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芣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_第1页
1《芣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_第2页
1《芣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_第3页
1《芣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_第4页
1《芣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芣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还原画面。

2.鉴赏诗歌技巧,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3.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欣赏劳动之美。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还原画面。

2.鉴赏诗歌技巧,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3.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欣赏劳动之美。

教学过程

一、温故以冀知新意

1.回忆你所学《诗经》篇目,你还能记住哪些名句?

2.请简要概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和李绅《悯农·其二》呈现出的共同场景。

导入

二、解题方知始何来

你认识芣苢吗?知道有关芣苢的哪些知识?猜猜古人采集芣苢都有哪些用途。图片

明确:

芣苢,又名车前草。“药食同源车前草,清热解毒好功效":车前草是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作为中药材来说,果实、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可用于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等;作为食材来说,车前草味甘,颜色鲜艳,可蒸可煮可凉拌,无论怎么烹饪都能成为餐桌上的“佼佼者”。

过渡语:了解了芣苢药食两用的知识,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去看看2000多年前,有一群周代的女子,她们在野外采摘野菜时的情景吧。

三、也学周女采芣苢图片

活动一:自主“读"诗,由言揣意

1.自读《芣苢》,读准字音和节奏,结合注释,在翻译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熟读诗歌,描绘阅读后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

①呼朋引伴采摘图②用手摘取芣苢图③用衣兜取芣苢图

活动二:小组“品”诗,斟词酌句

要求:再读诗歌,画出诗中每一节中唯一有变化的字,反复吟咏,尝试揣摩人物心情。

3.这六个字有哪些细微区别变化?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

难点突破:

六个动词的字源字形含义。

学生障碍:概括画面,而非描绘画面。其深层原因是学生不理解动词的内涵,从而进行合理的想象,还原出诗歌的画面。

方法点拨:借助字形字源,品味动词含义,展开联想想象

参考名家译文,还原劳作场景,描绘诗中图景

明确:

《诗经》中釆集的植物种类很多,清代顾栋高《毛诗类释》做过统计:蔬菜类38种,野草类37种,药物类17种,比如釆薇、釆葛、釆桑、釆萧、采艾、采苓、采繁、釆蕨、釆蕨、采芭、釆荼、采菽、釆莲、釆菱、釆卷耳、釆苻菜等。

从原始社会延续下来的性别分工是男性负责狩猎、耕田,女性负责采摘和照看孩子。所以,《芣苢》中采摘的人大概率上是女性。

难点突破:衣裳(chánɡ)制(上下分裁)即上衣下裙。看似简单六个字,就把女子们发现芣苢,采摘芣苢,再到满载而归的过程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4.六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却用48个字,能否将《芣苢》改编成“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将其与《弹歌》进行比较,体会各自的情感。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先秦《弹歌》

明确:

他们砍竹,接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通过紧张的劳动获取食物。我们在读的时候,感受到一种紧张的节奏。想必,他们在歌唱时,心里也对猎物充满了急切的渴望。

而《芣苢》,全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其余的诗句重章复沓,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这种四字为主、重章叠句的特点是《诗经》的风格。

情景演绎,知行合一

两至三名学生上台演绎采芣苢的劳动场景。

四、劳动精神我传承

活动三:名家评诗,畅所欲言

5.前人读《芣苢》有如下评价,请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____________——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元·吴师道

明确:

这些女子就是这样一边采着野菜,一边唱着歌谣,边采边唱,边唱边乐,这是采摘带来的欢乐情趣,是歌唱者的丰收喜悦,是劳动之美的喜悦。还记得《江南可采莲》吗它们之间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优美的旋律,轻快的节奏.我们的脑海中情不自禁浮现出采莲姑娘边采边唱、边唱边和的动人画面。

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芣苢》,一起来背诵这首劳动的欢歌吧。

活动四:劳动体验,以手写心

6.你有这种采摘的劳动体验呢?请拿起笔将你在采摘园中的活动场景按照下列形式写下来。

提示:采采_____________,薄言_________________。采采_____________,薄言_________________。

师:同学们,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这样一边采着野菜.一边唱着歌谣。是多么快乐和自在。那今天的我们呢我们在农家乐中也尝到了这种乐趣。赶紧拿起笔,把我们自己的活动情景也写下来吧!

生:采采榆钱(槐花),薄言掇之。采采榆钱(槐花),薄言捋之。

师:活学活用。高明!

生:采采草莓,薄言摘之。采采草莓,薄言品之。

师:边采边尝,那味道一定特别好。

生:采采桑果,薄言尝之。采采桑果,薄言乐之。

师:好一个乐之!太传神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自己的作品。

师:《诗经》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节课,我们读之、诵之、唱之,一起分享了诗的魅力。诗如此,画亦然。

五、祈愿陇上踏歌行

活动五:观画赏舞,风乎舞雩

你知道踏歌吗?与同伴分享有关踏歌的诗、画。

任务一:欣赏南宋画家马远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山水人物画《踏歌图》。

踏歌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歌舞形式,从汉唐到宋代都广泛流传。舞者成群结队,以脚踏地,边歌边舞。在民间,踏歌广泛流行,往往是人们为生活富足、祥和而舞。马远的这幅《踏歌图》描绘的正是这种传统。

任务二:观赏舞蹈《陇上踏歌行》,谈谈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劳动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和体会?

这支《陇上踏歌行》,以久违的美景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日月山川近在眼前,一群人载歌载舞,跳出春耕时节的忙碌与喜悦。正所谓“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

六、劳动何以成诗画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劳动则是艺术的创作源泉。我们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静以修身,在艰苦的劳动中净化灵魂、磨炼意志,坚定信念,敬畏劳动者,激发创造力,劳动最光荣。

七、取次万里学插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