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15篇)_第1页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15篇)_第2页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15篇)_第3页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15篇)_第4页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既然这样,那么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带来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供大家参考!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1)

7岁那年程开甲的父亲就去世了,打小程开甲便养成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性格。

上中学时,程开甲了解到爱因斯坦、牛顿等科学家事迹后,被他们一生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打动,立志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科学巨人。

1941年程开甲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任教期间在老师束星北相对论的启发下,发表了“对自由粒子的狄拉克方程”的推导。

这一成果,被当时世界物理学权威狄拉克,推荐到《剑桥哲学杂志》发表。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2)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部署要在两年内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当时,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是一片空白。程开甲临危受命,与众多科学家共同起草了首次核试验测试的总体方案,一起把核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成上百个课题,走遍全国各科研院所和各军兵种许多单位,召开了几百次协作会议。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程开甲一众人的努力之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准时爆响,自动控制系统在瞬间启动千台仪器,分秒不差的完成了起爆和全部测试。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3)

程开甲不务虚名、不尚空谈,既是一位享受盛名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各界公认的实干家。他既注重组织领导重大任务、履行技术指导把关职责,又勤于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身先士卒亲力亲为。

面对理论、技术均是一片空白的情况,他带领技术骨干夜以继日研究攻关,拟定原子弹爆炸试验总体方案,研制原子弹爆炸测试所需仪器设备,为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之后多次核试验中,他精心设计总体方案,亲自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多次深入戈壁荒漠、高原深山现场勘察,解决了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理论和技术难题。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4)

程开甲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程开甲在20多年中主持决策、直接从事核试验及测试的全局技术工作和研究,解决了许多具体关键技术问题,使核试验成为原子弹的设计、改进和武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程开甲设计的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还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程开甲就根据_的询问,提出并一再坚持向地下核试验方式的决策性转变,对武器水平的提高和试验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程开甲成功地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程开甲创立中国自己的系统核爆炸理论和效应研究,主持、参与和指导核爆炸效应的全面总结,为核武器应用奠定坚实基础。程开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人们称为程开甲是“核司令”。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5)

青少年时代,程开甲就立下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诺言。

1949年,程开甲从爱丁堡大学毕业,留校任研究员。导师建议他把妻子接来,在英国工作、生活。但程开甲始终相信,回到家乡、报效祖国,才是根本的出路。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的优厚待遇和条件,义无反顾返回祖国。回国后,他投笔从戎走进大漠,投身于核武器研制试验。几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初心,信守诺言,为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6)

时间回拨至1960年夏,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递给程开甲一张纸条,说:“北京有重要任务需要你去,明天就去报到。”按照纸条上写的地址,程开甲第二天就赶到了北京。

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他毫不犹豫地服从这一重大转变,成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队伍中的一员,任核武器研究所技术副所长,负责原子弹爆轰条件和状态方程的研究。当他采用粗估法估算出爆轰条件,负责原子弹弹体结构设计的郭永怀高兴地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了我们的大忙。”

1962年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提上了日程。程开甲被任命为原子弹爆炸靶场试验的技术总负责人,挑起难度极大的重担。面对理论和技术上的一片空白,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程开甲主持制定了《关于第一种试验性产品国家试验的研究工作纲要》及《急需安排的研究课题》,制定了第一颗原子弹装置在百米高铁塔上爆炸的方案。后来,当朱光亚院士回忆“塔爆”时说:“它不但使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提前了,更重要的是能安排较多的试验项目,用来监测原子弹动作正常与否,检验设计的正确性。”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7)

程开甲是中科院院士,他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二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1999年,程开甲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为他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对于这些崇高的荣誉,程开甲有他自己的诠释:“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我们的成就是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8)

程开甲,祖籍徽州,1918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祖父程敬斋,父亲程侍彤,母亲董云峰。祖辈早年从徽州到江苏吴江的盛泽经商,祖父去世后家境败落。

1931年,毕业于家乡盛泽观音弄小学,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受教于教育家顾惠人校长。

1937年,程开甲高中毕业,同时被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由于浙江大学给予程开甲的是对个别优秀考生的公费生奖励,于是程开甲最终选择了浙江大学。程开甲在浙江大学受教于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苏步青等学界老师。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9)

1918年,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豪门家庭,他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对他十分宠爱,所以他打小就不好好学习,曾三年连续留级,妥妥的学渣一枚。但好景不长,家族企业由于经营不善逐渐败落,再加上他七岁丧父,九岁母亲出走,使他更是一时接受不了。

12岁时,他偷钱独自跑到上海,一顿挥霍后露宿街头。那是什么使他重新振奋起来的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看到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东北人民深受奴役和殖民统治,他内心萌发出一雪国耻的想法,于是他开始夜以继日的读书,终于在19岁时,他考入浙江大学。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10)

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的成绩入读浙江大学。然而,这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程开甲大学生涯的第一学期还没上完,上海失陷了。浙江大学不得不搬迁到江西吉安,程开甲开始了长期“流动”的生活。

就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程开甲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当初考入浙江大学时,学校答应给程开甲发放公费补贴,帮助他完成学业。然而因为战争等原因,这笔钱迟迟发不下来,程开甲山穷水尽,最后甚至连蔬菜都吃不上了。

班里有位同学十分同情程开甲,于是主动请程开甲出去大吃了一顿。谁料到,由于长期没进过什么油水,突然吃了大量肉食,程开甲的肠胃承受不了这份“厚爱”,从肠炎到痢疾,把程开甲折磨得只剩皮包骨头。这时候,学校即将进行学期考试,程开甲只能坚持拖着病躯参加了考试,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他的精神和毅力打动了,从此更加关心、爱护他。

在四处搬迁的日子中,程开甲总是用瘦弱的身躯背着一个巨大的行李包,里面装满了沉重的书籍。有人劝他丢掉一部分书,减轻行李的重量,他却舍不得。谁料,在迁移到宜山时,一把火将他多年积累的书籍烧了个精光,程开甲痛心疾首。

大学毕业后,程开甲依然留在浙江大学,担任助教,成家立业。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11)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其中97%的测试仪器记录数据完整、准确。从这一天起,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美苏英为遏制我国原子弹技术的发展,图谋签订“全面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早在我国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紧张准备的1963年,程开甲便已开始准备地下核试验。

1969年9月23日,我国首次地下平洞方式核试验成功;1976年10月14日,首次地下竖井方式核试验成功。这些试验的成功,打破了美苏英的遏制,为我国核试验的发展赢得了主动,对核武器的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12)

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程开甲在茫茫戈壁工作生活了20多年。这二十年中,他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各种类型首次核试验30多次。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包括核试验场地选址、方案制定、场区内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难题。

“说起罗布泊核试验场,人们都会联想到千古荒漠,回忆起住帐篷、喝苦水、战风沙,”程开甲说,“但对于我们科技人员来说,真正考验人的却是工作难点和技术难关。核试验是研究所和基地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13)

程开甲不仅以自己的渊博知识和远见卓识,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现代化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更以人格魅力和大家风范,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爱戴。

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原则、维护大局,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他向组织提出的意见建议观点鲜明,对同志的批评帮助坦诚恳切,对自己的缺点从不避讳。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国家大局为重,从不计较功名利禄。

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他常讲,“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术民主、团结同志,从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名望压人,对起草的每份文件报告反复推敲,对科研试验中的每个隐患从不放过,对他人请教的问题认真作答,表现出极端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

他热心培养和提携后人,善于发现有造诣、有潜质的优秀人才,既积极推荐、委以重任,又严格要求、悉心指导,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严谨作风、学风,带出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取得丰硕科技成果。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14)

一次,程开甲在北京汇报氢弹空投试验的安全问题。_问:“飞机安全是否有把握?”在场的一位空军副司令指着程开甲说:“他知道。”_的目光转向程开甲。“安全绝对没有问题。”程开甲回答得很干脆。_问得很仔细,他对答如流,但就是方言太重。程开甲话音一落,总理又突然发问:“程开甲同志,你多大啦?”程开甲猛的一愣,一时竟然没有答出来。总理笑笑把话岔开:“程开甲同志,你要学普通话呀,你那‘吴语’人家听不懂啊!”

2010年,程开甲已经92岁了,步履依然匆匆,说话依然带着浓重的吴江口音。谈起这些,程开甲不免有几分遗憾:“总理交给我的科研任务,我都完成了,学普通话的任务却没有完成。”

程开甲的个人真实事迹(精选篇15)

程开甲常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敢于攀登那些前人少有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