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目录一、多元共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二、兼容并蓄:文学艺术与科技三、海纳百川:中外文化交流时期发展表现西汉两汉之际汉武帝时儒学确立正统地位,直到清朝灭亡佛教从西方传入中国东汉末年道教出现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两教冲击,三教开始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儒道合流,形成玄学,佛教进行本土化改造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儒主,调和吸收佛、道唐朝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儒正统地位受挑战,复兴儒学儒佛道三教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一、多元共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独尊的地位会受到挑战?魏晋南北朝状况:弑君篡权,政权频更;国家分裂,战乱不断;社会动荡、道德沦丧西汉董仲舒儒学: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佛教的幻想能力、迷人的方法都比传统的中国儒道学说高超得多。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槃”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完全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鸦片作用。……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把佛教视为控制民心,稳定社会,拉拢汉族地主阶级的法宝。——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正因为两汉经学所宣扬的是一种整体秩序规范,缺乏关于个体人格方面的理论……所以一旦社会出现动荡变化,其苍白贫困的本质便立即暴露出来了。——马良怀《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一、多元共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梁武帝名萧衍(464-549),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4次),他推崇佛教达到高潮。南北朝时期的僧尼人数和寺庙一、多元共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佛教、道教的盛行,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①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钱财。②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严重威胁政府利益。③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佛教的广泛传播,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统治者大修寺塔,施舍钱财,所耗的都是人民血汗。……寺院侵夺百姓大量土地、房产;百姓受骗,向寺院施舍,往往倾家荡产,大量人口被迫出家为僧尼。寺院地主又剥削下层僧尼和寺户,积累私产,再用高利贷盘剥人民。这些都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一、多元共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指的是北魏太武帝(408-452被弑)灭佛、北周武帝(543-578病逝)灭佛、唐武宗(814-846病逝)灭佛、后周世宗(921-959病逝)灭佛这四次灭佛运动的合称。现藏于青州博物馆的北魏“龙兴寺佛造像(残件)”,是当时灭佛运动的实证。一、多元共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原道》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韩愈《谏迎佛骨表》一、多元共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竹林七贤与荣启期》,1960年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宫山南朝墓葬,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荣启期鼓琴阮咸拨阮刘伶醉酒向秀玄思嵇康抚琴阮籍吟啸山涛贪杯王戎清谈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晋书·阮籍传》(淝水之战捷报传来)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晋书·谢安传》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一、多元共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多元共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谢中书书(节选)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木兰辞(节选)(乐府双璧之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二、兼容并蓄:文学艺术与科技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草书:笔画简约、线条流畅二、兼容并蓄:文学艺术与科技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以形写神:追求外在形象兼内在精神本质的刻画二、兼容并蓄:文学艺术与科技领域朝代人物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农学北朝贾思勰地理学西晋裴秀建筑隋李春印刷术隋唐火药唐天文学唐僧一行医学唐孙思邈唐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唐朝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唐中期书籍记载火药配方;唐末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最早火药武器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二、兼容并蓄:文学艺术与科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赵州桥(约606-今)祖冲之(429-500)《齐民要术》书影《禹贡地域图》孙思邈(541-682)火箭二、兼容并蓄:文学艺术与科技玄奘西行(602-664)空海来华(774-835)鉴真东渡(688-763)三、海纳百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

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基督教教派)、祆(xiān)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阿倍仲麻吕(698-770)(晁衡)官服图19岁来到长安开元年间考中进士56岁归国未果73岁终于长安三、海纳百川:中外文化交流望乡晁衡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