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题专题(59)
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7小题,共540.0分)
1.如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中,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图中A、B两地受热的是地,空气做(上升或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
气压,高空形成气压(填高或低)。
(3)仅从热力因素考虑,白天时,若图中所示构成一个“海陆风环流”,则此时吹,若
图中所示构成一个“山谷风环流”,则此时吹风。
(4)在图中画出A、B处空气流动方向。
(5)从以上可看出,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如图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虚线表示等压线,箭头①②③④表示的是风受到的力和风向。
读图完成问题。
(1)①表示;②表示;③表示;④表示o
(2)该图表示的半球的风向示意图。
(3)图中甲、乙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为;判断的理由为。
3.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4(TN地区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
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图的草图,请据此回答。
(1)建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因素,实现这一目
的的原理是
(2)该温室冬季出产的西红柿品质明显不如夏季,解释其原因。
(3)温室需定期通风,通风的目的是。
(4)运用玻璃温室的原理,解释人们在傍晚制造烟雾防防止霜冻的可能原因。
4.如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若相邻两条等压线相差2百帕,则图中甲、乙两处的等压线值分别为:甲是百帕,
乙是百帕.
(2)A和B两处风力较大的是,原因是.
(3)图中A、B、C、D所标风向正确的是.
(4)高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与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地区相比,昼夜温差小的是哪个地区?
.原因是.
5.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在图中用“t”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当地吹(海
风、陆风).
(4)如果A、B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减弱).
(5)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则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6.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气温(七)降水盘(mm)
东京
(1)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百帕。(选择字母)
A.30(2)此时,西安吹.风。与郑州相比,这两城市风力较大的是,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
(3)此时,西安和北京两地比较日较差大的是,判断理由是
(4)读图中北京(4(TN,116°E)和东京(36°N,140°E)的气候资料图,从气温和降水两方
面对比两地气候的差异,并谈原因。
7.如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图反映了北半球(季节)的季
风环流。
(2)该季节甲处形成了(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现天气。
(3)乙处的风向为,丙处位于(风带)。
(4)此季节,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
地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炎热多雨),此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成因
是。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
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图1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
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图I图2
(1)民居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
解释。
(2)冬季白天人们紧闭屋后窗户,开启前门。分析白天紧闭屋后窗户的原因。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
和宽谷组成,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表现为东北坡较多,西南坡较少。近
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
材料二: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
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显著。如图为冰川风
形成示意图。
材料三:阿尔卑斯山的克维尔塔尔谷地,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生长喜冷植物,而谷风影响的
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的奇怪现象。
(1)试分析祁连山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的原因。
(2)简述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
(3)推测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克维尔塔尔谷地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产生的原因。
10.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2018年9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发布首期成果,指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
显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农业、工程建设、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三江源地
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
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
(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
(2)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增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
(3)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简述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运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11.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冷锋天气系统引发的大风扬尘气象灾
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50°
40。气象灾害
二-J实时分布区
---1015—x
等压线(hPa)
90s100°110°120°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两地风力差异的理由。
(2)描述乙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此季节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
12.读“季风分布图1”和A、B、C、D四幅气候资料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为月份季风分布图,判定理由是;
(2)东亚地区此季节盛行的季风是,该季风是从高压辐
射出的。此季节安徽淮北地区气候特点是。
(3)南亚印度半岛气候类型是,夏季盛行季风,该季风是怎形成的?
(4)图1中甲地气候资料是A、B、C、D四幅气候资料图中的图,该地一年中最热月
份为月,分析原因: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年楚河为雅鲁藏布江右岸最大支流(如图),全长217公里,流域面积1.113万平方公里,
属于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料及流量分布见表1)。河谷地区海拔3800-5000m,
昼夜温差大。夏季白天谷内气温可高达29℃,晚上多夜雨,夜雨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大部
分河谷两岸雪山连绵,山高坡陡。区域内天然植被稀少。
表1:楚河流域的气候与流量分配表(平均状况)
月份123456789101112
平均气温(℃)46-1.92.05.39.112.712.511.59.96.20.6-3.8
降水量(mm)0.20.41.44.74765.7100.2110.950.43.81.1
0.4
流量百分比3334610192416633
(1)简述年楚河不同季节的主要补给水源。
(2)简述年楚河谷夏季白天气温较高的原因。
(3)分析年楚河谷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14.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对流层中“热力环流原理”过程中所绘制的示意图(其中甲在乙
(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丙、丁四点,气温和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分别为、
(3)若图中甲乙两地表示市区和郊区,则表示郊区的是地,其理由是。
(4)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丙、丁之间的风向
为。
(5)比较甲乙近地面太阳辐射强度差异,并说明原因_________
(6)图中甲、乙两地表示陆地和海洋,两名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划船返回陆地方向感觉比原来
划向海洋方向更轻松(游玩共耗时两小时左右)。试判断两名同学游玩时间是在白天还是在夜
晚,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解释理由
15.读“三种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
(1)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事物名称:②、③、④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A作用、B作用和散射作用。
(3)近地面大气直接的、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填序号)。
(4)与阴雨天相比,晴天昼夜温差________(大或小),解释原因:
16.如图两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甲乙两地中,气压较低的是.,气温较低的是,近地面天气晴朗的是
(2)假若图1所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城市的是地,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
(3)图2中A地为_____压中心(高或低),此时北半球为季节,西安的风向应为o
(4)图2中北京与东京相比,风力较小的是:;理由是o
17.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
城市“高温化”。如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根据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1)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
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17的①、②两地中的地。在该处建设新厂的利、弊分别是
(2)与郊区相比,市区降水比郊区多,形成“雨岛效应”。试结合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说明原
因。O
(3)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
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关于城市不透水面与内涝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项选择题)。
A.城市不透水面利于雨水的收集利用
B.内涝可能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可减少城市暴雨
D.优化城区雨污管网利于缓解城市内涝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
(4)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列举大量布置植被
浅沟对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8.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
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有
大
片
篇
风力发电厂
(1)指出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风向的成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3)说明甲地作为新疆风力发电基地的有利条件。
1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和乙两圈层的分界面是(名称),该分界面的划分依据是。
(2)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大洋地壳平均厚度
(填或“=")
(3)丁一般认为是的发源地,该区域名称是。
(4)月球夜晚温度可低至-183℃,主要是因为没有(填序号)辐射存在,即没有大气作
用,夜晚降温速度快。
(5)①和②的辐射类型是(填“相同”或“不同”),①的辐射量②的辐射量
(填“>”、或"=")。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
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1)若此图示意热力环流,则甲、乙中气温较高的是,气压较高是的.
(2)若此图示意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选填城市或乡村)。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③处适宜布局O
(3)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乙处为,人类对图中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填序号)。
(D
21.如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数字代号各带代表的地理意义:①、②、④______。
(2)由图可看出,近地面大气吸收的②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3)简析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
22.问题探究。
经典歌曲《军港之夜》创作于1980年,以中国人民海军军舰远航后返港夜晚为情景,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海军战士热爱祖国、心系海疆的心境。以下是部分歌词: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
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海风你轻轻地吹,
海浪你轻轻地摇,
年轻的水兵多么辛劳,
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让我们的水兵好好睡觉……
(1)有同学说,根据《地球上大气》中所涉及的地理原理,歌词中的“海风你轻轻的吹”一句
表述显得欠妥当。该同学运用到的地理原理是。请绘制示意图说明其原因。
(2)说明此时该地海水运动特点并分析原因。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军事航空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假设某部队欲从图中H地出发,乘直升机超低空飞行到L地执
行某项任务,如图为两地附近相应高度等压线图。
(1)若图示虚线为该直升机超低空飞行路线,则前往L地与返回H地过程中,哪个更节能?
为什么?
(2)据图判断a地近地面风向。
(3)飞机在往返过程中,飞行至a点和b点时,所受风力影响较大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II变化曲线图”。
气温(、:)
丙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C,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量来源
是o(填字母)
(2)材料二反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o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图
甲所示原理,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
(4)图乙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据甲图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
由。
25.图1为华北地区某城市2013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C)等值线图,图2为该气温
分布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如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城
郊之间近地面风向应该是0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城区生产和生活释放大量热量
B.城区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区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区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若在图2中甲地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某班级学生为了
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后面的思
考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
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在图1中用线条和箭头画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C------------------D----------------------------高处(可看作高空)
-B-------------------A--------------------------低处(可看作近地面)
纸屑।铁板(可看作地面)
图2
(2)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大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上出现
T大气运动T热力环流。
(3)若图2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的等压
面。
(4)由此得出图2中A、B、C、D四点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列为;四点气温由高到低排列
为。
(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请说出一个生活实例。。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等压线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3)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乙地,两地气温日较
差较小的是,判断理由是。
(4)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丙、丁之间的风向为。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
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
A.造纸厂B.火力发电厂C.家具厂D.电子厂
【答案与解析】
1.答案:④②A上升低高海风谷风冷热分布不均
解析:解:(1)据图可知,只有④位于等压面以下,故④的气压最高,②在垂直方向上距离等压面
最远,故②的气压最低。
(2)据图可知,④处等压面上凸,故为高压,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故A地受热,近地面形成
低压。
(3)白天,陆地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
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白天上顶升温快,盛行上升气流,上顶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升温慢,
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山谷吹向上顶。
(4)A地高空为高压,故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B地高空为低压,故盛行下沉气流,近
地面形成高压,风由B地吹向A地。
(5)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匀,导致大气垂直方向的运动,导致水平方向存在气压差,故导致大气在
水平方向上由高压吹向低压。
故答案为:(1)④;②。
(2)A;上升;低;高。
(3)海风;谷风。
(4)如下图:
1000-
AB
(5)冷热分布不均。
(1)考查等压面的知识,等压面上凸高压,下凹低压。
(2)考查受热不均匀导致大气的运动,受热较多的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
低压,相对冷却的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3)考查常见的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山谷风和城郊环流。
(4)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水平方向上,大气由高压吹向低压。
(5)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
形式。地面冷热不均一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一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一水平气
压梯度力一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2.答案: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北甲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解析:解:(1)据图可知,②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③沿着
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向30。-45。,故为风向,①与风向方向相反,故为摩擦力,④与风向垂直,故
为地转偏向力。
(2)该图的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故位于北半球。
(3)图中甲处的等压线较密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
故答案为:(1)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
(2)北。
(3)甲;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1)考查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近地面大气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
同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2)考查地转偏向力的知识,由于地球自转,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
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3)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从风源地、摩擦力和地形三个方面考虑。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
问题。
3.答案:热量温度温室效应调节气温;调节大气成分,补充CO?
解析:解:(1)建温室的目的主要是改善作物生长的热量因素,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温度温室效
应。
(2)该温室冬季出产的西红柿品质明显不如夏季,其原因是光照不足。
(3)温室需定期通风,通风的目的是调节气温;调节大气成分,补充C02。
(4)人们在傍晚制造烟雾防防止霜冻的可能原因是增加灰尘,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增加CCh
的浓度,加强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故答案为:(1)热量;温度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通过玻璃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增高;
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
(2)光照不足。
(3)调节气温;调节大气成分,补充CCh。
(4)增加灰尘,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增加C02的浓度,加强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4.答案:10061010AA处等压线比B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B处大AD低压中心低
压中心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太阳辐射被云层反射而削弱,气温不会太高晚上云层的逆辐射强,保
温作用显著,气温不会太低.所以昼夜温差小
解析:解:(1)根据等压线数值的分布规律,若相邻两条等压线相差2hpa,则图中甲、乙两处的
等压线值分别为1006百帕、1010百帕.
(2)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A和B两处风力大的是A.
(3)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A点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
向右偏转,正确;B点是由低气压流向高气压,向左偏转,错误;C点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既由高
压流向低压又由低压流向高压,错误;D点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正确.
(4)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阴天
昼夜温差小.
故答案为:
(1)1006;1010.
(2)A;A处等压线比B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B处大.
(3)AD.
(4)低压中心;低压中心常出现阴雨天气,白天太阳辐射被云层反射而削弱,气温不会太高晚上云
层的逆辐射强,保温作用显著,气温不会太低.所以昼夜温差小.
主要考查了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分布规律判断气压值个气压中心,具体一
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
风力越大.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压线数值的判断、风力和风向的判断.
5.答案:④⑤B海风增强西北风
解析:解:(1)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故④等
压面最偏下,故气压最高,⑤等压面最偏上故气压最低.
(2)A高空等压面下凹,故为低压,则大气近地面为下沉高压,B相反近地面为上升低压;在水平
方向上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故形成逆时针的环流.
(3)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故B为陆地,吹海风.
(4)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故温
度差异越大,则热力环流的势力越强.
(5)A为高压,B为低压.故由A流向B,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为向东方向,北半球向右偏,故为
西北风.
故答案为:
(1)④⑤
高度(米)
3000、
(2)如图2000-
1000-
(3)B海风
(4)增强
(5)西北风
(1)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压面上压强
相等.
(2)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热力环流的过
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
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3)热力环流的典型例子为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4)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5)近地面的风,会同时收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
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三是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
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掌握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等压面的弯曲特征、判别方法即可,属于基础题.
6.答案:(1)B
(2)偏北风西安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分)
(3)北京冷锋控制,阴雨天
(4)气温:北京年较差大于东京
降水:北京降水量小于东京,北京降水季节差异大于东京
影响因素:纬度海陆位置
解析:(1)本题考查气压差的计算,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图可知,1035Vp(甲)<1040,1000<P(乙)<1005,
30<P(甲)-P(乙)<40,故B符合题意,故选B。
(2)本题考查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风
的形成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在北半球向右偏和等压线呈一定的夹角,
故西安此时吹偏北风,由于西安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于郑州。
(3)本题考查气温日较差的对比,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大
气受热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图可知,高压脊控制西安,天气晴好,气温日较差较大;低压左
侧的低压槽控制北京,形成冷锋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4)本题考查气候特点的对比,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气候
的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故气候特点的对比也是气温和
降水特点的对比。受纬度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温:北京年较差大于东京;降水:北京降水量小于
东京,北京降水季节差异大于东京。
7.答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高干冷(晴朗)西北东南信风南高温多雨温和多
雨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解析:解:(1)我国东部地区位于世界最大大洋与大陆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
的季风气候。图中风从陆地吹向周边海洋,说明陆地形成
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
(2)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图中风从甲处吹向周边,因此甲处形成了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
高压,为北半球冬季,多出现干冷天气。
(3)读图可知,乙处的风向为西北风。丙位于赤道与30%之间,为东南信风带。
(4)读图可知北半球为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因此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年中偏南的位置。丁
位于赤道低压影响下高温多雨。此时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冬季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故答案为:(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
(2)高;干冷(晴朗)。
(3)西北;东南信风。
(4)南;高温多雨;温和多雨;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1)我国东部地区位于世界最大大洋与大陆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图中风从陆地吹向周边海洋,为北半球冬季。
(2)图中风从甲处吹向周边,因此甲处形成了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高压,为北半球冬季,多出现
干冷天气。
(3)读图可知,乙处的风向为西北风。丙位于赤道与3(TS之间,为东南信风带。
(4)读图可知北半球为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因此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年中偏南的位置。丁
位于赤道低压影响下高温多雨。地中海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解题关键是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影响的了解,熟记不同季节大陆和海洋上的气压中心及名称等基础
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8.答案:解:(1)民居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白天石子地面增温较快,形成低压;林木增
温较慢,形成高压,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2)冬季,我国各地多吹西北风,白天人们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只开启前门,能
够切断穿堂风。
故答案为:(1)近地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高空相反,形成穿堂风。
(2)(冬季)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同时切断穿堂风。
解析: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
2、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
较。
考查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9.答案:解:(1)根据所学知识祁连山东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多阴雨天,太阳辐射弱,气温
较低,而西南坡处于背风坡,阴雨天少,晴天多,气温较高,所以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
(2)冰川风和山风风向一致,会延长山风的影响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加强其影响程度;和谷风
风向相反,会缩短谷风的影响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3)根据上题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冰川融化增加,面积减小,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冰川风势
力减弱。
(4)冰川风气温较低,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冷空气集聚,气温低,适合生长喜冷植物;冰缘地区
较暖的空气上升形成的谷风气温较高,到达山腰地带,该地温度较高。可生长喜暖阔叶树,从而形
成了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
故答案为:(1)东北坡为阴坡,气温低,东北坡面对河西走廊,夏季东南季风影响该地,在东北坡
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有较多冰川分布。西南坡为阳坡,气温高;西南坡面对青藏高原,降水稀
少,冰川面积较少。
(2)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3)冰川风势力变弱。全球气候变暖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冰川面积减少,且变得破碎,冰雪
面气温与同高度山谷气温的温差变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4)阿尔卑斯山现代冰川发育,冰川风影响大,密度大的冷性冰川风下沉到谷底,使谷底适宜生长
喜冷植物;密度小的暖性谷风被迫抬升到冰川风之上,受其影响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这种
局部地段的“逆温”现象导致植被垂直分布“倒置”。
解析:(1)冰川多少原因的分析可以从气温和降水,阳坡、阴坡和迎风坡、背风坡角度分析。
(2)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可以从冰川风与山谷风方向一致或相反等情况分析。
(3)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可以从全球气候变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角度分析.
(4)克维尔塔尔谷地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冰川发育和冰川风影响等角
度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的理解,并熟记基础知识,同时分析题中
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10.答案:(1)气温总体升高;降水大部分地区增加;但三江源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降水有所减少。
(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覆盖率降低,高原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显
著下降,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气温升温速度增快。
(3)变化趋势:水量先增加,后减小。原因:由于三江源区域分布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气
候变暖会导致短时期内冰川融化加剧(或冻土解冻),河流水量增加。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加上冰
川融化加速,冰川面积变小,冰川融水补给减少,河流流量减少。
(4)冻土融化,冻融频繁破坏路基稳定性;冻土融化和大量冰雪消融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影响铁路运营。
解析:(1)本题考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变化趋势应从整体和局
部两方面分析。结合图示信息,气温总体升高;降水大部分地区增加;但三江源地区和黄河上游地
区降水有所减少。
(2)本题考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原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受全球
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覆盖率降低,高原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显著下降,下
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气温升温速度增快。
(3)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及原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
三江源区域分布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气候变暖会导致短时期内冰川融化加剧(或冻土解冻),
河流水量增加。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加上冰川融化加速,冰川面积变小,冰川融水补给减少,河流
流量减少。因此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先增加后减少。
(4)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对铁路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气候变暖会使冻土融化,
冻融频繁破坏路基稳定性;冻土融化和大量冰雪消融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铁路
运营。
11.答案:(1)甲、乙两地相比,乙地的风力较大。
原因: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1分);乙地等压线密集,气压
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
(2)乙地天气状况:大风、降温,沙尘漫天。
原因: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
地表干燥,沙源丰富;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
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天气。
(3)丙地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此季节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华北平原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
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
解析:(1)本题考查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读图可知,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
且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而乙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
(2)本题考查冷锋天气特征及原因。读图可知,乙地位于冷锋锋后,经历冷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
天气;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而冷锋锋前
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
天气。
(3)本题考查防止低温冻害所采用的农业技术措施。由图可知,丙地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此季节为
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华北
平原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
12.答案:(1)7亚欧大陆上分布着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东亚、南亚地区吹夏季风)。
(2)东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威夷高压)高温多雨。
(3)热带季风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
转而形成西南风。
(4)A5月5月太阳直射甲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雨季没到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削弱
得少,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增温作用强。
解析:本题考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亚欧大陆东部和南部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海洋形成高压中心,陆地
形成低压中心,说明海洋受热少、陆地受热多,说明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份。
(2)夏季东亚盛行东南季风,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增温快,形成低压,海洋
增温慢,形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威夷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
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东南季风;安徽淮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3)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因为,夏季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北
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为西南季风,其性质是湿热
风。
(4)甲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图2中A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全年
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C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D图7月气
温低,属于南半球气候,与题意不符。所以A正确;该地最热月份是5月份,因为该地纬度低,5
月太阳直射甲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雨季没到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地面得到
太阳辐射多增温作用强。
13.答案:(1)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冬季:地下水。
(2)纬度较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海拔较高,白天多晴朗天气,大气洁净稀薄,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少,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河谷内植被稀少,升温快;河谷地形,热量不易散失。
(3)河谷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印度洋)的暖湿季风(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较充
沛;夜晚,河谷两岸山地降温快,来自山顶的冷空气势力强,沿陡坡快速下沉,使河谷内的暖湿空
气强烈抬升而多夜雨。
解析:(1)本题考查年楚河不同季节的主要补给水源,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
力。根据年楚河流域的气候与流量分配表及材料可知,该地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是高
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冬季是地下水补给。
(2)本题考查年楚河谷夏季白天气温较高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根据题中经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河谷地区海拔3800~5000m,海拔较高,
白天多晴朗天气,大气洁净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多;河谷内植被稀少,
升温快;该地为河谷地形,热量不易散失。
(3)本题考查年楚河谷夏季多夜雨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年楚河
谷夏季夜雨特别多的原因可从该地的季风气候以及河谷两岸山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河谷
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印度洋)的暖湿季风(西南季风)的影响,水汽较充沛;夜晚,
河谷两岸山地降温快,来自山顶的冷空气势力强,沿陡坡快速下沉,使河谷内的暖湿空气强烈抬升
而多夜雨。
14洛案:(1)顺时针流动(如甲-丁-丙-乙)
(2)甲>乙>丁>丙乙〉甲>丁>丙
(3)乙地甲地气流以上升为主,乙地气流以下沉为主:郊区气温较市区低,郊区气流以下沉为
主(或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市区气流以上升为主)。
(4)东北风西风
(5)乙地的太阳辐射强于甲地乙地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以下沉为主,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空
气水汽不易饱和,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故近地面太阳辐射较强。(或甲地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以上升为主,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降温,空气水汽易饱和,空中云量增厚、增多,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大,故近地面太阳辐射较弱。)
(6)白天理由: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解析:(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
力。解题关键是判断丙丁气压高低。由图可知:丁与丙在同一平面,丁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丁气
压大于丙,说明甲地受热空气上升,丁形成高空高压,甲形地地面低压;丙地气压低,说明乙遇冷
空气下沉,乙地形成地面高压,丙地形成高空低压;同一水平面,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即大气从
乙流向甲,从丁流向丙。所以,顺时针画出环流模式。
(2)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中气温气压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
力。解题关键是通过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判断。通过上题分析,近地面,甲是低压,乙是高压,则
乙大于甲;高空,丙是低压,丁是高压,则丁大于丙;垂直方向,近地面气压永远大于高空,则甲
大于丁,乙大于丙,所以,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乙、甲、丁、丙。
甲地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乙地大气冷却收缩下沉,所以,甲地气温高于乙;乙地受来自近地面的热
空气的影响,气温高于并;近地面的气温大于高空,所以,甲高于丁,所以,甲、乙、丙、丁四点
的气温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甲〉乙>丁>丙。
(3)本题考查城市热岛环流,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
是通过热力环流的形成判断城郊。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郊区比城市地面冷,地面风由郊区
吹向城市。通过(1)的分析,近地面的风从乙吹向甲,所以表示郊区的是乙。
(4)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由乙吹向甲,受地转偏
向力影响右偏,吹东北风。丙丁之间风由丁吹响丙,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吹西南风。
(5)本题考查甲乙近地面太阳辐射强度差异,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
能力。解题关键是判断甲乙的天气。甲地空气上升,易遇冷凝结成雨,多阴雨天气;乙地空气下沉,
不易凝结成雨,多晴朗天气。乙地晴天多,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间地面辐射强,大气
逆辐射弱,降温快,所以,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乙地。
(6)本题考查海陆风,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
海陆风的形成过程。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划
船返回陆地方向顺风走,要轻松;晚上,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
吹向海洋,划船返回陆地方向逆风走,要费劲。
15.答案:(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吸收反射
(3)③
(4)大晴天少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所以晴朗的白天气温高;晚上,由于云少,大气逆辐射作
用较弱,所以晴朗的夜晚温度低。
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
能力。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代表达到大气上界
的太阳辐射,②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代表地面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
(2)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读图可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A吸
收作用、B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3)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指的是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直接的、主
要的能量来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水能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大气、水吸收地面辐
射后保温作用强。
(4)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主要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两方面分析。晴天少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所以晴朗的白天气温要高些;晚上,由于
云少,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所以晴朗的夜晚温度要低些,因此与阴雨天相比,晴天昼夜温差大。
16.答案:乙甲甲乙甲高冬季西北风东京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解析:解:(1)乙地等压面下凹,为低压,甲地等压面上凸,为高压,故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
多晴朗天气。
(2)城市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郊区温度较低。
(3)A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
高压中心。据图可知,先此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方向,并且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
作用下,向右发生偏转,最终为西北风。
(4)据图可知,此时冬季的等压线较稀疏,故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
故答案为:(1)乙;甲;甲。
(2)乙;甲。
(3)高;冬季;西北风。
(4)东京;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1)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知识,主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
(2)考查热力环流的知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
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T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T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T水平
气压梯度力一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3)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风力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4)考查风力大小的知识,等压线密集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天气系统、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
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17.答案:②利: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弊: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污染与
郊区相比,市区气流做上升运动,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易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因而降
水比郊区多,形成“雨岛效应”。BD下渗
解析: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热岛环流在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②位于城市热岛环
流之外,所以有严重大气污染的某企业应布置在②处;在②处布置有严重大气污染的企业,能够减
轻对城市的大气污染,但污染源会停留在②处,加剧对当地环境的污染。
(2)读图可知,城区热空气做上升运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易于凝结,再加上由
于城市工业生产和交通尾气会排放大量颗粒物,有更多的凝结核,故容易成云致雨。
(3)城市不透水路面会加重城市的内涝,不能有效收集城市的雨水,A选项错误;城市内涝往往城
区河流水位上升,使城市交通受阻和物品财产的损失,B选项正确:优化城区雨污管网有利于加快
雨污水的排泄,不易造成内涝,D选项正确;加高城区防洪大堤会导致城区河流水位相对升高,不
利于城市雨水、污水的流出,容易加重城市内涝,C选项错误。BD选项正确。
(4)在城市中用植物浅沟代替不透水地面,增加了城市中泥土出露的面积,增加了地表水下渗的量。
如果在城市中大量布置植物浅沟,大量增加地下水的入渗量,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并有利于地下
水位的回升。
故答案为:
(1)②;利: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
弊: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污染。
(2)与郊区相比,市区气流做上升运动,气流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水汽易冷却凝结,成云致雨,
因而降水比郊区多,形成“雨岛效应”。
(3)BDo
(4)下渗;地下水增加(地下水位回升);地表水减少,减轻城市内涝;城郊温差减小,城市热
岛效应减弱。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热岛环流在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
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减少对城区的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