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县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黔西县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黔西县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黔西县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黔西县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黔西县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D与B间以及D与C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图丙中B所处的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C.图乙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D.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丙所代表的生命系统层次分别属于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2.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中有2个染色体组 B.细胞②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C.细胞③是第一极体 D.细胞④有两对同源染色体3.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器官生长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相同材料,与M相比,P浓度下细胞体积更大B.P~N,生长素对该器官起抑制作用C.若该器官为芽,则M点浓度可能抑制茎的生长D.由图可知,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4.引起“COVID-19”疾病是一种包膜的单链RNA病毒,包膜具有三种蛋白,其中S蛋白会结合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后,被细胞内吞。由于是新病毒,人体在短时间内会爆发性释放杀伤性免疫物质“细胞因子风暴”,引起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肺泡上皮细胞弥漫性损伤。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毒引起细胞损伤,发生的是细胞免疫,不会产生抗体B.病毒在细胞内以RNA为模板合成RNA聚合酶的过程属于翻译过程C.病毒被细胞内吞,合成后以胞吐方式释放,体现了病毒包膜的流动性D.已知ACE2名称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说明其在细胞膜上仅有催化功能5.细胞中许多结构能产生[H]与ATP。下列关于[H]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内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I(NADH),用于还原C3B.线粒体内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II(NADPH),用于还原O2C.适宜光照下叶绿体中ATP的转移途径是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D.叶绿体、线粒体内的ATP均可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6.小明同学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热水,他会立即缩回手(反应1)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反应2)。下列有关反应1和反应2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1与眼睛受到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B.在反应1和反应2中,都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反应1中,兴奋在小明的神经纤维上发生双向传导D.反应1和反应2都与人体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有关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种细菌可以分解石油残存物(含有C、H、O元素),现要分离、培养该细菌,操作步骤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样品到培养基→选择菌落。请据此回答:(1)细菌与真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油残存物可以为该种细菌提供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分离该细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叫做_____________培养基。(3)取样时用到的一切工具均需要__________________。梯度稀释、涂布样品到培养基则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进行。(4)若需要对细菌计数,常用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该方法测得的数目往往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8.(10分)一般信息传递有三个基本环节:信息产生(信源)、信息传输(信道)、信息接收(信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信息传递失败。(1)尿崩症患者水分调节过程中信息传递出现问题,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信源环节出现问题,发病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不足所致。另一类是信宿环节出现问题,病因是_____________,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2)生态系统中有些昆虫的雌性个体能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性个体,这类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信息。有科学家发现,如果将雄性昆虫的触角切除,两性个体间不能再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信息,这属于破坏了信息传递的_____________环节。农林生产中可以利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来防治害虫,例如人们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雄虫,以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请分析其中的生物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基因型为MM和Mm的个体可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基因型为mm的个体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表现为雄性不育,基因M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M与雄配子致死基因A、蓝色素生成基因D一起导入基因型为mm的个体中,并使其插入到一条不含m基因的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基因D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无基因D的种子呈现白色。该方法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大量培育不含转基因成分的雄性不育个体。请回答问题:(1)基因型为mm的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杂交,子代出现的基因型为有____________。(2)上图所示的转基因个体自交得到F1,请写出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F1中雄性可育(能产生可育雌、雄配子)的种子颜色为_______________。(3)F1个体之间随机授粉得到种子中,可育的占比为_________________,据种子颜色可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4)若转入的基因D由于突变而不能表达,将该种转基因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间行种植,使其随机授粉也能挑选出雄性不育种子,方法是从____________植株上挑选种子。但该方法只能将部分雄性不育种子选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生产中需利用基因D正常的转基因植株大量获得雄性不育种子。10.(10分)回答下列问题。(1)雄鼠精细胞经过变形,_________发育形成精子的顶体,顶体内含有的__________能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协助精子穿过卵母细胞的放射冠和透明带。(2)雌鼠排卵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尚未完成,此时卵子处于___________卵母细胞阶段,当该细胞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___________期时,才具备受精能力。(3)进行小鼠胚胎工程操作时,首先在光控周期下(光照14h,黑暗10h)饲养成年雌鼠,并注射促性腺激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然后从雌鼠的_____________中取出卵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成熟;并从雄鼠附睾中取出精子,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再在37℃、5%CO2条件下,精卵共同作用4h,冲洗后继续培养。定时在显微镜下观察胚胎的变化,第5天可以看到胚胎发生收缩,细胞间隙扩大,接着胚胎内部开始出现裂隙,这是胚胎_______________期开始的标志。(4)如果体外受精后,在精核和卵核融合之前,用微型吸管吸除雄核,再用细胞松弛素B(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处理后的受精卵可发育成小鼠。这种育种方法叫______育种,在动物新品种选育中的显著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将小鼠甲的体细胞核移入小鼠乙的去核卵细胞中,由重组细胞发育成小鼠丙,则小鼠丙的基因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则外源基因可能随机插入到小鼠受精卵DNA中。这种受精卵有的可发育成转基因小鼠,有的却死亡。请分析因外源基因插入导致受精卵死亡的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图是绿色植物叶绿体中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生理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2)图中NADPH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突然停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NADPH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3)结构X是ATP合成酶,它被视为微型分子马达,在膜两侧的质子(H+)浓度梯度形成的电化学势能驱动下,催化ADP和H+合成ATP。由图可知,形成质子浓度梯度的途径除b6复合体将基质侧的质子转移到内腔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线粒体中也存在类似的结构,请预测该结构最可能存在于线粒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的相关内容。分析题图:图甲代表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图乙代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为生产者、B和C为消费者;图丙代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详解】A、图甲中淋巴细胞的细胞内液D可以与淋巴B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血细胞的细胞内液D可以与血浆C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B、图丙中的B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营养级,B错误;C、图乙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则A占的比例为1-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按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从A→C→B这条食物链,需要A的量为ax÷20%÷20%,即25ax;A→B这条食物链,需要A的量为(1-a)x÷20%,即5(1-a)x,则总共消耗A的量y=25ax+5(1-a)x=20ax+5x,C正确;D、乙表示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群落,D错误。故选C。2、B【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染色体发生了复制,但没有出现联会现象,处于有丝分裂前期;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④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细胞①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A错误;B、细胞②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A、a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表明曾发生过基因突变,B正确;C、根据细胞④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雌性,而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所以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D、细胞④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3、A【解析】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等现象。P点为促进生长最适的生长素浓度,N点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详解】A、与M相比,P点对应浓度生长素促进程度大,细胞体积大,A正确;B、P~N(不包括N点)时,生长素对该器官起促进作用,但促进程度逐渐减弱,B错误;C、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若M点促进芽的生长,则该浓度应为促进茎的生长,C错误;D、由于最适生长素浓度两侧存在两个不同的浓度作用效果相同,所以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以及不同器官的敏感性不同,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4、B【解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吸取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而生活的。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3、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4、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当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内环境时,机体会通过体液免疫,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来消灭病毒,如果病毒侵入细胞,则通过细胞免疫,由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消灭,A错误;B、翻译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病毒在细胞内以RNA为模板合成RNA聚合酶的过程属于翻译过程,B正确;C、新冠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会以胞吐方式释放,体现了寄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D、ACE2可与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说明ACE2在细胞膜上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5、C【解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H]的比较光合作用过程中[H]细胞呼吸过程中[H]本质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Ⅰ(NADH)来源光反应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去向暗反应阶段(还原C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详解】A、线粒体内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用于还原O2,A错误;B、叶绿体内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用于还原C3,B错误;C、适宜光照下叶绿体中ATP的转移途径是从产生部位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移到起作用部位叶绿体基质,C正确;D、叶绿体内的ATP仅用于暗反应C3化合物的还原,D错误。故选C。6、B【解析】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题干中反应1属于非条件反射,而反应2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详解】A、反应1手碰滚烫的热水,立即缩回手属于非条件反射,而眼睛受到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属于反射,A错误;B、在反应1和反应2的反射弧中,体内都会发生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因此都会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正确;C、在反应1的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发生的是单向传导,C错误;D、反应1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与大脑皮层无关,反应2与大脑皮层有关,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碳源选择灭菌酒精灯火焰旁稀释涂布平板法小【解析】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的分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也是微生物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环节。土壤中的微生物很多,要从土壤中获得分解石油的细菌,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由接种环以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用途: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详解】(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因此细菌与真菌相比的区别在于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石油可为该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分离细菌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3)微生物培养需要无菌环境,因此取样时用到的一切工具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时,梯度稀释、涂布样品到培养基等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4)对细菌计数,常用的简便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有一个菌落,因此该方法统计到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值偏小。【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简单的计算。8、下丘脑肾脏相应细胞表而缺乏受体(肾脏相应细胞表而受体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化学信息接收(信宿)通过大量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出生率,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以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解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尿崩症患者水分调节过程中信息传递出现问题,可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信源环节出现问题,发病原因是由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量不足所致。另一类是信宿环节出现问题,肾脏相应细胞表而缺乏受体(肾脏相应细胞表而受体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2)生态系统中有些昆虫的雌性个体能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性个体,这类信息属于化学信息。如果将雄性昆虫的触角切除,两性个体间不能再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信息,这属于破坏了信息传递的信息接收环节。农林生产中通过大量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降低出生率,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以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点睛】本题考查个体和生态系统层次信息传递相关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9、Mm、mm蓝色1/4雄性不育转基因植株所结的种子既有雄性可育的也有雄性不育的,且均为白色无法区分【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基因型为MM和Mm的个体可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而基因型为mm的个体雄性不育,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基因M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基因A为雄配子致死基因,基因D控制蓝色素形成。2、据图分析,转基因个体细胞中,将A、D、M导入m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同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DMmm。【详解】(1)由于基因型为mm的个体雄性不育,因此其在育种过程中只能作为母本;该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MM或Mm)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的因型为Mm、mm。(2)上图所示的转基因个体基因型为ADMmm,由于A基因为雄配子致死基因,所以该个体可以产生m、ADMm两种雌配子,但是只能产生m一种雄配子,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ADMmm、mm,遗传图解如图所示:。F1中雄性可育(能产生可育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为ADMmm,基因D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所以其种子颜色为蓝色。(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中雄性可育的基因型为ADMmm,雌性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DMmm∶mm=1∶1,雄性个体只能产生m一种雄配子,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m∶ADMm=3∶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雄性可育的基因型为ADMmm(蓝色),雄性不育的基因型为mm(白色),可育的占比为1/4,不育的占3/4。由于雄性可育个体和雄性不育个体的种子颜色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后代种子的颜色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4)将该种转基因植株ADMmm和雄性不育植株mm间行种植,使其随机授粉,若转入的基因D由于突变而不能表达,因为转基因植株ADMmm含有雄性可育基因M的雄配子致死,授给雄性不育植株mm的花粉都不含有M基因,故在雄性不育植株上收集的种子都是雄性不育的(mm)种子,即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种子。由于转基因植株ADMmm自交既可以产生ADMmm雄性可育的,又可以产生mm雄性不育的,由于D基因不表达,所以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的所有种子均为白色,不能区分雄性可育和雄性不可育,所以生产中需利用基因D正常的转基因植株大量获得雄性不育种子,即白色的都是雄性不育种子。【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解答本题的难点是首先学生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分析雄性不育个体和正常个体的基因型,并能根据各基因的作用判断不同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对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10、高尔基体顶体酶初级中促进排卵(或超数排卵)输卵管(或卵巢)使精子获能囊胚单倍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时间)小鼠甲(体细胞)核基因和小鼠乙(卵细胞)的细胞质基因外源基因的插入使受精卵内生命活动必需的某些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解析】

受精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包括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在自然条件下,受精是在雌性的输卵管内完成的,在准备阶段精子获能,卵子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当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受精阶段获能后的精子和卵子相时,发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路。【详解】(1)精细胞经变形后,高尔基体发育形成精子的顶体,精子与卵细胞相遇,发生顶体反应,使得顶体内的顶体酶释放出来,溶解放射冠,接着穿过透明带。(2)雌鼠排卵时,减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