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2023山东新高考T11矛盾的基本属性T1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2020山东新高考T14——联系发展矛盾2021山东新高考T13——联系发展矛盾T15——发展观,新事物的发展T18——矛盾观2022山东新高考T8——发展观T20——整体与部分T20——发展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P303.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P31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P32第二段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状态、发展的途径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含义、两种基本属性)2.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活动六:把握世界的规律课标山东卷高考题教材对接学程对应设计学习目标1.研读教材,构建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思维导图,厘清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2.结合典型案例,澄清易错易混点,突破辩证法的重难点,完善知识模型。3.对标高考,分析乡村振兴过程中体现的辩证法原理。讨论要求1.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发言,与小组成员进行思维碰撞。2.讨论时注意规范用语,用哲学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3.讨论结束后,找两名同学点评联系观、发展观。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核心一:联系的特点易错点辨析: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注意:联系的普遍性表明,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至于到底和什么事物相联系,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则要从其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出发去具体分析。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强调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总体看状态)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因为任何两个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强调只有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事物之间才能建立联系。(具体看条件)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的客观性核心一:联系的特点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联系“人化”
(与实践的关系)(1)建立的基础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2)产生的过程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建立。(3)产生的结果看: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什么?)1.通过实践可以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指人类没产生之前就有的联系。而实践的主体必须是人,通过实践来建立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2.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这表明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转化为自在事物的联系。
1.宇宙斗转星移2.我国的嫦娥奔月工程3.南水北调4.自然界中的食物链5.花开花落6.围魏救赵判断:下列选项属于自在事物联系,还是人为事物联系?自在事物联系人为事物联系人为事物联系自在事物联系自在事物联系人为事物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核心一:联系的特点下列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样的联系?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VS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守株待兔VS多行不义必自毙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VS遗传与变异规律现象联系和本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
条件为转移含义不同整体部分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数量上看它是一。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阶段数量上看它是多。空间时间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由各个班级和部门构成
学校的发展是由初创、发展、壮大等各个阶段构成示例全局局部全过程各个阶段数量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如:钟表上的一颗螺丝不具备计时功能核心二:整体与部分核心三:系统与要素(系统优化)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结构。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发展观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一、区分新旧事物1.2020年我国新型冠状病毒;
2.2017湖南研究出巨型稻;3.袁世凯恢复封建帝制;4.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到会代表13人代表全国党员57人;5、电脑算命、网络传销。新出现的事物不等于是新事物不能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从事物的名称、旗号上判断新旧事物
区分新旧事物: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前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在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旧事物旧事物新事物旧事物新事物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揭示运动变化的趋向性运动变化发展
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思考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是不是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二、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①小树一天天长高①长成大树,成为木材②头发一根根脱落②满头黑发变秃头③河堤有了蚁穴和鼠洞③河堤崩溃④十月怀胎,胎儿逐渐长大④胎儿出生(婴儿)含义变化状态变化结果量变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渐进的不显著的性质没变(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质变根本性质的变化,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根本的显著的性质改变(是统一物的分解、平衡、静止的破坏等)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举例:量变质变(1)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引起质变。拓展思考:量变怎样引起质变?(2)事物在总体数量上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数量的增减:谷堆和秃头的生成场所的变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①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坚持适度原则。思考下列说法正确吗?
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
上发生的变化都能够引起质变,都是量变的表现。×××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质变。2.质变就是发展。
发展总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是不能说质变就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倒退的质变不是发展。3.只有数量的增减才是量变。5.完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就是事物发展过程的终结。事物发展“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4.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所以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都很重要,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拓展思考:为什么说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做好规划衔接。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正确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②事物发展的实质在于对事物的整体谋划和稳步推进③坚持不断吐故纳新,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生命力④加强顶层设计体现了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的系统优化方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链接高考B综合探究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中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关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外因作用【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和发展观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其方法论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总、分)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2.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5.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6.辩证的否定观
7.为什么说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构成、引起)联系发展矛盾根本内容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总特征)实质和核心:(根本观点)1.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矛盾的含义空间上:上下、左右、高低、长短、远近;人的属性:男女、老幼、长晚、胖瘦、高矮;物质属性:冷热、软硬、黑白、明暗;社会生活: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文明与野蛮…判断: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对吗?错误,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用优点和缺点来概括。注意: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哲学矛盾≠逻辑矛盾;哲学矛盾≠生活矛盾
逻辑矛盾:“自相矛盾”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对立和统一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同一是一种联系1.矛盾的同一性: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两方面含义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区分:哲学上的“斗争性”和生活中的“斗争”不一样。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抽象的、共性;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具体的、个性。(排斥、区别、差异、不同)
机械运动吸引与排斥物理运动阴电与阳电化学运动分解与化合社会生活压迫与斗争人民内部不同利益和意见分歧思想领域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B.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总结: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区别:(2)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
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含义不同
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学习与卫生学习与休息学习与运动教与学事事有矛盾三、矛盾的普遍性注意:①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条件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才构成矛盾关系)②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存在无矛盾状态,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有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③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原理总结1: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和方法论【原理】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普遍性的标志词:“反义词”(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出现问题、困难;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事事有矛盾,区别于其他事物)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时时有矛盾,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学习与卫生学习与休息学习与运动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学习与休息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总结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反对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精准扶贫;具体分析思考:生活中存在着哪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逢山开路,逢水搭桥。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入乡随俗因地(因时)制宜某物的优势、特色、特征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子:张冠李戴;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火上浇油;千篇一律;东施效颦;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刀切;一风吹;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内容】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②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③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剖麻雀;从群众来,到群众去;抓住典型,树榜样,学习经验;先试点再推广;六、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中日关系
中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家居领域股东入股联合开发合作协议书
-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解合同变更协议
- 创业板股票质押担保合同规范版
- 清洁能源产业规模2035年有望翻番贡献中国现代化经济目标的五分之
- 校园元旦活动策划方案
- 水坝泥沙清理方案
- 房东房屋设施修缮方案
- 工地动工方案模板
- 改建拆迁补偿方案
- 热衰竭题目及答案
- 译林版初中教材词汇表(默写版)
- 建筑用真空陶瓷微珠绝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老年人夏季常见病预防
- HG-T 20583-2020 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范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课件
- 望闻问切四诊在中医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 妇产科医患沟通
- 电力行业网络安全
- 小学科学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
- 焊工教案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