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三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的原因是()A.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杂交 B.原核生物含有质粒C.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 D.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2.根据图形判断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b中B点时存在的种群在F点时就不存在了B.图中曲线a和曲线b发生的演替的类型不相同C.图中CD段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能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E点时物种丰富度最高,但此时群落中各种群数量不一定都达到K值3.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的()A.溶酶体 B.细胞质基质内C.线粒体外膜 D.线粒体内膜4.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主神经系统受意识支配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C.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支气管收缩D.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5.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不会大幅度下降C.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小于细胞内液D.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6.在一个健康人的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是()A.氨基酸、CO2、纤维素 B.胰岛素、葡萄糖、Ca2+C.血红蛋白、O2、Na+ D.胃蛋白酶、胆固醇、血浆蛋白7.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需设置空白对照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常用抽样检测法计数B.从培养瓶中吸取培养液前要充分振荡,否则计数结果可能偏小或偏大C.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滴入培养液后须立即进行计数D.营养条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8.(10分)现代生物学的实验中,通常使用同位素标记法。下列哪组实验最适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实验动物实验材料示踪元素用于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A豚鼠胰腺细胞3H胸腺嘧啶B家鼠性腺细胞18O甲硫氨酸C小白鼠唾液腺细胞14C色氨酸D家兔垂体细胞32P亮氨酸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9.(10分)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2)几百万年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水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_________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是由于____________
造成的。(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________。(5)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如果乙岛上C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D物种个体数的锐减,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10.(14分)河豚毒素(TTX)和四乙胺(TEA)分别是不同离子通道特异性阻滞剂,为探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以巨型枪乌贼巨大神经轴突为材料,通过在神经纤维上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并借助电压钳技术测定了神经细胞膜上电流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已知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的流动方向是一致的)。(1)图1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由A组实验发现,正常情况下,在外界适宜的刺激下,神经细胞膜上先后产生了流向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电流。(2)A组实验是B组和C组的对照,S1段电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了_________。(3)图2为在外界适宜的刺激下,受刺激部位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变化。图1中g点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点,决定图2中动作电位峰值(点)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细胞外_________浓度。(4)为了验证(3)中观点,科学家们分别用海水、1/3海水+2/3等渗葡萄糖溶液。7/10海水十3/10等渗葡萄糖溶液处理神经细胞,然后在神经纤维上相同位点施加等强度的刺激,检测并记录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变化,结果如图3。海水中加入等渗葡萄糖溶液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其中2号曲线所对应的处理方式是_________,根据以上3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5)河豚鱼肉质鲜美,但是食用河豚鱼中毒事件常有发生,患者往往会出现全身多处肌肉麻痹,甚至呼吸和心跳衰竭等症状,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食用河豚鱼使人中毒的机理是_________,使得肌肉无法收缩。11.(14分)新冠肺炎是由一种传染性极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时,症状之一是肺部呈现毛玻璃样浑浊,严重者出现“白肺”。专家建议,民众外出时要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揉眼睛、扣鼻子、摸嘴巴,注意适量运动,保持平稳情绪,不要恐慌。回答下列问题:(1)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都有可能感染2019-nCoV,原因是上述行为可能使2019-nCoV更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_道防线进入体液。(2)2019-nCoV突破机体的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的“部队”会通过特殊的方式保证针时该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其中体液免疫主要依靠两个信号来实现,这两个信号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细胞免疫则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3)“白肺”出现的原因是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细胞,___________对这些被感染的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专家建议给这些重症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以降低其免疫力,以缓解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破坏。(4)目前接种2019-nCoV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疫苗在免疫反应中相当于__________,其作用是进入体内诱导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12.草莓果实成熟通常经过绿果期、白果期和红果期等阶段;果实成熟过程除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外,光和水分等环境因素也参与了调节。科研人员利用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草莓果实成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植物体内,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是以_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的。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___________等作用。(2)光作为一种信号,被草莓植株的光敏色素等受体捕获后,光敏色素被激活,信号经过转导,影响细胞核内___________,从而影响幼苗的形态建成。光敏色素在___________细胞内含量比较丰富。(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施用___________能延迟草莓果实衰老,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有人认为外施IAA和ABA会相互抑制对方的合成,可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测定对照组中的___________含量、ABA处理组中的___________含量以及IAA处理组中的___________含量,再进行对比,予以验证。(4)植物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性,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在植物体需要源源不断的合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据此答题。【详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且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解析】1、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详解】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优势取代,B点时存在的某些种群在F点时仍可能存在,A错误;B、根据起始时生物多样性是否为0,判断a为次生演替,b为初生演替,B正确;C、图中CD段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有可能使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正确;D、E点时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并不代表群落中各种群数量都达到K值,D正确。故选A。3、B【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详解】A、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属于“消化车间”,其内不进行呼吸作用,A错误;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B正确;C、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场所并没有线粒体外膜,C错误;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场所是线粒体内膜,D错误。故选B。【点睛】细胞呼吸的场所不要认为均在线粒体内或细胞外。葡萄糖分解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线粒体内,原因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在线粒体内。4、A【解析】自主神经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支配,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都属于传出神经,B正确;C、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支气管收缩,肺的通气量减少,C正确;D、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当人处于兴奋安静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D正确。故选A。5、B【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大量乳酸进入血液,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pH值可以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B、大量消耗葡萄糖,由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可以补充血糖,所以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C、由于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故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错误;D、大量失水后,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故选B。6、B【解析】血浆中有水、无机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氨基酸、抗体、激素、细胞代谢废物等。【详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存在于血浆中,A错误;B、胰岛素、葡萄糖、Ca2+都可在血浆中找到,B正确;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血浆中没有,C错误;D、胃蛋白酶分布在消化道中,不存在于血浆中,D错误。故选B。【点睛】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都不可看作为内环境及内环境成分。7、B【解析】1、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2、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3、相关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详解】A、本实验不需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通过自身对照或者前后对照来对比酵母菌数量的变化,A错误;B、抽样检测时,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正确;D、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滴入培养液后须待酵母菌培养液完全渗入计数室内再进行计数用,C错误;D、营养条件和pH都会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从而影响K值,D错误。故选B。8、C【解析】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详解】A、胸腺嘧啶是构成DNA的成分,不是组成分泌蛋白的成分,A错误;B、性腺细胞分泌的性激素为固醇类,不是蛋白质,不需要甲硫氨酸,B错误;C、唾液腺细胞能合成分泌唾液淀粉酶,且为分泌蛋白,故可用14C标记色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C正确;D、氨基酸中不含有P元素,故不能用32P标记亮基酸,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①.种群②.生殖隔离③.自然选择④.地理隔离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基因突变⑥.由于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所以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少⑦.突变和基因重组⑧.自然选择⑨.隔离⑩.基因⑪.生存斗争【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详解】(1)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如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2)生殖隔离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题干中比目鱼形成不同物种,外因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形成生殖隔离(3)生物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根本变异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的结果产生新基因。(4)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所以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少。(5)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如果乙岛上C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D物种个体数的锐减,这种现象称为种间斗争或生存斗争。【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1)①.对神经细胞的处理方式②.胞内##膜内③.胞外##膜外(2)①.Na+的内流②.河豚毒素(TTX)是钠离子通道特异性阻滞剂、四乙胺(TEA)是钾离子通道特异性阻滞剂(3)①.d②.Na+(4)①.维持神经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②.1/3海水+2/3等渗葡萄糖溶液③.动作电位的峰值大小与神经细胞外液中Na+浓度呈正相关(5)河豚鱼肉(毒素)通过阻断Na+的内流阻止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产生【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小问1详解】图1中,分别用了河豚毒素(TTX)和四乙胺(TEA)处理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所以自变量是对神经细胞的处理方式;正常情况下(A图),先产生了内向电流,接着产生外向电流,所以产生了流向胞内和胞外的电流。【小问2详解】A组S1产生了内向电流,即动作电位,因此电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Na+的内流;B组中没有产生内向电流,所以河豚毒素(TTX)是钠离子通道特异性阻滞剂;C组没有产生外向电流(细胞内的K+会流向细胞外),所以四乙胺(TEA)是钾离子通道特异性阻滞剂.【小问3详解】图1A中的g点是内向电流停止,即动作电位达到峰值,因此对应图2的d点;动作电位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所以决定动作电位峰值(点)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细胞外Na+浓度。【小问4详解】葡萄糖溶液渗透压与细胞内溶液渗透压相等,因此其目的是维持神经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从曲线2中可以看出,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结合处理方式,海水(Na+浓度最高,动作店电位值最大)、1/3海水+2/3等渗葡萄糖溶液(Na+浓度最低,动作电位最小),7/10海水十3/10等渗葡萄糖溶液(动作电位居中),因此曲线2对应的处理方式是1/3海水+2/3等渗葡萄糖溶液;三组实验说明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大小与神经细胞外液中Na+浓度呈正相关。【小问5详解】河豚毒素阻止了内向电流,即是钠离子通道特异性阻滞剂,因此食用河豚鱼使人中毒的机理是河豚鱼肉(毒素)通过阻断Na+的内流阻止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产生。【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理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结合曲线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1)一(2)①.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或“辅助性T细胞传递”)③.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靶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3)细胞毒性T细胞(4)①.抗原②.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解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2、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c、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c、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1)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可能使2019-nCoV更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进入体液。(2)体液免疫主要依靠两个信号来实现,这两个信号的来源是: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或“辅助性T细胞传递”),而细胞免疫则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去识别宿主细胞(靶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的信号来实现。(3)肺部细胞被病毒感染后成为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对这些靶细胞识别后,即刻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细胞毒性T细胞对被感染的细胞(靶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使肺部呈现毛玻璃样浑浊,严重者出现“白肺”的症状。(4)目前接种2019-nCoV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疫苗在免疫反应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进入体内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过程及应用等相关知识点,把握实验设计中自变量的控制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一化学本章测评: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 2024.0927推文-Elisa文献解读
- 餐饮场所使用瓶装液化气燃气的安全检查事项
- 2024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高中生物专题3胚胎工程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达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阁夜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2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湘教版
- 护士长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课件
- 应急保障措施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题课件2新人教版
- 农业昆虫学实验5蔬菜害虫课件
- 大学研究生赴境内外高校学习课程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 非标设计最强自动计算-压入力计算
- 银行客户经理个人履职总结银行客户经理个人工作总结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计算类专项训练卷【含答案】
- 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 诗词接龙(飞花令)PPT
- 子宫内膜癌(课堂PPT)
- 澳大利亚公司法1-30
- 海上试油测试技术0327
- 中国地图标准版(可编辑颜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