。5.3市场供需平衡分析5.3.1供需总体状况当前农业旅游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但存在部分地区供不应求和部分产品过剩的现象。5.3.2供需矛盾分析(1)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产品供给过剩。(2)优质产品供给不足:高品质、具有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供给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5.3.3供需平衡策略(1)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多样化、差异化的农业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2)提升产品品质:注重产品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3)加强市场营销:针对目标市场,精准推广农业旅游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4)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条件。第6章农业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6.1农业旅游产品类型农业旅游产品可根据旅游者需求、地域特色和农业资源等因素,分为以下几类:6.1.1观光体验类包括田园风光观赏、现代农业展示、农作物种植与采摘体验等,让游客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6.1.2教育科普类以农业知识普及和农业技术展示为主要内容,如农业科技馆、农业主题公园等。6.1.3休闲度假类结合农业生产和乡村风光,提供休闲度假服务,如农家乐、乡村民宿等。6.1.4文化传承类以农业文化为核心,展示和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如农耕文化节、民俗表演等。6.1.5运动娱乐类以农业活动为载体,开发各类户外运动和娱乐项目,如骑马、卡丁车、垂钓等。6.2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原则6.2.1突出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当地农业资源和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产品。6.2.2坚持生态优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6.2.3体现参与互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农业旅游的魅力。6.2.4注重教育科普将农业知识融入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农业素养,传播现代农业理念。6.2.5强调安全舒适保证旅游产品的安全性,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6.3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策略6.3.1创新产品设计结合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不断研发新型农业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6.3.2整合资源优势优化农业旅游资源布局,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链条。6.3.3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游客体验。6.3.4加强品牌建设树立农业旅游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6.3.5拓展市场渠道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农业旅游宣传推广,扩大市场份额。6.3.6建立合作机制与农业企业、部门、乡村旅游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农业旅游发展。第7章农业旅游营销策略7.1农业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为了提高农业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首先应对市场进行细分,并根据不同细分市场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下是农业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的具体内容。7.1.1市场细分(1)地理位置:按照区域位置对市场进行细分,如城市周边、乡村地区等。(2)游客类型:根据游客年龄、性别、职业、教育背景等因素进行细分。(3)消费需求:根据游客对农业旅游的需求,如休闲度假、亲子教育、体验农耕等,进行市场细分。7.1.2目标市场选择(1)青少年及家庭市场:针对青少年及家庭游客,推出亲子农业体验、科普教育等活动,满足家庭亲子游需求。(2)中老年市场:针对中老年游客,推出养生农业游、乡村度假等产品,满足其休闲养生需求。(3)城市白领市场:针对城市白领,推出周末短途游、特色民宿等产品,满足其放松身心、短暂逃离城市的需求。7.2农业旅游产品定位农业旅游产品定位应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以下为农业旅游产品定位的具体建议。7.2.1产品特色(1)体现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将文化元素融入农业旅游产品。(2)突出生态环保:以绿色、生态、环保为核心理念,打造可持续发展农业旅游产品。(3)创新体验项目: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开发新型体验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和满意度。7.2.2产品类型(1)休闲度假型: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提供高品质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2)亲子教育型:以亲子互动、科普教育为核心,设计寓教于乐的农业体验活动。(3)农耕体验型:以体验传统农耕文化为主题,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事活动,感受乡村生活。7.3农业旅游营销组合策略7.3.1产品策略(1)打造差异化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2)提高产品质量:严格把控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7.3.2价格策略(1)采取分级定价:针对不同消费水平的游客,设置不同档次的产品和价格。(2)实施优惠政策: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给予价格优惠。7.3.3促销策略(1)线上线下宣传: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2)联合营销:与旅行社、周边景区等合作,开展联合营销活动。7.3.4渠道策略(1)拓展线上线下渠道:与旅行社、电商平台等合作,拓宽销售渠道。(2)建立直销渠道: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实现与游客的直接沟通与销售。第8章农业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8.1农业旅游服务质量评价8.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业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应从游客满意度、旅游资源吸引力、基础设施完善度、服务人员素质、经营管理水平等多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8.1.2评价方法与流程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农业旅游服务质量相关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农业旅游服务质量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8.1.3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农业旅游服务质量改进、政策制定、行业监管等方面,以提高农业旅游整体服务质量。8.2农业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策略8.2.1提升游客满意度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线路设计,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关注游客需求,以提高游客满意度。8.2.2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合理规划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挖掘农业文化,提升旅游资源吸引力。8.2.3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农业旅游服务水平。8.2.4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农业旅游经营管理水平。8.3农业旅游安全与环保管理8.3.1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游客生命财产安全。8.3.2环保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色旅游发展战略,降低农业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8.3.3环保教育与宣传开展环保教育与宣传,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8.3.4监管与执法加强对农业旅游市场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业旅游健康发展。第9章农业旅游产业链与利益相关者分析9.1农业旅游产业链概述农业旅游产业链是指在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以及旅游组织、接待、消费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条。农业旅游产业链具有以下特点:(1)环节多样性:包括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服务等多个环节,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2)地域性:农业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受地域资源、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3)互动性:农业与旅游业在产业链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良性互动。(4)整体性:产业链各环节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不足都可能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行。9.2利益相关者分析农业旅游产业链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1)农业生产者:包括农民、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提供农产品和农业景观。(2)旅游业者: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等,负责组织和接待游客,提供旅游服务。(3)部门:负责政策制定、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4)消费者:包括游客和农产品消费者,是产业链的最终受益者。(5)其他利益相关者:如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为产业链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支持。9.3产业链协调与发展策略(1)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