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A组必备基础巩固题组1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周郑交质”的历史典故描述的是周平王东迁后,与郑国关系逐渐恶化,以致后来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互相交换太子作为人质的事情。这直接反映出春秋时期()A.列国纷争 B.周王室衰落C.华夏认同 D.百家争鸣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盛行。各国常常“以邻为壑”,破坏他国的水利设施,造成灾害。战国中后期的人们普遍要求结束战乱,去除那些人为的灾害。这表明()A.统治者重农意识淡薄 B.战争的残酷性有所减弱C.水利决定战争的成败 D.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题组2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3.(2024江苏徐州期末)《管子》记载:“良田不在战士(不赏给战士),三年而兵弱”“甲兵(军事)之本,必先于田宅(农业生产)”。这些主张()A.适应了兼并战争需要B.不利于小农经济成长C.有利于缓和土地兼并D.标志土地私有制确立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产生了金属货币,并且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发展,出现了逐渐取代贝币等实物货币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B.分裂割据的变局C.铸造技术日渐成熟 D.统一进程的加速5.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变革,如商鞅变法,推行“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据此可知这些变革()A.促进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转型C.使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解体 D.土地制度成为变革核心题组3孔子和老子6.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了儒家在政治上主张()A.以民为本 B.礼法并用C.无为而治 D.教化民众7.下图名为“孔子问礼于老子”。两人如果探讨社会问题,他们会在下列哪个方面有同感()A.面对现实大胆革新 B.为新兴地主阶级呐喊C.高度评价西周的制度 D.不满当时的社会秩序题组4百家争鸣8.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主张。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和主张()A.深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 B.体现了民本思想C.均记述在《论语》一书中 D.借鉴了道家思想9.战国时,杨朱提倡“重生”“贵己”,墨翟提倡“兼相爱”,有一位思想家对他们进行批判,认为“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位思想家应该属于()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农家10.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宣扬礼乐文明;法家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达到至德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道家则从“法自然”的角度反对战争。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追求有序稳定成为社会要求B.施行仁政的基础在于重德C.思想领域趋同倾向日益明显D.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进步B组关键能力提升11.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猎于郊,魏惠王夸耀自己的财宝——十枚“照车前后各十二乘”的“径寸之珠”,齐威王对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有了檀子、朌子、黔夫、种首等治国功臣,“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齐威王的这一认识是基于()A.士人阶层的崛起B.治国思想的调整C.社会经济的发展D.社会变革的现实12.孔子作《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据此可知,春秋时期华夷区分的核心标准是()A.种族 B.地域C.文化 D.血缘13.战国时期,李斯上书秦王嬴政:“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材料主要反映李斯劝诫秦王()A.奖励耕战 B.广纳贤才C.整顿吏治 D.尊奉法家14.下表内容是部分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这些主张反映了()人物学派主张孙子兵家粮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墨子墨家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孟子儒家统治者要重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商鞅法家农、战是国家兴盛的根本A.农业生产占有重要地位 B.诸子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C.关注民生成为诸子共识 D.农业生产是为战争服务的C组学科素养创新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字大行的时代,财产私有化迅猛发展;人们为争私利熙熙攘攘而奔走上下,直至大打出手,朝野不安;社会关系以私为纽带进行了空前的大改组;士人的私理、私论大行其道、传播天下。总之,私字布满社会各个角落。——摘编自刘泽华《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上)》材料二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革新最核心的差异在于是否以君主集权为旨归。结果,国君权力分散走低的趋势至此出现转机,开始了君主集权占据主流的时期……君主集权成为最可行能救急的模式,故制度的调整或改良就成为巩固权力的一个硬性要求,客观上促进了革新的深入与加速……数量日益增加的国家编户齐民,扩大了兵源,重纳租税占了国家财政的相当比重……乡里行政制度渐渐严密,国家控制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整个行政权力架构对下层民众的倚重。……因此,全面的社会变革导致了新的国家形态产生,童书业先生指出:“春秋之末,‘宗法’‘封建’之制开始解体,新国家已在形成过程中。”——摘编自苏辉《春秋战国之际的动荡格局与权力更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字大行”出现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国家”的内涵并概括其各方面的表现。

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B材料中周王室与诸侯国交换人质,反映了周王室与郑国地位平等,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本质上说明了周王室的衰落,B项正确。2.D据材料可知,战国后期人民渴望结束战乱,说明统一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故选D项;战国后期,破坏他国的水利设施正说明农业的重要,A项错误;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争带来的破坏更大,排除B项;水利设施被破坏可以影响战争成败,但不能“决定”战争成败,排除C项。3.A材料中管仲认为应该将良田赏给战士,军事斗争的根本在于农业生产。管仲的观点从兼并战争的需要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土地政策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A项正确。4.A相对于贝币,金属货币更加珍贵,货币计量更加清晰,有利于大规模商品交换,适应了商品经济大发展的趋势,A项正确;分裂割据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可能导致货币的萎缩,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形态各异,铸币技术并不成熟,排除C项;金属货币的发展与统一进程无关,排除D项。5.B材料中的变法涉及的经济措施是“废井田,开阡陌”,政治上的措施是“推行县制”和“选官制度”,这些角度都是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B项正确;促进小农经济发展、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变革土地制度都是材料的部分信息,都不够全面,A、C、D三项片面,排除。6.A据材料可知,孔子和孟子均强调百姓对稳定统治的重要性,两者都主张以民为本,故选A项;礼法并用是荀子的主张,排除B项;“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排除C项;“教化”是儒家所提倡的治理百姓的措施,材料是对君主施政的论述,排除D项。7.D孔子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老子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两者都不满当时的社会秩序,D项正确。8.B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两者一脉相承,具有继承发展的关系,都体现了民本思想,故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说受到统治者的推崇,儒家思想受到冷遇,排除A项;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编订在《论语》一书中,排除C项;孔子和孟子都不存在借鉴道家思想的特点,排除D项。9.B据题干“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尊卑有序的政治秩序,据此可知,其应该属于儒家,故选B项。10.A根据材料可知,儒家、法家和道家的主张虽然不同,但他们都主张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说明追求有序稳定成为社会的共识,故A项正确。11.D根据材料可知,齐威王认为治国功臣堪比财宝,这是因为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追求富国强兵,D项正确;齐威王的认识是基于社会变革的现实,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体现治国思想的调整,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12.C从材料信息来看,孔子认为是否夷狄关键是看他是否遵从“周礼”,并不以其血缘出身为准,而“周礼”属于文化的范畴,C项正确。13.B据材料可知,李斯认为驱逐宾客对国家不利,反映了李斯劝诫秦王要广纳贤才,故选B项;材料主旨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奖励耕战、整顿吏治、尊奉法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D三项。14.A表格中思想家的主张涉及“粮食”“温饱”“农”等信息,这反映了战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