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一中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2.在某自然生态系统中,人们为了保护鹿而大量捕杀鹿的天敌--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狼从鹿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鹿和狼之间的信息传递对鹿不利,使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破坏C.消灭了狼,鹿的种群数量能一直持续增长D.大量捕杀狼,使该生态系统的第一、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20%3.茉莉花的花色与花瓣细胞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有关,控制色素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茉莉花的花瓣细胞中某一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后,花色由紫色变为白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基因突变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B.基因突变发生后,色素种类和含量可能发生变化C.控制茉莉花白色和紫色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D.这种变异是体细胞突变造成的,不能遗传给后代4.某研究小组对长白山区的东北兔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组成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Ⅰ成年组Ⅱ小计雄性/只102710553雌性/只82010744合计/只1847201297组成百分比%18.5648.4520.6312.23100性别比(♀:♂)1:1.251:1.351:11:0.711:1.20A.在调查时的环境条件下,东北兔的种群数量将趋于减少B.完成本调查的关键在于年龄及性别的准确判定C.东北兔幼年组、亚成年组的雄性比例较高,成年后则相反D.东北兔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来进行估算5.某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如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朱红眼色和暗栗眼色是相对性状,基因cn与基因cl为等位基因B.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只会出现在雌配子中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cn、cl、v、w会自由组合6.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正式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作对照组B.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概念模型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同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细胞核和无细胞核两部分7.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物质转化途径,其中①〜④代表有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①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①、②均在生物膜上进行C.①、②、④均有ATP生成D.④产生的[H]全部来自C6H12O68.(10分)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下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I-3为纯合子,I-1、Ⅱ-6和Ⅱ-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遗传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调查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要在该地区人群中随机调查C.Ⅱ-9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所生男孩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5/11D.通过比较Ⅲ-10与Ⅰ-2或Ⅰ-3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二、非选择题9.(10分)果蝇体内的Ⅳ号染色体多一条(三体)或少一条(单体)均可以存活并能够繁殖,没有Ⅳ号染色体的个体不能存活。果蝇正常眼(E)和无眼(e)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染色体正常的纯合正常眼和无眼果蝇、Ⅳ号染色体单体的纯合正常眼和无眼果蝇可供选择,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E、e这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2)现已证明E、e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若将基因型为EEe的Ⅳ号染色体三体的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无眼果蝇杂交,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子代正常眼中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________。(3)果蝇眼的红色(R)和白色(r)由等位基因R、r控制,现将一只染色体正常无眼雌果蝇和一只染色体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发现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据此推测,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雌雄果蝇交配,F2正常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10.(14分)果蝇的红眼基因(R)、白眼基因(r)、直刚毛基因(S)、焦刚毛基因(s)均位于X染色体上。甲同学用一只红眼焦刚毛的雌果蝇与一只红眼直刚毛的雄果蝇杂交,得到162只子代,其中红眼果蝇92只,白眼果蝇29只,无眼果蝇41只。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认为无眼果蝇的出现不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对实验结果的假设是“有眼/无眼受到一对基因的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测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上述假设成立,无眼基因用D或d表示,则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出现有眼/无眼、直刚毛/焦刚毛这两对性状的表现型和比例为_________。11.(14分)如图1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的示意图;图2为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人体中会通过“炎症反射”以防止促炎因子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数字表示结构(④为巨噬细胞),字母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B细胞,体现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2)若图1中A细胞是某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且功能正常,胰岛B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人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该疾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属于_______________。(3)图1中若C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直接作用于A细胞并促进其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4)图2中促炎因子刺激神经元③,使其产生兴奋,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________________。“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编号表示)(5)图2中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下列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多选)______A.骨骼肌颤栗B.立毛肌收缩C.皮肤血管舒张D.细胞代谢增强E.汗腺分泌汗液(6)据图2分析,下列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理推段不合理的是_________A.促炎因子含量过多B.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P-KBC.促炎因子基因的转录过程加快D.A物质数量过多12.牛的毛色与真黑素(黑色)和褐黑素(栗色)有关。如图表示牛黑色素细胞中正常基因E控制这两种色素合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色素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酪氨酸酶的合成还需要基因D和F,但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F与f基因共同存在时,酪氨酸酶的合成量有所下降,表现为栗色;个体缺少酪氨酸酶时表现为白色。①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选择基因型为DdFf和ddFf的两头牛进行杂交得,再让中的黑色牛和栗色牛杂交,则白色牛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②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让基因型分别为DdFf和ddff的公牛、母牛交配,预测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植被彻底消失,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B、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没有外力干扰,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

C、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正确;

D、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

故选:A。2、A【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狼作为捕食者从鹿获得的能量,最终也是来自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B、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狼可以根据鹿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鹿,淘汰鹿群中的弱者,同样鹿群也能够依据狼留下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淘汰狼群中的弱者,二者相互促进共同进化;狼与鹿之间通过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对二者都有利,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错误;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资源、空间、食物等条件是有限的,任何种群数量不可能一直持续增长,C错误;D、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会因某营养级数量大量减少而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3、D【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基因突变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A正确;B、基因突变发生后,色素种类和含量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花色改变,B正确;C、控制茉莉花白色的基因是由紫色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C正确;D、这种变异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属于可遗传变异,即使是体细胞突变造成,也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D。4、A【解析】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幼年组和亚成年组雄性比例偏高,而成年组Ⅰ雌雄比例为1∶1,成年组Ⅱ雌性比例偏高,这有利于种群的繁殖。【详解】A、根据表格中不同龄组所占的比例可知,老龄组所占比例为1-18.56%-48.45%-20.63%-12.23%=0.13%,即种群的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数量少,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故在调查时的环境条件下,东北兔的种群数量将增加,A错误;B、表格中统计了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故完成本调查的关键在于年龄及性别的准确判定,B正确;C、由表格数据可知,东北兔幼年组、亚成年组的雄性比例较高,成年后则相反,C正确;D、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所以调查东北兔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来进行估算,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和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图表中相关数据,获取相关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B【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所示常染色体上有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错误;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即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C、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存在于X染色体上,X染色体可出现在雌配子中,也可出现在雄配子中,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所以基因cn、cl不能自由组合、基因v、w也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B。6、D【解析】

本题考查研究细胞核的功能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和构建模型的种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详解】A、“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作对照组,正式实验中设置不同浓度梯度,为相互对照,不需要设置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A错误;B、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要适宜,过长或过短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不同影响,C错误;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细胞核和无细胞核两部分,D正确。故选D。7、D【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①表示水的光解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叶肉细胞中参与①光反应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A正确;B、①表示水的光解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B正确;C、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即过程①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④②都有ATP的生成,C正确;D、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H]来自于葡萄糖,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于丙酮酸和水,D错误。故选D。8、C【解析】

1、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90%。

2、分析系谱图:3是患者,且是纯合子,其后代中都应该含有致病基因,后代应为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正常,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1是患病女性,其儿子6表现正常,因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人体中线粒体DNA几乎都来自母亲。【详解】A、由题干和题图信息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调查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

C、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9的基因型为Bb,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Bb的概率是(2×10%×90%):(2×10%×90%+90%×90%)=2/11,BB=1-2/11=9/11,因此后代所生男孩不含有该致病基因的几率是BB=2/11×1/4+9/11×1/2=5/11,C正确;

D、Ⅰ-2是男性,是Ⅲ-10的爷爷,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NA主要来自于母亲,故不能比较III-10与Ⅰ-2的线粒体DNA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能根据题图和题文信息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能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二、非选择题9、方案一:将染色体正常的无眼果蝇与IV号染色体单体的纯合野生正常眼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无眼=1:1,则E、e基因位于IV号染色体上;若F1全为正常眼,则E、e基因不在IV号染色体上或方案二:将IV号染色体单体的纯合野生正常眼果蝇与IV号染色体单体的无眼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无眼=2:1,则E、e基因位于IV号染色体上;若F1全为正常眼,则E、e基因不在IV号染色体上正常眼:无眼=5:12/5EEXRY1/6【解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1)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E、e这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IV号染色体上,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将染色体正常的无眼果蝇与IV号染色体单体的纯合野生正常眼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无眼=1:1,则E、e基因位于IV号染色体上;若F1全为正常眼,则E、e基因不在IV号染色体上。方案二:将IV号染色体单体的纯合野生正常眼果蝇与IV号染色体单体的无眼果蝇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无眼=2:1,则E、e基因位于IV号染色体上;若F1全为正常眼,则E、e基因不在IV号染色体上。(2)E、e基因位于IV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EEe的IN号染色体三体的果蝇产生4种配子:E、Ee、EE、e,它们的比例为2:2:1:1,染色体正常的无眼果蝇只产生一种配子e,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无眼=5:1,子代正常眼中IV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2/5。(3)果蝇的眼的红色(R)和白色(r)由等位基因R、r控制,将染色体正常无眼雌果蝇和染色体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发现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据此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EEXRY,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eeXrXr。F1代雄果蝇(EeXrY)和雌果蝇(EeXRXr)交配,F2正常眼雌果蝇中纯合子(EEXrXr)所占的比例为1/6。【点睛】此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伴性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侧重考查利用遗传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推理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10、基因突变具有低频率性无眼果蝇和异性有眼(红眼或白眼)果蝇DdXRsXrsDdXRSY雌性红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2∶1∶1,雌性全为直刚毛,雄性全为焦刚毛【解析】

1、根据杂交结果,子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无眼果蝇=9∶3∶4;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普遍性和低频率性。【详解】(1)无眼果蝇在子代的比例为41/162,基因突变具有低频率性,所以无眼果蝇的出现不可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2)如果有眼/无眼受到一对基因的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可以选择无眼果蝇和异性有眼(红眼、白眼)果蝇杂交,子代中如果有眼∶无眼=1∶1,则说明假设成立。(3)子代中有眼∶无眼=3∶1,并且一只红眼焦刚毛的雌果蝇与一只红眼直刚毛的雄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了白眼,所以其基因型是DdXRsXrs和DdXRSY;亲代杂交常染色体上交配结果DD∶Dd∶dd=1∶2∶1,X染色体交配结果,XRSXRs,XRSXrs,XRsY,XrsY,所以雌性红眼∶雄性红眼∶雄性白眼=2∶1∶1,雌性全为直刚毛,雄性全为焦刚毛。【点睛】本题需要结合伴性遗传的规律进行分析。熟记各种比例可以快速的分析基因型。11、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两空顺序可颠倒)组织液不能自身免疫病促甲状腺激素内正外负①CED【解析】

分析图1可知:细胞A分泌化学物质C,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B上的受体。分析图2可知:巨噬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促促炎因子,合成促炎因子的过程受到NP-KB的调节作用,其中当促炎因子释放过多时刺激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导致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兴奋经过神经中枢的综合分析后经过神经元①传递,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巨噬细胞,抑制NP-KB的活性,抑制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而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从而调节促炎因子的合成;当细胞发生炎症时,由于感染发生,感染会激活NP-KB,促进促炎因子的转录过程,从而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这样通过以上调节保证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含量正常。【详解】(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通过体液运输、微量高效性、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根据图1可知,图1中A细胞产生的C物质通过体液运输,最后作用于B细胞,体现了激素调节的通过体液运输和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2)胰岛B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在这位患者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该人患有自身免疫病,导致产生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而使得机体的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3)图1中若C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A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直接作用于A细胞的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4)神经元③产生兴奋时,钠离子内流,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识图分析可知,“炎症反射”的传出神经为图中的①神经元。(5)体温升高时能够增加机体散热的方式为:毛细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加,促进散热;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促进散热。而A骨骼肌颤栗、B立毛肌收缩、D细胞代谢增强是促进产热的方式。综上所述,C、E正确,A、B、D错误。故选CE。(6)A、根据题意可知,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2的分析可知,受病毒感染激活了NP-KB后会促进促炎因子的合成,导致其可能过量,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B不符合题意;C、根据图2的分析可知,若促炎因子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