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研究的省思_第1页
文化史研究的省思_第2页
文化史研究的省思_第3页
文化史研究的省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080了。论文联盟www.WLM.com编。 () 些年,国内学专门探讨文化史理论的论著极少。在笔者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专论中,金仓先生的变通久——文化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值得一提。书作者不满于国内的许多研究停在文化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评判水平,以及对文化各类的拼盘组合层之现状,极力调文化本身及其研究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这对于现今文化史研究不无砭意义。在这面,他主要是继承和发挥了日本文化史家石田一郎的某些观点。 石田一郎指:“对文化史学的最大误解,是将‘文化’视为相对于政治及经济的、有关宗、学术、艺术等的狭义的文化现象,从而把‘文化史’看作是分地或综合地记述该类史的一种特殊史”。[1]常金仓加以发挥:“历史学家之以采取文化史的研究策略,正是要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当作文化加以整体考察,正是这整体性才能克服旧式叙事史的个别性和独特,从而发现文化发展的一般原理。政治经济、宗教、哲学、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学术思想都是化的表现形式如果把他们割裂开来分别研究,犹如将一个人肢解以再去研究他的各生理活动一样。[2] 基于此种认识,常氏还明确声称,文化史的任务就是要越“处于事件、人物水平上的最肤浅、最粗糙的历史”层次,而须把“全部注意力中在由事件人物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上”,“文化史学家的第一件就是从大量的实中捕捉、发现、确定文化现象”,然后加以阐释解。至于采用何种究方法可行,则诉之于所谓的“以文化解释文化”的策,即“把一种文化现象分解若干相对单纯文化要素”,再努力去揭示这些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在他看,“文化只有靠自身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借助于自然环境等文化以外的因素来解释文化,都是无济于事的。[3]此种观点,受到了怀特《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5(Appley,J.)等著的《历史的真相》一书甚至认为现代强调文化产物的完整性,它们不允许任何人将文化与文化之外或之下的事物扯上关系。不论6种观点的确很有影响,值得深思 常金仓等关于文化因素整体性把握的强调,笔大体上予以认,他主张以抓住带有多种文化因素整合而成的“文化现象”为深化文化史关键点的研究法,笔者也深以为然。不过,他所理解的文化范围毕竟还是过宽了一些,因而对基于这种宽泛理解意义上的整体性的强调和“以文化解释文化”策略的固执和排他,也就多少显得点偏执。 实际上,文化还是存在其自身界限的,政治、经济等象在有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的确可以被看作文化,但就其本质来说,它们然有着不同于文化的独特内。因此,在笔者看来,“文化史”研究其实包涵两个方的涵义,或者说它实际由两方面的内涵构成:首先,它意味着一种为了研究方便而作出论域之相对设定,是要把历史上有别于政治和经济的化之发展内容作为专门研究的整对象;其次,它也是一种方法、一种视角,它要求从文化的角度来发现、分析和认知社历史问题。但它并不把一切社会历史现象都当作纯粹的文化现象,而是认定一切社会历现象中,都含有程度不同的文化因素(如社会心理、政治态度和经济思想等)。揭示这文化因素的独特存在形式和活动方式,其内在的互动态、整体结构及其外发的社会功,我以为就是文化史的研究任务。以上两方面的内涵,常常要被人看作是相互矛盾,其实然,它们在根本上相互统一。那种认为文化无所不的论调无疑是荒唐的,同样,无论种形式的“文化决定论”,也诚如秦晖所言,可能终究是贫困的。但文化因素及其功的广泛存在和渗透却不容否认和忽,这也正是文化史学科所以需要和能够存在的根本。 () 依笔者之见,“文化史”的内决定了文化史研究大体可由以下三个层面组:一是对单纯的文化人物、事件、各文分支门类自身一般状况的研究,这是综合度相对较低的层面,但却是进一步深化研究基础;二是常金仓所说的带有多种文化因素整合而成的“文化现象”的发现和阐释,即从文化因素和门类的相互联系的视野中,找出一些有义的、相通相贯的文化共像和问出来,加以解析。其主要任务是揭示文化内部各因素的关系实态。由于其所涉范围、所跨的时段,所包括的内涵的深度和重要性有,“文化现象”本身也有不同层面之分。果研究者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把握文化整体的能力,甭说解析,即便发现与提出有值的文化现象与问题来,也将是困难的。三是文化与会政治、经济等的互动关系的研层面。这一般要体现到对具体的文化现象和问题的解析中去,但其最高境界,往往表现为文化时代精神的揭示及其文化社会功能的把握上。它从方法上根本突破了“以文化解释化”的局限。但这种研究弄不好容易庸俗、简单化,其等而下之,就是以前许多文化史著前面“政治经济背景”的那种僵硬、割裂式铺陈,所谓“高处不胜寒”正是此意。 在第三个层面上,我们可以听听欧洲当代“新文化史”的杰出代表、桥大学文化史教授彼德·伯克(PeterBuke)的有关告诫他强调不能“简单地用社的文化史来替代文化的社会史,我们需要同时带着这种观念进行研究,当然,这可能难。换言之,能够从辩证的角度考察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双方都看成是积极的和极的、决定的和被决定的伙伴,这是最有益的”。[7]伯克并不把文化单(的注重解释文化现象形成的社会因素;那么“文化的社会史”取向,则更关注揭示思想观念、农村时力图揭示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形态作为代表。 01年,笔者曾参加刘志琴、李长莉、左玉河等发起织的“社会文化史研讨会,在会上,我作了《也谈“社会文化史”》的发言提出:“社会和文化既不可,历史更是一个整体。文化有其社会性,社会也含有化质。这样,()文化现象的社会考察或探究;二)教育”()[8] 渗的关系,其中,后两个层面又往往凝聚着文化史研究的深度追求。换言之,在笔者看来,英文()。这两种“心。 也就是说,作为历史研究者,你在自己所研讨的问题中包涵的文化内部各素及其文化与外部政治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形态的内容越丰富,你所示的这些关系态的内涵越深刻、精彩和微妙,那么你的研究成果的化史的味道与色就愈显浓重,就越发能体现出来一种文化史的独特追求。[1]《文化史学:理论和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144页 《穷变通久:文化史学的理论与实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9 [3]同上,第43-48页:“文化史的策略——用文化解释文化”。 4]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3页。 [5见Rogerhartier:ItellectalistryorociulturlHistory?TeFenhTajetorie.转见普尔(Appley,J.)著,刘北成、薛绚译《历史的真》第6章中“文化史的兴起”一节。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2页。 [6]同上,第204页。 [7]姚朋等译、刘北成校:《历史学社会理论》,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页。 8]“新文化史”名家著称的彼德伯克就并不完全排斥“旧文化史”。他强调:新文化的研究路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