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题命题人:何瑾微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国”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 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3.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 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4.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 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 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5.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 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文化差异6.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 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 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 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7.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8.下表为秦汉制度对照表。据表可知,这些时期()秦汉皇帝制度创立皇帝制度,定种种专用称谓、名号,出现文书避讳制度,皇帝独尊,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沿用不废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名称、职司略有改变玺印制度以和氏璧制成御玺,方四寸,交五龙,李斯书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亡入汉,曰“传国玺”军功爵制沿用商鞅变法确定二十等爵制沿用不废,爵号有所变更郡县制秦并天下,废分封,设36郡,约1000个县,郡置“一监一守一尉”县“万户以上为令、不及万户为长。”郡县如秦制,另有封国制与之并行,郡国增至103个,县1587个。A.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9.在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并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司法三权分立。同时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免。这些措施()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便利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体现贵族政治的消亡 D.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势力10.图1中秦朝的举措()A.推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B.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不利于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 D.促进各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1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13.秦汉时期,朝廷因俗而治,在边疆地区实行一种与内地郡县基本一致而又有所区别的行政区划制度,建立“属国”、“道”等行政机构,确保疆域完整。由此可见,这一举措()A.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B.完善了郡国并行制度C.标志着君主专制开始确立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4.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 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15.秦汉时期推行乡里制度,但到东晋南朝,以户口编排为基础的“里”逐渐松弛,丘、村等自然聚落逐步演变成为实际的乡村行政管理单位,与“里”并存,甚至慢慢地取代了“里”。该现象说明()A.乡里制度脱离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B.封建国家对基层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调整C.因长期战乱带来社会基层组织形态新变化 D.地缘为主的聚合形态恢复到血缘聚居形态16.《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孝文帝此项改革()A.强迫官员放弃本民族习俗 B.实现了北魏的富国强兵C、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D.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随着夏商以来神权的逐渐被打破,民本思想成为论证政权合法性的一个坚实理由。“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这就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全社会树立楷模。而道德的高尚与否,在于能否施惠政于民。为此,孔子倡导“仁者爱人”,提出德治的政治主张,并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把孔子的德治发展为仁政,主张以仁政治国御民,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言。荀子继承了孔、孟的民本思想,指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他从社稷和民众的关系上论述了以民为本对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重要性。——摘编自孟宪霞《民本思想的来源及其现代转型》(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18.汉族由先秦既已产生的华夏族发展演变而来,而今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周人的统治改变了夏商时期亲族聚居,一族即是一“国”的政治结构;在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的基础上,以周王“授土授民”的名义赐予,建立起一批以周人为统治族的新型国家。一国之内则是各族混居,这就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就是从这一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才第一次具有了“天下一体”的观念,而作为中华民族主体民族的华夏民族的生长聚合,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摘编自王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材料二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具体又有夷、蛮、戎、狄等名称。……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最终到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指出商、西周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实行的国家政治管理制度产生的影。(6分)(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4分)(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西汉前期的墓葬一般比较节俭,真正的厚葬临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以后,汉代帝王的厚葬现象开始十分突出,丧葬耗费尤为惊人。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掘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窦绾夫妇墓葬中,随葬品豪华奢侈,“厚葬多藏,器用如生人”。不仅墓制模仿生前的地面住宅,随葬品也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包括人生前所用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处处都是生人的翻版。农民和其他劳动者阶层在权贵富豪竞奢厚葬的影响下,也纷纷慕效,厚葬成为一时风气。丧葬本来有严格的礼制,但汉代旧礼已破,新礼又未确立,人们往往随心所欲,自行其是,竞相僭越。昭帝时,贤良文学认为:“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摘编自王惠茗《两汉时期的厚葬之风》材料二“世俗轻愚信祸福者,畏死不惧义,重死不顾生,竭财以事神,空家以送终。”“无益于奉终,无境于孝行,但作烦搅扰,伤害吏民。”厚葬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消费,对于广大贫苦农民来说,他们“生有终身之勤,死有暴骨之忧”。汉墓十墓九空,绝非夸张,可以说厚葬之初,也是盗墓之始。就汉代而言,厚葬与“虽有其财,而无其尊,不得逾制”的封建礼制背道而驰,破坏尊卑之建统治秩序。——据王充《论衡·薄葬》、班固《汉书·成帝》(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以后厚葬现象盛行的原因。(8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厚葬现象盛行的危害。(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目标。“大”指重视、尊重,“一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汉语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统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医学院《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嘉兴南湖学院《历史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应用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师范大学《儿歌表演唱(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中外戏剧比较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工程学院《核医学E》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池州学院《跨文化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译林版五年级下册英语 Project 2课件
- 八年级英语15篇完形填空(附答案)
- GB∕T 9286-2021 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 病假学生追踪记录表
- 生产组织供应能力说明
- 手榴弹使用教案
- 广东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申报表初稿样表
-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表
- 菜肴成本核算(课堂PPT)
- 光纤通信原理课件 精品课课件 讲义(全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