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5届生物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有利于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下列有关体育锻炼的时段选择及其原因分析,较为合理的是()A.傍晚;是全天空气中O2浓度最高的时段,此时运动提供给锻炼者的O2最充足B.中午;是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大的时段,所以最有利于锻炼者做有氧呼吸运动C.清晨;是全天空气中CO2浓度最高的时段,此时运动对提升细胞呼吸功能最有利D.深夜;深夜的气温较白天要低,此时身体内细胞呼吸減弱,运动时能量消耗最少2.如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0~T1时,甲种群的生物量小于乙种群B.T1~T2时,乙曲线的峰值代表乙种群的K值C.T2~T3时,乙种群的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D.T3~T4时,甲种群的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3.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个实验,不正确的是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B.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C.两个实验结合起来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并不增多4.某淡水湖曾经水草稀少,经过治理后,现在水草茂盛、鱼游虾嬉、鸟戏湖面,生物资源逐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湖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B.湖泊浅水区和深水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C.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构成了一个群落D.该湖由曾经的水草稀少演替至现在的水草茂盛属于次生演替5.下列关于“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变化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C.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由于K值的存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6.河豚毒素(TTX)是一种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可能为()A.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Na+内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B.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抑制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C.TTX作用于钾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K+外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D.TTX作用于钾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后神经元K+外流,抑制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一类正链单股RNA病毒。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若要生产用于治疗某冠状病毒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细胞。(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_______种类型的C细胞,此时需用_______培养基筛选出_________________,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多次筛选,获得细胞D用于培养,D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3)注射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感染的一种措施,目前疫苗攻关工作正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研制不同类型的疫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即可)。8.(10分)某研究小组从牛的瘤胃中采集样本,进行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基本步骤如下:(1)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_____,因此,配制培养基时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尿素会被分解成________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2)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琼脂,琼脂起_____作用;培养基中添加_____作为指示剂,可使目标菌落的周围产生红色环带。(3)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然后将1mL瘤胃样液稀释1111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1.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49、47和45。据此可得出每升瘤胃样液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菌数为_____,理论上,统计的菌落数往往_______________(低、等、高)于接种的实际活菌数目。9.(10分)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和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1)酶制剂都有其最适反应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两种效应:一方面是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也加快,这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而使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的最适温度就是这两种效应平衡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______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______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效应为主。(2)为了保证酶活性,酶制剂要在低温下保存。某生物兴趣小组想验证这一观点,实验所用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实验基本思路:①将等量的淀粉酶制剂,分别置于0℃,25℃,50℃保存一段时间。②在_____________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3)除温度外,以下哪些因素也会影响酶活性_____________(填字母)。A.酸碱度B.酶浓度C.底物浓度D.抑制剂10.(10分)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某种植物。测得植株的呼吸速率和总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适宜且CO2充足。横轴表示实验所用的时间)。回答下列问题:(1)第5--7h呼吸作用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第9--10h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2)与第8h相比,第10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___成为细胞中合成ATP的唯一场所。(3)该植物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快的时刻是第___h时,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刻在第__h之间。(4)在第8h,植物体释放到密闭容器中的氧气量____(大于/等于/小于)植物体消耗的氧气量。11.(15分)某水库引入亚洲公鱼和大银鱼两种经济鱼类,亚洲公鱼以浮游动物为食,产卵期的亚洲公鱼会吞食本种、大银鱼的鱼卵和幼鱼;大银鱼幼鱼主要摄食枝角类、轮虫和原生动物等,成鱼主要捕食小型鱼、虾。请回答下列问题:(1)亚洲公鱼和大银鱼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两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2)捕捞这两种鱼后,有利于一些鱼类种群的发展,原因是___________。若水体中水草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明显减少,则亚洲公鱼和大银鱼的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_。(3)部分亚洲公鱼和大银鱼产卵后,亲体逐渐死亡。其他鱼类吞食尸体后,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一天中氧气含量的变化为,早上的时候最少(晚上植物动物都在呼吸)日出后,逐渐开始增加,一直到下午(15点左右)达到最大值,日落后植物停止光合作用,氧气含量开始减少,然后又到黎明达到最少。【详解】A、傍晚,随着光照越来越弱,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植物释放到外界的氧气虽然逐渐减少,甚至会从外界吸收氧气,但该时间段是全天空气中O2浓度最高的时段,而且温度又不高,故此时能提供给锻炼者的O2最充足,A正确;B、中午;是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较大的时段,单位时间释放到外界的氧气较多,故此时空气中氧气浓度较高,但中午时气温也高,故不有利于锻炼者做有氧呼吸运动,B错误;C、清晨,对于植物来说,经过一晚上的呼吸作用,释放到外界很多二氧化碳;故此时是全天空气中CO2浓度最高的时段,此时运动锻炼者不利,C错误;D、深夜;深夜的气温较白天要低,但人的体温是恒定的,故对人体的细胞呼吸不会减弱,甚至还会由于气温变低,导致细胞呼吸增强,运动时能量消耗更多,D错误。故选A。2、D【解析】

据图分析,T0~T1乙种群的数量大于甲;T1~T2甲、乙曲线处于动态平衡;T2~T3乙种群数量急剧减少;T3~T4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现S型增长(逻辑斯谛增长)。【详解】A、T0~T1时,乙种群数量大于甲种群,但生物量无法判断,A错误;B、K值是种群长时间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不是峰值,B错误;C、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外源性因素调节,如与甲种群竞争的结果,C错误;D、甲种群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呈逻辑斯谛增长,D正确。故选D。3、C【解析】

A.甲处噬菌体是利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其一定含有放射性,A正确;B.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进行DNA的半保留复制,子一代噬菌体都含有32P,子二代噬菌体则不一定含有32P,故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B正确;C.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图2实验不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D.由于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每个噬菌体复制n代,含32P的噬菌体占2/2n,即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小,D正确。故选C。4、C【解析】

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物种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详解】A、鱼活动范围较大,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B、湖泊浅水区和深水区生物种类不同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C、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而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属于该淡水湖的部分生物,C错误。D、该湖由曾经的水草稀少演替至现在的水草茂盛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5、C【解析】

资源空间有限时,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详解】A、环境容纳量(K值)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A正确;B、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B正确;C、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D、由于种群存在K值,因此种植农作物时要合理密植,以避免种群密度过大造成种内斗争加剧,D正确。故选C。6、A【解析】

适宜刺激使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兴奋,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若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则兴奋不能传递到突触后膜。【详解】依据图示可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主要取决于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明显减弱,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减弱甚至不兴奋,主要原因是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三选择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抗体检测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灭活病毒、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等【解析】

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详解】(1)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从被特定抗原感染的机体中获得相应的(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2)若只考虑两两细胞融合,则融合的细胞有三种:B细胞之间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融合及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需要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进行多次筛选,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目前研制的疫苗类型主要有灭活病毒、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等。【点睛】本题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图解为载体,考查了多项生物工程技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生要识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步骤;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特点。8、脲酶(分解尿素的酶)氨(NH3)凝固剂酚红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2.7×118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等知识点。由于细菌分解在尿素的过程中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会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所以可以用检测pH的变化的方法来判断尿素是否被分解,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尿素被分解后产生氨,PH升高,指示剂变红。【详解】(1)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脲酶(分解尿素的酶),因此,配制培养基时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尿素会被分解成氨(NH3)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2)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琼脂,琼脂起凝固剂作用;培养基中添加酚红作为指示剂,可使目标菌落的周围产生红色环带。(3)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然后将1mL瘤胃样液稀释1111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1.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29、27和25,因此据此可得出每升瘤胃样液中分解尿素的(1L=1111mL)中的活菌数=(29+27+25)/3×1111×11×1111=2.7×118。由于每个菌落可能是一个或多个活菌增殖而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低于接种的实际活菌数目。【点睛】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5类,分别是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生长因子。9、酶逐步变性(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变性)前一种后一种酶活性最高(最适温度或50℃)A、D【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1)酶制剂都有其最适反应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两种效应:一方面是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也加快,这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而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变性,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酶的最适温度就是这两种效应平衡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前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后一种效应为主。(2)为验证酶制剂要在低温下保存这一观点,实验基本思路如下:①将等量的淀粉酶制剂,分别置于0℃,25℃,50℃保存一段时间。②在50℃(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3)除温度外,A酸碱度和D抑制剂也会影响酶活性,B酶浓度和C底物浓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酶活性。故选AD。【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点及相关实验设计,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10、氧气浓度升高光照强度减弱直至无光照叶绿体细胞质基质28~10小于【解析】

试验一、曲线表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在实验时间内的变化,6~8h间,光合速率线高于呼吸速率线,9~10时光合作用突然降为0。【详解】(1)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密闭容器中氧气浓度不断增加,所以呼吸作用加快,根据题干“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适宜且CO2充足”,所以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可能是光照强度减弱直至无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