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五单元测评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五单元测评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五单元测评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五单元测评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五单元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1833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总监督律劳卑前往中国,他的主要使命是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这说明,英国对中国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获取战争赔款 B.打开中国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 D.控制中国海关2.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且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A.协定关税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开放通商口岸 D.领事裁判权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附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据此可知,中国从此丧失了()A.关税自主权 B.海关自主权C.外交自主权 D.行政自主权4.鸦片战争后10年间,银钱的兑换比例从1两白银可兑1800文变为2000文,米价反而下降了一半。该现象从侧面反映出()A.自然经济解体 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C.阶级矛盾激化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5.《帝国主义侵华史》记载,(1858年)11月8日签订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其中重要规定有:鸦片弛禁,在通商口岸交纳每箱三十两的进口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 B.英国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C.英国获得协定关税权 D.中国维护进出口关税自主6.有学者认为,经过这场战争,北京的官员就这样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而滞留在长城以外热河的朝廷则怀恨在心。随着新条约的履行,热河和北京之间的观点分歧不断扩大。这场战争导致()A.中国与西方列强矛盾加剧 B.晚清政治局势日趋动荡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晚清中央权力基本下移7.1842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50卷,“长技”只限于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之后他将其扩充到100卷,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很多内容,如美国制度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源()A.主张借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 B.意识到中西方制度的差异C.认识到鸦片战争的真正败因 D.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变革8.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谕令各地广办地方团练,协助官府加以镇压。但团练的领袖也开始行使征税和司法等原本由地方官府牢牢掌握的“正式权力”。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A.引起清朝政治权力变化 B.导致中央政治机构异变C.巩固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D.促进了清政府与列强勾结9.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将士革命热情高涨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缺乏先进治国方略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10.1890年底,张之洞开始兴建汉阳铁厂,1893年建成了炼铁厂、熟铁厂、贝色麻炉钢厂等10个分厂,之后又兴建了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等。由此,中国近代第一座钢铁联合企业建成。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 B.张之洞成为兴办洋务第一人C.“自强”目标得以实现 D.中国工业以长江流域为中心11.清代诗人杨昌浚曾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诗人称赞的是()A.关天培在虎门抗击英军 B.邓世昌黄海海战壮烈殉国C.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叛乱 D.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12.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D.“北洋海军腐朽怠战”的观点13.1896年,英法达成协议,云南、四川的一切权利两国共享;1898年,英德达成协议,规定天津到山东南部的铁路由德国修建,山东南部到镇江对岸的铁路由英国修建。这表明()A.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列强勾结占领中国山东 D.日本放弃参与瓜分中国14.下表为1895年5月2日十八省举人组织的“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其根本出发点是()主要内容一、请皇上发罪己、明罚、求才之诏二、迁都西安,以对日赔款改充军费,决不求和三、选将、练兵、购械,与日本续战四、变法,以成天下之治,力行富强、养民、教民之法A.拒签《马关条约》 B.学习西方技术C.推进变法革新 D.挽救民族危亡15.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书指出:“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岂真能制梃(提着木棍)以挞(打)坚甲利兵乎?”由此开启的是()A.开眼看世界 B.洋务运动C.百日维新 D.清末新政16.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说道:“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丧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该言论可以用来佐证义和团运动()A.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彻底阻止了列强的对华侵略C.呈现出明显的盲目排外思想 D.彰显出反帝爱国的民族精神17.有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18.《苏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载:“孰意六七月间,生意之坏竟有不堪收拾之势。盖因北方乱信传来,人心浮动……及至中秋前后,生意渐有起色,市面亦有转机。”这一场景发生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19.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这次“共同行动”()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导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沿岸C.刺激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 D.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20.美国专使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人民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惩罚反帝官民以瓜分中国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计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后,粤海关一口通商,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关税总额达8454.3379万两,年均1000多万两,较乾隆二十二年前关税增加了10倍以上,对外贸易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广东城西南的十三行街“为西洋诸国贸易之所”……广州城“人民富庶,埒于苏杭”,珠江“绕城东南入于大海”。鸦片战争后,广州港海关自主权逐渐丧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化的港口。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州港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鸦片走私逐渐“合法化”,华工贸易逐渐猖獗,加上香港、上海等港口崛起,广州港外贸中心的地位逐渐衰落。——摘编自《清代海陆丝路进一步延伸——陆海交接与广州十三行兴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广州对外贸易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广州外贸中心地位衰落的原因。(8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代中国面临多种选择:一是保守派的排外与故步自封;二是洪秀全的天国乌托邦;三是洋务运动。当时的中国要从封建社会迈向近代化,在当时既无阶级基础,又无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统治阶级上层,从学习器物开始。即使太平天国取代了清政权,也会按《资政新篇》的路子去走,但这实际上走的仍是洋务运动之路。洋务运动的核心就是建立新工业,搞洋务不单是中国的必由之路,凡是遇到西方侵略的国家都会采取同样的解决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叩关入侵,“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摘编自孟昭《全国第五届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综述》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逻辑清晰)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总之,政府的权力从满人转向了汉人。在清朝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员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而各行其是。——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摘编自李鹏军等《“东南互保”新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传统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互保”事件的影响。(8分)

第五单元测评1.B材料反映了英国扩展商业范围的要求,说明英国意在打开中国市场,故选B项;此时中英尚未爆发战争,排除A项;割占中国领土与“设法将英国商业扩展到广州以外的其他地区”不符,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国家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排除D项。2.D材料说明这一“特权”有利于庇护列强在华的犯罪行为,与此相关的是领事裁判权,D项正确。3.B材料“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邀请英人帮办税务”反映出中国丧失海关自主权,故B项正确;关税自主权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丧失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外交自主权和行政自主权,排除C、D两项。4.B据材料“米价反而下降了一半”可知,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耕织的分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与阶级矛盾激化无关,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排除D项。5.B“鸦片弛禁,在通商口岸交纳每箱三十两的进口税”的规定,意味着英国只要交纳每箱三十两的进口税,就可以合法向中国输出鸦片,等于鸦片贸易合法化,故选B项。6.C从材料信息看,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项正确。7.B据材料“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很多内容”可知,魏源意识到了中西方制度的差异,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海国图志》涉及西方政治制度,而不是以此改造中国,A项错误;材料没有分析鸦片战争败因的信息,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维新派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改革,D项错误。8.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地方团练的领袖也开始行使征税和司法等原本由地方官府牢牢掌握的“正式权力”,说明清朝的政治权力下移,地方团练在政治权力结构中重要性上升,故选A项,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违背历史潮流,故选B项,D项错误;材料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革命意志减退,贪图享乐,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项。10.A据材料可知,自汉阳铁厂开始,与之相关联的分厂煤矿等相继建成,促成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曾国藩是最早兴办洋务的人物,排除B项;洋务运动最终破产,“自强”目标并未实现,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近代铁厂的建成,并未提到其他地区工业的发展,无法体现中国工业的分布特点,排除D项。11.C据材料“湖湘子弟满天山”“引得春风度玉关”可知,这两句诗明确指向了新疆地区,结合所学可知诗人称赞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故选C项。12.D海军舰队将领战死或以身殉国的占到高级指挥军官的半数以上,说明北洋海军并不是腐朽无能、贪生怕死,故D项正确。13.B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英、法、德等帝国主义列强相互勾结,就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获取铁路筑路权等问题上达成协议,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B项。14.D据材料可知,各省举人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主张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迁都再战,核心是挽救民族危亡,故选D项;拒签《马关条约》、变法革新都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一个方面,A、C两项片面,排除;材料并没有学习西方技术的内容,B项脱离材料,排除。15.C据材料可知,1898年,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百日维新由此开启,故选C项。16.D据材料信息可知,瓦德西的话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敢于反抗的民族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被迫改为“以华制华”的策略,D项正确,A项错误;通过义和团运动,列强改变的是侵华策略,并未“阻止”列强侵华,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思想,排除C项。17.C根据材料“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维新意图学习西方进行变法图强,结果失败了,因此,义和团运动对戊戌变法的“反动”是指排斥一切西方事物,故选C项。18.D根据材料“苏州口华洋贸易情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开放苏州为通商口岸,由此可推断该记载至少应为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六七月间……北方乱信传来”指的是八国联军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所以这一场景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故选D项。19.D根据时间可以判断,材料中的“行动”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D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A项因果颠倒,排除。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沿岸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在19世纪末,排除C项。20.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的惩罚性、预防性措施主要是为了列强在国际名义下恢复和强化不平等的条约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