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我的母亲在世时,我尚年幼,并不知道她对我的爱是何等的深沉。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我独自坐在屋檐下,望着漫天飘洒的落叶,思绪飘向远方。这时,母亲走了过来,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轻声说:“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秋天树叶会落吗?”我摇了摇头。母亲微笑着说:“是因为它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衰败,所以选择放手。而你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在生命的秋天里,勇敢地面对衰败,勇敢地放手。”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乡。母亲一直在为我准备行李,她细心地为我整理衣物,为我缝制新衣,还特意为我准备了一盒家乡的特产。临别时,母亲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让妈妈担心。”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母亲已经因病去世。我站在母亲的墓前,泪如泉涌。这时,我才发现,母亲对我的爱是如此深沉。她用她的生命,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命的秋天。1.下列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的怀念”中的“怀念”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B.文章以深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C.文章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D.文章以“怀念”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对作者的关爱。2.文章中,母亲对作者的关爱表现在哪些方面?3.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悟是什么?4.文章以深秋为背景,有什么作用?5.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母亲的形象。B.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C.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秋天的景象与生命联系起来。D.文章运用了记叙手法,叙述了作者与母亲的故事。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普通人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时代的夜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了永恒的传奇。以下是一位名叫张秀兰的普通人的故事。张秀兰,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她出生于我国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田间劳作,深知生活的艰辛。然而,她并没有被困境所打倒,反而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张秀兰的丈夫因病早逝,她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孩子。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地位较低,她不仅要承担家庭的重担,还要面对社会的歧视。然而,她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总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生计,张秀兰学会了编织、缝纫等手艺,靠着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带来了微薄的收入。她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她省吃俭用,送孩子们上学。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成为了社会有用之才。张秀兰的故事传遍了乡里,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什么是母爱如山。【乙】张秀兰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普通人的关注,也让我们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普通人的精神?1.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张秀兰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叙述她的生平事迹,展现了普通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B.文章在描述张秀兰的困境时,使用了“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一表达,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难。C.文章通过张秀兰的故事,传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深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D.文章在结尾处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对普通人精神的思考。2.文章中,张秀兰的故事具有哪些典型意义?A.展现了普通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B.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难。C.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D.以上都是。3.文章中,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展现了张秀兰的形象?A.直接描写B.侧面烘托C.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D.以上都是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传承和发扬普通人的精神”的看法。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道者,所以通天下之志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提倡古文。有《韩昌黎集》。【乙】(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古汉语中,老师、教师的意思。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人。B.道:古汉语中,道路的意思。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C.传:古汉语中,传授的意思。如“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D.业:古汉语中,职业的意思。如“受业”,意思是学业。(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意思是“……的原因”。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中,“夫”是句首发语词,用以引起下文;“庸”是“怎么,哪里”的意思,译为“哪里知道他生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的意思是:哪里知道他生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呢?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D.本文用对比论证方法论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作者认为无论地位高低、年纪大小,只要“道”存在,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4)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分)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分)(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的理解。(6分)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辛弃疾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小题1】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根据以下提示,完成诗句的默写。提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一句诗句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心旷神怡的情感。请写出这句诗句。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原文】秋风萧瑟,落叶飘零。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那条熟悉的小路。小路两旁长满了杨树,秋天的时候,叶子变得金黄灿烂,仿佛给这条小路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走在这条路上,耳边是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脚下则是软绵绵的落叶铺成的地毯。这样的场景总能勾起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在这条路上追逐嬉戏。我们会在堆积如山的落叶里寻找各种形状奇特的叶子作为收藏;也会比赛谁跑得快,看谁能第一个到达路尽头的老槐树下。那时候的日子简单而快乐,没有烦恼和忧愁。长大后,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每当秋风起时,我都会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以及那条承载了太多美好记忆的小路。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瑟:形容秋季草木凋零的样子。B.沙沙声:指风吹过树叶所发出的声音。C.软绵绵:形容落叶给人的感觉柔软舒适。D.无忧无虑:指没有任何忧虑或烦恼的状态。7.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对秋天的喜爱之情B.对自然美景的赞美C.对童年生活的怀念D.对家乡变迁的感慨8.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A.作者认为只有在秋天才能感受到家乡的美好。B.作者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C.家乡的小路因为有老槐树而变得特别有意义。D.秋天的景色让作者想起了许多美好的往事。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的生活经历。②《三国演义》的成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随后,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经过多年的混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三国演义》应运而生。③《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它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一批鲜明的英雄形象。曹操奸诈多疑,刘备仁义宽厚,孙权英勇果断,各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其次,《三国演义》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曹操与刘备的对比,凸显了曹操的奸诈和刘备的仁义;诸葛亮与周瑜的对比,则展现了诸葛亮的多智与周瑜的英勇。最后,《三国演义》在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如“赤壁之战”“空城计”等,都极具戏剧性,引人入胜。【乙】①《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的生活经历。②《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它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一批鲜明的英雄形象。曹操奸诈多疑,刘备仁义宽厚,孙权英勇果断,各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其次,《三国演义》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曹操与刘备的对比,凸显了曹操的奸诈和刘备的仁义;诸葛亮与周瑜的对比,则展现了诸葛亮的多智与周瑜的英勇。最后,《三国演义》在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如“赤壁之战”“空城计”等,都极具戏剧性,引人入胜。③《三国演义》的成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随后,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经过多年的混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三国演义》应运而生。【小题1】阅读上面的文字,下列对“鲜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奸诈多疑,刘备仁义宽厚,孙权英勇果断,各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B.曹操与刘备的对比,凸显了曹操的奸诈和刘备的仁义C.诸葛亮与周瑜的对比,则展现了诸葛亮的多智与周瑜的英勇D.“赤壁之战”“空城计”等,都极具戏剧性,引人入胜【小题2】比较甲乙两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从历史渊源、艺术成就两个方面论述了《三国演义》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D.甲乙两文在论述顺序上,甲文先总说后分说,乙文先分说后总说八、写作题(60分)题目: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事、物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或许是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一段经历……请以“那一次,我懂得了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假设我们要写的题目是:“那一次,我懂得了坚持”。2024年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我的母亲在世时,我尚年幼,并不知道她对我的爱是何等的深沉。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我独自坐在屋檐下,望着漫天飘洒的落叶,思绪飘向远方。这时,母亲走了过来,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轻声说:“孩子,你知道为什么秋天树叶会落吗?”我摇了摇头。母亲微笑着说:“是因为它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衰败,所以选择放手。而你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在生命的秋天里,勇敢地面对衰败,勇敢地放手。”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乡。母亲一直在为我准备行李,她细心地为我整理衣物,为我缝制新衣,还特意为我准备了一盒家乡的特产。临别时,母亲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让妈妈担心。”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母亲已经因病去世。我站在母亲的墓前,泪如泉涌。这时,我才发现,母亲对我的爱是如此深沉。她用她的生命,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命的秋天。1.下列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的怀念”中的“怀念”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B.文章以深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C.文章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D.文章以“怀念”为线索,串联起母亲对作者的关爱。2.文章中,母亲对作者的关爱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母亲在作者年幼时,用她的爱温暖着作者的心灵。②母亲在作者上大学时,细心地为作者准备行李。③母亲在作者毕业后,语重心长地告诫作者要好好照顾自己。3.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悟是什么?答:作者通过母亲的关爱,学会了如何在生命的秋天里,勇敢地面对衰败,勇敢地放手。4.文章以深秋为背景,有什么作用?答:①渲染了凄美的气氛,烘托了作者的心情。②引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5.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母亲的形象。B.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C.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秋天的景象与生命联系起来。D.文章运用了记叙手法,叙述了作者与母亲的故事。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普通人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时代的夜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了永恒的传奇。以下是一位名叫张秀兰的普通人的故事。张秀兰,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她出生于我国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田间劳作,深知生活的艰辛。然而,她并没有被困境所打倒,反而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张秀兰的丈夫因病早逝,她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孩子。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地位较低,她不仅要承担家庭的重担,还要面对社会的歧视。然而,她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希望,总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生计,张秀兰学会了编织、缝纫等手艺,靠着自己的双手,为家庭带来了微薄的收入。她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她省吃俭用,送孩子们上学。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成为了社会有用之才。张秀兰的故事传遍了乡里,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什么是母爱如山。【乙】张秀兰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普通人的关注,也让我们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这种普通人的精神?1.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张秀兰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叙述她的生平事迹,展现了普通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B.文章在描述张秀兰的困境时,使用了“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一表达,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难。C.文章通过张秀兰的故事,传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深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D.文章在结尾处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对普通人精神的思考。答案:B2.文章中,张秀兰的故事具有哪些典型意义?A.展现了普通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B.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难。C.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深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D.以上都是。答案:D3.文章中,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展现了张秀兰的形象?A.直接描写B.侧面烘托C.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D.以上都是答案:C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传承和发扬普通人的精神”的看法。答案:传承和发扬普通人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品质,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往直前。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夫道者,所以通天下之志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提倡古文。有《韩昌黎集》。【乙】(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古汉语中,老师、教师的意思。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人。B.道:古汉语中,道路的意思。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C.传:古汉语中,传授的意思。如“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D.业:古汉语中,职业的意思。如“受业”,意思是学业。(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意思是“……的原因”。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中,“夫”是句首发语词,用以引起下文;“庸”是“怎么,哪里”的意思,译为“哪里知道他生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的意思是:哪里知道他生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呢?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D.本文用对比论证方法论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作者认为无论地位高低、年纪大小,只要“道”存在,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4)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分)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分)(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1)B(2)D(3)A(4)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管他年纪比我大还是小呢?②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5)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存在“道”,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这表明,学习应该打破贵贱、长幼等界限,以“道”为准则,尊重并学习那些有“道”的人。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师生关系中的平等性。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辛弃疾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小题1】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答案:【小题1】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以下修辞手法:①借代:用“怒发冲冠”代指愤怒,用“潇潇雨歇”代指雨停;②夸张:形容诗人心中的愤怒和激动。【小题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①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②抒发了诗人恢复祖国河山的豪情壮志。艺术特色:①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②运用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诗人的心情;③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气势磅礴。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根据以下提示,完成诗句的默写。提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一句诗句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心旷神怡的情感。请写出这句诗句。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解析: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人登上鹳雀楼,俯瞰远方,感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他对壮阔山河的赞美和心旷神怡的情感。这句诗句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原文】秋风萧瑟,落叶飘零。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那条熟悉的小路。小路两旁长满了杨树,秋天的时候,叶子变得金黄灿烂,仿佛给这条小路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走在这条路上,耳边是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脚下则是软绵绵的落叶铺成的地毯。这样的场景总能勾起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在这条路上追逐嬉戏。我们会在堆积如山的落叶里寻找各种形状奇特的叶子作为收藏;也会比赛谁跑得快,看谁能第一个到达路尽头的老槐树下。那时候的日子简单而快乐,没有烦恼和忧愁。长大后,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每当秋风起时,我都会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以及那条承载了太多美好记忆的小路。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瑟:形容秋季草木凋零的样子。B.沙沙声:指风吹过树叶所发出的声音。C.软绵绵:形容落叶给人的感觉柔软舒适。D.无忧无虑:指没有任何忧虑或烦恼的状态。答案:A解析:“萧瑟”在此处用来形容秋风带来的凉爽感及环境氛围,并非专指“草木凋零”的样子。其他选项均符合文意。7.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对秋天的喜爱之情B.对自然美景的赞美C.对童年生活的怀念D.对家乡变迁的感慨答案:C解析:通过描述自己与小伙伴在家乡小路上玩耍的经历,以及长大后对这段经历的回忆,可以看出文章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8.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A.作者认为只有在秋天才能感受到家乡的美好。B.作者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C.家乡的小路因为有老槐树而变得特别有意义。D.秋天的景色让作者想起了许多美好的往事。答案:D解析:文章开头提到每当秋风起时就会想起家乡的小路,接着详细描绘了这条路上发生的种种美好事情,表明秋天的景色确实触发了作者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回忆。因此D项最为贴切。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的生活经历。②《三国演义》的成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随后,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经过多年的混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三国演义》应运而生。③《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它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一批鲜明的英雄形象。曹操奸诈多疑,刘备仁义宽厚,孙权英勇果断,各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其次,《三国演义》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曹操与刘备的对比,凸显了曹操的奸诈和刘备的仁义;诸葛亮与周瑜的对比,则展现了诸葛亮的多智与周瑜的英勇。最后,《三国演义》在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如“赤壁之战”“空城计”等,都极具戏剧性,引人入胜。【乙】①《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叙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以及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人物的生活经历。②《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它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一批鲜明的英雄形象。曹操奸诈多疑,刘备仁义宽厚,孙权英勇果断,各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其次,《三国演义》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曹操与刘备的对比,凸显了曹操的奸诈和刘备的仁义;诸葛亮与周瑜的对比,则展现了诸葛亮的多智与周瑜的英勇。最后,《三国演义》在情节安排上独具匠心,如“赤壁之战”“空城计”等,都极具戏剧性,引人入胜。③《三国演义》的成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随后,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经过多年的混战,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三国演义》应运而生。【小题1】阅读上面的文字,下列对“鲜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奸诈多疑,刘备仁义宽厚,孙权英勇果断,各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B.曹操与刘备的对比,凸显了曹操的奸诈和刘备的仁义C.诸葛亮与周瑜的对比,则展现了诸葛亮的多智与周瑜的英勇D.“赤壁之战”“空城计”等,都极具戏剧性,引人入胜【小题2】比较甲乙两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血透消化道出血护理查房
- 外挂保温贴片施工方案
- 胃间质瘤的术后护理常规
- 线描毛绒玩偶课件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1.2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2025-2030中国屋面防水卷材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商品住房销售服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小豆蔻油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α-戊基肉桂醛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教学仪器制造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重庆大轰炸优秀课件
- 专题01《水银花开的夜晚》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 外贸客户报价单中英文格式模板
- 中药学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归纳
- 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书
- JJF 1338-2012相控阵超声探伤仪校准规范
- GB/T 13911-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泉州南音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7200字)】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五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发展及曲折
- 现代汉语词汇学精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