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文诗两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朗读节奏。2.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4.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5.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女)情。

重点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2.学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生字词。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内容,感悟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内容,感悟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V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根据此诗引导学生讨论关于“母爱"的内容,顺势导入对课文《金色花》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见“资料库”)

1.学生初读课文,介绍作者。2.检查字词。

大屏幕投影显示。

三、再读课文,揣摩语气

1.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拨: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语气、语调。

2.从孩子跟妈妈嬉戏的场景中,孩子和妈妈的话语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几句,说

出喜欢的理由,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教师点拨: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和快乐。

(2)“孩子,你在哪里呀”

教师点拨: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关爱。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教师点拨: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

教师点拨: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顽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四、品读诗歌,了解内容

1.散文诗中的孩子想到了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师生讨论,明确:

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几次嬉戏师生讨论,明确:

(1)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2)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3)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师生讨论,明确:

孩子变成的金色花是指印度的圣树上所开的花朵,泰戈尔借此赞美了孩子的天真、可爱。那金黄的色彩体现了母爱的光辉,孩子活泼可爱、快乐天真,正是因为沐浴在母爱中。

五、熟读精思,深入赏析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为妈妈所做的事。

师生讨论,明确: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时所读的地方。

2.孩子变成金色花以后,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师生讨论,明确: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他也要无私地来回报母爱,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舒适,所以他不让妈妈知道。

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师生讨论,明确:

表现了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活泼的语言”“美妙的表达"。

六、教师小结,总结收获

《金色花》虽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富。“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的母亲“嬉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孩童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七、布置作业

1.写一段你与最亲的人之间的对话。

2.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冰心。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3.体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情的写法。

4.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女情。

重点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2.体会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这首歌。(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啊,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母爱是线,不停编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如灯,永远照亮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那么,读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怎样的母爱呢(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歌曲和优美的排比句导入,很快把学生带入对母爱思索的情境中。】

二、了解作者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

三、感受意境

1.听课文录音。(学生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与情感)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其他同学做点评)

【设计意图:在听录音范读和个人反复的朗读中,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并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明确: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诗。诗歌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2.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几句其表达方式是什么明确:

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其表达方式是:议论、抒情。

3.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明确: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受了感动

【设计意图:理清诗歌内容、提炼诗歌主旨、理顺诗歌的情感思路。】

五、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开头写的“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暗示了什么

2.“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3.冰心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雨中的红莲——初雨时的亭亭玉立、大雨中的左右鼓斜、荷叶保护下的不摇动,这些生动的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

拦天空下的荫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1.暗示了莲花就是“我"。

2.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脆弱的水珠而已。

3.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般的美好形象。4.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母亲炽烈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这样讴歌母爱,联想丰富,自然贴切,新颖独特。“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5.文章美在三处:一是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荷叶护莲的场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爱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跟随着你。

【设计意图:从局部探究精彩语句,体会其内涵、作用。】

六、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说说在我们看过的诗文中,有哪些表达母爱或表现思念母亲的诗文。你能背出几首或说出一些片段吗(如《游子吟》,激发、鼓励学生说说母亲对自己的爱)

2.荷叶护佑红莲,不求些许回报;母亲养育儿女,不存半点私心。这难道不是人间最纯洁、最美丽的感情吗天下儿女难道不应唱响感谢母亲的赞歌吗同学们,我们的母亲是怎样关心我们、爱我们的呢母亲给了我们这么多爱,你想不想对母亲说点儿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课内到课外,训练学生的古诗文积累、赏析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七、教师小结

这首诗歌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是啊!母爱是博大的,是你躲避内心风雨的巢穴,使你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