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习题_第1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习题_第2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习题_第3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习题_第4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知识习题

三年级上册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科学是……

(1)你能写出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吗?

提出问题f作出猜测f寻找证据f得出结论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3)使劲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片纸向中间靠拢)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流体(包括液体气体)由宽阔地带流入狭窄地带时,会流速加快,压力降低。在两张纸中间吹动,气体流

速加快,气压降低,造成纸内外气压差,大气压把纸压向中间合拢。河流进入狭窄地段后会变得湍急,门

洞内会产生风(过堂风),汽车急速驶过会引起尘土飞扬,都是这个原理。

(4)饺子从生到熟,在锅里经历从沉到浮的变化?为什么?

煮熟后饺子内水蒸气受热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变大,这样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就变大了,所以就浮起来了。

凉的熟饺子体积缩小了,所以浮力也变小,因此又沉到锅底。

(5)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6)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绳子固定,摆动一次时间相等;绳子越长,摆动一次时间越长;

绳子越短,摆动一次时间就越短),利用这个定律,他发明了“脉搏计时器”,后来又制成了钟表和天文钟。

(7)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是这样、那样的。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

的工作十分相似。

第2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有生命的物体具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需要营养、对刺激有反应)等几个基本特征。

2.校园里的植物

(1)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等。不同之处:它们的形态、生长特征、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2)我认为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需要阳光、空气、水、自己制造营养)。

3.校园里的小动物

(1)蜗牛是用(腹足)爬行的。

(2)我们可以根据(发亮的黏液痕迹)判断蜗牛曾经在这个地方爬过。

(3)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有(菜叶、黄瓜等)。

(4)蜗牛遇到(外界刺激)会缩进壳里。

(5)经过研究,我们知道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6)我认为动物的共同特征有(能运动、呼吸、吃食物、会长大等)。

第3单元生命之源——水

1.生命离不开水

(1)用什么方法证明下图中有生命的物体里面含有水。

萝卜(用手摸、用钳夹、加热、榨汁、用纸吸)

蚂蚁(用钳夹)

盆花(用钳夹、用纸吸)

竹子(用钳夹、加热、榨汁)

蜗牛(用手摸、用纸吸)

(2)将一盆生长茂盛的植物放在阳光下,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上,下方扎紧。1小时后,塑料袋壁上会有什

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水珠。植物体内有水。

(3)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对我

们的身体非常重要,营养的吸收、废物的排泄都离不开水。我们能保持正常的体温也多亏了水。一般情况

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

90%是水。

2.观察水

(1)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观察物体时,对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3.神奇的水

(1)一般情况下,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但是,水也会沿着(孔隙)的材料往(上)“爬”

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2)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正是因为变种力

的存在,我们看到的水滴大都是(圆球状)的。

(3)大水的内部有(压力)。水越深,(压力)就越大。

(4)放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水能“托举”祛码的现象和“曹冲称象”的故事的相同之处是(水

有浮力。水的浮力能“托举”重物)

(5)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4.地球上的水

(1)将一只烧杯装满水看做是地球上的水;从烧杯中舀一汤匙水相当于(淡水);用吸管吸一滴水好比是

(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而如今也被不同程度地(污染),这说明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

有限)。

(2)水污染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污染的水直接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甚至危及生命,污染的水会严重地损害人类身体健康。

(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4)海洋和咸水湖占地球总水量的97%,淡水占3%。其中,冰川占淡水的76%,水蒸气等占0.66%,深

层地下水占淡水的11%,河流湖泊占淡水的0.34%,浅层地下水占淡水的12%。

第4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1.常见材料

(1)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人造材料。

(3)根据加工过程和加工制成的人造材料,在方框里分别填写出其天然材料的名称。

(木质纤维)一浆化一纸

(铁矿石)一提炼f铁

(石油)一加工一塑料

(沙粒)f与其他矿物反应一玻璃

(4)在方框里填写天然材料的来源。

(羊)一羊毛(树)一木材(岩石)一石料

(5)写出棉布衣服是怎么来的。

植物或化工制剂一颜料一衣服

棉花一棉纱f衣服

石油f塑料颗粒一纽扣一衣服

(6)一纳米长度是(十亿分之一米)。

(7)在我们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羊毛、木材和石料等,它们是天然材料;有的材料

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

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2.纸

⑴造纸的主要用料是(木材),用(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

(2)同一张纸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同)的。比较不同纸的结实程度时,纸的(大小)要相同。

(3)东汉蔡伦发明了用(树皮、麻绳头、破布、旧渔网)做原料的造纸新技术,从而结束了古人用(石

头、树木、甲骨、木牍、竹简)等作为书画材料的历史。

(4)将现代纸的生产过程补充完整。

去树皮f(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片煮烂成浆一(搅拌纸浆)一漂白纸浆一(沥干水分)一(烘干后压成

纸张)一叠放纸张

3.纺织材料

(1)人类最早用(兽皮和树叶)裹在身上当衣服。后来逐步掌握了纺织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的

技术,到了近代,(人工合成纤维)的发展,又增添了许多新的纺织材料

(2)(尼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诞生于1930年,由美国杜邦

公司年轻化学家卡罗瑟斯发现。

(3)与尼龙相比,麻、棉、蚕丝等天然纤维经过纺织制成的衣服各有什么特点?

麻(透气、较粗糙、结实程度中等、纤维粗、吸水性中等)

棉(透气性中等、平滑、结实程度粗、纤维粗细中等、吸水性强)

蚕丝(透气、光滑、结实程度中等、纤维细、吸水性差)

(4)下列纺织品是什么材料做的?这些材料特点是什么?

纺织品名称主要原料特点

羊毛衫羊毛保暖性好、柔软

的确良衬衫合成纤维牢固

真丝领带蚕丝亮丽

雨衣合成纤维吸水性差

棉布衣棉花柔软、保暖

(5)冬装和夏装所用布料各有什么特点?

夏装:轻薄、透气、吸汗。冬装:保暖性好、轻

4.金属

⑴铜是(黄)色,铝是(白)色,铁是(银白)色,它们都具有(金属光泽)。

(2)在金、银、铜、铁、铝这五种常见金属中,硬度最小的是(铝),最轻的是(铝),价格最低的是(铁),

导热性最差的是(铁)。

(3)我知道的用金制成的物品有();用铁制成的物品有();用铜制成的物品有()。

(4)在铜、铁、铝这三种常见的金属中,导热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B)。

A.铜、铁、铝B.铜、铝、铁C.铁、铝、铜D.铁、铜、铝E.铝、铁、铜F.铝、铜、铁

(5)在铜、铁、铝这三种常见的金属中,延展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F)。

A.铜、铁、铝B.铜、铝、铁C.铁、铝、铜D.铁、铜、铝E.铝、铁、铜F.铝、铜、铁

(6)检测金属延展性时,应选择在(D)上进行敲打。

A.木头桌面B.塑料桌面C.玻璃台板D.水泥地面E.土地F.大理石面

(7)人类最早应用的金属是铜,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距今3000多年。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代的

司母戊鼎。

(8)在铝、铜、金、铁、银等金属中,最硬的金属是铁,最软的是铝。最轻的是铝,最重的是金;延展

性最差的是铁,最好的是金;导热性最好的是铜、金、银,最差的是铁;最便宜的是铁,最贵的是金。

5.塑料

(I)科学家已研制出用(木薯、玉米)等原料做的塑料饭盒较容易分解。

(2)在我的文具中,(直尺、三角板、笔杆)等是用塑料制成的。

(3)塑料的显著特点也是它的最大缺点:(不易分解),埋在地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因而有害环境。

(4)大多电线外皮都是用塑料做的,这是因为塑料(不易导电)。

(5)塑料袋是100多年前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思•舒施尼发明的。

第5单元提出问题

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1)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

发展为(会提问)。

(2)科学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在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问题)(在科

学小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

2.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1)我们是根据能否找到问题的答案来选择研究的问题的。寻找答案的方法有(查资料•),(进行观察和

实验)。

(2)(自制信息卡)是一种记录或呈现信息的好形式。

(3)选择研究的问题要做到“三多一转”,三多指(多提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

多提与科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多提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一转指(把暂时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可以

研究的问题)。

科学素质综合评价测试1

一、选择题。

1.(CE)是有生命的。

A.土壤B.风C.种子D.枯草E.冬眠的蛇

2.适合做内衣的纺织材料是(BD)o

A.尼龙B.棉布C.化纤布D.丝绸

3.生命离不开水,人体的(C)是水。

A.30%B.40%C.65%

4.糖块放在水中,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这是(A)现象。

A.溶解B.毛细C.水的托举.

5.(B)通过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发明了造纸新技术。

A.李时珍B.蔡伦C.伽利略

6.塑料最大的缺点是(C)。

A.不坚固B.容易变形C.不易分解

二、填空题。

1.根据动物的特征,写出动物的名称。

毛稀少;身材高大;在陆地生活;吃草或树叶、果实;哺乳动物;四条腿粗壮;幼仔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力量大;生活在非洲和亚洲;鼻长而灵活

这个动物是(大象)。

2.写出动物、植物与人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不同之处:人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等。

三、判断题。

1.好奇心驱使我们去探究事物。(J)

2.尼龙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J)

3.纸鹦鹉在纸环上能“站立”的秘密是它上轻下重。(V)

4.爱提问,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J)

5.石灰能完全地溶解在水中。(X)

6.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V)

7.人造材料的原材料是天然材料。(V)

四、连线题。

1.把科学家的名字与他们做出的贡献用线连起来。

琴纳(发现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李时珍(写出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的结论)罗杰特(发现人眼有“暂时记忆能力”)

法布尔(《昆虫记》

2.把科学原理相同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用粉笔吸水(水在纸上“化”开)蚊子站在水面上(回形针漂在水面上)

六、问答题。

L你觉得是否应该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为什么?

应该。因为它有微毒,不易分解,污染环境。

2.怎样节约用水?

3.学科学,不但要爱提问而且要会提问,那么,问题从哪里来?

在观察周围事物中;在制作过程中;在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怀疑中提出问题。

科学素质综合评价测试2

一、判断题。

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J)

2.科学研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很容易得出结论。(X)

3.对不认识的物体也可以通过闻和尝了解其性质。(X)

4.毛细现象是由于水溶解了其他物质造成的。(X)

5.水既有压力也有浮力。3

6.不易腐烂的塑料造成污染,对环境极为有害。(V)

7.棉布燃烧时的气味与尼龙燃烧时的气味相同。(X)

8.人可以只吃蔬菜不吃肉,因此,我们不一定要保护动物。(X)

二、选择题。

1.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是(AD)。

A.需要水和阳光B.能运动C.制造养料D.会长大

2.区别清水、食盐水的方法是用(B)。

A.鼻子闻B.舌头尝C.眼睛看

3.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于(C)引起的。

A.水生动植物B.矿物质溶解C.人类活动

4.(AC)是天然材料;(BD)是人造材料。

A.羊毛B.玻璃C.木材D.铁

5.(C)制成的衣服吸水性能较好。

A.丝绸B.尼龙C.棉布

6.通过对金属性质的研究,在下列三种金属中,我们发现(A)轻,(C)硬,(B)导热性能最好。

A.铝B.铜C.铁

三、填空题。

1.填写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提出问题一(作出猜测)一(寻找证据)一(得出结论)

2.用什么办法可以将下图中蔬菜、水果里的水挤出来?做一做,再根据其含水量的多少,把它们的代号排

列起来。

A.梨子B.苹果C.萝卜D.四季豆E.青菜F.柿子

把水挤出来的方法有:()

按含水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AFBCED)

3.请在下面圆圈中恰当的位置填写:人、动物、植物、有生命的物体

五、问答题。

1.可以从哪些方面区分动物、植物?

细胞、能否自己移动位置、怎样取食,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等

2.为什么说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

水能产生毛细现象,能沿着孔隙向上爬;水具有表面张力,使表层尽量缩小;水还具有压力、浮力,还能

溶解一些其他物质等。

3.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认为科学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

第1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在我们的周围,(田野、花圃、水塘边)等地方有土壤。

2.土壤中的动物死了以后,它们的尸体会在土壤中(腐烂)。

3.观察土壤后,应把土壤连同其中的物体(送回原来的地方)。

4.把下列动物的名称与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用线连起来。

蚯蚓(取食),屎壳郎(储存食物),蟋蟀(躲娥),蚂蚁(生活)

5.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天然资源,与地球生物息息相关。土壤中除了含有矿物质、腐殖质、水分、空

气外,还有各种生物。土壤是由坚硬的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而形成的。

2.了解土壤

1.(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5种主要成分。

2.土壤中,大的颗粒是(沙粒),中等颗粒是(粉粒),细小颗粒是(黏粒)。

3.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不同,将土壤分成三类。(含沙粒多的土壤)叫沙土,(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土,

(沙粒和黏粒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4.陶器、砖都是利用(土壤)烧制出来的。

5.沙土、黏土、壤土中,渗水性最好的是(沙土),最差的是(黏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

了不定型初始陶器。

3.肥沃的土壤

1.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

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2.由于蚯蚓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因此,它被人们称为(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3.增加土壤腐殖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和粪便湿肥)。

4.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

逐渐增多。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5.科学家们通过辛勤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助手,亿万年来它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如果土壤缺少了它们,粮食、

蔬菜就不能生长,花草树木就会枯萎死亡,我们人类也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4.土壤的保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给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

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我们小学生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和(环保宣传)等来保护土壤。

3.失去植被的保护,土壤的蓄水能力将会(下降)。

4.动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土壤,比如(供植物生长、是眼鼠的家、可制成窑洞、制作陶器)等。

5.如果失去了土壤,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

6.污染源有(工厂废水)、(生活废水)、(化工废料)、(生活垃圾)、(化肥农药)

7.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

我国每年有几十万平方千米土地受到沙漠经威胁。

8.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主要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窑烧砖、开山毁林)

第2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1.开花植物的果实里都有(种子)。

2.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让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3.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4.种子的内部构造:种皮、子叶、胚根、胚芽。

5.把果实名称与其传播种子的方式用线连起来。

浆果、刺果(借助风传播)挪威枫、蒲公英(借助动物传播)椰子(借助水传播)

2.根和茎

1.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必需的

(水分和养料)。

2.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

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3.长有直根的植物有(),长有须根的植物有()。

4.把植物的名称与它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牵牛花(缠绕着其他物体向上生长)胡萝卜(储存水分和养分)竹子(直立生长)

西瓜(躺在地上生长)爬山虎(“抓”住其他物体向上生长)

3.叶和花

1.大多数植物会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里自己制造“食物”。

2.(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3.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会对农作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对不同植物可采用不同的

人工辅助授粉方法。

4.连线。把植物花的各部分构造与它们具有的功能连起来。

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来传粉)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

5.你认为灯光能代替阳光让植物制造养料吗?为什么?

答:能。因为灯光也具有能量。

6.生长在南美洲亚马孙河里的王莲叶子,直径2米多。世界上最大的叶是智利森林里的大根乃拉草,一片

叶子能把三个并排骑马的人连人带马盖住。

7.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常见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

8.依靠风力传粉的花风媒花。风媒花一般都很小,没有花香和花蜜。如玉米、水稻的花粉。

4.植物和我们

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

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把植物名称与其可用的部分连起来。

根(菠菜、胡萝卜)茎(菠菜、青菜、马铃薯、芹菜)叶(菠菜、青菜、芹菜)花(黄花菜、西兰

花、花菜)果实(香蕉、南瓜、四季豆、扁豆)种子(花生、毛豆)

3.把不同植物与其对人类的贡献连起来。

木材(燃料、家具、建筑材料)橙汁(饮料•)棉花(纺织材料)枸杞子(中药材)秸秆(燃料、

家具)各种蔬菜(食物)

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1.我们可以利用工具把某•种固体弄碎,来判断这一固体的软硬程度。

能用木棍压碎的物体;用木棍压不碎,能用药杵捣碎的物体;用药杵捣不碎,能用小铁锤砸碎的物体;用

小铁锤砸不碎的物体。

2.写出研究固体性质可以采用的方法。

轻重(称)弹力大小(拉或挤压)是否易溶解(放入水中)是否易导电(通电)

3.橡皮泥是固体,只要不去动它,它就保持原来形状。

4,固体混合(在水泥中混合黄沙和水)固体分离(把石子从黄沙中分离出来)

2.把固体放到水里

1.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沉淀)、(蒸发)。

2.做结晶分离的实验,一般步骤是(在热水中加入足够多的盐,使其完全溶解,一直加到盐不再溶解为止)、

(在热盐水中加入绘画颜料)、(把小树枝浸在不同颜色的盐水里,让盐水慢慢蒸发)。

3.将一个苹果浸入水中,它会(浮)。如果再从这个苹果上切下一小块,将它浸入水中,它会(浮)。

4.将一团橡皮泥搓成圆球形后浸入水中,它会(沉)。如果再将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状,它会(浮)。

5.通过上面的活动,我觉得物体的沉浮可能与(在水中所占体积)有关,可能与(轻重)无关。

3.认识液体

小水珠为什么成圆球形?这是山于水的表面张力造成的。

4.把液体倒进水里

1.不同种液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减小)。

2.不溶于水的液体在水是跟固体一样也会出现(沉浮)现象。

3.去油污最快的溶液是(肥皂水或洗衣粉溶液)去油污最慢的溶液是(肥皂水与洗衣粉溶液的混合液,

因为它们酸碱中和)

4.油污是怎样被洗掉的?因为肥皂既亲水,又亲油。肥皂擦在油污处,经过揉搓,它就会渗透到纤维和油

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的“海洋”中,使原来不相溶的水和油,变成油水相融的污水。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1.怎样让鱼网在水中立起来?把塑料泡沫或木块拴在鱼网上部,把石块或铁块拴在鱼网下部。

2.潜水艇是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使用。当时使用的那艘潜艇叫“海龟号”,只能乘坐-Ao法国1801

年制造出了著名潜水艇“鹦鹉螺号”。

第4单元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么样

1.我们可以从(电视、广播、报纸、电脑网络、电话咨询等)得到天气预报。

2.天气预报常从(气温、气压、降水、云量、湿度、风向、风力、空气质量)等方面来预报天气。

3.百叶箱里安放的仪器有(温度计、干湿计)等。

4.气象工作者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定时(观测)、(记录)天气状况,分析记录的各种(数据),做出

预报。

5.气象符号有以下六种。

多云雪雨风向风力阴晴

6.世界气象日是3月23日。

7.150多年前,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来预报天气。蜻蜓低飞要下雨。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气温有多高

1.全国各地百叶箱都应安放在离地面1.5米高的草坪上。

2.看温度计时,眼睛应该正对着液柱的顶端。

3.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就是气温表。

4,阳光下,水泥地上比草地上的气温稍微高•点。阳光下温度比树阴下温度高。

5.晚上室外气温变化的趋势是(逐渐降低),室内气温变化的趋势是(逐渐降低),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室

内气温略高于室外气温)。

6.摄氏温标是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在1742年发明的。这个温标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

100度,水结冰时的定为0度,然后把0T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0”表示度,“C”表示摄氏温标。

3.雨下得有多大

1.可以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来测降雨量的原因是(雨在•定范围内下得均匀,不论雨量器的大小和形状,

只要刻度标得正确,都可以用。)

2.用自制的雨量器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

3.表示雨量大小的单位是毫米。

4.用自制的塑料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前,要先倒进一些水,使水面到达刻度最下面的一道线。这样做的原

因是(用水填充零刻度以下的瓶内空间)。

5.把几个自制的不同粗细、长短的雨量器放在一起,用泗水壶在雨量器的上方喷水时,怎样才能使洒水壶

喷出的水比较平均地分配给几个雨量器?(把喷水壶尽量抬高)

6.特大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大于200毫米,暴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在50—100毫米之间,大雨是指

24小时内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小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在0.1—10毫米之间。

4.今天刮什么风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2.长期观察风向能发现季节变化的规律。

3.风向标箭头指的方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4.风向标转动不灵活的主要原因是箭头与支撑杆的摩擦力太大。

5.在用量角器和泡沫塑料做成的风力计测量风力时,不必考虑量角器的方向。(X)

6.对照风级歌,假如我们同时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级别的风的现象,当时的风级应该怎么算?(取比较高

的--级。因为高一级风HI现时,低一些风级的现象也会出现。)

7.刮东北风,气温一般将起什么变化?为什么?刮西南风呢?(刮东北风,气温下降;因为它是气温较低

地方吹来的。西南风,气温升高;因为它是从气温较高的地方吹来的。)

8.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一种强烈的大气旋转运动,最大风力能达到12级以上。龙卷风是从卷积云向地

面延伸的极具强烈破坏性的漏斗状旋转风,风速达每小时500英里。

9.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

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

级陆上很少见。

5.气候与季节

1.在一定地区,天气变化的规律叫做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留鸟:鹰、麻雀、乌鸦、喜鹊、杜鹃候鸟:大雁、燕子、丹顶鹤、布谷鸟、天鹅

3.鸟类迁徙,有专家认为与繁殖有关。也有科学家认为,与其体内生物钟有关.

第5单元观察和测量

1.观察

1.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如:(鲁班)、(李时珍)、(瓦特)等都非常重视观察。

2.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3.眼睛是我们观察事物的主要(感官)。除了眼睛,观察时我们还能依靠(其他的人体感觉器官)。

4.依靠(多种感官)来观察事物,才能收集到这个事物的比较全面、比较准确的信息。

5.把人的感觉器官与其能观察到的结果用线连起来。

眼(形状、动作、透明程度、颜色、远近、大小、光滑程度、方向)

耳(声音)

鼻(气味)

舌(味道、冷热、软硬)

皮肤(形状、动作、大小、冷热、光滑程度、软硬)

6.感觉甜味的细胞主要分布于舌尖部分,感觉酸味的细胞分布于舌左右两边,感觉咸味的细胞主要分布于

舌两侧前部,感觉苦味的细胞分布于舌根部分。儿童味蕾对成人多,所以对味道感觉更明显。

2.测量

1.有些事物可以被精确地测量,有些事物却很难被精确地测量,当难以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时;我们

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测量。

2.(漏刻)和(沙漏)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

3.判断。

(1)人的感官非常可靠,不会使我们产生错觉。(X)

(2)估算也是一种测量方法。3

(3)画网格线的方法适合于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面积。(J)

(4)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测量玉米的亩产量。(J)

(5)使用测量工具的目的是为了精确。(J)

4.2005年5月22日,国家测绘局测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1975年,测得8848.13米。

5.根据测量的目的,写隹所需的测量工具。

测时间一钟表测角度一量角器

测风力一风力计测风向一风向标

测重力一弹簧测力计测体温一体温计

科学素质综合评价测试1

一、填空题。

1.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会改变,但(体积)往往会发生变化。

2.通过实验,我发现在“潜水艇”水箱里充入(空气),它会上浮;充入(水),它会下沉。

3.肥沃的土壤含(腐殖质)较多。

4.要(全面)认识一个物体,就需要用到多种多样的方法。

5.零下2摄氏度写作(一2℃),21℃读作(21摄氏度)。

6.(漏刻)和(沙漏)是我国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

二、判断题。

1.植物繁殖都是靠昆虫传粉的。(X)

2.土壤是人类和生物共同的家园。(V)

3.不同的土壤适合栽种相同的植物。(X)

4.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混合后,体积和重量都不变。(X)

5.依靠多种感官和工具来观察事物,就能收集到这个事物比较全面、准确的信息。(J)

6.土壤有不同的颜色。(J)

7.垃圾分类回收和环保宣传,有利于保护土壤。(J)

8.植物的茎有多种形态。(V)

9.风向是指风离去的方向。(X)

10.依靠一种感官来观察,只能收集到这个事物的一部分信息。(V)

三、连线题。

1.把果实的特点与其种子传播的方法用线连起来。

长有刺或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带走)果实味道甜美(口中余生)

长有“翅膀”(随风飘舞)蓬松不透水(随波逐流)长有绒毛(乘风而去)

2.把研究液体的方法与其目的用线连起来。

放在天平上称同样多的液体(重量差别)同时倾倒同样多的液体(黏稠度)

看在蜡纸上一滴液体的形状(表面张力差别)

四、填写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黄豆和芝麻混合(筛)铁钉和大米混合(用磁铁吸)木屑和沙子混合(用水漂)食盐和碎玻璃混合(放入

水中,分离出玻璃,再加热,让盐结晶出来)

六、写出三种可以让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增大体积、往水中加盐、用轻的物体托

七、问答题。

1.为什么说花和蜜蜂的关系非常密切。

蜜蜂为花传粉;花给蜜蜂提供食物。

2.为什么土壤中的生物大都生活在表层土中。

因为表层土含有丰富的养分。土壤的最底层由坚固的岩石构成,生物无法生存。

科学素质综合评价测试2

一、填空题。

1.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水)、(空气)、(合适的温度)。

2.按形态来分,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两种。

3.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植物的茎和叶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4.(雄蕊)的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5.我们可以从(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获得天气预报。

6.零摄氏度写作(0℃),一7℃读作(零下7摄氏度)。

7.通常在一天当中,午后的气温最(高),凌晨的气温最(低)。

二、选择题。

1.土壤的肥沃程度与土壤中(0的多少有关。

A.空气B.水分C.腐殖质D.小动物

2.百叶箱应安放在离地(B)米高的空旷草坪上。

A.2B.1.5C.21).0.5

3.测量力的工具是(B),测量高度的工具是(D),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E)o

A.天平B.弹簧测力计C.秒表D.尺子E.量筒F.寒暑表

4.(AEGI)等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

A.使用农家肥B.开山毁林C.修筑梯田D.抛撒垃圾E.植树造林F.滥伐树木

G.秸秆还田H.喷洒农药I.保护蚯蚓

5.百叶箱里安放着(EH)o

A.气压计B.风向标C.雨量器D.时钟E.温度计F.风力计G.测力计H.干湿计

三、连线题。

1.把土壤的种类与其特点以及渗水的性能用线连起来。

沙土一渗水性好、含沙多

黏土一渗水性差、含黏土多

壤土一渗水性中、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

2.把下列物体或现象与其原理用线连起来。

鸡尾酒(液体的沉浮)糖水(溶解)晒盐(结晶)和水泥(液体与固体的分离)

沉淀(液体与固体的混合)

四、填表题。

写出下面的植物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种子的。

浆果()椰子()蒲公英()

凤仙花()苍耳()

五、画图题。

画出一种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六、问答题。

1.为什么说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

亿万年来土壤等动物分解着生物残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如果土壤缺少了它们,粮食蔬菜不能生长,花

草树木也要枯萎死亡。这样,我们人类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

观察使我们了解到事物的样子和特点,了解到事物的不同和相同,了解到事物正发生的变化。观察就要依

靠多种感官来参与,这样才能收集到这个事物比较全面、比较准确的信息。

四年级上册

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1.把一团纸紧塞在玻璃杯的底部,将杯倒立过来竖直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结果纸闭(没有湿)。

将杯子重新压入水底后,慢慢倾斜,看到(有气泡往水面上冒)。纸团(被水浸湿)。实验说明(空气占据

空间)。

2.通过下列实验,说明空气具有哪些性质?

(1)用漏斗往密封瓶口的瓶子里倒水,就是倒不进,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2)堵住注射器针筒的出口,推注射器活塞很费劲,松开手后活塞又弹回来,说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3)用平衡的方法称一称空气,说明(空气有质量)。

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如果自行车轮胎的气打得较足,产生的(弹性)较大,自

行车就骑得轻松。

2.热空气和冷空气

1.我们很难看到空气的流动及其流动方向,但我们可以借助烟的流动来观察。将点燃的蚊香放在玻璃水槽

里。

(1)烟在玻璃水槽里的流动路径是(烟是先向上,再向两边流动,再向下流动,然后再向上循环流动)。

(2)烟在玻璃水槽里这样流动起来了,说明(热空气会向上流动,冷空气会向下流动)。

(3)去掉玻璃水槽后,你看到烟(会••直向上流动)。

2.自制塑料袋“热气球”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注意热气球不能漏气,下面的点火装置要选择合

适材料)。放飞“热气球”的时候,还应该注意(要避开风大的地方,选择空旷的场所)。

3.不用嘴吹,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你周围的空气流动起来。

用扇子扇,用电风扇吹,开空调,点-堆火等

4.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认为专门用来制冷的空调应该放在房间的什么位置?专门用来制热的取暖设备应该

放在房间的什么位置?为什么?

制冷空调应放在房间上方,因冷空气是向下的。取暖设备应放置下方,因为热空气是向上的。

5.同样的条件下,因为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所以白天和夜晚海边刮的风,风向会不一样。用箭

头在下面的两幅图上分别画出风吹的方向,并思考为什么海边风大?

白天,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山陆地吹向海洋。海边气压差大,所以风大。

6.三国时,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二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3.空气中有什么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还有(无色无味比空气重可以灭火)

等。

3.氧气的用途(登山、炼钢、潜水都需要氧气)。

4.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可以制成灭火用品,充进汽水、啤酒中饮用时使人感到凉爽,还可制成干冰)。

5.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燃烧过木条或蜡烛的瓶子里,摇晃几下,会看到什么现象?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

灰水里不断地吹气,又会看到什么现象?两种现象都说明了•个什么道理?

都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和呼气都产生二氧化碳。

6.有三个瓶子,分别装着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你用什么方法能把它们鉴别出来?你能想出儿种不同的

方法?

将点燃又吹灭的火柴棍、或点燃的蚊香分别放入瓶中,视燃烧情况而定。

7.如果把煤炉门关得很紧,一点儿不通气,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缺少氧气。

8.为什么炉火越扇越旺,而蜡烛一吹就灭?

向炉火扇风可提供更多的氧气助燃;吹灭蜡烛是降低了燃烧时所需要的一定温度造成的。

9.太阳向地球辐射短波,透过大气后几乎完全射到地表,使地面温度增高。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被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暧。二氧化碳就像•层厚厚的玻璃,既吸收外部的热量,又

保存本身的热量,人们把这种保温作用叫做温室效应。具有这样效应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还有水汽、

甲烷、臭氧等。没有温室气体,地表平均温度是零下23摄氏度,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15摄氏度。所以有

害有利,控制排放。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人们养金鱼时常会向水槽里注入氧气,以增加水里的含氧量,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

2.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

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造成铅中毒。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物质,

尤其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

第2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1.触摸物体我们有(冷)、(热)的感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2.使用温度计时注意,别让温度计的液泡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I.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轻拿轻放;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

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

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热的传递

1.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热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2.金属勺放入热水中,热从(热水)传到(金属勺),主要是靠(传导)的方式传热的。

3.通过研究,我发现水是靠(对流)方式传热的,要使烧杯里的水全部变热,必须在(烧杯底部)部位加

热。这与热在金属勺中传递的路线是(不同的)。

4.如果对试管中上部的水加热,试管下端的小鱼会被煮死吗?回家试验一下。结果(不会)。原来,热在水

里的传递路线是(热向上传递,冷向下传递)。

5.一壶水、一锅饭原来不是从下向上一层一层地烧热、烧熟,而是(上层先热先熟,下层后热后熟)。不用

说,给(红墨水)、(肥皂水)、(酒精)等液体加热时,热传递方式一定与在水中的一样喽!所以我们在给

液体加热进,加热点一定要在它的(下)部。

6.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7.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

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

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来火焰。

3.加热和冷却

1.物体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加热)或(冷却)会使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

2.生活中,像糖一样受热后改变状态的物体还有许多,比如说冰棒、冰淇淋在口中含着可以化成(液)态,

在阳光照射下也会化成(液)态,如果不断照射或长时间旋转,物体最后还会变干,物体中的水变成了(水

蒸气)。

3.揭开装有热水的茶杯盖子,看见盖子上出现许多小水珠,说明(水蒸气遇冷变成了水)。假如把这个盖子

放进冰箱里冷冻,取出后一定会看见(小水珠变成了小冰珠)。冬季玻璃窗上常有冰花出现,这是(水蒸

气)变成(冰)的缘故。

4.从铁垫圈加热或冷却后体积发生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绝大多数物体受到热或冷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热胀冷缩

5.为了研究水和空气会不会也像铁圈那样受热受冷后发生体积的变化,我采用了这两种方法

(1)加热空气:小瓶子口上套气球,将小瓶子放入热水中,看见气球胀起。

(2)将水壶里装满水后加热,水热了就会溢出来。

做完实验,说明“绝大多数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7.1593年,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经过反复实验和思考,在1603年造出

了空气温度计•1654年,他的学生斐迪兰设计了酒精温度计。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发明了华

氏温标,用“F”表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32°F,沸点为212°F。1742年,瑞典天文学

家摄尔西斯提出了摄氏温标,用°C表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冰点为0°C,沸点为100°C。

4.吸热和散热

1.通过实验,我认识了沙和水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一样,(沙)的吸热和散热性能都比(水)的强。

2.做沙和水的吸热、散热性能的比较实验,一定要注意(控制相同的条件)。研究不同的颜色对物体吸热和

散热性能的影响,在实验时,要注意(使用同样的物体),这样,实验的结果才可靠、可信。我是这样实

验的(),实验结果是(),这与我的预测()。

3.在大小差不多的玻璃杯、塑料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中倒入同样多、同样热的水,用玻璃片或硬纸

片分别盖住。10分钟后,用手轻轻地摸儿个杯子的外壁,感觉到(金属)杯最热,(纸)杯不太热;再过

10分钟后,分别摸一摸杯子的外壁,(纸)杯最热,(金属)杯不太热。这说明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吸热

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4.夏季该穿(浅)色衣服,冬季该穿(深)色衣服。因为(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不同,它们吸热散热的

性能也不一样,深色吸热性能强)。

5.冬季,用手摸同一温度下的铁、木头和棉花,会觉得(铁比木头冷,木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