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们常说四川有“四绝”:“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剑门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天然隘口”,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县城南,是蜀地的北大门,地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因两旁峰峦倚天似剑、其状如门而得名,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唐天宝初年,诗人李白在长安送别友人入蜀,写下了流传千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不仅李白看到剑门关为之感慨,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曾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杜甫称它“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北宋官员姜遵称它“极目双峰剑倚天,重门因设据高山”,南宋诗人陆游写道“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蜀道究竟“难”在哪里?为何说“剑门天下险”?这要从剑门山的形成说起。剑门山属于龙门山支脉,沿东北——西南走向绵延70多千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沉积形成巨厚层砾岩,在水平压力条件下,岩层变形成为断裂褶皱带,露出地表的岩层呈现出向东南方向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突兀,断崖绝壁高度达100多米,坡度近乎90°,而南坡渐渐变缓。地质学家称这种类型的山为单面山。奇怪的是,这座单面山的中部因天然的裂隙而断成两部分,两旁断崖相对而立,犹如刀劈斧砍,中间仅有一道宽约20多米的峡谷。经过历代筑关修路,这处峡谷成为翻越剑门山的唯一通道。北宋一位名叫曹宗旦的诗人留下一首五言绝句《剑门关》记之:“凿开千里地,通得一隅天。叠嶂连三峡,重门扼两川。”什么是单面山?单面山又称单斜山,是一种发育在单斜构造上的山地。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包括向斜(褶皱面弯曲凸向地层由新变老方向)和背斜(褶皱面弯曲凸向地层由老变新方向)两种形态。其中,单斜构造是被破坏了的背斜或向斜的一翼。单面山的特征是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陡而短,另一坡缓而长。与岩层倾向相反但与层面近乎垂直的一面是陡而短的前坡;与岩层倾斜一致且与层面近乎平行的一面是缓而长的后坡。新疆吐鲁番市的火焰山、四川剑阁县的剑门山都是典型的单面山。在短兵相接的冷兵器时代,剑门关为兵家必争之地,天然的地貌形态正是剑门关易守难攻的秘密所在。守军位于剑门山平缓的南坡之上,居高临下守住蜀地北大门,敌军如果从陡峭的北坡进攻,仅靠刀枪剑戟等冷兵器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取胜的。为什么古人偏要走剑门关?原因在于古代战争讲究“”,即使侦察中发现有可供行人通行的羊肠小道,大量车马辎重也难以翻山越岭。因此,只有攻下剑门关,才能保证大队人马通过。据历史学家统计,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上百次,无论是曹魏与蜀汉的剑门关之战,还是前秦与东晋、北宋与后蜀的战争,剑门关从未被敌军从正面攻破,唯独在1935年被红军攻克,创造了蜀道战争的奇迹,这才打破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话。剑门关以历史悠久的三国文化和蜀道文化而名扬天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里的地质奇观。地质学家通常认为,剑门关的岩层属于丹霞地貌。有学者研究发现,广东丹霞山主要由砂岩构成,而剑门关的丹霞地貌全部由巨厚层砾岩构成;广东丹霞山以红色为突出特点,而剑门关的丹霞地貌则以紫灰、褐灰、灰色色调为主,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因此,他们提出了有别于丹霞地貌的另外一种特殊的名称——剑门地貌。这种观点能否被人们广泛接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摘编自马志飞《为何说“剑门天下险”》)材料二:诗人在对蜀道上的古迹进行题咏时,还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剑门关号称蜀道著名险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始知德不修,恃此险何益”,诗人通过刘焉、公孙述等人虽占据险要地势却依旧败亡的故事,得出统治者要重修政德。再有周敦颐的《剑门》对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进行了思考,先言及剑门深险不可达的险要地势,又对怎样建立一个“百年外户都无闭”的清平盛世发表议论。诗人认为统治者有正确的统治策略,以“仁”为政,才能够“吾皇大道正天心”,体现出对儒家政治理想的追求。蜀道咏史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蕴,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北宋文人的特定心态、历史审美价值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思考。(摘编自武子含《蜀道与北宋诗歌》)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剑门关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历代文人墨客都曾被其吸引,并留下了无数赞美的诗篇。B.龙门山麓的巨厚层砾岩,在水平压力作用下变形为断裂褶皱带,露出地表的岩层呈现单斜构造。C.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上百次战斗,从未被攻破,直到1935年红军攻破剑门关,才创造奇迹。D.剑门关名扬天下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是因为其拥有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特殊的剑门地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剑门山两旁断崖相对,中间仅有一道峡谷,经历代修建才有了唯一通道,《剑门关》就记录了当时修路的过程。B.作者对单面山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据此可知图一中②所示为单面山,火焰山和剑门山都具有典型的单面山特征。C.广东丹霞山与剑门关的地貌构成与颜色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也是其提出剑门地貌的重要依据。D.岑参和周敦颐的剑门诗作,都言及剑门关的险要地势,都从正面论述了统治者修德重仁的重要性。3.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多处使用反问句只问不答,却能突出文章相关内容,引起该者注意启发思考增强表达效果。B.作者多处引用唐宋诗句,既有力地证明唐宋时期文人对蜀地及剑门关的关注,又使文章更具文学底蕴。C.文章对“单面山”的内涵及特征加以解释和说明,并用图片辅助介绍,使内容科学准确且直观形象。D.文章开篇在介绍剑门关的形状与名称由来时,使用了比喻修辞,使介绍贴近生活,更加生动形象。4.下列选项中哪一句填入材料一的空缺处最合适()A.无所不用间也。 B.军无粮食则亡。C.保城备险,绝其粮道。 D.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四川广元剑阁县文旅局面向社会征集剑门关解说词,要求介绍剑门关的价值,如果你是讲解员,你会怎样介绍,请结合材料列出解说提纲。〖答案〗1.B2.C3.B4.D5.①剑门关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剑门关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及自然风光,吸引无数文人,激发文人创作灵感,留下许多诗篇,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②剑门关具有独特的地埋价值:剑门关与众不同的地貌特征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具有地理学研究价值。③剑门关具有可贵的军事价值:此地易守难攻,从冷兵器时代到现代化战争,从作战方法的转变到战略战术的安排,红军创造的战争奇迹,给军事作战提供了范例。④剑门关具有深远的政治价值:统治者只有重修政德,推行正确的政策才能守住此地,具有警示统治者的政治价值。⑤剑门关具有难得的史料价值:在剑门关发生的战争及有关历史故事,都给史学家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历史资料。(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历代文人墨客都曾被其吸引”错误。范围扩大,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应是“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C.“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上百次战斗,从未被攻破”错误。曲解文意,据材料一第七段可知,应是剑门关从未被敌军从正面攻破。D.“是因为其拥有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特殊的剑门地貌”错误。强加因果,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是“这里的地质奇观”。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记录了当时修路过程”错误。曲解文意,《剑门关》写了开凿情况和其重要性,而不是记录了当时的修路过程。B.“据此可知图一中②所示为单面山”错误。张冠李戴,据材料一第五段可知,单面山的特征是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陡而短,另一坡缓而长,因而,图一中①所示应为单面山。D.“都从正面论述了统治者修德重仁的重要性”错误。分析错误,据材料二可知,岑参的诗通过刘焉、公孙述等人虽占据险要地势却依旧败亡的故事,得出统治者要重修政德,是侧面论述。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B.“对蜀地及剑门关的关注”错误。范围扩大,据材料一第二段“不仅李白看到剑门关为之感慨,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曾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可知,应该是对剑门关的关注。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语境“大量车马辎重也难以翻山越岭……只有攻下剑门关,才能保证大队人马通过”强调作战中车马辎重也难以通过。A.“无所不用间也”,是指在战争中无处不可使用间谍,以先知敌情。选项侧重间谍在战争中的作用,不符合语境。B.选项侧重粮食对军队存亡的重要性,不符合语境。C.选项说保城要绝粮道,不符合语境。D.选项侧重“粮草先行”,运送粮草需要大量车马,符合语境。故选D。【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①据材料一第二段“……不仅李白看到剑门关为之感慨,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曾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可知,剑门关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及自然风光,吸引无数文人,激发文人创作灵感,留下许多诗篇,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可见,剑门关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②据材料一第三段“这要从剑门山的形成说起……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沉积形成巨厚层砾岩,在水平压力条件下,岩层变形成为断裂褶皱带,露出地表的岩层呈现出向东南方向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地质学家称这种类型的山为单面山”,剑门关与众不同的地貌特征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具有地理学研究价值。可见,剑门关具有独特的地埋价值。③据材料一第一段“剑门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天然隘口’……是蜀地的北大门……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倒数第二段“唯独在1935年被红军攻克,创造了蜀道战争的奇迹”,此地易守难攻,从冷兵器时代到现代化战争,从作战方法的转变到战略战术的安排,红军创造的战争奇迹,给军事作战提供了范例。可见,剑门关具有可贵的军事价值。④据材料二“还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思考……诗人通过刘焉、公孙述等人虽占据险要地势却依旧败亡的故事,得出统治者要重修政德……诗人认为统治者有正确的统治策略,以‘仁’为政,才能够‘吾皇大道正天心’,体现出对儒家政治理想的追求”可知,统治者只有重修政德,推行正确的政策才能守住此地,具有警示统治者的政治价值。可见,剑门关具有深远的政治价值。⑤据材料一第四段“据历史学家统计,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上百次……剑门关从未被敌军从正面攻破,唯独在1935年被红军攻克,创造了蜀道战争的奇迹,这才打破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话”可知,在剑门关发生的战争及有关历史故事,都给史学家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历史资料。可见,剑门关具有难得的史料价值。(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死讯老舍这时候,真的消息与类似谣言的消息,像一阵阵方向不同,冷暖不同的风似的刮入北平。特别使小羊圈的人们兴奋的是一个青年汽车夫,在南口附近,把一部卡车开到山涧里去,青年和车上的三十多名日本兵,都摔成了肉酱。青年是谁?没有人知道。但是,人们猜测,那必是钱家的二少爷。他年轻,他在京北开车,他老不回家……这些事实都给他们的猜测以有力的佐证,一定是他!晓荷听完了招弟报告的消息,心中并没有什么感动。他只觉得钱二少爷有点愚蠢。顺口答音〖备注〗的,他告诉了大赤包。大赤包要是决定做什么,便连做梦也梦见那回事。“晓荷!”她的眼一眨一眨的,脸儿上笼罩着一股既庄严又神秘的神气,颇似西太后与内阁大臣商议国家大事似的。“去报告!这是你的一条进身之路!”晓荷愣住了。教他去贪赃受贿,他敢干;他可是没有挺着胸去直接杀人的胆气。“去报告?那得抄家呀!”晓荷觉得若是钱家被抄了家,都死在刀下,钱先生一定会来闹鬼!“你这个松头日脑的家伙!你要管你自己的前途,管别人抄家不抄家干吗!再说,你不是吃过钱老头子的钉子,想报复吗?这是机会!”“这个消息真不真呢?”他问。“桐芳听来的,问她!”大赤包下了懿旨。审问桐芳的结果,并不能使晓荷相信那个消息是千真万确的。他不愿拿着个可信可疑的消息去讨赏。大赤包可是另有看法:“真也罢,假也罢,告他一状再说!即使消息是假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叫上面知道咱们是真心实意地向着日本人,不也有点好处吗?你要是胆子小,我去!”晓荷心中还不十分安帖,可是又不敢劳动皇后御驾亲征,只好答应下来。桐芳又很快地告诉了高第。高第在屋里转开了磨。仲石,她的幻想中的英雄,真的成了英雄。假若她不必入尼姑庵,而世界上还有她的事做的话,她应当首先去搭救钱家的人。她去请桐芳帮忙。桐芳建议从墙头上爬过去。她说:“咱们的南房西边不是有一棵小槐树?上了槐树,你就可以够着墙头!”高第愿意这样去冒险。她的心里,因仲石的牺牲,装满了奇幻的思想的。她以为仲石的死是受了她的精神的感召,她决定去爬墙,并且嘱咐桐芳给她观风。高第短鼻子上出着细小的汗珠,手与唇都微颤着。好久,她心里一迷忽,手因无力而松开,她落在了地上。她看明白:只有北房的西间儿有一点灯光。她挪移到北屋外,屋里有两个人轻轻地谈话。她闭着气,蹲在窗下。屋里的语声是一老一少,老的(她想)一定是钱老先生,少的或者是钱大少爷。听了一会儿,她辨清那年少的是像胶东的人。这,引起她的好奇心,想立起来看看窗帘有没有缝隙。急于立起来,她忘了窗台,而把头碰在上面。她把个“哎哟”只吐出半截,可是已被屋中听到,灯立刻灭了。隔了一小会儿,钱先生的声音在问:“谁?”“我!”她低声地回答。钱先生吓了一跳:“你是谁?”高第留着神立起来:“小点声!我是隔壁的大小姐,有话对你说。”“进来!”钱先生先进去,点上灯。钱先生本来穿着短衣,急忙找到大衫穿上,把纽扣扣错了一个。“冠小姐?你打哪儿进来的?”“我由墙上跳过来的,钱伯伯!”她找了个小凳,坐下。“跳墙?”诗人向外打了一眼。“干吗跳墙?”“有要紧的事!”她觉得钱先生是那么敦厚可爱,不应当再憋闷着他。“仲石的事!”“仲石怎样?”“伯伯,你还不知道?”“不知道!他没有回来!”“大家都说,都说……”她低下头去,愣着。“都说什么?”“都说他摔死一车日本兵!”“真的?”老人的油汪水滑的乌牙露出来,张着点嘴,等她回答。“大家都那么说!”“啊!他呢?”“也……”老人的头慢慢往下低,眼珠往旁边挪,不敢再看她。高第急忙地立起来,以为老人要哭。老人忽然又抬起头来,并没有哭,只是眼中湿润了些。他倒了大半茶杯茵陈酒,一扬脖喝了一大口。用袖口抹了抹嘴,眼亮起来,他看着高处,低声地说:“死得好!好!”打了个酒嗝,他用乌牙咬上了下唇。“钱伯伯,你得走!”“走?”“走!大家现在都吵嚷这件事,万一闹到日本人耳朵里去,不是要有灭门的罪过吗?”“啊!”钱先生反倒忽然笑了一下,又端起酒来。“我没地方去!这是我的家,也是我的坟墓!况且,刀放脖子上的时候,我要是躲开,就太无勇了吧!小姐,我谢谢你!请回去吧!”高第心里很不好受。她不能把她父母的毒计告诉钱先生,而钱先生又是这么真纯,正气,可爱。她用一点笑意掩饰了她心中的不安,而说了声:“我不用再跳墙了吧?”“当然!当然!我给你开门去!”高第不能明白老诗人心中的复杂的感情,而只觉得钱先生的一切都与父亲不同。不是在服装面貌上,而是在一种什么无以名之的气息上,钱先生就好像一本古书似的,宽大,雅静,尊严。到了大门内,她说了句由心里发出来的话:“钱伯伯,别伤心吧!”钱老人嗯嗯地答应了两声,没说出话来。〖备注〗顺口答音:北京话,指未经认真思考,就信口随意应承。(节选自《四世同堂》,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钱仲石开汽车与日本人同归于尽的消息传来,大赤包有了巴结日本人的想法,冠晓荷却因无法确定消息真假而内心犹豫。B.高第认为钱仲石是个英雄,并且幻想仲石的死是受了自己的精神的感召,足见高第异想天开,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中。C.“灯立刻灭了”,是怕暴露室内的谈话者,“隔了一小会儿”才问,是因为想听一听动静,可以看出钱先生的警觉与谨慎。D.高第介绍自己是“隔壁的大小姐”,看出其自视甚高;称呼钱先生是“伯伯”“诗人”,足见其对钱先生的尊敬。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横线句子把消息比喻成方向不同、冷暖不同的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真假难辨,好坏兼有。B.本文以“死讯”为线索,展现了小羊圈生活的众人在面对钱仲石可能牺牲的消息时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C.本文场景相对集中,采用人物对话,很多段落很简短,甚至是一字一段,这让小说的叙述更加紧凑而集中。D.桐芳这一人物出场不多,作者刻画也极为简省,但其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勾连起冠家和钱家,是不可缺少的人物。8.请结合文本分析钱先生心中的“复杂的感情”。9.老舍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是最简单的,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本文的这一特色。〖答案〗6.C7.D8.①儿子可能牺牲的消息,让钱老先生极度悲痛;②儿子为了抗日而牺牲,他为儿子的选择感到自豪,为儿子能够消灭敌人感到庆幸;③面对可能到来的“灭门”之罪,不逃避,内心决绝。9.①通俗易懂。用语直白,质朴,运用北京方言,如“顺口答音”等,体现京味特色,易于百姓理解,体现文字的“简单”。②简洁明快。多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对话部分直截了当,塑造形象笔墨减省,叙述故事紧凑集中,体现“简单”。③幽默风趣。“颇似西太后与内阁大臣商议国家大事似的”“皇后御驾亲征”“懿旨”等,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幽默风趣,立足老北京的社会特点,有讽刺效果,是“群众”的语言。〖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冠晓荷却因无法确定消息真假而内心犹豫”原因不全面,“晓荷觉得若是钱家被抄了家,都死在刀下,钱先生一定会来闹鬼!”,冠晓荷犹豫还因为怕钱先生冤魂来闹,自己不得安生。B.高第“异想天开,一直活在自己幻想中”缺少依据。从文中来看,她应该跟仲石有过交谈,因此猜测并非全无依据。D.“自视甚高”缺少依据,她是冠家大小姐是事实;“高第不能明白老诗人心中的复杂的感情”,可见“诗人”不是高第对钱先生的称呼。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勾连冠家和钱家的是高第,不是桐芳。高第因为听到了父母的议论,就想要跳墙去告诉钱家,救他们。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情感的能力。概括人物情感或心理的题目,一是要注意情节发展的层次,二是找到关于人物的各种描写,注意细节。①高第告诉钱老先生仲石可能已经牺牲,“老人的头慢慢往下低,眼珠往旁边挪,不敢再看她”,从老人的表现来看,儿子可能牺牲的消息,让钱老先生极度悲痛;②“老人忽然又抬起头来,并没有哭”,他喝了一口酒,“眼亮起来,他看着高处,低声地说:‘死得好!好!’”,老人不哭,而且还说“死得好”,是因为儿子为了抗日而牺牲,他为儿子的选择感到自豪,儿子带着一车日本兵死了,他为儿子能够消灭敌人感到庆幸;③高第让他走,怕日本人来灭门,老人“反倒忽然笑了一下”,说“我没地方去!这是我的家,也是我的坟墓!况且,刀放脖子上的时候,我要是躲开,就太无勇了吧!”,面对可能到来的“灭门”之罪,不逃避,内心决绝。【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风格的能力。注意题干中〖提示〗的“简单”,不“脱离群众”。①通俗易懂。用语直白,质朴,运用北京方言,如“老不回家”,“老”即“常”;“顺口答音”,北京话,指未经认真思考,就信口随意应承。体现京味特色,易于百姓理解,体现文字的“简单”。②简洁明快。多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叙述语言“高第愿意这样去冒险。她的心里,因仲石的牺牲,装满了奇幻的思想的”;对话部分直截了当,如钱老先生与高第的对话,“谁?”“我!”,“仲石怎样?”“伯伯,你还不知道?”。塑造形象笔墨减省,叙述故事紧凑集中,体现“简单”。③幽默风趣。晓荷和大赤包之间的关系像是臣子和皇后、太后的关系,如大赤包让晓荷去报告日本人,“颇似西太后与内阁大臣商议国家大事似的”;晓荷不愿去,又不能让大赤包“皇后御驾亲征”,称大赤包的命令是“懿旨”等,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幽默风趣,立足老北京的社会特点,有讽刺效果,是“群众”的语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节选自《百战奇略·逐战》)材料二:太宗为元帅以击薛仁杲,相持于折城,深沟高垒者六十余日。贼众十余万,兵锋甚锐,数来挑战,太宗按甲以挫之。贼粮尽,其将牟君才、梁胡郎来降。太宗谓诸将军曰:“彼气衰矣,吾当取之。”遣将军庞玉先阵于浅水原南以诱之,贼将宗罗睺并军来拒,玉军几败。既而太宗亲御大军,奄自原北,出其不意。罗望见,复回师相拒。太宗将骁骑数十入贼阵,于是王师表里齐奋。罗大溃,斩首数千级,投涧谷而死者不可胜计。太宗率骑二十余直趣折墌以乘之,仁杲大惧,婴城自守。将夕,大军继至,四面合围。诘朝,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罗睺恃往年之胜,兼复养锐日久,见吾不出,意在相轻。今喜吾出,悉兵来战,虽击破之,擒杀盖少。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且其兵众皆陇西人,一败披退,不及回顾,散归陇外,则折自虚,我军随而迫之,所以惧而降也。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获贼兵精骑甚众,令薛仁杲兄弟及罗等领之。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贼徒荷恩慑气,咸愿效死。(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法曰A凡从B勿怠C敌D人E或止F于路G则虑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指迫近,与《陈情表》中“日薄西山”的“薄”意思相同。B.竟,指竟然,与《项脊轩志》中“何竟日默默在此”的“竟”意思相同。C.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孔雀东南飞》中“仰头相向鸣”的“相”意思不同。D.及,指赶得上、比得上,与《离骚》中“及行迷之未远”的“及”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敌军败逃,不要急于追击,要先通过军旗是否整齐,鼓声是否协调等来判断真伪,再采取相应措施。B.唐太宗率军与薛仁杲在折城相持多日,面对敌军精兵来犯,太宗高筑营垒,按兵不动来挫败敌军气势。C.贼将因缺粮前来投降,唐太宗立即出击,与庞玉在浅水原里应外合,使宗罗全军溃败,死伤不计其数。D.唐太宗获得贼寇很多精锐骑兵,仍令薛仁杲兄弟及贼帅宗罗等率领,太宗与他们游猎骑射完全没有隔阂。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宗率骑二十余直趣折墌以乘之,仁杲大惧,婴城自守。(2)贼徒荷恩慑气,咸愿效死。14.简要说明太宗率轻骑“追奔逐北”的原因。〖答案〗10.ACG11.B12.C13.(1)太宗率领随从二十多个骑兵直接奔赴折墌来追逐敌军;仁杲十分恐惧,环城守卫。(2)投降的贼徒感恩并慑于太宗的威势,都愿意以死报效。14.①乘胜追击,让敌方来不及施行自己的谋划。②如不“追亡逐北”,敌方部属就会被薛仁杲重新召集麾下,卷土重来。③敌方四散溃败的士兵,回不到故土,人心惶惶,宜于追赶剿灭。〖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句意:兵法说:“凡是追击撤退之敌,不可懈怠麻痹;敌人如果中途停驻不走时,就要考虑其是否另有阴谋。”“曰”明显的标志断句标志,“曰”之后A处需要断开;“凡从勿怠”是说己方,与后文“敌人或止于路”谈论“敌方”相对应,“敌人”作后句的主语,故在其前C处断开;“敌人”作主语,“于路”作“止”的后置状语,故“路”后G处断开。故选AC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分析与判断能力。A.正确。句意:直接迫近城下。/太阳快落山了。B.错误。二个“竟”并不同,分别:竟然;/整、全。句意: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C.正确。《孔雀东南飞》中“仰头相向鸣”的“相”意思是“互相”。句意:心里便瞧不起我。/抬起头互相鸣叫。D.正确。《离骚》中“及行迷之未远”的“及”意思是“趁着”。句意: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趁着迷失方向还不算太远。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能力。C.“唐太宗立即出击”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根据原文“遣将军庞玉先阵于浅水原南以诱之,贼将宗罗睺并军来拒,玉军几败”,即唐太宗是在庞玉的军队,几乎溃败的情况下才率兵出击和庞玉里应外合。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趣”,同“趋”,奔赴;“乘”,驱赶,追赶;“婴”,环绕。(2)“荷”,感戴;“慑”,慑服;“效”,报效。【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问题的归纳概括能力。根据原文“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即原因之一:让敌方措手不及,来不及施展自己的策略。根据原文“虽击破之,擒杀盖少。若不急蹑,还走投城……则便未可得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方击破了他,但他们被活捉和杀死的人比较少。如果不赶快追赶敌军继续攻打,敌人逃跑放弃城池,仁杲就会招回安抚他们,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概括起来就是:要扫荡余勇穷寇,不能放虎归山,给他们以喘息的机会。根据原文“且其兵众皆陇西人,一败披退,不及回顾,散归陇外……我军随而迫之,所以惧而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况且薛仁杲的士兵大多是陇西人,一旦被击溃,就来不及折返回来,就散落在陇西之外,这样他们自己先就虚了,我军趁机逼近他们,因此他们都害怕便投降了。概括起来,就是第三个原因:薛仁杲的士兵在溃败之后,四散逃窜,适宜速战速决,逼其就范。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追击败逃之敌,必须查明其是真败逃还是假败逃。如果敌人军旗整齐有序,鼓声呼应协调,指挥号令统一,队伍众而不乱,其虽然后退而走,但并不是真正的败退,而其中必有奇谋异策,对此必须慎重考虑而后行动。倘若敌人军旗参差不齐,鼓声大小错乱不协,指挥号令喧闹不一,这才是真正的败退。对于这种敌人,应当全力以赴地进行追击。诚如兵法所说:“凡是追击撤退之敌,不可懈怠麻痹;敌人如果中途停驻不走时,就要考虑其是否另有阴谋。”材料二:太宗又被任命为元帅攻击仁杲,两军在折土庶城相持不下,双方挖深沟筑起高高营垒相持六十多天。贼众十多万,军队的气势强盛,多次前来挑战,太宗按兵不动以挫败他的锐势。贼人粮食已完,贼将牟君才、梁胡郎前来投降。太宗对诸将军道“:敌军锐气丧失衰退了,我军当攻取他们。”派将军庞玉先在浅水原南扎阵以引诱贼人,贼将宗罗睺集中军队前来抗击,庞玉军几乎失败。不久太宗亲统大军出其不意覆盖了浅水原北。宗罗睺远远望见,再次回军抗拒。太宗率领精锐骑兵数十人攻入贼阵,于是太宗之军里外配合一齐奋力攻击,罗睺全军溃败,太宗斩贼首级数千个,掉入山涧山谷而死者不可胜计。太宗率领随从二十多个骑兵直接奔赴折墌来追逐敌军;仁杲十分恐惧,环城守卫。将晚,太宗大军陆续到来,四面合围。到了早晨,仁杲请降。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军,可是敌军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直接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这是什么原因呢?”太宗说:“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罗睺依仗往年取胜的经验,加上又养精蓄锐很久了,看到我方不出击,心里便瞧不起我。现在高兴地看到我方出击,便发动全部军队来作战,虽然我方击破了他,但他们被活捉和被杀死的人比较少。如果不赶快追赶敌军继续攻打,敌人逃跑放弃城池,仁杲就会招回安抚他们,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况且薛仁杲的士兵大多是陇西人,一旦被击溃,就来不及折返回来,就散落在陇西之外,这样他们自己先就虚了,我军趁时而迫近他们,因此他们都害怕便投降了。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各大将说:“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获得贼兵精锐骑兵很多,仍令仁杲兄弟及贼帅宗罗睺等率领。太宗与他们游乐骑射,没有什么距离隔阂。投降的贼徒感恩并慑于太宗的威势,都愿意以死报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慢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娥[注]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备注〗娥:即嫦娥。词人的《太常引》中有“把酒问姮娥”一句,表达阴暗的政治现实与自己政治理想之间的矛盾。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选取月落这一自然现象,效仿《天问》体,对月亮升落、盈亏等原因进行了猜测。B.词人开篇对月亮寄予同情和关切,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便于接下来提出一系列疑问。C.“是别有人间”三句是对西落之月去处的设想,体现词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D.“若道”二句承接上文做结,揭示出盈虚消长之理,也寄托着词人深沉隐晦的家国之悲。16.这首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其主要表现。〖答案〗15.B16.①丰富的想象体现浪漫主义色彩。本词围绕月亮大胆想象,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如: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词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充满奇思妙想。②大胆的夸张体现浪漫主义色彩。如“万里长鲸”运用夸张写出了鲸鱼之大,登峰造极,大胆夸张。③神话传说体现浪漫主义色彩。本词中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也有月亮出入大海的古老传说。词人将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巧妙编织,增加了诗词的神秘感。〖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对月亮寄予同情”错,“可怜”是可爱的意思。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语言风格和表现技巧的能力。诗歌的浪漫主义一般体现在想象、夸张和运用神话传说等方面。①丰富的想象体现浪漫主义色彩。 词人效仿屈原《天问》体,对月亮提出了一系列疑问,对种种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对月亮东升西落、盈亏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猜测性解释,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求索精神。如“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先问,可爱的月亮降落到什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继而问,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是不是天外空空荡荡无涯无际,只是一股大风把明月送走了?月亮无根悬在空中,是谁把它系住了?总之,词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充满奇思妙想。②大胆的夸张体现浪漫主义色彩。如“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如果月亮真的经过海底,他真担心海中往来奔突的鲸鱼,撞坏了月宫中的华美宫殿。“万里长鲸”运用夸张写出了鲸鱼之大,登峰造极,大胆夸张。③神话传说体现浪漫主义色彩。“娥不嫁谁留?”月宫的嫦娥不出嫁是谁把她留住了?词人根据月宫嫦娥的传说有此一问。“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古人有月亮出入大海的古老传说。“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词人将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巧妙编织,增加了诗词的神秘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归来后”扶杖闲游,远观流云的生活场景。(2)在林庚的《说“木叶”》一文中作者引用了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两句话,指出了“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3)小明为大家介绍“蛾眉”一词,认为蚕蛾的触须细长而弯曲,因此文人们愿意用“蛾眉”来夸赞美丽的眉毛,在诗词中也常用“蛾眉”一词,如“_____,_____”。〖答案〗(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①,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②,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我们要有意识地改变习惯,用新眼光看待事物”,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0.下列句子中的“仿佛”与文中加点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说也奇怪,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B.南京长江大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江面上。C.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D.但赋文只叙述文姬在匈奴时情况的一些仿佛而止。〖答案〗18.①熟视无睹(视而不见)②喃喃自语(自言自语)19.①和改文相比,原文运用反问句,语气强烈地表达了希望改变观察习惯,用新眼光看待事物的愿望;②原文句式反复,起强调作用,体现迫切性;③原句限定词“永远”“一切”表明作者改变的决心,突出了时间长、范围广。20.A〖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作者要尝试用新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不再漫不经心地不在意,可填“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②由“又对我讲话”的“又”和“讲话”可知此处也与“讲话”有关,不过不是对“我”,而是对它们自己,可填“喃喃自语(自言自语)”。喃喃自语: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比较原句和改句可知,原句使用了两个反问句,反问句跟改句的一般陈述句比起来,语气更加强烈,表达了“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的希望和“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的愿望;此外从句式上来看,原句两个“难道我们就不能”构成反复,也起到强调作用,更加突出了要“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和“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的迫切性;从词语来看,原句“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一句,有限定词“永远”“一切”,“永远”突出时间长,“一切”表现范围广,表明作者改变的决心。【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A.似乎,感觉的相似性;与文中加点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B.比喻句的喻词;C.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D.大略。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或许会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喝了碳酸饮料,或者不小心咬了硬物,牙齿上就会掉下来有些臭味的白色瓷块。有人会以为这是牙齿破裂了,需要补牙。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是牙齿的碎片,①。和其他身体部位的结石不同,牙结石的形成极为简单:若清洁不仔细,每次进食留在口腔角落里的残渣、刷牙留下的残留物,都会让牙菌斑极速滋长。待矿化完成,两天就可以出现牙结石。②,清理牙结石的难度却很大。形成以后,牙结石很难自行大范围脱落,只会聚沙成塔一样地不断增大。它们不但会藏在牙齿和牙龈之间的狭窄沟槽里,甚至能牢牢地沿着牙龈依附在牙齿表面。用普通的牙刷或者牙线清理牙齿,都很难去除。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猜测:有这么严重吗?事实上,你可能只是没有发现它而已。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5岁至44岁人群中,牙结石的检出率高达96.7%。不只是大人,③。3至5岁人群中,牙结石的检出率同样高达73.6%。这些伴随很多人从小到大的口腔“寄生物”,实际上,正是许多口腔问题的来源。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而是依附在牙齿上的结石;②与形成时的容易相比;③小孩子也有22.它们不但能沿着牙龈牢牢地依附在牙齿表面,甚至还会藏在牙齿和牙龈之间的狭窄沟槽里。〖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不是”可知此处应有“而是”;依据下段段首“牙结石”可知,这种白色瓷块就是牙结石。可填:而是依附在牙齿上的结石;②上文说的是牙结石的形成,此句也应与“形成”有关,并且由“却”可知与后文“难度却很大”形成对比,前文也有“两天就可以出现牙结石”,可见容易形成。可填:与形成时的容易相比;③此句与“不只是大人”相对,应该说到“小孩”,“3至5岁人群中,牙结石的检出率同样高达73.6%”,表明小孩也有牙结石。可填:小孩子也有。【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两处:一是状语排列顺序不当,“牢牢地”修饰“依附”,应调至“依附”之前;二是递进关系不当,“不但……甚至……”呈递进关系,两个分句需调换顺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事情已过,追想是无用的;事情未来,预想是无用的。——朱自清《刹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里蕴含着立足现在,如何对待“过去”和“未来”的问题。两则材料的相同之处,都强调过去的已经过去,多想无益,但对未来的态度却是不同的。朱自清认为,事情在未发生之时,预想是无用的,因为只要在事情正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捕捉它,发展它,使它健全,和谐……所以比起“未来”,我们更应该关注当下,做好当下,才能迎接未来。陶渊明则认为,一切没有来得及发生的“未来”,都可以为人们弥补过错提供机会。当人生有遗憾和错误的时候,当下及时改正,未来可期。材料虽未提及“当下”,但都暗含了“过去”对“当下”的影响,和“当下”对“未来”的意义。写作时能关注三者关系,有辩证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行文思路上,可采用并列式结构布局谋篇。先提出中心论点,放下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然后展开论证,一是论述放下过往,过去的不管成功或失败,永远属于死神,当然过去也不是全无价值,过去的成功或失败总会影响到当下的决策和行为。二是要立足当下,不断进取,才能开创新局面,赢得美好未来。当下是我们最应该好好把握的,因为它是纠正过去的错误,赢得未来的桥梁。最后总结全文,追忆过去,不如展望未来。过去毕竟已经过去,未来还没出现。努力充实当下的自我,才能拥有未来。放下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相信一切都将充满希望。立意:1.坦然面对过往,踏实迎接未来。2.往事不谏,来者可追。3.既往之不咎,来者之可期。4.不念过往,不想未来,立足当下。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们常说四川有“四绝”:“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剑门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天然隘口”,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县城南,是蜀地的北大门,地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因两旁峰峦倚天似剑、其状如门而得名,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唐天宝初年,诗人李白在长安送别友人入蜀,写下了流传千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不仅李白看到剑门关为之感慨,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曾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杜甫称它“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北宋官员姜遵称它“极目双峰剑倚天,重门因设据高山”,南宋诗人陆游写道“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蜀道究竟“难”在哪里?为何说“剑门天下险”?这要从剑门山的形成说起。剑门山属于龙门山支脉,沿东北——西南走向绵延70多千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沉积形成巨厚层砾岩,在水平压力条件下,岩层变形成为断裂褶皱带,露出地表的岩层呈现出向东南方向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突兀,断崖绝壁高度达100多米,坡度近乎90°,而南坡渐渐变缓。地质学家称这种类型的山为单面山。奇怪的是,这座单面山的中部因天然的裂隙而断成两部分,两旁断崖相对而立,犹如刀劈斧砍,中间仅有一道宽约20多米的峡谷。经过历代筑关修路,这处峡谷成为翻越剑门山的唯一通道。北宋一位名叫曹宗旦的诗人留下一首五言绝句《剑门关》记之:“凿开千里地,通得一隅天。叠嶂连三峡,重门扼两川。”什么是单面山?单面山又称单斜山,是一种发育在单斜构造上的山地。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包括向斜(褶皱面弯曲凸向地层由新变老方向)和背斜(褶皱面弯曲凸向地层由老变新方向)两种形态。其中,单斜构造是被破坏了的背斜或向斜的一翼。单面山的特征是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陡而短,另一坡缓而长。与岩层倾向相反但与层面近乎垂直的一面是陡而短的前坡;与岩层倾斜一致且与层面近乎平行的一面是缓而长的后坡。新疆吐鲁番市的火焰山、四川剑阁县的剑门山都是典型的单面山。在短兵相接的冷兵器时代,剑门关为兵家必争之地,天然的地貌形态正是剑门关易守难攻的秘密所在。守军位于剑门山平缓的南坡之上,居高临下守住蜀地北大门,敌军如果从陡峭的北坡进攻,仅靠刀枪剑戟等冷兵器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取胜的。为什么古人偏要走剑门关?原因在于古代战争讲究“”,即使侦察中发现有可供行人通行的羊肠小道,大量车马辎重也难以翻山越岭。因此,只有攻下剑门关,才能保证大队人马通过。据历史学家统计,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上百次,无论是曹魏与蜀汉的剑门关之战,还是前秦与东晋、北宋与后蜀的战争,剑门关从未被敌军从正面攻破,唯独在1935年被红军攻克,创造了蜀道战争的奇迹,这才打破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话。剑门关以历史悠久的三国文化和蜀道文化而名扬天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里的地质奇观。地质学家通常认为,剑门关的岩层属于丹霞地貌。有学者研究发现,广东丹霞山主要由砂岩构成,而剑门关的丹霞地貌全部由巨厚层砾岩构成;广东丹霞山以红色为突出特点,而剑门关的丹霞地貌则以紫灰、褐灰、灰色色调为主,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因此,他们提出了有别于丹霞地貌的另外一种特殊的名称——剑门地貌。这种观点能否被人们广泛接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摘编自马志飞《为何说“剑门天下险”》)材料二:诗人在对蜀道上的古迹进行题咏时,还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剑门关号称蜀道著名险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始知德不修,恃此险何益”,诗人通过刘焉、公孙述等人虽占据险要地势却依旧败亡的故事,得出统治者要重修政德。再有周敦颐的《剑门》对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进行了思考,先言及剑门深险不可达的险要地势,又对怎样建立一个“百年外户都无闭”的清平盛世发表议论。诗人认为统治者有正确的统治策略,以“仁”为政,才能够“吾皇大道正天心”,体现出对儒家政治理想的追求。蜀道咏史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蕴,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北宋文人的特定心态、历史审美价值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思考。(摘编自武子含《蜀道与北宋诗歌》)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剑门关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历代文人墨客都曾被其吸引,并留下了无数赞美的诗篇。B.龙门山麓的巨厚层砾岩,在水平压力作用下变形为断裂褶皱带,露出地表的岩层呈现单斜构造。C.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上百次战斗,从未被攻破,直到1935年红军攻破剑门关,才创造奇迹。D.剑门关名扬天下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是因为其拥有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特殊的剑门地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剑门山两旁断崖相对,中间仅有一道峡谷,经历代修建才有了唯一通道,《剑门关》就记录了当时修路的过程。B.作者对单面山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据此可知图一中②所示为单面山,火焰山和剑门山都具有典型的单面山特征。C.广东丹霞山与剑门关的地貌构成与颜色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也是其提出剑门地貌的重要依据。D.岑参和周敦颐的剑门诗作,都言及剑门关的险要地势,都从正面论述了统治者修德重仁的重要性。3.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多处使用反问句只问不答,却能突出文章相关内容,引起该者注意启发思考增强表达效果。B.作者多处引用唐宋诗句,既有力地证明唐宋时期文人对蜀地及剑门关的关注,又使文章更具文学底蕴。C.文章对“单面山”的内涵及特征加以解释和说明,并用图片辅助介绍,使内容科学准确且直观形象。D.文章开篇在介绍剑门关的形状与名称由来时,使用了比喻修辞,使介绍贴近生活,更加生动形象。4.下列选项中哪一句填入材料一的空缺处最合适()A.无所不用间也。 B.军无粮食则亡。C.保城备险,绝其粮道。 D.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四川广元剑阁县文旅局面向社会征集剑门关解说词,要求介绍剑门关的价值,如果你是讲解员,你会怎样介绍,请结合材料列出解说提纲。〖答案〗1.B2.C3.B4.D5.①剑门关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剑门关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及自然风光,吸引无数文人,激发文人创作灵感,留下许多诗篇,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②剑门关具有独特的地埋价值:剑门关与众不同的地貌特征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具有地理学研究价值。③剑门关具有可贵的军事价值:此地易守难攻,从冷兵器时代到现代化战争,从作战方法的转变到战略战术的安排,红军创造的战争奇迹,给军事作战提供了范例。④剑门关具有深远的政治价值:统治者只有重修政德,推行正确的政策才能守住此地,具有警示统治者的政治价值。⑤剑门关具有难得的史料价值:在剑门关发生的战争及有关历史故事,都给史学家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历史资料。(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历代文人墨客都曾被其吸引”错误。范围扩大,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应是“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C.“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上百次战斗,从未被攻破”错误。曲解文意,据材料一第七段可知,应是剑门关从未被敌军从正面攻破。D.“是因为其拥有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特殊的剑门地貌”错误。强加因果,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是“这里的地质奇观”。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记录了当时修路过程”错误。曲解文意,《剑门关》写了开凿情况和其重要性,而不是记录了当时的修路过程。B.“据此可知图一中②所示为单面山”错误。张冠李戴,据材料一第五段可知,单面山的特征是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陡而短,另一坡缓而长,因而,图一中①所示应为单面山。D.“都从正面论述了统治者修德重仁的重要性”错误。分析错误,据材料二可知,岑参的诗通过刘焉、公孙述等人虽占据险要地势却依旧败亡的故事,得出统治者要重修政德,是侧面论述。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B.“对蜀地及剑门关的关注”错误。范围扩大,据材料一第二段“不仅李白看到剑门关为之感慨,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曾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可知,应该是对剑门关的关注。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语境“大量车马辎重也难以翻山越岭……只有攻下剑门关,才能保证大队人马通过”强调作战中车马辎重也难以通过。A.“无所不用间也”,是指在战争中无处不可使用间谍,以先知敌情。选项侧重间谍在战争中的作用,不符合语境。B.选项侧重粮食对军队存亡的重要性,不符合语境。C.选项说保城要绝粮道,不符合语境。D.选项侧重“粮草先行”,运送粮草需要大量车马,符合语境。故选D。【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①据材料一第二段“……不仅李白看到剑门关为之感慨,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曾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可知,剑门关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及自然风光,吸引无数文人,激发文人创作灵感,留下许多诗篇,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可见,剑门关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②据材料一第三段“这要从剑门山的形成说起……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沉积形成巨厚层砾岩,在水平压力条件下,岩层变形成为断裂褶皱带,露出地表的岩层呈现出向东南方向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地质学家称这种类型的山为单面山”,剑门关与众不同的地貌特征成为地质学家的研究对象,具有地理学研究价值。可见,剑门关具有独特的地埋价值。③据材料一第一段“剑门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天然隘口’……是蜀地的北大门……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倒数第二段“唯独在1935年被红军攻克,创造了蜀道战争的奇迹”,此地易守难攻,从冷兵器时代到现代化战争,从作战方法的转变到战略战术的安排,红军创造的战争奇迹,给军事作战提供了范例。可见,剑门关具有可贵的军事价值。④据材料二“还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思考……诗人通过刘焉、公孙述等人虽占据险要地势却依旧败亡的故事,得出统治者要重修政德……诗人认为统治者有正确的统治策略,以‘仁’为政,才能够‘吾皇大道正天心’,体现出对儒家政治理想的追求”可知,统治者只有重修政德,推行正确的政策才能守住此地,具有警示统治者的政治价值。可见,剑门关具有深远的政治价值。⑤据材料一第四段“据历史学家统计,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上百次……剑门关从未被敌军从正面攻破,唯独在1935年被红军攻克,创造了蜀道战争的奇迹,这才打破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话”可知,在剑门关发生的战争及有关历史故事,都给史学家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历史资料。可见,剑门关具有难得的史料价值。(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死讯老舍这时候,真的消息与类似谣言的消息,像一阵阵方向不同,冷暖不同的风似的刮入北平。特别使小羊圈的人们兴奋的是一个青年汽车夫,在南口附近,把一部卡车开到山涧里去,青年和车上的三十多名日本兵,都摔成了肉酱。青年是谁?没有人知道。但是,人们猜测,那必是钱家的二少爷。他年轻,他在京北开车,他老不回家……这些事实都给他们的猜测以有力的佐证,一定是他!晓荷听完了招弟报告的消息,心中并没有什么感动。他只觉得钱二少爷有点愚蠢。顺口答音〖备注〗的,他告诉了大赤包。大赤包要是决定做什么,便连做梦也梦见那回事。“晓荷!”她的眼一眨一眨的,脸儿上笼罩着一股既庄严又神秘的神气,颇似西太后与内阁大臣商议国家大事似的。“去报告!这是你的一条进身之路!”晓荷愣住了。教他去贪赃受贿,他敢干;他可是没有挺着胸去直接杀人的胆气。“去报告?那得抄家呀!”晓荷觉得若是钱家被抄了家,都死在刀下,钱先生一定会来闹鬼!“你这个松头日脑的家伙!你要管你自己的前途,管别人抄家不抄家干吗!再说,你不是吃过钱老头子的钉子,想报复吗?这是机会!”“这个消息真不真呢?”他问。“桐芳听来的,问她!”大赤包下了懿旨。审问桐芳的结果,并不能使晓荷相信那个消息是千真万确的。他不愿拿着个可信可疑的消息去讨赏。大赤包可是另有看法:“真也罢,假也罢,告他一状再说!即使消息是假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叫上面知道咱们是真心实意地向着日本人,不也有点好处吗?你要是胆子小,我去!”晓荷心中还不十分安帖,可是又不敢劳动皇后御驾亲征,只好答应下来。桐芳又很快地告诉了高第。高第在屋里转开了磨。仲石,她的幻想中的英雄,真的成了英雄。假若她不必入尼姑庵,而世界上还有她的事做的话,她应当首先去搭救钱家的人。她去请桐芳帮忙。桐芳建议从墙头上爬过去。她说:“咱们的南房西边不是有一棵小槐树?上了槐树,你就可以够着墙头!”高第愿意这样去冒险。她的心里,因仲石的牺牲,装满了奇幻的思想的。她以为仲石的死是受了她的精神的感召,她决定去爬墙,并且嘱咐桐芳给她观风。高第短鼻子上出着细小的汗珠,手与唇都微颤着。好久,她心里一迷忽,手因无力而松开,她落在了地上。她看明白:只有北房的西间儿有一点灯光。她挪移到北屋外,屋里有两个人轻轻地谈话。她闭着气,蹲在窗下。屋里的语声是一老一少,老的(她想)一定是钱老先生,少的或者是钱大少爷。听了一会儿,她辨清那年少的是像胶东的人。这,引起她的好奇心,想立起来看看窗帘有没有缝隙。急于立起来,她忘了窗台,而把头碰在上面。她把个“哎哟”只吐出半截,可是已被屋中听到,灯立刻灭了。隔了一小会儿,钱先生的声音在问:“谁?”“我!”她低声地回答。钱先生吓了一跳:“你是谁?”高第留着神立起来:“小点声!我是隔壁的大小姐,有话对你说。”“进来!”钱先生先进去,点上灯。钱先生本来穿着短衣,急忙找到大衫穿上,把纽扣扣错了一个。“冠小姐?你打哪儿进来的?”“我由墙上跳过来的,钱伯伯!”她找了个小凳,坐下。“跳墙?”诗人向外打了一眼。“干吗跳墙?”“有要紧的事!”她觉得钱先生是那么敦厚可爱,不应当再憋闷着他。“仲石的事!”“仲石怎样?”“伯伯,你还不知道?”“不知道!他没有回来!”“大家都说,都说……”她低下头去,愣着。“都说什么?”“都说他摔死一车日本兵!”“真的?”老人的油汪水滑的乌牙露出来,张着点嘴,等她回答。“大家都那么说!”“啊!他呢?”“也……”老人的头慢慢往下低,眼珠往旁边挪,不敢再看她。高第急忙地立起来,以为老人要哭。老人忽然又抬起头来,并没有哭,只是眼中湿润了些。他倒了大半茶杯茵陈酒,一扬脖喝了一大口。用袖口抹了抹嘴,眼亮起来,他看着高处,低声地说:“死得好!好!”打了个酒嗝,他用乌牙咬上了下唇。“钱伯伯,你得走!”“走?”“走!大家现在都吵嚷这件事,万一闹到日本人耳朵里去,不是要有灭门的罪过吗?”“啊!”钱先生反倒忽然笑了一下,又端起酒来。“我没地方去!这是我的家,也是我的坟墓!况且,刀放脖子上的时候,我要是躲开,就太无勇了吧!小姐,我谢谢你!请回去吧!”高第心里很不好受。她不能把她父母的毒计告诉钱先生,而钱先生又是这么真纯,正气,可爱。她用一点笑意掩饰了她心中的不安,而说了声:“我不用再跳墙了吧?”“当然!当然!我给你开门去!”高第不能明白老诗人心中的复杂的感情,而只觉得钱先生的一切都与父亲不同。不是在服装面貌上,而是在一种什么无以名之的气息上,钱先生就好像一本古书似的,宽大,雅静,尊严。到了大门内,她说了句由心里发出来的话:“钱伯伯,别伤心吧!”钱老人嗯嗯地答应了两声,没说出话来。〖备注〗顺口答音:北京话,指未经认真思考,就信口随意应承。(节选自《四世同堂》,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钱仲石开汽车与日本人同归于尽的消息传来,大赤包有了巴结日本人的想法,冠晓荷却因无法确定消息真假而内心犹豫。B.高第认为钱仲石是个英雄,并且幻想仲石的死是受了自己的精神的感召,足见高第异想天开,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中。C.“灯立刻灭了”,是怕暴露室内的谈话者,“隔了一小会儿”才问,是因为想听一听动静,可以看出钱先生的警觉与谨慎。D.高第介绍自己是“隔壁的大小姐”,看出其自视甚高;称呼钱先生是“伯伯”“诗人”,足见其对钱先生的尊敬。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画横线句子把消息比喻成方向不同、冷暖不同的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真假难辨,好坏兼有。B.本文以“死讯”为线索,展现了小羊圈生活的众人在面对钱仲石可能牺牲的消息时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C.本文场景相对集中,采用人物对话,很多段落很简短,甚至是一字一段,这让小说的叙述更加紧凑而集中。D.桐芳这一人物出场不多,作者刻画也极为简省,但其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勾连起冠家和钱家,是不可缺少的人物。8.请结合文本分析钱先生心中的“复杂的感情”。9.老舍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是最简单的,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本文的这一特色。〖答案〗6.C7.D8.①儿子可能牺牲的消息,让钱老先生极度悲痛;②儿子为了抗日而牺牲,他为儿子的选择感到自豪,为儿子能够消灭敌人感到庆幸;③面对可能到来的“灭门”之罪,不逃避,内心决绝。9.①通俗易懂。用语直白,质朴,运用北京方言,如“顺口答音”等,体现京味特色,易于百姓理解,体现文字的“简单”。②简洁明快。多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对话部分直截了当,塑造形象笔墨减省,叙述故事紧凑集中,体现“简单”。③幽默风趣。“颇似西太后与内阁大臣商议国家大事似的”“皇后御驾亲征”“懿旨”等,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幽默风趣,立足老北京的社会特点,有讽刺效果,是“群众”的语言。〖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冠晓荷却因无法确定消息真假而内心犹豫”原因不全面,“晓荷觉得若是钱家被抄了家,都死在刀下,钱先生一定会来闹鬼!”,冠晓荷犹豫还因为怕钱先生冤魂来闹,自己不得安生。B.高第“异想天开,一直活在自己幻想中”缺少依据。从文中来看,她应该跟仲石有过交谈,因此猜测并非全无依据。D.“自视甚高”缺少依据,她是冠家大小姐是事实;“高第不能明白老诗人心中的复杂的感情”,可见“诗人”不是高第对钱先生的称呼。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勾连冠家和钱家的是高第,不是桐芳。高第因为听到了父母的议论,就想要跳墙去告诉钱家,救他们。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情感的能力。概括人物情感或心理的题目,一是要注意情节发展的层次,二是找到关于人物的各种描写,注意细节。①高第告诉钱老先生仲石可能已经牺牲,“老人的头慢慢往下低,眼珠往旁边挪,不敢再看她”,从老人的表现来看,儿子可能牺牲的消息,让钱老先生极度悲痛;②“老人忽然又抬起头来,并没有哭”,他喝了一口酒,“眼亮起来,他看着高处,低声地说:‘死得好!好!’”,老人不哭,而且还说“死得好”,是因为儿子为了抗日而牺牲,他为儿子的选择感到自豪,儿子带着一车日本兵死了,他为儿子能够消灭敌人感到庆幸;③高第让他走,怕日本人来灭门,老人“反倒忽然笑了一下”,说“我没地方去!这是我的家,也是我的坟墓!况且,刀放脖子上的时候,我要是躲开,就太无勇了吧!”,面对可能到来的“灭门”之罪,不逃避,内心决绝。【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风格的能力。注意题干中〖提示〗的“简单”,不“脱离群众”。①通俗易懂。用语直白,质朴,运用北京方言,如“老不回家”,“老”即“常”;“顺口答音”,北京话,指未经认真思考,就信口随意应承。体现京味特色,易于百姓理解,体现文字的“简单”。②简洁明快。多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叙述语言“高第愿意这样去冒险。她的心里,因仲石的牺牲,装满了奇幻的思想的”;对话部分直截了当,如钱老先生与高第的对话,“谁?”“我!”,“仲石怎样?”“伯伯,你还不知道?”。塑造形象笔墨减省,叙述故事紧凑集中,体现“简单”。③幽默风趣。晓荷和大赤包之间的关系像是臣子和皇后、太后的关系,如大赤包让晓荷去报告日本人,“颇似西太后与内阁大臣商议国家大事似的”;晓荷不愿去,又不能让大赤包“皇后御驾亲征”,称大赤包的命令是“懿旨”等,大词小用,庄词谐用,幽默风趣,立足老北京的社会特点,有讽刺效果,是“群众”的语言。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节选自《百战奇略·逐战》)材料二:太宗为元帅以击薛仁杲,相持于折城,深沟高垒者六十余日。贼众十余万,兵锋甚锐,数来挑战,太宗按甲以挫之。贼粮尽,其将牟君才、梁胡郎来降。太宗谓诸将军曰:“彼气衰矣,吾当取之。”遣将军庞玉先阵于浅水原南以诱之,贼将宗罗睺并军来拒,玉军几败。既而太宗亲御大军,奄自原北,出其不意。罗望见,复回师相拒。太宗将骁骑数十入贼阵,于是王师表里齐奋。罗大溃,斩首数千级,投涧谷而死者不可胜计。太宗率骑二十余直趣折墌以乘之,仁杲大惧,婴城自守。将夕,大军继至,四面合围。诘朝,仁杲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罗睺恃往年之胜,兼复养锐日久,见吾不出,意在相轻。今喜吾出,悉兵来战,虽击破之,擒杀盖少。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且其兵众皆陇西人,一败披退,不及回顾,散归陇外,则折自虚,我军随而迫之,所以惧而降也。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获贼兵精骑甚众,令薛仁杲兄弟及罗等领之。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贼徒荷恩慑气,咸愿效死。(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法曰A凡从B勿怠C敌D人E或止F于路G则虑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指迫近,与《陈情表》中“日薄西山”的“薄”意思相同。B.竟,指竟然,与《项脊轩志》中“何竟日默默在此”的“竟”意思相同。C.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孔雀东南飞》中“仰头相向鸣”的“相”意思不同。D.及,指赶得上、比得上,与《离骚》中“及行迷之未远”的“及”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敌军败逃,不要急于追击,要先通过军旗是否整齐,鼓声是否协调等来判断真伪,再采取相应措施。B.唐太宗率军与薛仁杲在折城相持多日,面对敌军精兵来犯,太宗高筑营垒,按兵不动来挫败敌军气势。C.贼将因缺粮前来投降,唐太宗立即出击,与庞玉在浅水原里应外合,使宗罗全军溃败,死伤不计其数。D.唐太宗获得贼寇很多精锐骑兵,仍令薛仁杲兄弟及贼帅宗罗等率领,太宗与他们游猎骑射完全没有隔阂。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宗率骑二十余直趣折墌以乘之,仁杲大惧,婴城自守。(2)贼徒荷恩慑气,咸愿效死。14.简要说明太宗率轻骑“追奔逐北”的原因。〖答案〗10.ACG11.B12.C13.(1)太宗率领随从二十多个骑兵直接奔赴折墌来追逐敌军;仁杲十分恐惧,环城守卫。(2)投降的贼徒感恩并慑于太宗的威势,都愿意以死报效。14.①乘胜追击,让敌方来不及施行自己的谋划。②如不“追亡逐北”,敌方部属就会被薛仁杲重新召集麾下,卷土重来。③敌方四散溃败的士兵,回不到故土,人心惶惶,宜于追赶剿灭。〖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句意:兵法说:“凡是追击撤退之敌,不可懈怠麻痹;敌人如果中途停驻不走时,就要考虑其是否另有阴谋。”“曰”明显的标志断句标志,“曰”之后A处需要断开;“凡从勿怠”是说己方,与后文“敌人或止于路”谈论“敌方”相对应,“敌人”作后句的主语,故在其前C处断开;“敌人”作主语,“于路”作“止”的后置状语,故“路”后G处断开。故选AC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分析与判断能力。A.正确。句意:直接迫近城下。/太阳快落山了。B.错误。二个“竟”并不同,分别:竟然;/整、全。句意: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C.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肥发电风机吊装施工方案
- 《无功调压》课件
- 城区管理五月份个人工作计划
- 学生会文艺部招新计划书
- 交通局农村公路建设计划
- 2021学校教学德育工作计划例文
- 2024年城南村团支部工作计划行政工作计划
- 《永拓资产管理系统》课件
- 工厂计划年终总结
- 《谁要在黑暗中哭泣》课件
- 常见急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图上墙
- 华电天津北辰风电园分布式能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股票交易记录模板
- 内科学常见疾病英语词汇
- 2021年国网电网建设(变电专业)考试题库(含答案)
- LED灯珠检验标准
-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PPT
- 酒店管理 专业建设 建设规划申报书
- 变电站事故油池施工方案
- 博士后变更研究课题或研究项目
- 北京地铁14线监理9标段土建工程监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