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DB41-T 2248-2022_第1页
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DB41-T 2248-2022_第2页
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DB41-T 2248-2022_第3页
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DB41-T 2248-2022_第4页
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DB41-T 2248-20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200

CCSD09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48—2022

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

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2022-04-07发布2022-07-0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248—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风险分级管控.......................................................................4

6隐患排查治理.......................................................................6

7应急管理...........................................................................8

8信息化平台建设及管理...............................................................8

9持续改进与考核.....................................................................8

附录A(规范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10

附录B(规范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11

附录C(规范性)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13

附录D(资料性)地质勘查企业各级责任主体与风险等级对应表............................14

附录E(资料性)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15

I

DB41/T2248—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河南省抢险救灾中心、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永泽、宋佩德、焦利伟、任贵阳、张文炤、缑延民、曹东风、牛志杰、李立

军、张立坡、陈曦、李宏伟、姬玉平、张友安、杜琳玮、李佳、冯建鹏、刘发发、郭长德、赵钉、李朋

针、陈平安、常斌、蒋勇、秦进强、李龙普、柴璇。

II

DB41/T2248—2022

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地质勘查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指导,给出了地质勘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

理、应急管理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流程、信息平台、报告编写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地质勘查企业开展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93.5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5部分:安全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2004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DB41/T185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2

双重预防体系

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主题,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建立的安

全管理模式。

3.3

风险点

1

DB41/T2248—2022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

(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4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5

风险评估

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6

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的不同级别、需要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管控层级,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

受范围的活动。

3.7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

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8

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本企业的事故

隐患进行检查的过程。

3.9

隐患排查清单

企业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安全管理活动进行细化、量化,逐条罗列管理

内容或控制要点所有不符合项的总汇。

3.10

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3.11

地质勘查

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

调查、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坑探等。

4基本要求

4.1建设运行原则

4.1.1“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原则

企业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应全体人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方位覆盖,全面彻底排查、科

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双重安全防线,有效

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

DB41/T2248—2022

4.1.2建立与运行并重原则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坚持建立与运行并重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

产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1.3“控制风险、治理隐患”有效性原则

企业创建运行双重预防体系过程中应确保“有效控制风险、有效治理隐患、有效消除事故”,保障

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4.1.4持续改进原则

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双重预防体系闭环管理。

4.2建设工作程序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主要按照附录A建立,主要包括策划和准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

治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4.3组织机构及职责

4.3.1领导机构职责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职责:

a)领导、组织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工作;

b)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资保障;

c)组织编制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体系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d)组织全员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e)协调解决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中的问题,监督和考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情况。

4.3.2主要负责人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

a)建立健全并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

b)组织制定并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组织制定并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和培训计划;

d)保证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员。

e)督促、检查本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运行情况,及时解

决工作中的问题;

f)组织管控本企业最高等级风险。

4.3.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a)负责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监督检查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本企业相关部门、人员履行职责;

c)具体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全员责任制考核;

3

DB41/T2248—2022

d)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训;

e)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4.3.4从业人员职责

从业人员主要职责:

a)参与本岗位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工作,落实本岗位风险管控措施;

b)定期检查本岗位风险管控措施有效性情况,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并按规定上报;

c)执行本岗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建

议;

d)按要求参加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训;

e)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操作规程,制止违章指挥,纠正工作同伴的违章行为。

4.4安全文化建设

4.4.1企业应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用文化理念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

标、制度和规程,编制企业员工手册,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培训,规范从业人员行为。

4.4.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机制作出明确承诺。承诺应符合GB/T45001的要求。

4.4.3企业应按照GBZ158、GB/T2893.5的要求在办公场所、作业现场显著位置公示企业安全生产方

针、目标和主要负责人承诺,设置安全生产警示标志、宣传标牌,促进从业人员规范行为,提升安全意

识。

5风险分级管控

5.1风险点划分

5.1.1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生产工艺特点、作业区域、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管理状况和周边环境等情

况,将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个风险点。

5.1.2风险点划分应体现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5.2危险源辨识

5.2.1企业应按照GB/T24353、GB/T27921、DB41/T1852的要求和本企业生产经营工艺流程对风险

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研究分析每项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5.2.2企业应按照GB/T13861的规定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环境、管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形成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数量、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现有控制措施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5.2.3企业开展风险辨识前应收集(不限于)以下资料:

a)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b)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

c)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理化特性;

d)区域位置图、场地布置图等相关图件;

e)作业现场、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和地形地貌等;

f)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g)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4

DB41/T2248—2022

h)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i)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

j)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k)本行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

l)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5.3风险评价

5.3.1企业应按照GB/T27921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运用风险矩阵法(LS)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法(LEC)等适合本企业实际的评价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判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主体。

风险等级和管控主体层级划分按照附录B的内容。

5.3.2危险源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同行业企业(单位)近期或本企业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

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按照GB18218的规定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

d)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

e)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现场作业人员在3人以上的;

f)涉及动火、吊装、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的;

g)进入荒漠、原始森林和其他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进行地质勘查活动的。

5.4风险分级管控

5.4.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a)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

b)上级责任主体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主体应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作业人员

应对本岗位所有等级的风险进行管控,高等级风险由负责管控该风险的责任主体和岗位作业

人员共同负责;

c)企业所有管理层级均应负责管控相应等级的风险,并责任到人。

5.4.2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按照附录C的规定。

5.4.3企业应按照GB50016、GB50254、AQ2004等规定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常用的风险管控措施应

为:

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含教育培训)措施;

c)个体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5.5风险管控清单

5.5.1企业应在风险评估后,编制包括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建立本企业风险库,

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5.2风险管控清单中应包括风险名称、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措施、管控层级

等信息。地质勘查企业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参照附录E的内容。

5.6风险告知

5

DB41/T2248—2022

5.6.1风险告知应分类进行,较大以上风险应在本企业或作业场所醒目位置公告;

5.6.2企业应将本企业风险管控情况告知从业人员;

5.6.3风险告知应采取区域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活动风险比较图、重大风险公告栏、岗位安全风险

告知卡等形式;

5.6.4从业人员风险告知应采取岗位安全责任清单、岗位风险管控清单和应急处置告知卡(两单一卡)

的形式;“两单一卡”应科学制作,便于随身携带,应急处置告知卡应载明危险源特征、危害后果、应

急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

5.6.5重大风险公告栏应载明危险源名称、危险有害因素、事故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电话等信息。

6隐患排查治理

6.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6.1.1企业应按照风险管控清单编制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清单与风险管控清单紧密关联,隐患应

来源于某项风险管控措施。

6.1.2隐患排查清单内容应包括:隐患所处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名称、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情况、隐患描

述、排查标准或依据、排查频率、责任单位及人员。

6.1.3企业应将隐患排查清单汇总,建设本企业隐患清单库,便于使用、检索、研究和完善。

6.2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6.2.1企业应按照附录B和5.4.1的要求明确事故隐患的排查主体、种类和频率。风险管控层级不同,

隐患排查频率不同。

6.2.2综合检查(包括节假日检查)是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企业全员共同参加的全面检查,

排查周期如下:

a)一级责任主体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二级责任主体每月不少于一次,三级责任主体排查每周不

少于一次,四级责任主体应当每天进行排查。

b)节假日安全检查是节假日期间对企业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准备等情况进行的

全面检查,是综合检查的特殊形式。

6.2.3专业排查由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的检查,检查频率为每年不少于两次。

主要是对钻机设备、测井设备、压力容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安全设施、检测仪器、危险物品、运

输车辆、防火防爆等分别进行的专项检查。

6.2.4季节性排查是根据不同季节开展的安全检查,一般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

6.2.5日常排查是作业人员岗位检查,重点是班前检查,每班至少进行一次。

6.2.6编制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专业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对存在重

大风险的危险源应重点排查。

6.3隐患排查实施

6.3.1企业应当按照隐患排查计划组织实施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清单。

6.3.2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企业应当立即组织开展法规符合性隐患排查:

a)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颁布执行或修订发布的;

b)同类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6

DB41/T2248—2022

c)生产作业场所外部环境、生产工艺设备发生重大变化的;

d)企业认为需要的。

6.3.3企业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可聘请专家或委托第三方开展专业排查,其他隐患排查工作应当由企

业自主完成。

6.3.4隐患排查应当遵循“自查自纠、及时上报”的原则,上一级责任主体或地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的检查不代替本级责任主体履行责任。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建立台账,并通

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书面形式逐级上报。

6.4隐患治理

6.4.1企业应当根据隐患治理的难度及其导致的后果和影响情况,分类实施隐患治理工作。

6.4.2根据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小以及整改时间长短,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事故隐

患的等级由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定。对于一般事故隐患,责任主体及责任人应立即或者

限期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责任主体及责任人应组织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必要时组织专家或委

托第三方制定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e)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f)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6.4.3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

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

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

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

6.5隐患验收与销号

6.5.1一般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由班组级或上一级主体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治理工作情况进行验收。

6.5.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聘请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

价机构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重大事故隐患经验收不能通过的应当重新组织整改,并履行相应手续。

6.5.3隐患治理通过验收后,负责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上一级责任主体进行

销号。重大风险隐患报行业主管部门销号,并将重大风险隐患销号情况报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

责的部门。

6.6隐患统计分析和应用

6.6.1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向从业人员通报,并

将分析结果纳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管控过程中。

6.6.2企业应当如实记录下列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a)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情况、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员;

b)事故隐患排查的时间、具体部位或者场所;

c)事故隐患的级别;

d)参加事故隐患排查的人员

7

DB41/T2248—2022

e)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和复查验收时间、结论、人员。

6.6.3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记录应当签字确认,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7应急管理

7.1应急预案

7.1.1企业应针对重大风险和紧急情况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

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7.1.2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符合GB/T29639的相关要求。

7.1.3应急预案应根据事故或紧急情况确定应急程序。

7.2应急保障

7.2.1企业应建立应急机构,明确应急职责。

7.2.2企业应根据认定的紧急情况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条件的,要与邻近救

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

7.2.3企业应根据认定的紧急情况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

7.2.4企业应识别和利用外部应急资源,建立紧急情况支援协作关系。

7.3应急评估与培训演练

7.3.1企业每3年应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和更新,以确保应急能力与效果。

7.3.2更新的应急预案应及时传达至全体从业人员。

7.3.3企业应编制计划,进行应急培训与演练,培训和演练可针对应急队伍和从业人员。

7.3.4企业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或专项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8信息化平台建设及管理

8.1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具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风险预警

等主要功能。

8.2信息化管理平台应满足现实管理(线下)和网络管理(线上)同步运行的需要,实现全员参与、

防范事故、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8.3企业应要求全体从业人员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履行职责,按照规定的频次开展隐

患排查治理工作,上报隐患排查治理信息。

8.4信息化平台建设应开发适合作业现场使用的移动终端APP,保障全员参与的需要。

8.5信息化平台应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

8.6企业应实现与政府部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9持续改进与考核

9.1评估

9.1.1企业应定期对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估,评估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体系改

8

DB41/T2248—2022

进的必要性。应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环境、新装置(设施)和新工艺等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辨识和评

价。

9.1.2企业应明确双重预防体系再评估频率,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有效运行,评估周期宜为每年一

次。

9.1.3参评人员应具备熟悉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能和风险评估能力。

9.1.4评审后应出具评估报告,并将评估结果向从业人员公开,报告内容包括:

a)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b)双重预防体系规范化建设运行的符合情况;

c)安全管理实施计划的落实情况;

d)危险有害因素及评价结果变化情况;

e)对前次评估提出改进措施的落实效果;

f)对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所提出的改进措施等。

9.1.5企业应及时修正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促进双重预防体系有效实施。

9.2更新

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及时更新双重预防体系信息:

a)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

b)开发新项目;

c)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发生变化;

d)项目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e)发生伤亡事故或同行业发生事故;

f)组织机构发生变化;

g)隐患排查发现风险管控存在严重缺失和漏洞;

h)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做重大调整;

i)内部评估结果不达标时;

j)企业认为应更新的其他情况。

9.3考核

企业应按照GB/T33000的要求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

于:

a)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b)全员参与情况;

c)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情况;

d)各级责任主体依照规定频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

e)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完善情况;

f)企业区域风险四色图和作业活动风险比较图适宜性情况;

g)企业安全风险告知落实情况;

h)从业人员“两单一卡”落实情况;

i)一线从业人员“手指口述”情况;

j)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情况。

9

DB41/T2248—2022

A

A

附录A

(规范性)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

图A.1给出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

图A.1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

10

DB41/T2248—2022

B

B

附录B

(规范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表B.1、表B.2、表B.3、表B.4分别给出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事故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

表B.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等级赋值标准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

一5

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

二4

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会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

三3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

四2

生事故或事件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从业人员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五1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B.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等级赋值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一10连续暴露

二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三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四2每月一次暴露

五1每年几次暴露

六0.5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B.3事故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

法律、法规及

等级赋值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停工造成的影响

其他要求

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10人以上死亡,或50人

一1005000万元以上公司停产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标准以上重伤

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二40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1000万元以上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

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

三15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100万元以上部分装置停工地区影响

下重伤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

四7安全方针、制度、规定10万元以上部分设备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

听力丧失、慢性病

11

DB41/T2248—2022

表B.3事故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续)

等级赋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停工造成的影响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引人关注,不利于

五2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一万元以上1套设备停工

作规程、规定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六1完全符合无伤亡1万元以下没有停工无影响

表B.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

风险值(R)危险程度风险等级颜色

>320极其危险重大风险(一级)红

160~320高度危险较大风险(二级)橙

70~160显著危险一般风险(三级)黄

<70轻度危险低风险(四级)蓝

12

DB41/T2248—2022

C

C

附录C

(规范性)

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

表C.1给出了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

表C.1各级风险的最低安全要求

剩余风险值

风险风险管控责

RVR(Residualvalue风险水平最低安全要求

级别任主体

atRisk)

执行现有管理程序、保持现有安全措施完好有效,

低风险RVR<10广泛可接受的风险四级主体

防止风险进一步升级

一般可容忍的风险可进一步降低风险,设置可靠的监测报警设施或高

10≤RVR<20三级主体

风险(ALARP区)质量的管理程序

较大高风险,不可容忍的应当进一步降低风险,新建装置应当在设计阶段降

20≤RVR<40二级主体

风险风险低风险;在役装置应当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重大极其严重的风险,不应降低风险,新建装置改变工艺或设计;对在役装

40≤RVR一级主体

风险可容忍的风险置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直至停止作业

13

DB41/T2248—2022

D

D

附录D

(资料性)

地质勘查企业各级责任主体与风险等级对应表

表D.1给出了地质勘查企业各级责任主体与风险等级对应。

表D.1地质勘查企业各级责任主体与风险等级对应表

序号责任主体主体类型主体性质管控风险等级

1一级主体公司、地质队(院)、科研院所直接从事生产(施工)经营活动重大风险

2二级主体工程处、项目部、事业部直接从事生产(施工)经营活动较大风险

3三级主体井队、车间直接从事生产(施工)活动一般风险

4四级主体班组或岗位直接从事生产(施工)活动低风险

注1:企业各级责任主体划分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

注2:经评价确认,本企业没有重大风险时,一级责任主体应负责管控较大风险,或者提升风险等级,确保企业全

员参与管控风险。

注3:班组为企业最小生产单元,由多名作业人员组成,亦为岗位级。

14

DB41/T2248—2022

E

E

附录E

(资料性)

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E.1表E.1给出了地质调查设备设施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表E.1地质调查设备设施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管控措施

风险可能发生风险评价风险

风险点危险源风险描述管控层级

类型的事故类型等级

LsR工程技术管理个体防护应急处置

物体

无人机高空坠落对人身造成

打击、定期对机体及控制系统进行检发生事故后

伤害和机体损毁;电池老化或短

其他较大查,保障无人机性能可靠;定期对立即对受伤人二级主体

无人机机体路;旋翼断裂飞出、人体误入旋3515—合理站位

爆炸、风险电池、机翼进行安全检查,保障电员进行救治,必

转区域、控制失效等对人体造成

设备机械池和机翼安全可靠要时就近送医

伤害

设施

伤害

做好车辆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出紧急制动,可

野外

车辆较大安装防车前检查车辆状况,保障车辆性能能的情况下将二级主体

车辆调查车辆状况不良3515系好安全带

风险

伤害滑装置良好;检查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有车辆驶入安全

车辆

效;必要时至少两辆越野车同行地带等待救援

15

DB41/T2248—2022

E.2表E.2给出了地质调查作业活动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表E.2地质调查作业活动的较大以上风险管控清单

可能发风险评价

风险风险管控措施

风险点危险源风险描述生的事管控层级

类型LECD等级

故类型工程技术管理个体防护应急处置

对野外作业区域

安全情况(动植物、

充分研究掌握作业区域安

微生物伤害源、流行

全情况,必要时聘请向导协穿戴好野外作业劳动保

传染病和疫情传染坍塌、

助;严禁单人实施野外调查作护,携带救生用品;配备地发生事故立即

野外地源自然环境、人文地淹溺、重大

31015450—业;严禁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进图、罗盘、GPS、口哨、药开展救援或自救,一级主体

质调查理和交通等)不熟其他风险

行作业;加强自救、互救、防品、水上救生装备等设施工并拨打救援电话

野外悉;单人作业;缺乏伤害

护等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野具

调查必要的野外作业设

外生存技能

作业施工具;作业区域天

活动气恶劣

发生事故立即

未设置安全警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设有

公路沿车辆较大停止作业,现场包

标志或没有设置专3615270—专人指挥;开展公路沿线测量操作人员穿戴反光背心二级主体

线测量伤害风险扎并立即就近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