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鸡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鸡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鸡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鸡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着鸡蛋、鸡肉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养鸡模式开始由粗放式、散养式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养殖的规范性,增加了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但也加大了鸡疫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鸡疫病蔓延风险。为了更好地促进养鸡业发展,降低鸡疫病发生概率,需要对鸡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1鸡疫病的主要特点及原因1.1主要特点鸡的疫病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疾病类型较多,能够对鸡造成危害或威胁的疾病有50多种,包括中毒性疾病、营养代谢病、寄生虫病、传染病等多个类型。其中传染病是危害鸡安全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一旦感染会出现生产性能下降,甚至造成大量死亡现象;(2)新疫病频发,比如肉鸡腹水综合征、产蛋减少综合征、鸡病毒性关节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鸡传染性贫血等多种疾病;(3)病原变异和发病非典型化,发病非典型化使得许多旧疾病以新的面貌出现,病原抗原性显著增强,即使以前接种过疫苗,仍然会发病。例如,鸡马立克氏病和鸡法氏囊病都出现过非典型化发病和毒株毒性加强的相关报道;(4)随着养鸡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养殖污染现象日益严重,而这也使得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明显增多,危害性日益加大;(5)复合症及混合感染导致疾病日益复杂,中毒性疾病及营养代谢病明显增多。1.2发病原因(1)病原体变异增强。许多鸡病都出现了病原体变异或新病原体,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法氏囊病等都出现了许多变异毒株,直接导致原有疫苗对变异毒株免疫效果不佳或完全失效;(2)养殖环境的影响。许多养殖户没有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合理控制间距,鸡场间距过近,加之卫生消毒不到位,人员流动频繁,病死鸡随意丢弃,保温御寒较差等,导致鸡疫病较为高发。一旦鸡疫病暴发,会迅速向周边几个养鸡场蔓延扩散,呈现地方性流行;(3)细菌病抗药性日益增强。导致细菌病疾病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是饲料中大量添加抗菌药物。除此之外,平时的疾病防控过于依赖抗菌药物等。抗菌药物虽然有很好的抗菌、抑菌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极易使细菌疾病产生抗药性,进而对鸡细菌性疾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2鸡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2.1养殖户防治知识缺乏随着鸡疫病病情的日益复杂、种类的增加,加之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管理方式粗放,对免疫时机及防疫方法无法很好地把握,进而使鸡疫病防控、免疫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易诱发各类传染病,导致免疫失效。例如,在对鸡新城疫免疫时,通常采用克隆30株疫苗或Lasota疫苗饮水免疫,但是殊不知饮水免疫会对疫苗免疫效力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许多鸡在疫苗接种后仍感染鸡新城疫;同时,一些养殖户在对鸡新城疫免疫时,盲目加大疫苗剂量,甚至在鸡1日龄就为其接种I系苗,进而导致疫苗接种剂量越来越大,鸡新城疫病毒毒性越来越强,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此外,在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时,随意增加接种剂量,进而对鸡法氏囊造成损伤,导致鸡免疫力下降,出现免疫失败或继发感染。2.2环境污染严重部分养殖户过于急功近利,只注重疫苗免疫,对卫生消毒、隔离、检疫等综合性防治举措缺乏必要重视,加之养殖密度过大,进而导致鸡疫病暴发、扩散。除此之外,随着鸡肉、鸡蛋需求的不断增加,鸡及其制品贩卖调运日益频繁,加速了鸡疫病的传播;另外,养殖户随意丢弃病死鸡,不良商贩倒卖、加工病死鸡制品等,都间接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导致鸡疫病防控日益困难。2.3混合感染增加鸡疫病并发或继发现象日益增多,导致鸡疫病防控难度日益加大。随着养殖密度的日益加大,鸡疫病种类的日益增加,加之预防举措不利、环境消毒不严,导致两种及以上病原体继发或同时感染现象日益普遍。有两种以上疫病同时并发感染的,如鸡支原体病和鸡大肠杆菌病;有两种以上病毒同时感染的,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鸡新城疫;有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如大肠杆菌病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寄生虫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如鸡球虫病和鸡新城疫;有寄生虫和细菌同时感染的,如鸡球虫病和鸡大肠杆菌病;有饲养管理与遗传因素混合造成的,如鸡呼吸道疾病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疾病虽然病原体不同,但是却能引发相同的症状,如鸡毒支原体感染、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VA缺乏、福尔马林中毒、鸡大肠杆菌病等,都能导致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当前病原体混合感染极为常见,所以单一的疫苗接种无法起到理想的免疫效果。与此同时,白血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等疫病,如果疫苗接种不当,甚至会对鸡免疫系统造成抑制。3应对鸡疫病的措施做好鸡疫病防治工作,对防止鸡疫病蔓延扩散,减少鸡养殖损失,提高养鸡效益有重要作用。要秉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重点预防传染病,同时也要适当兼顾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等其他疾病类型。3.1了解鸡病流行特点,掌握鸡病发生规律随着养鸡业的快速发展,鸡病问题日益复杂,其发生和流行有以下特点。(1)鸡病种类日益增多,新病不断出现,旧病尚未消除,其中以传染病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2)环境性、细菌性传染病发病率日益提高,危险性日益加大。如鸡副嗜血杆菌病、鸡支原体病、鸡葡萄球菌病、鸡沙门氏菌病、鸡大肠杆菌病等广泛分布在各种类型的养鸡场中,正在逐步成为养鸡场的多发病及常在病;(3)病原体变异现象日益常见,鸡病发生呈现复杂化、非典型化,直接增加了鸡病预防及诊断的难度,极易导致鸡病诊断错误,进而出现误诊误治的现象;(4)饲养方式、管理水平、卫生情况等与鸡病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饲料方式传统、卫生情况较差、消毒免疫不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鸡病流行、暴发几率;(5)中毒性疾病、营养代谢疾病、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3.2做好技术推广,提升饲养管理能力要想确保鸡疫病防治工作得以有效落实,需要一大批专业的技术人员及专家教授,也需要一系列健全的制度及法律,但是最为重要、最为迫切的是逐步提高防疫人员及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及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举办培训班、召开讲座等形式,向养殖户尤其是防疫人员讲解鸡病防治及诊断知识,以全面提高养殖户及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3.3加强环境污染控制,施行生物安全措施环境污染是导致鸡病流行扩散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养鸡场数量的日益增多,规模的日益扩大,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环境污染因素的控制,有利于鸡病防治举措的落实。虽然集约化、规模化养鸡场养殖条件较好,但是由于环境治理投入不足,所以依旧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导致鸡病时有发生。而农村散养户养殖条件更差,防疫意识更为淡薄,对环境的污染现象更为严重,而且为鸡病暴发、流行提供了可能。而要想有效防控鸡病,必须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定期对鸡舍、鸡笼进行清洗消毒,以消灭其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降低鸡的染病风险。同时,要加强养殖场的进出管理,对所有进出养鸡场的人员、车辆加以严格控制,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出养鸡场。必须进入的人员要更换衣物、佩戴口罩,车辆要经过全面消毒,以防止病原体从外引入。另外,要尽量秉持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尽量不从外面引进鸡,如果必须从外引进鸡,必须对引种地点加以全面考察,确保其近期未发生过传染性疫病,并且要对引进的鸡进行全面健康检查,确保无任何疫病才能引进。引进之后还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隔离饲养,在此过程中鸡如果未表现出患病症状,才能与其他原有鸡混合饲养。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防止病原体从外引入。要对鸡病有效防治,除了要做好环境污染控制外,还要完善、健全鸡病预测预报系统以及鸡病防控体系。我国虽然早就构建了一套兽医监测、诊断、防控体系,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细化。各级兽医防疫部门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必须保持自身队伍的稳定性,安排适当人员专门从事鸡病或禽病的防治及诊断当中,规范检测、诊断技术;与此同时,要做好疾病监测工作,根据辖区鸡病发生情况,协助、指导散养户及规模化养鸡场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净化及防治工作;此外,要运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全面监测辖区疾病流行及发生情况,在充分掌握鸡病流行、发生情况的前提下,从中找出各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及规律,为之后鸡病防治尤其是烈性传染病防治奠定良好基础。3.4实行全进全出,降低鸡病传播风险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不仅可以降低鸡的发病几率,避免鸡出现混合感染的现象,而且可以降低鸡的饲养管理难度,方便调控鸡舍湿度、温度等。而这对鸡健康生长、疫病抵抗力增强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养殖人员在施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时要注意以下要点。(1)在鸡种引进时,必须对引种地点加以全面考察,确保其近期未发生过鸡病,尤其是传染性鸡病。如果引种地点近期发生过传染性鸡病,要立即更换引种地点或延缓引种时间,以此来确保引进鸡的健康性;(2)在鸡入笼前,必须对鸡笼、饲槽、水槽进行全面清理、消毒,同时也对鸡舍进行清理消毒,以此来避免鸡舍、鸡笼原先的细菌、病毒对鸡健康造成不利影响;(3)在鸡养殖过程中,要根据鸡的生长年段对鸡舍的温度、湿度加以合理控制,以此来更好地满足鸡生长需求,切实增强鸡疫病抵抗力;(4)鸡在出售时要统一批次出售,尽量不要分批次出售。并且在鸡全部出售后,必须对鸡舍、鸡笼进行全面清理消毒,并且要间隔一段时间才能引进新鸡种。4结语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