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专题5】文学化的“自然”:繁简得体各臻其妙》教学课件_第1页
《【阅读专题5】文学化的“自然”:繁简得体各臻其妙》教学课件_第2页
《【阅读专题5】文学化的“自然”:繁简得体各臻其妙》教学课件_第3页
《【阅读专题5】文学化的“自然”:繁简得体各臻其妙》教学课件_第4页
《【阅读专题5】文学化的“自然”:繁简得体各臻其妙》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化的“自然”

繁简得体,各臻其妙阅读专题5学习目标联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涵泳品味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品赏语言特色,比较写景文字,领略散文语言“艺术化”的文学技巧和魅力。单篇精读,疏通文意,积累字词。圈点勾画两篇文章写景语段。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赋”这一文体的语言特点。阅读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散文创作的理论和主张。涵泳诵读,初步感受语言之美。预习任务目录任务一寻觅“自然”之景,感受语言之美01任务二比较遣词用字,体会手法之别02任务三发现语言指纹,鉴赏繁简之妙0304任务四把握语言脉搏,探微繁简之因任务一

寻觅“自然”之景,感受语言之美导入赤壁之上江月摇曳,泰山之顶日出夕照。山水无言,意蕴悠远。不同的“言说”让它们各具特色;不同的语言,让它成为“这一篇”“这一人”。1.思考讨论:《赤壁赋》《登泰山记》语言表达初体验。两篇散文语言各具特色,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总结归纳“赤壁”“泰山”各具意趣。《赤壁赋》辞藻华丽,《登泰山记》简洁明快。2.活动探究:勾画圈点两篇散文的景物描写,列表交流。《赤壁赋》赤壁之水月历史之水月哲理之水月集中写景的文字或段落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④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⑤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②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登泰山记》登泰山记日出之景沿途自然与人文景观集中写景的文字或段落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任务二

比较遣词用字,体会手法之别1.活动探究:后世对《赤壁赋》的评价为“画意、诗情、哲理”交融一体。从语言表达角度探究本文景物描写是如何体现诗情画意的。大家可以从以下角度细加品味。用词句式修辞等《赤壁赋》示例呈现效果用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徐”字写出了清风给人的闲适、柔和的感觉,可谓秋气爽朗;江面“不兴”,谓之明澈平静。“横”可见雾气浓郁弥漫整个江面;“接”则描绘出水色天光相连片,呈现出亦真亦幻的朦胧美。(续表)句式举酒属客/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偶句和散句交错使用错落有致。整饬中见参差,整齐中显自由。文中多用对偶句、对称句和四字短句,读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极富音韵美、诗意美。(续表)修辞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一词尤为生动形象,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月亮缓缓升起、摇曳生姿之态;柔和的月光一如多情徘徊之人,似对游人极为依恋。注意品读写景语句,体会本文惜墨如金,用笔简省,“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简”的境界。2.活动探究:《登泰山记》是如何高度体现桐城派追求“雅洁”、反对“芜杂”的特色的?全篇仅用了四五百字,却描绘了许多壮观场景。《登泰山记》示例呈现效果用词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须臾”一词写远处云层光色的急速变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不言白雪覆盖着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白雪,一个“负”字,赋予“苍山”以蓬勃生命。新颖传神,境界全出。一个“烛”字描绘出苍山上的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天南之景,极写夕阳壮丽。用词(续表)道中迷雾,半山居雾若带然。同是山间云雾,登山时因身在其中,“迷”字写出了它茫茫飘忽、捉摸不定的特征。到达日观峰后,因已远在其上,所以又称之为“半山居雾”,“居”字从整体角度显示了雾气相对停滞的静态一面。细微差别,精准贴切。句式(续表)多石,多平方,多松。少土,少圜,少杂树。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三多”“三少”“三无”这样组对比短句,简练峭劲,色彩鲜明。无废词冗句,却深有内涵。(续表)修辞句式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比喻生动巧妙:徂徕群山,在夕阳的映衬下宛然一幅柔美雅致的山水画,又有环绕山腰的云雾既停且动的绝妙之景。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细腻地描摹出日出时红波动摇,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的磅礴之景。任务三

发现语言指纹,鉴赏繁简之妙1.活动探究:月光下的江面景象有什么特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所描绘之景。通过微写作使大家感受《赤壁赋》的诗情画意、自由空灵的语言表达。2.活动探究:转换改写,由文及诗。赏析《登泰山记》二、三自然段,试着将“泰山夕照图”或“雪后日出图”改写成诗。大家创作时不必拘泥于格律。3.梳理整合:通过对《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两篇文本语言角度的比较鉴赏,梳理整合不同的语言特色。《赤壁赋》《登泰山记》用词句式修辞总体特点新颖华丽,诗情画意细微准确,简练峭劲偶散结合,错落有致简洁流畅,明快达意繁复优美,声色俱佳清新淡雅,形象贴切浓墨繁笔,行云流水淡墨简笔,雅致简约任务四

把握语言脉搏,探微繁简之因问题探讨:同为落寞逆境、寄情山水之作,同于自然山水中获得人生启迪,《赤壁赋》和《登泰山记》笔下的“自然”为何繁简有别?黄州元丰五年,东坡在黄州,环境安定、处境宽松、心境洒脱;姚鼐乃至整个桐城派散文的语言风格皆可以“简洁平实”论之,在表面看来较为理性的行文中凸显其艺术内涵。“赋”讲究辞藻,在山光水月的徜徉中,东坡获取了艺术营养和人生慰藉,拓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思维空间,流淌出行云流水般的诗画语言。姚鼐很强调写文章要“吐辞雅驯,不芜而已”,《登泰山记》语言凝练简洁,正是他这一主张的体现;再加之清朝禁锢思想,大兴文字狱,故而语言表达洗练、隐晦。《赤壁赋》为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登泰山记》精练雅洁,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从两篇中选择精要文字加以点评,并将点评文字与同学交流。建议班级辑录成册,结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