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材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治进展_第1页
医学教材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治进展_第2页
医学教材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治进展_第3页
医学教材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治进展_第4页
医学教材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治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诊治进展肠易激综合征(IBS)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IBS:青壮年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年龄(岁)筛选的人数按Manning标准诊断IBS(数量)%18-305465810.6231-405955490251-60436337.7561-70399266.52总数24862178.72*男:女=1:1.15ChinJEpidemical,2000;21(1):26-29.IBS:脑力工作者患病率高于其它职业24681012140ChinJEpidemical,2000;21(1):26-29.农民

7.97无业者

6.278.28退休人员

工人

8.53士兵

9.52商人

10.1410.55知识分子干部11.2513.64学生

人数百分比(%)西医诊断标准诊断应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根据罗马Ⅳ标准,IBS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最近3个月内每周至少发作1天,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1)与排便有关;2)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3)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持续存在。

有无IBS西医诊断流程

问诊+查体

发热、消瘦、便血、腹部包块彻底检查近期排便习惯改变、肿瘤家族史、>40岁

肠镜或钡灌肠显示肠道病变

IBS是

否原发病IBS西医治疗腹痛腹泻便秘

调节肠转运药:洛哌丁胺止泻药:考来烯胺

缓泻药:促动力药:

解痉药:得舒特抗抑郁药:抗焦虑药:IBS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催眠疗法生物反馈治疗松弛疗法其它治疗行为治疗IBS症状IBS中医诊治进展阐明了IBS的中医基本病因病机形成了规范的IBS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明确了IBS的中医疗效与优势开展了中医药治疗IBS的机制研究IBS病因病机饮食、情志、外邪、劳逸等因素肝脾失调腹痛伴大便性状改变湿浊、湿热、食滞、瘀血等病理产物素体脏腑功能失调等基本病机IBS中医诊治进展阐明了IBS的中医基本病因病机形成了规范的IBS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明确了IBS的中医疗效与优势开展了中医药治疗IBS的机制研究IBS中医诊疗规范的形成2001年李乾构主编《实用中医消化病学》2003年IBS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006年《中医消化病学诊疗指南》2010年《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成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分析国内外现有诊治指南和中医的诊疗特点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对IBS证候、方药、诊疗路径等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3轮投票2009年第21次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年会进行讨论、审核2010年全国脾胃病核心专家进行讨论、审核、定稿2010年IBS的诊断、病机、治疗中医病名:“腹痛”、“泄泻”、“便秘”

。病因病机:本病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肾三脏,肝郁脾虚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辨证论治:脾虚湿阻、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肝郁气滞、肠道燥热。随症加减:如腹痛甚,加元胡、川楝子、炒白芍。中成药: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四神丸、四磨汤口服液、麻仁丸、香连丸等。其他治疗:针灸、按摩、药浴等外治法。IBS的中医诊疗流程腹泻、便秘、腹部不适典型症状症状重、频繁发作或有报警症状检查/进一步检查相应治疗辨证论治证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肝郁气滞证肠道燥热证疗效评定症状疗效评价标准主要症状单项评定主要症状综合疗效评定证候疗效评定标准肠动力学疗效评定标准肠容纳功能和感知功能评价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其他:如焦虑抑郁状态评定等IBS中医诊治进展阐明了IBS的中医基本病因病机形成了规范的IBS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明确了IBS的中医疗效与优势开展了中医药治疗IBS的机制研究改善IBS主要临床症状张声生,汪红兵,李振华,等.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9-12SF-36量表包括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

吴兵,张声生.健脾疏肝除湿化瘀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894-896汪红兵,张声生,李振华,等.中医辨证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6):379-380改善IBS患者生存质量汪红兵,张声生,李振华,等.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卫生经济学评价.北京中医药,2010,29(3):169-171.降低IBS患者医疗成本IBS中医诊治进展阐明了IBS的中医基本病因病机形成了规范的IBS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明确了IBS的中医疗效与优势开展了中医药治疗IBS的机制研究中医药治疗IBS的机制研究1.调节胃肠激素和神经递质2.改善内脏敏感性3.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1.调节胃肠激素和神经递质痛泻要方:降低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外周5-HT和SP的表达,增加CGRP含量,减少中枢CRF的含量。疏肝健脾汤:降低腹泻型IBS患者血清或血浆中5-HT、MTL的含量。疏肝饮:抑制血浆和结肠组织中VIP和SP含量升高,降低结肠黏膜CCK含量。肠祺方:降低血浆和肠组织中SS的含量。益母草:显著降低结肠SP水平,减少结肠MC数目。疏肝润肠方:降低血浆SS及VIP的浓度。2.改善内脏敏感性痛泻要方:降低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外周5-HT和SP的表达,增加CGRP含量,减少中枢CRF的含量。肠吉安:降低颅内脑岛皮质和丘脑痛觉功能区的信号强度,上调5-HT转运体的表达、调节5-HT含量。术芍易激胶囊:降低结肠黏膜5-HT和5-HT3R表达。结肠灵汤:改善肠道敏感性症状,降低肠组织和脊髓后角SP、肠组织VIP的表达。人参调脾散:显著降低清5-HT浓度。复方蜥蜴脱敏止泻散:能降低血清5-HT水平。3.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肠激安方: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