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天津市八校2024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33分,每小题3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就反映了我们的先民相信自己的力量,指挥自然服从人的愿望。《周易》说:“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与“自强”思想()了依赖上天拯救的奴化观念,充分尊重和发挥人的内在意志和人格精神。它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真理、为理想、为人生(),壮怀激越,无畏进取。《论语》有云:“刚毅木纳近仁。”孟子把“刚健”思想()为一种“大丈夫”精神。______。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在躬行实践并“游于艺”中获得身心自由。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走进民族精神天地,饱汲精神甘露,是使当代艺术乃至人文精神避免萎缩的必要途径。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驳斥前赴后继衍化B.驳斥前仆后继演化C.痛斥前赴后继演化D.痛斥前仆后继衍化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多为悲剧式英雄,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B.虽然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人物多悲剧,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C.司马迁笔下的人物虽多为悲剧式英雄,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D.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人物虽多悲剧,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出于《礼记》。B.《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书20篇,与《孟子》《大学》《中庸》并列为“四书”。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六艺”,还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D.孟子,名轲,与孔子并称“孔孟”,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认为人皆有“四心”,其主张与荀子的注重后天学习不同。〖答案〗1.A2.C3.A〖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驳斥:反驳别人的言论或意见,并且进行指责。痛斥:痛击地斥责,狠狠地斥责。根据语境是对“奴化观念”的指责,应用“驳斥”。第二空,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语境是“它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真理、为理想、为人生”奋进,应用“前赴后继”。第三空,演化:演变(多用于自然界的变化)。衍化:演变产生变化。语境指的是思想发生变化,应用“衍化”。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英雄人物多悲剧”,是对其命运的评价,而文段说的是“人物”自身,应为“人物为悲剧式英雄”,排除BD;“都”表示所有,说法绝对,应用“大都”,排除A。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都出于《礼记》”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故选A。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而数据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数据管理领域的发展已经驶上快车道。据统计,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高达8.1ZB,居全球第二位。据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为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30万亿元。如此海量的数据要素要想更好地发挥生产力作用,就需要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以及安全隐私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有助于对数据进行确权,推动数据的跨部门流通、开放和共享,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将显著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取材于《国家数据局揭牌提高数据要素治理效能提升数据资源价值创造力》,《科技日报》)材料二:全息影像《霓裳羽衣舞》、“无人机+VR”沉浸式览古城……数字化新技术的多维赋能不断创造着古城西安的文旅新场景,丰富着文旅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为满足博物馆游客的多元性,VR影片包含中、英、韩、日四国语言,便于国内外游客全方位体验和了解兵马俑与大秦文化。在含元殿遗址处,遗址复原的展示方式也增添了“科技味”,通过固定装置设施与特定观察角度、距离点位,含元殿、宣政殿等遗址的3D复原彩图,以等比例视觉呈现在游客眼中,为游客打造出身在盛唐的沉浸式场景新体验。在数字化发展新时代,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典籍中的文化“活”起来,需要数字科技的创新赋能,而数字文旅所具有的资源无限、时空无界等新特点,将会使文旅产业的形式更丰富、业态更多元、服务更便捷,实现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取材于《数字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光明日报》)材料三: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是全世界汉文古籍、甲骨、敦煌文献收藏最多的机构,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图籍的数量全国领先,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等特色馆藏久负盛名。在国家图书馆官网,不用登录就可以全文阅读超过10.3万部的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万册的现当代中文电子图书供读者免费阅读。从传统到现代,从华夏大地到世界各国,国家图书馆的浩瀚馆藏,记录了时代风貌。国家图书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当文化典藏与数字技术相遇,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贵古籍实现活化,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经典永续流传。(取材于《国家图书馆:让文化典籍“飞”入千家万户》,光明网)材料四:《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和公众阅读渠道如下。数据来源:有书&清研智库&调研工厂联合发布《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是数据,我国是数据产量大国。B.我国数据衍生市场的整体规模可观,国家数据局的成立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C.全息影像等数字化技术的多维赋能让西安的旅游模式和旅游消费领先全国。D.除国内游客外,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参观最多的是英国、韩国和日本游客。5.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下列有关“数字阅读”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发共享,让一些珍贵的古籍走入千家万户。B.国家图书馆官网可免登录阅读古今图书资源和影像资源,十分便利。C.在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中大数据的推送影响最大,生活需要的影响最小。D.线上阅读或电子书成为大众阅读的首选渠道,但依然有很多人阅读纸质书籍。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遗址复原的沉浸式体验虽好,但受到诸多限制,因而其技术还不成熟。B.各类推送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荐不同类型的好书。C.大数据能让读者快捷地获取书籍信息和资源,但好书也有可能被流量埋没。D.国家数据局的成立,可以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等方面的障碍。〖答案〗4.A5.B6.B〖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国家数据局的成立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错误。由“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数据管理领域的发展已经驶上快车道”可知,选项将“数据管理领域的发展”说成“经济发展”,表述范围扩大。C.“让西安的旅游模式和旅游消费领先全国”错误。由“数字化新技术的多维赋能不断创造着古城西安的文旅新场景,丰富着文旅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可知,选项于文无据。D.“参观最多的是英国、韩国和日本游客”错误。由“为满足博物馆游客的多元性,VR影片包含中、英、韩、日四国语言,便于国内外游客全方位体验和了解兵马俑与大秦文化”可知,播放中、英、韩、日四国语言,不代表除国内游客外,其他三国的游客最多,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可免登录阅读古今图书资源和影像资源”错误。由“在国家图书馆官网,不用登录就可以全文阅读超过10.3万部的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万册的现当代中文电子图书供读者免费阅读”可知,不是古今所有图书资源和影像资源都可免登录阅读,选项表意扩大范围。故选B。【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因而其技术还不成熟”错误。由材料三可知,“遗址复原的展示方式也增添了‘科技味’”“需要数字科技的创新赋能,而数字文旅所具有的资源无限、时空无界等新特点,将会使文旅产业的形式更丰富、业态更多元、服务更便捷,实现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遗址复原技术还不成熟,选项推断不当。B.由材料四看,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最主要的是网络平台和各大榜单推送,可见,各类推送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推荐不同类型的好书。选项推断正确。C.“但好书也有可能被流量埋没”错误。由材料三“国家图书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当文化典藏与数字技术相遇,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贵古籍实现活化,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经典永续流传”和材料四公众阅读渠道的调研情况可知,选项曲解文意。D.“可以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等方面的障碍”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有助于对数据进行确权,推动数据的跨部门流通、开放和共享,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将显著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不等于说“可以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等方面的障碍”,选项推断有误。故选B。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深虑论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则岂天道哉!(选自《古文观止》)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出:超出B.汉惩秦之孤立惩:借鉴C.尽释其兵权释:解除D.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工:使……工作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常图其所难故方其盛也B.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赵奢之伦制其兵C.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D.用大德,以结乎天心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B.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C.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D.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10.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证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的一组是()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②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③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④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⑤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⑥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天道总是出于人的智力所不及。B.文章举了大量例子说明自秦至宋各朝,皆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C.文章认为宋太祖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思之详而备之审,其智可以谋人,可以谋天。D.本文的主旨是说虑天下者“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才不至于亡国。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2)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13.请梳理概括方孝孺和欧阳修关于历史教训的认知的异同。〖答案〗7.D8.C9.B10.D11.C12.(1)然而他们的衰亡,又都因为所防范之事以外的原因。(2)所以他的子孙虽然有非常愚蠢、不成才,并且足以使国家灭亡的,可是上天终究不忍一下子让他们的国家灭亡。13.相同:①都主张“小事”常常就是祸乱的源头,须保持警惕。②都有儒家“修身”倾向。方孝孺主张为政者要“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欧阳修提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警示不要“娱乐至死”。不同:①方孝孺的“小事”是主观上忽略的、轻视的人和事,它们往往是人力难为的,即“出于所备之外”;欧阳修的小事是客观上的小事,是“忽微”,是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小”。②方孝孺主张天下成败关键在“天道”,欧阳修认为后唐亡国的教训是没有尽“人事”,为政者宠爱伶人以致乱政失天下。〖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工”,善于;句意: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那些/代词,他”;句意:常注重那些艰难危险的一面。/因此,当他兴盛时。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些”;句意: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赵奢这一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C.均为“介词,在”;句意: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商人都想在您的市场上做买卖。D.“连词,来/介词,把”;句意:用大德来感动天心。/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故选C。【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凡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第一个“谋”的宾语为“人”,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人”后面断开,排除AD;“于病”是第一个“死”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病”后面断开,排除C。故选B。【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说秦始皇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不能证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只是说“以为”,没有提到祸患。③意思是那些一统天下的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只是提到他们考虑周到,同样还没有提到祸患。⑤意思是那些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是假设有些人的错误想法。故选D。【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可以谋天”错误。宋太祖也是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的。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其”,他们;“所备”,“出于”,表原因;“所”字结构,所防范的事情。(2)“肖”,成才;“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遽”,迅速、一下子。【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相同点:由原文“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可知,都主张“小事”常常就是祸乱的源头,须保持警惕。由原文“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高理也”可知,都有儒家“修身”倾向。不同点:由原文“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可知,方孝孺的“小事”是主观上忽略的、轻视的人和事,它们往往是人力难为的,即“出于所备之外”。由原文“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可知,欧阳修的小事是客观上的小事,是“忽微”,是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小”。由原文“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可知,方孝孺主张天下成败关键在“天道”。由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知,欧阳修认为后唐亡国的教训是没有尽“人事”,为政者宠爱伶人以致乱政失天下。参考译文:深虑论方孝孺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值得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值得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他们的君王,便收回他们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大凡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因而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一定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选自《古文观止》)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第Ⅱ卷(共117分)四、(25分)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游洞庭湖五首·其二①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送韩侍御之广德李白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②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③。〖备注〗①两首诗均作于诗人晚年被贬夜郎遇赦之后。②贳(shì)酒:赊酒。③泉明: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故称陶渊明为泉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首句不见“月”字,但因“无烟”却已得月色澄澈明净之境。B.第二首诗前两句“绣衣”和“贳酒”形成对比,突出窘迫,抒发愤懑。C.“酣歌一夜送泉明”,既开导朋友淡然处世,也是赞美他不畏权贵如陶潜。D.两首诗的后两句都写赏月饮酒之乐,都能表现李白的洒脱不羁,豪放浪漫。(2)两首诗都提到“赊月色”,请你从修辞和意境角度试作赏析。(3)有论者说第一首诗的首句与苏轼的《赤壁赋》的明月大江、羽化登仙意境颇有相近之处,请你试作评点。〖答案〗(1)B(2)①修辞角度。拟人,将洞庭湖和东山人格化。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②炼字角度。清风明月,人所共适,本不用赊欠,此字看似无理,却别出心裁。③情感角度。“赊月色”,表现李白的浪漫洒脱与慷慨豪情。(3)二者描写自然景物近似,都有秋夜皓月和无波水面。二者描摹意境近似,月下水面都澄澈如画,让人心旷神怡,并有出尘之想。二者写作背景近似,都是在不甚如意的时候,寄意山水。(有山有水有月有酒)〖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抒发愤懑”错,第二首诗首二句意为“想着我们俩曾经一起身着华服,走向那金銮殿,那时是何等的荣耀,现在我身无分文,身边也没有可以换酒的物品,只能靠着赊账,赊来大量的米酒,权且招待好友”。这两句写“昔日”与“今宵”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凸显窘迫现状,但并未“抒发愤懑”。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修辞角度。“且就洞庭赊月色”,意思是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暂就东山赊月色”,意思是暂且借着东山的月色。由诗句中“赊”可知,两首诗诗句都运用拟人,将洞庭湖和东山人格化。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②情感角度。“且就洞庭赊月色”,诗人收起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这里的“舞台”是东山,灯光、布景任尔用,诗中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故两首诗都表现李白的浪漫洒脱与慷慨豪情。③炼字角度。“赊”,意思是赊欠,清风明月,人所共适,本不用赊欠,此字看似无理,却别出心裁。(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文内容及情感的能力。“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意思是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波澜不惊,澄澈如画。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赤壁赋》中“明月大江”“羽化登仙”,写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故二者描写的自然景物近似,都有秋夜皓月和无波水面;其次二者都描摹月下水面都澄澈如画,让人心旷神怡,并有出尘之想。且李白诗作于诗人晚年被贬夜郎遇赦之后,苏轼的《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故二者写作背景近似,都是在不甚如意的时候,寄意山水。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忽魂悸以魄动,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贾谊《过秦论》)(3)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______,邯郸为郡。(《苏洵《六国论》》)(5)古人登高,情怀各异。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着笔,极写漂泊孤独与年老多病之悲。〖答案〗(1)恍惊起而长嗟(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长太息以掩涕兮(4)洎牧以谗诛(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远在眼前韩小蕙太姥山,因太姥娘娘而得名,雄卧于中国东南大陆最顶端处,属福建省福鼎市。传说当年太姥娘娘带着村姑们种蓼蓝、植白茶——亦茶、亦药、亦养家糊口的“粮食”,亦富邦强民的国宝,给世人留下了永远的香茗……闽人感念其恩泽,将蓝姑奉为太姥娘娘,各种祭拜、大礼、奉祀连绵数千年,历代不乏歌颂功德的诗文,如孟丰敏《太姥娘娘赋》:“夫何太姥之庄兮,澹娴兮若云海之丰盈。披虹霓之玉颜,莹莹兮若琼瑜之秀嫣……”是了,赋之美,将太姥娘娘描绘成衣袂飘飘的仙女。然则事实是,太姥娘娘乃筚路蓝缕的开闽先民代表,克服艰险、开垦荒岭,种蓼蓝,植白茶,越过千条闵水,飞跃万重闽山,助力华夏“黍、稷、麦、菽、稻”的五谷丰登,将中华农耕文明推上了一个新高度。我来到太姥跟前,虔敬地看着她的手掌,那上面似满是一条条血痕,层层叠叠的老茧下面,露出星辰一样密布的血泡。千古蛮荒,沧海桑田,那些一马平川,那些千里良田,那些高楼大厦,那些上天入地,那些金融特区,那些水坝电站,那些卫星飞船,那些电脑手机……都是“种”在我们自己的手上哦。太姥深深点头,缓缓道:“我虽年老,不能再开路搭桥,但我还能站在这里,给航船做标,为祖国守门。”曾在这里为中华守大门者,多多矣!远的不说,自明以来,戍边守疆,抗击倭寇,收复台湾,血战英军,保卫定海,一场场与外敌的殊死鏖战,杀出了太姥山的英雄儿女程伯简、张銮三、陈红花(女)、王建楠、张朝发。陈红花不幸为敌所擒,坚贞不屈,宁拔刀自刎也绝不苟活。张朝发率领几百将士,拼死迎击26艘进犯的英国军舰,虽舰不如夷,炮不如夷,然保家卫国的呐喊声气冲云霄,“只许坚守,不许后退”,直至以身许国,战死疆场!乌云低垂,惊涛拍岸,见证着前人、激励着后辈。直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中,太姥山的子孙们始终追随着前辈先烈的脚步,留下了一个个浴血御敌的身影……“取义成仁,丹心炳照”,这是太姥山后人对先烈的尊奉。大东海滔滔,每当朝阳从东天升起,第一缕阳光都是先照亮这八个大字;太姥山巍巍,每天晚霞告别大地的最后一道霞光,也一定要吻别这八个大字。这八个大字,不仅高悬在用汉白玉修建起来的英烈义冢上方,亦镌刻在福鼎人民的胸膛上。这是他们最炽烈的情感表达,天天有人来照拂,日日有人来凭吊,逢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更是扶老携幼,呼邻唤友,前来拜谒,祭奠,缅怀,讲述,宣誓,誓要把太姥山的血脉和精神,一代代浇灌、传承下去,这是他们世世代代最要守护的珍宝!有大海就有高山,有武将也一定缺席不了文人。这些人里面,最著名的当属朱熹,这位昔日名震朝野的“帝师”,为避政治迫害与奸臣追杀,一路南奔,栖栖惶惶,直至远遁在福建的崇山峻岭中,大有“举头何处是中华”的无望,人生似乎走进了再也见不到天日的黑洞里。孰料就在那至暗时刻,是太姥山张开了宽阔的双臂,将他迎迓在温暖的怀抱中。湜湜绿水,洗去了蒙在朱子心头的尘垢;绵绵青山,驱逐了压抑在朱子头脑里的忧愤;大海辽远无垠,开阔了朱子处江湖之远的家国胸襟。浪涛声声,鸣镝声声,学子们遽尔聚来的问学声声,重新振作起了朱老夫子的学问境界。伟人之“伟”,并非永远昂首阔步地一往无前,而更在于能在逆境中迅速修复自己的伤楚,重新高昂起不屈的头颅,登高望远,去完成历史托付的重任。朱熹从未想到,自己竟还能在太姥山完成《中庸》一书的重校与注释。还留下了一座石湖书院,泽被远在天边的八闽弟子们,致“理学中的闽派,历元明清三代而不衰。前清一代,闽中科甲之盛,敌得过江苏,远超过浙江”(郁达夫语)。是的,至此我方才顿悟,为什么走在太姥山树茂林密的小道上,忽一阵炊烟的背后,就会闪出一座文气森森的汉家寺院。一甩头,猛然间就看见一座熟悉的中华式七级浮屠,高耸在雄崛的山峰之上;而身边触手可抚的,则是一座座由巨型条石、块石、鹅卵石修筑的明清古城堡和炮台,它们的姓氏也都是“中华”“中原”“中国”“华夏”“炎黄”。就连头顶上不时掠过的喜鹊、麻雀、野雉、中华鹇,乃至不知名的各种山雀与飞虫,也似都在叽叽喳喳地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必须缀上一笔的是,“中华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非常有幸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它的体型比野雉大,黄喙,红脸,漆黑披肩发,浑身白羽上有着褐色和黑色的、前卫画家们最爱用的规则与不规则相结合的条纹,再缀着两条二尺多长的、飘飘逸逸拉风的大翎尾,可真乃“中华神鸟”是也!它一点儿也不怕人,仪态万方地来到我们面前,优雅地食用我们投下的花生米,吃相可圈可点。可见,它是见过大世面的,同时亦能显见太姥山群众对它们是多么珍爱。这神奇的太姥山!(选自《散文百家》2022年第4期,有删改)16.下列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蓼蓝(liào)奉祀(sì)戍边守疆(shù)B.虔敬(qián)义冢(zhǒng)殊死鏖战(áo)C.炽烈(zhì)虹霓(ní)栖栖惶惶(xī)D.衣袂(jué)拜谒(hè)遽尔聚来(jù)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开篇盛赞太姥娘娘的恩泽,并以赋为证,但第二段又讲她是开闽先民代表,在行文上有前后矛盾之嫌。B.文章第四段太姥娘娘说的能“为祖国守门”的话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一系列“为中华守大门”的英雄儿女、太姥子孙。C.文章讲述朱熹隐居此地后,自己重新振作以及教徒授业泽被八闽的事,是在说明福鼎天姥是个治病疗伤的好地方。D.文章题目中的“远”字是说太姥山地处之远,“眼前”则是指自己不仅身处太姥山中,而且亲身感受太姥的博大与深邃。E.闽山闽水孕育了智慧勇敢的闽人和闽派文化,闽派文化是理学的代表性学派,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8.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9.有人说,文章的第8段与文意不紧密,可以删掉。你同意吗?为什么?20.文中“取义成仁,丹心炳照”,上句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下句出自南宋刘黻《代寿徐意一参政》:“丹心炳炳照白发,力扶国是消民痛。”对此你有何感想,请试作阐述。〖答案〗16.B17.AC18.①拟人。将太姥山人格化。②排比。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太姥山和福鼎人民胸怀的温暖、宽广与包容。19.不同意。①此段的前一部分写了很多具有中华特色和中华历史的古建筑,是盛赞中华精神的文意的延续和拓展。②此段后一部分写的几种鸟类都和我们的民族文化相关,如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麻雀更是一种类似伴生鸟的家鸟,特别是“中华鹇”,作者写出了它的勇敢、优雅、大气等特点,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性的体现。③这些都是太姥山的鸟,体现着太姥山的生机与活力,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一样都是太姥青山绿水滋养的生灵,写它们就是在写太姥。20.①舍身取义、丹心为国为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自古传承的华夏血脉基因。②历史上有许多以身许国、丹心可鉴日月的中华儿女,他们的壮举正是对这八个字最好的尊奉和传承。③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牢记这八个字,把它们当作时代守护的珍宝,浇灌传承下去。〖解析〗【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蓼蓝”的“蓼”应读作“liǎo”;C.“炽烈”的“炽”应读作“chì”;D.“衣袂”的“袂”应读作“mèi”;“拜谒”的“谒”应读作“yè”;故选B。【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这在行文上有前后矛盾之嫌”错误。第二段讲太姥娘娘是开闽先民代表,只是说她并非是“衣袂飘飘的仙女”,与她的恩泽并不矛盾。C.“是在说明福鼎天姥是个治病疗伤的好地方”错误。由“这位昔日名震朝野的‘帝师’,为避政治迫害与奸臣追杀,一路南奔,栖栖惶惶,直至远遁在福建的崇山峻岭中,大有‘举头何处是中华’的无望,人生似乎走进了再也见不到天日的黑洞里”“朱熹从未想到,自己竟还能在太姥山完成《中庸》一书的重校与注释”可知,意在说明太姥山宽广与包容成就了朱熹。故选AC。【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太姥山张开了宽阔的双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张开了宽阔的双臂”赋予“太姥山”以人的动作;“湜湜绿水,洗去了蒙在朱子心头的尘垢;绵绵青山,驱逐了压抑在朱子头脑里的忧愤;大海辽远无垠,开阔了朱子处江湖之远的家国胸襟”,句子结构大体相同,“湜湜绿水”“绵绵青山”“大海辽远无垠”都写事物及其特征,“洗去了蒙在朱子心头的尘垢”“驱逐了压抑在朱子头脑里的忧愤”“开阔了朱子处江湖之远的家国胸襟”都是动词加偏正短语作宾语,句式整齐,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太姥山和福鼎人民胸怀的温暖、宽广与包容。【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表明态度:不同意。由“一甩头,猛然间就看见一座熟悉的中华式七级浮屠,高耸在雄崛的山峰之上;而身边触手可抚的,则是一座座由巨型条石、块石、鹅卵石修筑的明清古城堡和炮台,它们的姓氏也都是‘中华’‘中原’‘中国’‘华夏’‘炎黄’”可知,此处写了很多具有中华特色和中华历史的古建筑,是盛赞中华精神的文意的延续和拓展。由“就连头顶上不时掠过的喜鹊、麻雀、野雉、中华鹇,乃至不知名的各种山雀与飞虫,也似都在叽叽喳喳地念着……它的体型比野雉大,黄喙,红脸,漆黑披肩发,浑身白羽上有着褐色和黑色的、前卫画家们最爱用的规则与不规则相结合的条纹,再缀着两条二尺多长的、飘飘逸逸拉风的大翎尾,可真乃‘中华神鸟’是也!”可知,此段后一部分写的几种鸟类都和我们民族文化相关,如喜鹊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画鹊兆喜的风俗;麻雀更是一种类似伴生鸟的家鸟,特别是“中华鹇”,作者写出了它的勇敢、优雅、大气等特点,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性的体现。由“它一点儿也不怕人,仪态万方地来到我们面前,优雅地食用我们投下的花生米,吃相可圈可点。可见,它是见过大世面的,同时亦能显见太姥山群众对它们是多么的珍爱”可知,这些都是太姥山的鸟,体现着太姥山的生机与活力,与生活在这的人一样都是太姥青山绿水滋养的生灵,写它们就是在写太姥。【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由“上句出自孟子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下句出自南宋刘黻的‘丹心炳炳照白发,力扶国是消民痛’”可知,“取义成仁,丹心炳照”指舍身取义、丹心为国为民。刻在太姥山的这八个大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自古传承的华夏血脉基因。由“乌云低垂,惊涛拍岸,见证着前人、激励着后辈。直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中,太姥山的子孙们始终追随着前辈先烈的脚步,留下了一个个浴血御敌的身影……”“‘取义成仁,丹心炳照’,这是太姥山后人对先烈的尊奉”可知,历史上有许多以身许国、丹心可鉴日月的中华儿女,他们的壮举正是对这八个字最好的尊奉和传承。由原文“这八个大字,不仅高悬在用汉白玉修建起来英烈义冢上方,亦镌刻在福鼎人民的胸膛上。这是他们最炽烈的情感表达,天天有人来照拂,日日有人来凭吊,逢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更是扶老携幼,呼邻唤友,前来拜谒,祭奠,缅怀,讲述,宣誓,誓要把太姥山的血脉和精神,一代代浇灌、传承下去,这是他们世世代代最要守护的珍宝”可知,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牢记这八个字,把它们当做时代守护的珍宝,浇灌传承下去。六、(10分)21.小说细节往往能透出人物的性格,如《红楼梦》中宝玉等人在搬进大观园时对于居处的选择:宝玉选择的是“怡红院”,黛玉选择的是“潇湘馆”,宝钗选择的是“蘅芜苑”。请从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中选择一人,结合小说中其居所住环境特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答案〗宝玉,怡红院环境特点是富丽堂皇,玲珑精致,犹如小姐闺房,园中种植芭蕉海棠;象征宝玉怜香惜玉,娇生惯养,钟情于女儿的特点。黛玉,潇湘馆环境特点是竹影斑驳,高洁素雅;象征黛玉风骨自持,清高不屈,自尊心强,但又多愁善感。宝钗,蘅芜馆环境特点是门掩奇石,陈设素净,奇藤异草,异香满园;象征宝钗朴素淡雅,高雅不俗,安分随时,又能藏愚守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本题具体考查对小说环境居所与人物性格刻画的关系的理解能力。答题时,首先指出居所的环境特点,然后根据环境特点分析其与居住者性格的关联之处。“怡红院”,是贾宝玉的住所。院内种有西府海棠和数株芭蕉,海棠花红,芭蕉叶绿,环境特点是富丽堂皇,玲珑精致。贾宝玉以怡红公子自居,暗含了他尊重、钟情于女儿的性格特征。贾宝玉精致仿若绣房的住所与他不求功名,只愿与大观园姐妹玩耍的性子相一致。住所的女性化,表现了他怜香惜玉,娇生惯养,更烘托出他不爱经邦治世和重视情感的性格,住所和人物配合的恰到好处。“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院内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清新幽静,林黛玉性情品格与竹子交相辉映。小说第四十回这样描写的,“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竹子是四君子之一,象征高洁、坚贞与正直,而黛玉的性情人品就是这般,风骨自持,清高不屈,自尊心强,善良又有文人的气节,所以黛玉住处用竹子衬托黛玉的形象再好不过。加上案上设着笔砚,书架摆满书,连刘姥姥都误以为是男子书房,这一方面说明林黛玉爱看书有文采;另一方面也呼应前文说林如海将黛玉当男儿养,教她读书识字,与这里黛玉“哥儿”一般的房间形成前后呼应。因住潇湘馆,黛玉因此得号“潇湘妃子”。“潇湘”一词暗含了传说中舜的两个妃子为死于苍梧的舜而泪染青竹的典故,隐含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蘅芜苑”,是薛宝钗的居所,宝钗亦因此得号“蘅芜君”。薛宝钗的不干己事不开口的冷漠与衡芜院冷而苍翠与朴素浑然一体。并且四十回写道“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切玩器全无”,并且“衾褥也十分朴素”,这居住环境简直就是她本人的写照,朴素淡雅,高雅不俗。金钏儿投井而去她漠视还能安慰王夫人,偷听墙角很自然的就嫁祸林黛玉,这雪洞一样的住所和薛宝钗的凉薄相似到了极点。蘅芜苑内门掩奇石,陈设素净,奇藤异草,异香满园,初看无味,细品却不同寻常,隐含了宝钗看似安分守拙而实则颇有心机的性格特征。22.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上多有神人兽面复合图像或云雷纹。所谓“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玉琮出土,立于天地”,是古代重要的沟通天地的祭祀礼器,为“六瑞”之一。杭州亚运会的很多设计中就融入了“玉琮”的文化元素。请从下面三幅图中选择一幅,简述其中的“玉琮”元素和设计寓意。〖答案〗(1)薪火火炬:炬冠以玉琮外形为特征,方圆相融,昂然而立,寓意薪火相传,华夏民族盎然立于天地。(2)奥体馆:外形取玉琮方正之状,有顶天立地之象;外围长坡步行廊道盘旋而上,直达训练馆屋顶,像是连通天地之间的运动纽带,寓意竞技体育永远向上的精神和华夏民族顶天立地(雄踞天地)的风姿。(3)吉祥物“琮琮”,名字源于玉琮,头部装饰的纹样取自其“神人兽面纹”,意寓“不畏艰险、超越自我”。(〖答案〗有体型健硕,取玉琮方正外形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玉琮出土,立于天地”,则玉琮内圆外方,具有昂然立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的寓意。(1)薪火火炬:观查炬冠,外方内圆,以玉琮外形为特征,方圆相融,整体上昂然挺立于天地间。结合图片上的文字,作为火炬,寓意薪火相传,华夏民族盎然立于天地。(2)奥体馆:看其外形为方形,应是取玉琮方正之状,由下而上立于天地之间,有顶天立地之象,气势非凡;外围有长坡步行廊道盘旋而上,直达训练馆屋顶,像是连通天地之间的运动纽带,也说明体育运动要从基础打起,逐步提升能力,越来越强(高),永远向上,整个外形寓意竞技体育勇攀高峰、永远向上的精神和华夏民族顶天立地的风姿。(3)吉祥物“琮琮”:名字源于玉琮,头部装饰的纹样取自其“神人兽面纹”,“神人兽面纹”本是表达人征服大自然的愿望,用在亚运会上,则是要克服一切困难,迎难而上,意寓“不畏艰险、超越自我”;其体型健硕,笔挺立于天地之间,方正外形取自玉琮,有顶天立地、勇往直前的意味。七、(60分)23.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商鞅变法、五四运动、遵义会议、改革开放,无数的“变”在历史长河中改变着我们民族的命运,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中华民族傲然立于世界。耕读传家、扶弱安贫、追祖怀远、不畏艰险,无数的“不变”在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延续着我们民族的精魂,让华夏儿女虽千里万里仍血脉相依。但间歇式孝顺、刷屏式过年、淡漠式邻里关系,这些“变”让我们沉思;而故步自封、陈陈相因的“不变”也谈不上坚守。在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变与不变”是当代青年人必须思索的时代课题。对此你有何想法?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紧扣时代的“变”与“不变”,分别从政治变革、文化传承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来阐述,这几个方面都很有社会代表性和价值启示性。从“变”的角度看:除了材料中所举的政治变革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历史上以及生活中诸多“变”及其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如国学著作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阅读方式的变化,反映出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人才流动的方向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这些年发展势头迅猛;人际交流的方式的改变折射出科技的强大;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应的是中国崛起的过程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风云形式瞬息万变,反应的是各国间的关系复杂,矛盾、较量的强弱随时都在变化。而从“不变”的角度看,我们生活中有不变的、积极向上的东西让我们在坚守,如扶弱安贫、不畏艰险等个人的美好品质,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从大的角度说,更有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和平友好的不变的道义担当……当然,对于“不变”,材料并没有一味肯定,而是指出有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不变”值得我们去反思、破除。所以,如何在时代发展中积极应“变”,开创新生,又能坚守住“不变”的美好品质,是本次作文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试题引导语指出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与“不变”。对此,首先应该认识到,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少年是中国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身处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之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有“变”的勇气与魄力,不当被洪流所湮没,被时代所裹挟,要有勇立潮头、开拓发展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时代虽然在变,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未变,而我们也应坚守不变的初心。本次试题较适合写成议论文,议论文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本文可采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阅读场景在变,先贤哲思永存。其次,提出分论点,如“先贤哲思的光芒”“先贤哲思的力量”“先贤哲思的现代意义”,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结合当下时代特征再次点题,做到首尾呼应。天津市八校2024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33分,每小题3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就反映了我们的先民相信自己的力量,指挥自然服从人的愿望。《周易》说:“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与“自强”思想()了依赖上天拯救的奴化观念,充分尊重和发挥人的内在意志和人格精神。它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真理、为理想、为人生(),壮怀激越,无畏进取。《论语》有云:“刚毅木纳近仁。”孟子把“刚健”思想()为一种“大丈夫”精神。______。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在躬行实践并“游于艺”中获得身心自由。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走进民族精神天地,饱汲精神甘露,是使当代艺术乃至人文精神避免萎缩的必要途径。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驳斥前赴后继衍化B.驳斥前仆后继演化C.痛斥前赴后继演化D.痛斥前仆后继衍化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多为悲剧式英雄,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B.虽然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人物多悲剧,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C.司马迁笔下的人物虽多为悲剧式英雄,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D.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人物虽多悲剧,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出于《礼记》。B.《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书20篇,与《孟子》《大学》《中庸》并列为“四书”。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六艺”,还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D.孟子,名轲,与孔子并称“孔孟”,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认为人皆有“四心”,其主张与荀子的注重后天学习不同。〖答案〗1.A2.C3.A〖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驳斥:反驳别人的言论或意见,并且进行指责。痛斥:痛击地斥责,狠狠地斥责。根据语境是对“奴化观念”的指责,应用“驳斥”。第二空,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语境是“它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真理、为理想、为人生”奋进,应用“前赴后继”。第三空,演化:演变(多用于自然界的变化)。衍化:演变产生变化。语境指的是思想发生变化,应用“衍化”。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英雄人物多悲剧”,是对其命运的评价,而文段说的是“人物”自身,应为“人物为悲剧式英雄”,排除BD;“都”表示所有,说法绝对,应用“大都”,排除A。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都出于《礼记》”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故选A。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而数据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数据管理领域的发展已经驶上快车道。据统计,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高达8.1ZB,居全球第二位。据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为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30万亿元。如此海量的数据要素要想更好地发挥生产力作用,就需要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以及安全隐私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有助于对数据进行确权,推动数据的跨部门流通、开放和共享,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将显著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取材于《国家数据局揭牌提高数据要素治理效能提升数据资源价值创造力》,《科技日报》)材料二:全息影像《霓裳羽衣舞》、“无人机+VR”沉浸式览古城……数字化新技术的多维赋能不断创造着古城西安的文旅新场景,丰富着文旅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为满足博物馆游客的多元性,VR影片包含中、英、韩、日四国语言,便于国内外游客全方位体验和了解兵马俑与大秦文化。在含元殿遗址处,遗址复原的展示方式也增添了“科技味”,通过固定装置设施与特定观察角度、距离点位,含元殿、宣政殿等遗址的3D复原彩图,以等比例视觉呈现在游客眼中,为游客打造出身在盛唐的沉浸式场景新体验。在数字化发展新时代,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典籍中的文化“活”起来,需要数字科技的创新赋能,而数字文旅所具有的资源无限、时空无界等新特点,将会使文旅产业的形式更丰富、业态更多元、服务更便捷,实现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取材于《数字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光明日报》)材料三: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是全世界汉文古籍、甲骨、敦煌文献收藏最多的机构,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图籍的数量全国领先,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等特色馆藏久负盛名。在国家图书馆官网,不用登录就可以全文阅读超过10.3万部的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万册的现当代中文电子图书供读者免费阅读。从传统到现代,从华夏大地到世界各国,国家图书馆的浩瀚馆藏,记录了时代风貌。国家图书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当文化典藏与数字技术相遇,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贵古籍实现活化,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经典永续流传。(取材于《国家图书馆:让文化典籍“飞”入千家万户》,光明网)材料四:《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和公众阅读渠道如下。数据来源:有书&清研智库&调研工厂联合发布《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是数据,我国是数据产量大国。B.我国数据衍生市场的整体规模可观,国家数据局的成立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C.全息影像等数字化技术的多维赋能让西安的旅游模式和旅游消费领先全国。D.除国内游客外,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参观最多的是英国、韩国和日本游客。5.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下列有关“数字阅读”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发共享,让一些珍贵的古籍走入千家万户。B.国家图书馆官网可免登录阅读古今图书资源和影像资源,十分便利。C.在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中大数据的推送影响最大,生活需要的影响最小。D.线上阅读或电子书成为大众阅读的首选渠道,但依然有很多人阅读纸质书籍。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遗址复原的沉浸式体验虽好,但受到诸多限制,因而其技术还不成熟。B.各类推送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荐不同类型的好书。C.大数据能让读者快捷地获取书籍信息和资源,但好书也有可能被流量埋没。D.国家数据局的成立,可以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等方面的障碍。〖答案〗4.A5.B6.B〖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国家数据局的成立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错误。由“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数据管理领域的发展已经驶上快车道”可知,选项将“数据管理领域的发展”说成“经济发展”,表述范围扩大。C.“让西安的旅游模式和旅游消费领先全国”错误。由“数字化新技术的多维赋能不断创造着古城西安的文旅新场景,丰富着文旅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可知,选项于文无据。D.“参观最多的是英国、韩国和日本游客”错误。由“为满足博物馆游客的多元性,VR影片包含中、英、韩、日四国语言,便于国内外游客全方位体验和了解兵马俑与大秦文化”可知,播放中、英、韩、日四国语言,不代表除国内游客外,其他三国的游客最多,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可免登录阅读古今图书资源和影像资源”错误。由“在国家图书馆官网,不用登录就可以全文阅读超过10.3万部的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万册的现当代中文电子图书供读者免费阅读”可知,不是古今所有图书资源和影像资源都可免登录阅读,选项表意扩大范围。故选B。【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因而其技术还不成熟”错误。由材料三可知,“遗址复原的展示方式也增添了‘科技味’”“需要数字科技的创新赋能,而数字文旅所具有的资源无限、时空无界等新特点,将会使文旅产业的形式更丰富、业态更多元、服务更便捷,实现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遗址复原技术还不成熟,选项推断不当。B.由材料四看,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最主要的是网络平台和各大榜单推送,可见,各类推送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推荐不同类型的好书。选项推断正确。C.“但好书也有可能被流量埋没”错误。由材料三“国家图书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当文化典藏与数字技术相遇,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贵古籍实现活化,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经典永续流传”和材料四公众阅读渠道的调研情况可知,选项曲解文意。D.“可以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等方面的障碍”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有助于对数据进行确权,推动数据的跨部门流通、开放和共享,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将显著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不等于说“可以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等方面的障碍”,选项推断有误。故选B。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深虑论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则岂天道哉!(选自《古文观止》)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出:超出B.汉惩秦之孤立惩:借鉴C.尽释其兵权释:解除D.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工:使……工作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常图其所难故方其盛也B.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赵奢之伦制其兵C.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D.用大德,以结乎天心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B.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C.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D.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10.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证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的一组是()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②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③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④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⑤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⑥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天道总是出于人的智力所不及。B.文章举了大量例子说明自秦至宋各朝,皆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C.文章认为宋太祖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思之详而备之审,其智可以谋人,可以谋天。D.本文的主旨是说虑天下者“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才不至于亡国。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2)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13.请梳理概括方孝孺和欧阳修关于历史教训的认知的异同。〖答案〗7.D8.C9.B10.D11.C12.(1)然而他们的衰亡,又都因为所防范之事以外的原因。(2)所以他的子孙虽然有非常愚蠢、不成才,并且足以使国家灭亡的,可是上天终究不忍一下子让他们的国家灭亡。13.相同:①都主张“小事”常常就是祸乱的源头,须保持警惕。②都有儒家“修身”倾向。方孝孺主张为政者要“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欧阳修提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警示不要“娱乐至死”。不同:①方孝孺的“小事”是主观上忽略的、轻视的人和事,它们往往是人力难为的,即“出于所备之外”;欧阳修的小事是客观上的小事,是“忽微”,是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小”。②方孝孺主张天下成败关键在“天道”,欧阳修认为后唐亡国的教训是没有尽“人事”,为政者宠爱伶人以致乱政失天下。〖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工”,善于;句意: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那些/代词,他”;句意:常注重那些艰难危险的一面。/因此,当他兴盛时。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些”;句意: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赵奢这一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C.均为“介词,在”;句意: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商人都想在您的市场上做买卖。D.“连词,来/介词,把”;句意:用大德来感动天心。/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故选C。【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凡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第一个“谋”的宾语为“人”,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人”后面断开,排除AD;“于病”是第一个“死”的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病”后面断开,排除C。故选B。【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说秦始皇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不能证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只是说“以为”,没有提到祸患。③意思是那些一统天下的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只是提到他们考虑周到,同样还没有提到祸患。⑤意思是那些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是假设有些人的错误想法。故选D。【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可以谋天”错误。宋太祖也是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的。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其”,他们;“所备”,“出于”,表原因;“所”字结构,所防范的事情。(2)“肖”,成才;“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遽”,迅速、一下子。【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相同点:由原文“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可知,都主张“小事”常常就是祸乱的源头,须保持警惕。由原文“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高理也”可知,都有儒家“修身”倾向。不同点:由原文“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可知,方孝孺的“小事”是主观上忽略的、轻视的人和事,它们往往是人力难为的,即“出于所备之外”。由原文“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可知,欧阳修的小事是客观上的小事,是“忽微”,是不以恶小而为之的“小”。由原文“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可知,方孝孺主张天下成败关键在“天道”。由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可知,欧阳修认为后唐亡国的教训是没有尽“人事”,为政者宠爱伶人以致乱政失天下。参考译文:深虑论方孝孺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值得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值得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他们的君王,便收回他们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大凡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法术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因而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迅速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一定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选自《古文观止》)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