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福州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精巢中一个正常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进行DNA复制后继续分裂B.该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精巢中分裂的细胞具有中心体和细胞板D.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D〖祥解〗据图分析可知,该二倍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因为此时染色体散乱排布,故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详析】A、减数分裂过程中只进行一次DNA复制,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不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B、该细胞中没有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故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的一种结构,精巢是动物的生殖器官,其中的细胞不具有细胞板,C错误;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故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D。2.高等植物的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它可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可继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题图是某二倍体高等植物花粉母细胞经分裂形成精子和营养细胞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变化曲线,下列各项中能用该曲线表示的是()A.染色体数目在生殖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的变化B.同源染色体对数在花粉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的变化C.染色体组数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过程中的变化D.DNA分子数目在花粉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的变化〖答案〗A〖祥解〗根据题干信息:高等植物的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它可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可继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的过程是减数分裂,该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在减数分裂I结束时会减半,减数分裂Ⅱ后期恢复,减数分裂Ⅱ结束时再次减半。【详析】A、生殖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是有丝分裂,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先不变,分裂后期因着丝粒的分裂而加倍,分裂结束时再次减半,A正确;B、花粉中已经不含同源染色体,其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是有丝分裂,这个过程中均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C、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的过程是减数分裂,该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在减数分裂I结束时会减半,减数分裂II后期恢复,减数分裂II结束时再次减半,C错误;D、DNA有核DNA和细胞质DNA,且DNA分子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增加是一个渐变的过程,D错误。故选A。3.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比如“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实验一)中用小桶甲和乙分别代表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用不同颜色的彩球代表D、d雌雄配子;“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模拟实验(实验二)中可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细绳代表纺锤丝;DNA分子的重组模拟实验(实验三)中可利用剪刀、订书钉和写有DNA序列的纸条等模拟DNA分子重组的过程。下列实验中模拟正确的是()A.实验一中可用绿豆和黄豆代替不同颜色的彩球分别模拟D和d配子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使着丝粒分裂C.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C〖祥解〗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析】A、实验一中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人为误差,而绿豆和黄豆的大小、手感不同,A错误;B、实验二中牵拉细绳使橡皮泥分开,可模拟纺锤丝牵引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而着丝粒的分裂不是纺锤丝牵引的,是酶在起作用,B错误;C、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形成磷酸二酯键,实验三中用订书钉将两个纸条片段连接,可模拟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D、向实验一桶内添加代表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彩球可模拟雌雄配子的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C。4.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Ⅰ),结果如图Ⅱ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图Ⅰ中的F1自交,则F2中与亲本表型不同的个体占3/8B.丙个体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秆抗病个体占1/2C.图Ⅱ中的四种类型中都有纯合子和杂合子D.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祥解〗根据图Ⅰ,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DdRr),再让F1与玉米丙杂交得到后代比例如图2。根据图Ⅱ,子代表现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可以判断亲本丙为ddRr。【详析】A、若图Ⅰ中的F1(DdRr)自交,则F2中与亲本表型不同的个体(D_rr和ddR_)占3/16+3/16=3/8,A正确;BD、据图Ⅰ可知,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DdRr),再让F1与玉米丙杂交得到后代比例如图2。根据图Ⅱ,子代表现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F2中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3:1:3:1=(3:1)(1: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以判断亲本丙为ddRr,丙个体(ddRr)自交,产生的子代中矮秆抗病(ddR_)个体占3/4,BD错误;C、图Ⅱ中矮秆易感病个体(ddrr)都是纯合子没有杂合子,C错误。故选A。5.研究发现,在植物中也存在性反转现象。如大麻(XY型)当a基因纯合时,可使大麻雌株发生性反转,而雄株没有该现象。不考虑其他变异。现用未发生过性反转的大麻进行杂交并得到足够多的后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性反转现象不仅改变了生物的表现型,而且也改变了染色体组成B.若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可能是3:5C.若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3,则基因a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D.若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不是1:1,则亲代不一定都含有a基因〖答案〗B〖祥解〗常见性别决定方式:(1)XY性别决定方式:XY将发育成雄性,而XX将发育成雌性。XY型在生物界。比较普遍,除了人类外,全部哺乳动物、某些两栖类,如非洲爪蟾、鱼类、很多昆虫都是XY型的。(2)ZW型性别决定:ZZ将发育成雄性,而ZW将发育成雌性。这种方式常见于鳞翅目昆虫、有些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详析】A、性反转现象只改变生物的表现型,但不改变染色体组成,A错误;B、若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当亲本基因型均为Aa时,则子代的雄株有1/2+1/2×1/4=5/8,雌株有1/2-1/2×1/4=3/8,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3:5,B正确;C、若亲本杂交组合为Aa×a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株中有1/2(基因型为aa)发生性反转,故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3,故基因a不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D、XY型性别决定的一对亲本杂交,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应为1:1,如果子代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不是1:1,说明一部分子代发生了性反转,亲本应该都含有a基因,D错误。故选B。6.取某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实验误差和细胞质D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3H的X染色体C.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D.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答案〗B〖祥解〗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及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因此2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中的DNA均为一条链被标记,一条链没被标记。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16条染色单体,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8条染色单体被标记,8条未标记,每条染色体都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详析】A、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精原细胞中,每个DNA均为一条链标记,另一条链未标记。精原细胞经过间期DNA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A正确;B、若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那么这条X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含3H,一条染色单体不含3H,故含3H的X染色体为一条;即使到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着丝粒分裂,含3H的X染色体依然是1条,另一条X染色体未标记,B错误;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一条含3H,一条不含,随后它们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所以最终形成的精子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也可能有一条不含3H的Y染色体,C正确;D、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子代细胞DNA中均有1条链被3H标记,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原则可知,此时的1个精原细胞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有8条被标记(1条染色体上的其中一条姐妹染色单体的DNA只有一条单链被3H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未被标记),其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均有4条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分离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故形成的精细胞可能有0~4个被标记。2个精原细胞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0~8个,因此一个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D正确。故选B。7.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R型细菌被转化为S型细菌后导致小鼠死亡,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具有毒性B.S型细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图中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型细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由S型细菌的DNA引起的〖答案〗D〖祥解〗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析】A、R型细菌被转化为S型细菌后导致小鼠死亡,是因为S型菌有多糖类荚膜的保护而具有毒性,而不是因为其DNA具有毒性,A错误;B、S型细菌的DNA经加热后仍有活性,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能在小鼠体内繁殖,因而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小鼠仍存活,B错误;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有活性,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从图中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链球菌有S型和R型两种类型,C错误;D、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该转化因子是S型细菌的DNA,D正确。故选D。8.如图表示DNA复制的过程。结合图示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解旋酶破坏DNA双链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B.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进行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D.DNA分子复制形成的两条子链都是连续合成的〖答案〗D〖祥解〗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知DNA复制是双向复制,且形成的子链的方向相反。DNA复制需要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所以首先需要解旋酶断裂两条链间的氢键,还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此外还需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和能量。【详析】A、DNA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解旋,需要用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A正确;B、由题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进行的特点,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反,B正确;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C正确;D、由题图可知,DNA分子的两条子链中,一条单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单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D错误。故选D。9.某T2噬菌体的核酸由m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有n个,现用一个DNA双链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噬菌体增殖3代需要消耗含有碱基C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7(m-n)B.该噬菌体的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碱基(C+G)的数目为(m-n)C.复制产生的全部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都能检测到放射性D.该噬菌体增殖n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答案〗C〖祥解〗已知T2噬菌体的DNA由m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有n个,即A=T=m个,则G=C=(2m-2n)/2=m-n个;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由题意可知,该噬菌体的核酸中碱基C的数目为(m-n)个,该噬菌体增殖3代共产生了8个噬菌体,则消耗碱基C的数目为7(m-n)个,A正确;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噬菌体的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碱基(C+G)的数目即为DNA分子中的C或G的总数,故该噬菌体的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碱基(C+G)的数目为(m-n)个,B正确;C、复制产生的全部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只有2个DNA分子能检测到放射性,C错误;D、该噬菌体增殖n代,能检测到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为2个,占DNA分子总数2n的比例为,D正确。故选C。10.基因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中,有些RNA携带遗传信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指导蛋白质合成。如图为基因的转录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链B.RNA聚合酶可使氢键断裂,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和氢键C.图示的转录方向为从左向右,b为解开螺旋,a为恢复螺旋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的复制和转录都只发生一次〖答案〗C【详析】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合成的RNA并不都编码多肽链,如rRNA和tRNA,A错误;B、RNA聚合酶有解旋和延伸RNA链的功能,故可使氢键断裂和磷酸二酯键形成,氢键的形成不需要酶催化,B错误;C、转录的特点是边解旋边转录,RNA的延伸方向为5'端到3'端,据图可知,转录方向为从左向右,b为解开螺旋,a为恢复螺旋,C正确;D、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转录以基因为单位,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但转录可以多次发生,D错误。故选C。11.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的表达过程如图所示,数字表示相应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与过程②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B.图示过程可体现一个基因可同时控制不同性状C.分别以前体mRNA、成熟mRNA1为模板逆转录所得DNA完全相同D.多肽链1与多肽链2空间结构的不同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答案〗B〖祥解〗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详析】A、过程①表示转录,配对方式是A-U、T-A、G-C、C-G,过程②表示翻译,配对方式是A-U、U-A、G-C、C-G,二者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错误;B、据图可知,一个基因通过不同的mRNA和翻译后的多肽链,可以产生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控制着不同的性状,B正确;C、逆转录是将RNA转化为DNA的过程,由于前体mRNA和成熟mRNA在序列上有所不同,它们作为模板逆转录所得到的DNA也会不同,C错误;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在不同细胞类型或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多肽链1与多肽链2空间结构的不同可能是由于同一基因转录后经过不同的剪切方式产生的,不属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故选B。12.图甲表示果蝇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有丝分裂比,甲→乙的过程中特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重组B.图甲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C.图乙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的原因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D.基因E、e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答案〗C〖祥解〗区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或染色单体上)某位置的基因变为等位基因的原因,需要注意两个方面:关注变异前的体细胞的基因型,若变异前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型为纯合,则该等位基因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若变异前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型为杂合且题目中没有显示互换片段,则一般认为等位基因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若变异前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型为杂合且题目中显示有互换片段,则谤等位基因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互换。【详析】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后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既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与有丝分裂比,甲→乙(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特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重组,A正确;B、图甲中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根据图甲的基因组成和染色体上的颜色可知,图乙染色体上存在d基因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C错误;D、基因E和e为等位基因,其本质区别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故选C。13.如图是人体正常细胞中的一对常染色体(用虚线表示)和一对性染色体(用实线表示),其中A、a表示基因。突变体Ⅰ、Ⅱ、Ⅲ是正常细胞的几种突变细胞。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从正常细胞到突变体Ⅰ可能通过有丝分裂形成B.突变体Ⅱ的形成一定是染色体缺失所致C.突变体Ⅲ形成的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突变体Ⅲ的形成是染色体互换的结果〖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与正常细胞相比可知,突变体Ⅰ中A基因变成a基因,属于基因突变;突变体Ⅱ中一条2号染色体缺失了一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突变体Ⅲ中一条2号染色体的片段移到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据此答题。【详析】A、突变体Ⅰ中常染色体上的A变成了a,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A正确;

B、突变体Ⅱ中常染色体上的A片段缺失了,有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也有可能是易位到了其他常染色体上,B错误;

C、突变体Ⅲ中常染色体上的A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错误;

D、突变体Ⅲ中常染色体上的A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

故选A。14.生物进化存在两种动力∶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漂变的发生是由于偶然性对基因从亲代向下一代传递时的影响;不是所有个体都交配,也不是所有个体产生的配子都能贡献于繁殖,从而导致亲子代之间基因频率出现变化。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一定的方向变化B.遗传漂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没有方向性C.遗传漂变对基因频率的影响与种群的大小无关D.自然选择通过选择相关的表现型进而选择相关的基因〖答案〗C〖祥解〗遗传漂变是小的群体中,由于不同基因型个体生育的子代个体数有所变动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遗传漂变。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所生子女数目不尽相同,致使子代的等位基因数发生改变,在处于相对隔离状态的小群体中会产生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详析】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正确;B、遗传漂变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遗传漂变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没有方向性,B正确;C、遗传漂变是基因物率的随机变化,种群越大,遗传漂变对基因频率改变的影响越小;种群越小,特殊因素对种群影响越大,遗传漂变越强,C错误;D、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是表现型,是通过直接选择相关的表现型进而选择相关的基因,D正确。故选C。15.2022年2月4日我国将举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各国运动员都在为即将来临的比赛刻苦训练。很多人在训练过程中手脚会磨出水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水泡中的液体可以渗入血浆和淋巴液 B.水泡的组成成分中不含有蛋白质C.水泡中的液体不可能来自细胞内液 D.水泡的消失与内环境稳态调节无关〖答案〗A〖祥解〗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详析】A、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其可以渗入血浆和淋巴液,A正确;B、水泡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组织液,组织液中含有蛋白质,B错误;C、细胞内液可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水泡中的液体可能来自细胞内液,C错误;D、经过内环境稳态调节,水泡中的液体可以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水泡消失,D错误。故选A。16.如图是红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人甲中葡萄糖含量约为3.9~6.1mmol/LB.和甲相比,红细胞中O2浓度较低C.和甲相比,乙、丙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D.NaHCO3能与甲中产生的乳酸反应,维持pH稳定〖答案〗A〖祥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详析】A、据图分析可知,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mmol/L,A正确;B、和血浆相比,红细胞中O2浓度通常较高,B错误;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液高,C错误;D、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但乳酸是在细胞中产生的,不是在血浆中产生的,D错误。故选A。17.神经电位及兴奋传导速度是评价神经功能的常用指标,实验人员多用直径0.2mm的钨电极作用于相应神经纤维来测定神经电位及兴奋的传导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电位变化幅度与细胞外液离子浓度无关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神经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C.将两电极分别置于某神经元细胞膜外侧不同位置可测量静息电位D.将两电极置于突触两侧的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可测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答案〗B〖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与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有关。【详析】A、静息电位时K+外流,动作电位时Na+内流,两种情况下,离子的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故神经电位变化幅度与细胞外液离子浓度有关,A错误;B、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Na+通道打开,Na+内流,故神经细胞膜上载体(通道)蛋白的结构会发生变化,B正确;C、测量静息电位应将两电极分别置于某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和内侧,C错误;D、将两电极置于突触两侧的神经元细胞膜上可测量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跨越突触时)的传递速度,D错误。故选B。18.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区域可能刚恢复静息电位B.乙区域与丙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丙C.此时丙区域的电位差是靠K+外流维持的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一定是双向的〖答案〗D〖祥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丙区域是静息电位,乙区域是动作电位。【详析】A、甲区域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可能刚恢复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导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A正确;B、由图可知,乙区域膜内为正电位而丙区域膜内为负电位,电流是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乙区域与丙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丙,B正确;C、丙区域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处于静息状态,是靠K+外流维持的,C正确;D、因图示为一段轴突,若处于离体状态,则兴奋的传导有可能是双向的;若为反射弧上的一段,则兴奋传导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D。19.果蝇种群中存在较多的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类型和较少的抗性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果蝇对二氧化碳敏感与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内的线粒体中。下表是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及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下列有关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的说法,错误的是()抗性品系CGT丙氨酸GGT脯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敏感品系CGA丙氨酸AGT丝氨酸AAG苯丙氨酸TTA天冬酰胺氨基酸位置150151152153A.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与敏感品系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果蝇相关基因的突变只有导致氨基酸改变时才可能有实际意义C.具有抗性果蝇的基因突变导致其中一个碱基对被替换D.果蝇产生抗性的直接原因可能与突变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改变有关〖答案〗C〖祥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可以是显性突变,也可以是隐性突变。【详析】A、由于控制抗二氧化碳性状的基因位于线粒体中,属于细胞质遗传,为母系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B、果蝇之所以具有抗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第151号位的丝氨酸被脯氨酸取代,使得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即果蝇相关基因的突变只有导致氨基酸改变时才可能有实际意义,B正确;C、果蝇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敏感品系的相关DNA模板链上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有关碱基A被G替换所致,但该表格显示抗性品系中存在2个碱基对被替换,C错误;D、果蝇产生抗性的直接原因可能与突变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改变有关,因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D正确。故选C。20.下图为人类结肠息肉(A/a控制)和无眼畸形(B/b控制)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3号不是无眼畸形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在某地区正常女性中,无眼畸形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61.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2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7号,10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4号B.若13号与正常女性结婚,则后代中女孩一定患结肠息肉C.13号与该地区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无眼畸形男孩的概率为1/122D.9号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8〖答案〗C〖祥解〗据图可知,7号和8号都含有结肠息肉,但是子代有正常个体,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又因为7号患病而有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号和4号都正常,但10号无眼畸形,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3号不是无眼畸形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详析】A、7号和8号患病,11号正常,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2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7号或8号;3号和4号都正常,但10号无眼畸形,且3号不是无眼畸形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说明该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10号基因型是AaXbY,其致病基因A和Xb均来自4号,A错误;B、13号不患病,基因型是aaXBY,若13号与正常女性(aaXBX-)结婚,后代一定不会患有结肠息肉,B错误;C、13号aaXBY与该地区正常女性aaXBX-结婚,由于无眼畸形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61,即XBY与2/61XBXb婚配,生出患无眼畸形男孩的概率为2/61×1/4=1/122,C正确;D、9号(1/2aaXBXB、1/2aaXBXb)与正常男性(aaXBY)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即只能患无眼畸形,概率为1/2,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导致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图表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部分家庭成员基因的检测结果如表。不考虑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且该病的发病情况不受环境影响。假设条带1、2、3、4分别代表基因A、a、B、b,请据图回答问题:成员12346710条带1++++++条带2++++条带3++++++条带4++++注:有“+”号表示有对应的基因片段;无“+”号表示无对应的基因片段。(1)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据图分析11号患病的概率为______。(2)5号基因型为______、8号基因型为______。若5、8号结婚,则所生子女______(填“患病”或“不患病”),原因是______。(3)6、7号所携带的基因不是复等位基因的原因是______。(4)9号和10号婚配后,要想知道11号是否患病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其中产前诊断包括______等手段(答出两个即可)。〖答案〗(1)①.常②.或(2)①.AABB或AaBB②.AABB或AABb③.不患病④.二者婚配不会生出含有aa或者bb的个体(3)如果是复等位基因,6、7号体内均不含正常基因,因此不会生出表型正常的孩子(4)B超检查、羊水检测、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等〖祥解〗由系谱图可知,1、2和3、4均不患病,分别生出患病的6、7号,说明该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6、7号所生孩子表现正常,说明6、7号的致病基因不是一对等位基因。由题干“假设条带1、2、3、4分别代表基因A、a、B、b,”再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可知,1、2号的基因型均为AaBB,3、4号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6号基因型为aaBB、7号基因型为AAbb。【小问1详析】1、2和3、4均不患病,分别生出患病的6、7号,说明该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又由6号患病,其父亲1号不患病可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6、7号所生孩子表现正常,说明6、7号的致病基因不是一对等位基因,条带1、2、3、4分别代表基因A、a、B、b,可推知6号基因型为aaBB、7号基因型为AAbb,则9号基因型为AaBb,其与10号(基因型为AaBb)婚配,若A/a、B/b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的患病率(基因型包括)为1/2;若A/a、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患病概率为7/16。小问2详析】5号基因型为AABB或AaBB、8号基因型为AABB或AABb,二者婚配不会生出患病孩子,因为二者婚配不会生出含有aa或者bb的个体。【小问3详析】如果6、7号所携带的基因是复等位基因,则6、7号体内均不含正常基因,就不会生出表型正常的孩子。【小问4详析】9号和10号婚配后,要想知道11号是否患病,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其中产前诊断包括B超检查、羊水检测、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检测等手段。22.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分别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能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_________。(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_______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_______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4)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作用和突变,昆虫个体间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答案〗(1)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2)(3)①.基因库②.生殖隔离③.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A、B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4)①.70%②.42%〖祥解〗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和第一代中基因频率相同。【小问1详析】飞行能力强的昆虫在甲岛容易生存,而在乙岛不容易生存,由此可知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小问2详析】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因此在该岛屿生活的昆虫种群中,翅越长的个体越容易存活,因此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为翅长越长,个体数量越多。【小问3详析】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等。【小问4详析】最初迁入丙岛屿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000×100%=70%,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力相同,所以繁殖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为2×70%×30%=42%。23.家蚕养殖起源于我国,距今已经有五千年历史,蚕由桑树害虫被驯化成经济动物。如今家蚕又成了遗传实验中的模式动物,为遗传学研究作出贡献。请回答有关问题。(1)家蚕的正常头部对红棕色头部为显性,体色正常对透明为显性,这两对性状分别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利用头部和体色均正常的纯合雌蚕与红棕色头部透明体色的雄蚕杂交,F1中雌蚕全部为红棕色头部透明体色,雄蚕的头部和体色均正常,这种性状遗传为______,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______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将F1雌雄家蚕随机交配,F2出现少量表型为头部正常透明体色和红棕色头部正常体色的个体,导致这些个体出现的原因是______。(2)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食桑少、出丝率高和丝质优等特点。俄罗斯科学院经数十年的努力,创建了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w和p是性染色体上两个隐性致死基因,均为纯合致死,该系统的雄蚕同时携带w和p,据此推断w和p是_____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利用该系统的雄蚕与常规品种的雌蚕杂交,F1雌性个体全部在胚胎期死亡,只有雄蚕才能正常孵化,可以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在下图中标出两个亲本中相关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_______(野生型基因用“+”表示)。(3)现代家蚕是由中国野桑蚕人工驯化而来,中国野桑蚕幼虫具有浓密的褐色花纹,而现代家蚕幼虫刚孵化出来时为黑色,随着进食桑叶迅速成长,体色逐渐转成青白色。野桑蚕幼虫生活在树干上,褐色花纹是它对环境的______,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野桑蚕幼虫到现代家蚕体色上的变化:______。〖答案〗(1)①.伴性遗传②.ZW③.若为XY型,F1中雌雄蚕的头部和体色均正常④.F1雄蚕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性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间发生互换,产生基因型为ZAb和ZaB的精子(2)①.非等位基因②.(3)①.适应②.野桑蚕在被人工驯化的过程中发生突变,出现青白色体色的个体,这些个体在培育中被保留,经多代人工选择逐渐形成现在家蚕的体色【小问1详析】从F1表型可以看出,两对性状均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判断它们都属于伴性遗传;若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那么F1中雌雄蚕的头部和体色将均正常,这与实验结果不符,再次假设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推导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因此判定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都在Z染色体上;F1雄蚕的基因型为ZABZab,雌蚕的基因型为ZabW,F1雌雄家蚕随机交配的后代中出现了头部正常透明体色和红棕色头部正常体色的个体,说明F1雄蚕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性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间发生互换,产生基因型为ZAb和ZaB的精子;【小问2详析】w和p都是性染色体上隐性致死基因,若它们是等位基因,就相当于致死基因纯合,也就不会有同时携带w和p的雄蚕,因此w和p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依据题意推断,该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是杂合子,w和p的野生型基因在其中一条Z染色体上,p和w的野生型基因在另一条Z染色体上,雌蚕的Z染色体上都是野生型基因,位置关系图为:;【小问3详析】野桑蚕幼虫生活在树干上,褐色花纹是它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野桑蚕幼虫免受伤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内先出现可遗传变异,环境或人工的选择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经过多代的选择积累,蚕的体色都进化为青白色。24.整倍体是指具有物种特有的一套或几套整倍数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真核生物中的非整倍体变异是指整倍体中缺少或额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变异类型。在叙述非整倍体时常把正常的2n个体称为双体。双体多一条染色体使其中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变成三条时称为三体;使某一对同源染色体变成四条同源染色体时,称为四体。(1)上述变异类型属于____。(2)非整倍配子和正常配子(n)结合,或由非整倍配子相互结合便产生各种非整倍体,非整倍配子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减数分裂异常。现有一基因型为Aa(2n)的个体减数分裂时产生了基因型为Aa的雄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四体进行减数分裂时能够形成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3)三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可以是____,从理论上说,这些类型的比例是____。实际上,以AAa为例,如用作母本,其所有配子类型均能正常存活,其配于及比例是____;如用作父本,由于染色体组成为n+1的雄配子不育,故其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____。若A对a完全显性,则Aaa自交后代的预期表型比是显性:隐性为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