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五篇)_第1页
2024年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五篇)_第2页
2024年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五篇)_第3页
2024年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五篇)_第4页
2024年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页共4页2024年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部门、各科室及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需严格依据职责与分工,恪尽职守,共同承担预警工作的责任。根据医疗活动中因失误所引发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其后果,特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划分为三个级别:1.1一级预警项目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及常规,但尚未对患者或医院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引发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况。1.2二级预警项目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及常规,并已导致患者投诉或给医院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名誉损害等不良后果的情境。1.3三级预警项目此类预警项目涉及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及常规,导致医疗事件的发生,进而引发医疗纠纷;或因医务人员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或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的事件,给医院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声誉损害。2.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2.1各级各类查房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临床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及院长查房等。2.2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如医务科、投诉管理办公室、感控科、护理部等)的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分析及反馈工作。2.3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反馈与积累。2.4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领导机关的监督检查结果或通报。2.5患方的反映、投诉及其他相关信息。2.6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方面的信息。3.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3.1立案阶段3.2处理程序在发现预警情况后,需在规定时间内(此处未明确具体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填写《霍邱二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登记表》,并与医疗不良事件同时上报。对于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此处未明确具体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主动作出说明或检讨。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及整改结果,于当月内作出相应处理。3.3处罚措施(此处原文未提供具体处罚措施,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补充。)4.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4.1医疗技术损害一般处置原则立即消除致害因素:一旦发现技术损害,应立即采取措施终止致害因素,必要时向上级医护人员汇报并请求指导。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损害后果。尽快报告有关领导:技术损害发生后,必须立即向上级医师、科主任及医务科等相关部门报告,重大技术损害需同时报告院长。4.2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在发生医疗技术损害时,应首先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并酌情组织科内会诊,根据损害程度采取适宜的应急补救措施。同时,上报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科室负责人需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会诊讨论,研究补救对策,并向医务科汇报进展情况。医务科根据需要选派技术专家参与补救工作,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发生其他意外情况。及时整理材料、保留标本并上报医院相关领导及职能部门。4.3医疗技术损害相关处置收集并保管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等。妥善沟通:积极与患方沟通,稳定其情绪,争取配合。维护医疗秩序:在遇到患方不正当行为时,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维护医疗秩序。4.4奖惩机制(此处原文未提供具体奖惩机制,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补充。)2024年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二)3.3.3处罚决定的制定过程中,需明确区分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确保合理划定责任者在整体事件中的责任比例。3.3.4处罚决定的做出应由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负责评析,对评析结果中涉及的医疗纠纷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4.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4.1医疗技术损害一般处置原则一旦发生医疗技术损害,首要任务是立即消除致害因素。若致害因素能够迅速识别并判定,应立即采取措施终止其影响;若识别与判定存在困难,则应立即向上级医护人员汇报并请求指导,不可延误。同时,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损害后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技术损害事件必须立即如实上报,包括上级医师、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及主管院领导,重大技术损害还需同时报告院长,严禁瞒报或迟报。4.2医疗技术损害处置流程4.2.1患者损害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置在发现患者损害较轻且未造成严重后果时,应立即暂停原医疗技术操作,并由当事科室组织科内会诊,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应急补救措施(由科主任、三级医师或现场高年资医师主持)。同时,需上报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并做好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会诊讨论,研究补救处理对策及是否继续原医疗技术操作,并向医务科汇报进展情况。医务科将根据进展选派技术专家参与补救处理,治疗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防止其他意外情况发生。还需及时整理材料、保留标本并上报医院相关领导及职能部门。4.2.2患者损害较重、有生命危险的处置在发现患者损害较重且有生命危险时,应立即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要任务。同时,需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医务科及医院相关领导。科室负责人或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专家赶往事发地点进行抢救,并讨论补救处理对策。必要时可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由医务科或医院相关领导主持)。待患者生命危险解除后,需进一步会诊讨论研究详细补救处理对策,防止患者发生进一步损害并尽量减少损害后果。补救对策实施完毕后需派专人严密监护患者病情防止其他意外情况发生并及时整理材料保留标本上报医院相关领导及医务科。4.3医疗技术损害相关处置4.3.1原始证据的收集:发生医疗技术损害时,应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相关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及各种原始记录等以备后续处理之需。4.3.2患方沟通与理解:积极与患方进行沟通解释情况稳定患方情绪争取其理解与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工作和发生冲突的发生。4.3.3尸检建议与处理:如患者已经死亡且符合尸检条件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尽力争取患方书面答复以便后续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4.3.4总结教训与改进:全面检查技术损害事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发生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4.3.5责任追究与处理:对于因医疗过失导致的技术损害事件应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区分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对责任者进行合理处理以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权益。4.3.6鉴定与应诉准备:随时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过失损害鉴定的准备工作并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法律诉讼以维护医院合法权益和声誉。4.3.7医疗事故处理与秩序维护:对于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的事件应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同时对于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等行为应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安全稳定运营环境。4.3.8技术与药品器材评估与暂停使用: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应及时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进行认真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以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升。4.4奖惩制度4.4.1对于发生医疗技术损害后违反处理原则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损害扩大或引起医疗纠纷的人员将依据医院相关制度给予相应处罚以严肃纪律保障患者权益和医疗安全。4.4.2对于未及时如实报告医疗技术损害事件的人员将给予通报批评;若因此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医院相关制度给予进一步处罚以强化责任意识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2024年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三)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系统医疗技术风险已被纳入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进行两级监管。医务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包括风险报告、专家评审以及反馈改进措施。二、可能引发医疗技术风险的因素(一)技术设计层面:新操作规范的不成熟性,操作流程的非科学性或过度复杂性等;(二)医务人员个体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的匮乏,技术能力的不足等;(三)设备条件:设备设施的变动导致无法正常运行等。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一)执行技术操作的主治医师需监控技术风险。一旦发现潜在风险或已造成损害,应立即采取现场处理措施。若现场措施不足以应对,需立即逐级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室主任,必要时还需通知医务部或相关院领导。同时,应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进行上报。(二)医务部依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视情况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讨论,为相关人员提供正确处理指导。(三)若需继续使用该技术,主管医师需向患者或家属充分告知情况,获得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再行实施。(四)主治医师应对紧急意外情况后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上级医师意见及诊疗情况做及时记录,并坚守岗位,直至患者病情稳定。四、医疗技术风险的预防措施遵循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和评估制度》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等规定,医务部会定期汇总和分析上报的医疗技术风险,提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评估。我们将对医疗技术的安全性、质量、疗效和费用等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识别风险,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以督促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确保医疗技术管理的持续优化。2024年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四)为确保患者健康,全面降低医疗服务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增强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同时减少风险事件对医院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在管理中降低风险成本。因此,特制定甘洛县人民医院医疗风险管理制度。一、医疗风险定义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引发损失或伤害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医疗意外、不安全事件、并发症,以及由此导致的医疗纠纷等。二、医疗风险评估与防范组织架构1.设立医疗风险评估与防范团队,由医疗、护理、管理、药剂、设备管理、后勤保障、保卫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2.建立医疗风险评估体系,通过系统性评估医疗风险类别、确定具体风险因素、选择分析方法,确定医院优先处理的医疗风险事件,采取动态且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三、医院风险防范与控制策略遵循“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理,以防为主”的原则,通过以下措施强化医院管理:1.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活动,包括优化诊疗护理常规、手术分级管理、急诊分流制度、药物使用流程、院内感染控制、病人安全管理等。2.建立临床督导和审核制度,确保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如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院科两级质量安全管理、专业教育与培训等。3.健全教育与培训机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加强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的提升。4.构建医院不安全事件管理体系,明确事件范围,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报告系统,对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采取改进措施,同时对高风险流程进行持续优化。5.加强医疗纠纷的应急处理,严格执行医院投诉管理制度和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防止患者伤害和医院损失的扩大。通过上述措施,旨在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环境,以保障患者权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2024年医疗风险管理制度范本(五)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系统医疗技术风险已被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机构共同监管。医务部门负责管理医疗技术风险的上报、统计,组织____专家进行研讨,并提出反馈的整改建议。二、可能引发医疗技术风险的因素(一)技术设计环节:新操作规范的不成熟,操作流程的不科学或过度复杂等;(二)医务人员个体因素:新技术应用经验的匮乏,技术能力的不足等;(三)设备条件:设备设施的变更导致无法正常运行等。三、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流程(一)执行技术操作的主治医师负责监控技术风险。一旦发现潜在风险或已造成损害,应立即采取现场处理措施。若现场措施不足以应对,需立即向上级医师报告,直至科室主任,必要时还需通知医务部或相关院领导。此过程应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医疗纠纷(事故)防范、预警与处理规定》进行报告。(二)医务部依据《医疗技术管理制度》相关规定,视情况需要组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专家进行分析讨论,为相关人员提供正确的处理指导。(三)若需继续使用该技术,主管医师需向患者或家属充分说明情况,获得他们的同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