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_第1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_第2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_第3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_第4页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教学内容

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教材主要是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

一毫米的长度观念。分米虽然不是常用计量单位,但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后

面学习建立千米的概念是有用的,因此教材中对分米也作了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计量较重的和大宗物品的

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这两个计量单位,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景常用刀0千米和吨都是较

大的计量单位,学生建立1千米长,1吨重的初步观念很困难。因此,教材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实践、

观测和推算,初步建立千米和吨的观念。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单位间的换算,木的主要是加深学生对

千米、吨的认识,使学生记住进率,重点不是讲复名数和单名数的换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

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

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观念。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理,使学生初步建立

千米、吨的概念。

四、单元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长、1吨重观念,理解“千米”的实际长短“盾”的轻重。

五、教法与学法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材料。

(2)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3)增加学生的操作活动。

(4)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1、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例题1和例题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2、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

分米。

3、使学生会用毫米、分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重难点:1、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2、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

(1)我们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用什么单位?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2)关于米和厘米,你都知道什么?

(3)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4)量那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2、师:下面我们作一个集体抢答的练习,看谁最先说出你的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多少?宽大约是

多少?厚大约是多少?

(先让学生自己估计,然后在汇报,教师进行评讲)

教师:这个“毫米”用的好,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的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

位:毫米。(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认识“毫米”

(1)教学例题1。

教师:刚才老师叫大家估计了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多少?宽大约是多少?厚大约是多少?那同

学们的估计与实际数据相差多少呢?大家用什么来验证呢?关于毫米的认识,你们还知道什么?看着

你的直尺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教师: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大家数一数,

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1—2、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从而得知每一厘米的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所以: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有多长。

教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量,看估计的对不对?

教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外,还能举出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吗?

教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3)实际测量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下你的铅笔盒有多后?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作单位

测量的方法)

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

完成教科书第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集体讲评,总结测量的方法。

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比较精确是,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认识“分米”。

(1)教学例题2。

教师:下面我们作个小游戏。请大家用尺子量出课桌的长度。大家现象一想你用什么来测量?打算

怎样测量?

教师:10厘米、10厘米的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分米。

提问:1分米是几厘米?40厘米是几分米?为什么是4分米?

(2)体验1分米的长度。

教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3)认识米和分米的关系。

教师用米尺把1米长的线段画在黑板上,然后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

使学生直观的看到1米等于多少分米?得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10

个1分米时1米。

(4)完成教科书第4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集体讲评,总结测量的方法。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

米作单位,如果测量要求比较精确的话,还可以用毫米作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呢?下面每个小组之间就研究一下。

三、巩固练习

1、小明最近刚刚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他写了一篇这样的自我介绍,你们听听,他用的长度单位

有什么问题吗?(一张床铺长2分米、一块橡皮厚3米、一张桌子高1毫米)

2、完成教科书第3页练习一的第1、2、3题。

四、课堂练习

1、小军有一枝铅笔长5厘米3毫米,用去一些后,还剩3厘米,用去多少厘米?

2、妈妈做一件上衣用布1米3分米,做一条裤子用布1米,妈妈做一套衣服至少要卖多少米布?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第二课时毫米、分米的换算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换算。教科书的6页练习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测量和猜测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由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

学术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楼房高135厘米

小红身高60厘米

小刀长15米

黑板长18厘米

铅笔长4米

二、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35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35厘米短10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三、提问:我们学了那些长度单位,请大家按从小到大排列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教师小结: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四、完成教科书的6页练习一第4题

1、1米一2分米=()分米提问:米和分米都是什么单位?那1米减2分米该怎样减?

2、14厘米+26厘米=()分米提问:这一道题又该怎样思考呢?这一道题和刚才的一道题有

什么区别呢?

五、学生独立练习

24厘米+56厘米=()毫米=()厘米35厘米+25厘米=()厘米=()

分米

78厘米一38厘米=()厘米=()分米82厘米一42厘米=()毫米=()

厘米

1米一7分米=()分米1厘米一6毫米=()毫米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集体讲评。

六、完成教科书的6页练习一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集体讲评。

七、完成教科书的6页练习一第6题

提问:你是怎样思考的?

八、课堂练习

1、40分米=()米3分米=()厘米

10厘米=()米60毫米=()厘米

8厘米=()毫米300毫米=()厘米

5分米=()毫米30米=()分米

2、34米+23米=()米28分米一4分米=()分米

76厘米一56厘米=()厘米3米—30分米=()分米

37毫米+53毫米=()厘米

九、课堂作业:

十、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换算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教科书的7—8页的例题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以及毫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2、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

3、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

=1000米。

2、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形成表象,能运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卷尺、教科书中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认识了那些长度单位?

(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那模拟能不能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我们就来一起表示吧,老师说着,同桌互看着做。注意不对的要改正归来。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比如说,我买了2米布,这根木头长4米等,这些都

是用米做单位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问:2008年从武汉到北京看奥运有多远?这时用“米”

去量就非常麻烦,所以这时还需要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计量,那就是“千米”,千米也叫公里。比

如说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驻60千米,从某地到某地的路程是100千米等等,这些就用千米做单位。

2、教学例题3。

(1)出示教科书第7页的第一幅图。

教师: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

教师:说明公路边上里程碑上的“35千米”指的是从某地到这个里程碑的距离是35千米。

教师:“倒叶镇还有21千米”、“倒灵山还有23千米”这里的千米也叫公里,他是比米大的长度单

位。

(2)大家还在那里见过使用千米这个单位?

运动会上有3千米的长跑。等等。

(3)大家想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

(出示跑道的图)标准的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那1千米运动员要在运动场上跑几圈呢?

教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提问:为什么1千米能和1000米之间写等号?说明他们所表示的长度单位怎样?什么想通?什么不

同?“米”、“千米,,N那一个计量单位大?要判断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指看数字?还要看什么呢?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的不行有的骑自行车,还有的坐公共汽车的。人不行每小时可走5千米,骑自

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3、教学例题4。

教师拿着一卷痴呆学生到操场上,以人或树的位置为起点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按一般的步

行速度走一走,大约要走多少步?计算一下大约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

就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像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习题。

要尽量组织学生实际做一做。有条件的可用卷尺量出校门口到那个商铺的距离是1000米。让学

生观察并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1000米有多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让学生自己连线。订正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每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四、课堂练习

1、填上正确的长度单位。

飞机每小时行1800()。自行车每小时行15()o学校操场的跑道长()

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是1157()。武汉的长江大桥长是1670()。李林每小时走5

()。

汽车每小时行59()。

2、列式解答。

飞机每小时飞行2千米,5小时飞行了多少千米?

卡车7小时行350千米,卡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红的身高是小东的2倍,他俩谁高?如果小动的身高是82厘米,小红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1千米=1公里

第四课时千米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千米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教科书第8页的例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由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

学术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米1000米=()千米7米=()分米2分米=()

厘米

4厘米=()毫米200毫米=()分米

2、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其中最小的长度单位是什么?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相邻

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千米等于多少米?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3千米=()米提问:(1)1千米是多少米?

(2)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

(3)3千米是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3千米=3000米

出示:5000米=()千米

提问:(1)多少米是1千米?

(2)5000觅是多少千米?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把高级单位千米换算成低级单位的米数,或者把低级单位的米数换算成高

级单位的千米,我们都是根据什么去想得数呢?都是根据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去想的是1千米=1000

米。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中的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可提示他们想一想例题5的两道题是怎样思考的。订

正时,可指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成练习而的第4题。

这一道题安排了三组情景,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先让

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内交流,可有多种答案。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

不要轻易的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参与到讨论中来。

3、完长练习二中的第5题。

这一题可有不同的路线。教学中不仅仅关注结果,要多给学生说的机会。

五、课堂练习

1、9千米=()米1000米=()千米7米=()分米20分米=()

8000米=()千米300毫米=9)厘米3米=()厘米400厘米=()

2、2千米+5千米=()千米6000米+2000米=()千米

21千米一9千米=()千米8000米—7000米=()千米

18千米一8千米=()千米

六、课堂作业:

七、板书设计:

千米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3千米=3000米5000米=5千米

第五课时吨的认识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教科书第11页的例题6和例题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的实际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

2、理解吨和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形成表象,能应用概念正确表示重量。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学过那些质量单位?1千克=()克

二、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主体画

1、教师:你们看谁来了?这天阳光明媚,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他们

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小牛提议:这里有座桥,咱们一起过桥玩吧。小熊说:等等,你们看,这里有

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限重1吨)看到这幅图你们有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问题)

2、学生问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

桥吗?怎样才能知道呢?

3、教师揭示可题: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实验体验

1、认识吨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体重,在指名学生汇报。

(2)让学生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3)1个同学约重25千克,4个同学的体重约重多少千克?

(4)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5)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6)联系班中40个体重约是25千克的同学,让学生感悟1吨到底有多重?

2、课件展示(联系生活,看看、算算、说说)

(1)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重1吨?

(2)1袋面粉50千克,几袋面粉重1吨?

(3)1头水牛重350千克,几头水牛重1吨?

(4)题问: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举例,在指明汇报。

(5)教师:我们已经感受到1吨有多重,你能说说生活中游哪些东西大约重1吨?

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用吨来做质量单位?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小结:计量较重的或较大件的物品的质量用吨作单位。

(6)说说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用吨作单位的?

3、解决主体画的问题

出示4种动物的体重题问:

现在你们知道他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

那几只动物可以同时过桥?(让学生畅所欲言)

四、吨和千克的换算

1、教学例73吨=()千克6000千克=()吨

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指名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多种想法)

2、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2题,独自练习,在集体反馈,宁问:你是怎样想的?

五、反馈练习

1、把合适的体重和相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熊猫狗大象鲸鱼

50吨80千克6千克4吨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为什么?

3、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小组内互相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多种想法)

六、课外拓展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

商量一下,可以采用那些节水的方法?写一篇数学作文。

七、课堂作业:

八、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千克=()克1吨=1000千克

单元检测

(总课时,第课时)

试卷评析

(总课时,第课时)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以及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共同编排在第四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和旧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现在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到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到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

和不连续退位。

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方法单一(加法只能用交换

加数的方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

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多样化。

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会进行加减法的

验算。

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

(1)要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2)要充分运用“迁移”法进行计算教学,要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3)要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加强学生验算是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1.力口法

第一课时连续进位加法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连续进位加法。(教科书第2〜4页的例题1和例题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使其能充分利用旧知识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科书第15页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列竖式计算:63+2934+58

师: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2.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样算?(让学生口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5页挂图

师:图中画了哪些动物?

师:这些是我国部分动物,东北虎属于哺乳动物。丹顶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类动物,青

蛙属于两栖类动物。到现在为止,我国有哪些动物受到人为和自然界的影响濒临灭绝的威胁,我们

要大力倡导同学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我们惟一的家园。请看下表就是我国部分动物种类,以及濒

临灭绝的动物种类。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类群己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临和受威胁种数

哺乳类581110134

鸟类124498182

爬行类3762517

两栖类284307

师:看了这个表,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2.学习例1

(1)师: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

板书:98+25

师:谁会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先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讲解。)

98+25=123

98

+25

123

个位:8加5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

十位:9加2得11,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得12,这时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

百位:因为十位满了一个十,所以向百位进1,此时百位就写1。

(2)师:与复习题63+29比较,有什么区别?

6398

+29+25

92123

区别:复习题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而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个十,并没

有满十个十。而例题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而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个十,又

满了十个十,这时要再向百位进1。也就是说:复习题不是连续进位加法,而例题1是连续进位加法。

3.练习

(1)完成17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四道题有什么共同

特征?

(2)完成16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先独立完成,再讲评,并说说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么

算?

三、自主练习

1.完成第17页练习四的第1题。

2.完成第17页练习四的第2题。追问:还可以求什么3.完成第17页练习四的第3题。

四、课堂练习

1.计算

47694329

+36+54+88+92

2.43+6942+8795+3962+48

37+5963+5975+8792+37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加法

98+25=123

6398

+29+25

92123

第二课时进位加法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进位加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并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

位加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熟练进行计算。教学准备:例2统计表。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864125

+37+59+396

2.估算,说出你是根据什么进行估算的?49+5164+3278+45

二、探究学习

1.学习例2

(1)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类群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临和受威胁种数

哺乳类581110134

鸟类124498182

爬行类3762517

两栖类284307

师:我国部分动物已知种数中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学生独立列式)

板书:376+284

师:我们不用笔算,先来估一估,它们的和大概是多少?估算的根据是什么?

(2)笔算376+284的结果。(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计算过程)

376+284=660(种)

376

+284

660

个位:6加4得10,个位写0,向十位进1。

十位:7加8得15,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得16,十位上写6,向百位进1。

百位:3加2得5,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得6,百位上就写6。

2.总结加法计算法则

师:两数相加,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百位与百位对齐。

一句话相同数位对齐。)从哪一位算起?如果个位满十应该怎么办?十位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小结:两数相加,数位对齐,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完成第18页的“做一做”,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三、自主练习

1.完成第18页练习五的第1题。

要求:把上下两个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在连线之前,让学生先算出每一道算式的结

果,再把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2.完成第19页练习五的第2题。说说是怎样算出两个数的和的?

3.完成第19页练习五的第3题。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什么?怎样列式?

4.完成第19页练习五的第4题。

四、课堂练习

1.278392709437

+653+549+395+596

2.连一连

638+7938697+935986+1104

5785+3847495+9362007+83

3.果园里有桃树458棵,梨树比桃树多69棵。梨树有多少棵?

板书设计:

进位加法

376+284=660(种)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类群己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临和受威胁种数

哺乳类581110134

鸟类124498182

爬行类3762517

两栖类284307

第三课时进位加法的练习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进位加法的练习。(教科书第20~21页练习五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巩固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计算熟练、准确。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精心选取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0+56068-237X8+437+26280+50045-19

150-60620+803X9+5

2.笔算:

263354748

+605+76+252

二、自主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五的第5题。

师:你想怎样做?(提醒学生先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相同得数的两个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独立做后再讲评。

2.完成第20页练习五的第6题。

先学生独立做再讲评。

3.完成第20页练习五的第7题。

①135错误的原因:两个数相加时,数位要对齐。

+69也就是说:135

825+69

204

②427错误的原因:两个数相加,哪个数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

+543要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说:个位上的7加3等于10,满十

960了,要在个位上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2加4等于6,

要加上个位上进上的1。

③162错误的原因:两个数相加,哪一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要向

+959前一位进1。这一道题个位上的2加9等于11,个位上写1

1011,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6加5等于11,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是12,这时要

在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百位上的1加9等于10,要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是11,这时要

在百位上写1,向千位进1,而这道题十位和百位都没有加上进位进上来的1。

4.完成第20页练习五的第8题。

师:哪两个数相加得100?你想怎样做?请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然后把讨论的方案告诉大家。

完成这题时,要采用估算的方法。

563Q600915^900464比500646Q600873-900

792~800351^40085^100208Q200127~100

师:估一估,哪两个数相加等于1000。(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多动脑筋,多思考。)

5.完成第20页练习五的第9题。

师:要认真审题,星期天的早晨,小君要去哪几个地方?(让学生分工合作,小君有几种走法

可供选择?走哪条路最近?)

三、综合练习

1.计算并说说两个数相加应该怎样算?

419368343096238

+506+679+1691+2079

2.一艘客船有乘客278人,到了一个港口上来56人,这时船上有乘客多少人?

3.新华书店运来一批《十万个为什么》,卖了247本,还剩103本。运来了多少本?

四、课堂练习

1.检查下面各题,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

32815722263

+675+809+5827

97523877080

2.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多少?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进位加法的练习

1.口算:

90+56068-237X8+4

37+26280+50045-19

150-60620+803X9+5

2.笔算:

263354748

+605+76+252

1.计算并说说两个数相加应该怎样算?

419368343096238

+506+679+1691+2079

2.一艘客船有乘客278人,到了一个港口上来56人,这时船上有乘客多少

人?

3.新华书店运来一批《十万个为什么》,卖了247本,还剩103本。运来

了多少本?

2.减法

第一课时连续退位减法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连续退位减法。(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题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使其能充分利用旧知识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连续退位的笔算的计算方

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教科书第23页的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20-1712-817-915-923-1833-14

14-719-819-1163-2435-1743-18

师:如果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2.计算:485298

+376+983

师:万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应该怎样计算?

3.列式计算:148-39263-13

师: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的数

合起来,继续减。)

二、探究学习

1.出示第23页的彩图。

师:这是美丽的云南,云南省有许多的自然风光,如昆明有……大理有……丽江有……(介

绍完后剩下示意图。)

丽江F

大理CK348千米

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

师:348千米表示什么?(昆明到大理的路程。)517千米表示什么?(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

那我们从昆明出发,已经走了348千米,我们现在到哪里呢?(到大理。)要到丽江还有多远?请

个同学上来指一下这段路程。

2.学习例2。

(1)师:我们从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用下面这一线段来表示。

昆明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丽江

师:从昆明到丽江途中要经过哪里?路程又是多少?请大家在这一线段图上标出来。

昆明

517千米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从大理到丽江的路程该怎样求?谁会列式?

板书:517-348

师:大家不用计算,估计一下从大理到丽江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2)试算517-348的结果。

517

-348

个位:7减8不够减,向被减数的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的7相加得17,17-8=9,在个位上

写9。

十位:1先减去退位点1得0,0减去4不够减,向被减数的百位退1当十,与十位的0相加

得10,10-4=6,在十位上写6。

百位:5先减去退位点1得4,4减去3得1,在百位上写1。

师:例1和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有的数位不够减,都需要向前一位退1;

不同:前面是不连续退位减法,后面是连续退位减法。)

3.小结:两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减起,

当10,与本位上的数相加后,连续减。

三、自主练习

1.638740821514

-59-567-734-386

先独立练习再讲评。

2.1123-9955230-4697

3.(1)296比384少多少?(2)比735少86的数是多少?

四、课堂练习

被减数459745152195638642

减数696797648804995

2.选择合适的算式填在方格里。

9400-14002110+58905500+251826+1744630-2630

3160+1340

六、板书设计:

大理

昆明

丽江

517千米

第二课时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教科书第24页的例题2和例题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减法的简便算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精选相关练习。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80-3=100-10=1000-200=900-60=8000-1000=800-50=410-40=

700-70=

2.计算:

3164987

-217-2998

师:学生独立练习后再讲评,并说说每一数位的退位过程。

二、探究学习

1.学习例2:507-348

让学生先试算出得数,再通过竖式讲解。

507

-348

个位:7减8还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

给个位,当作10个一,这时十位就剩9个十。十位退的一个10,与个位的7相加得17,17-8=9,

在个位上写9。

十位: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上是10,又退给个位1个十,十位上是9,9-4=5,十位上写5。

百位:百位是5,退给十位一个十后,剩下4,4-3=1,在百位上写1,最后结果是159。

2.学习例3:师:大家想怎样算呢?看谁想的方法多?

汇报:(1)竖式计算

500

-185

315

个位:0减5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向百位退1,当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给个位,

当作10个一,这时,十位就只剩下9个十。十位退的一个十,与个位的0相加得10,10-5=5,在

个位上写5。

十位:从百位上退一后,十位上是10,又退给个位1个十,十位上就是9,9-8=1,十位上写1。

百位:原来是5,退给十位一个十后,剩下4,4-1=3,在百位上写3,最后结果是315。

(2)可以把185看作100+85

500-185就可看成从500里减去100再减去85。500-100=400,400-85=315»

(3)185接近200,比200少15.

500-185也可以看成500里减去200,多减了15,要再加15。500-200=300,300+15=315.

(4)另外的思考方法。

小结: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就用哪种方法来做。

三、自主练习

1.7008002000

-207-496478

2.完成第25页练习六的第1题。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第25页练习六的第2题。师:找出题目标已知条件和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列式的

根据是什么?

4.完成第25页练习六的第3题。师:独立审题再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568432706684294316

2.小明家在学校的东边500米,小红家在学校的西边,比小明的家到学校远150米。小红的家离学

校有多少米?小红家到小明家要走多少米?

五、板书设计:

被减数中间、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

例2:507-348=159例3:500-185=315

507500

-348-185

159315

第三课时减法练习课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6页,练习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笔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练习过程,体验用教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联系退位减。提高计算能力,提高估算意识与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15-8=74-16=33-25=34-18=32-14=

61-39=

72-58=67-15=44-19=56-37=35-26=

(2)计算各题

700-354=508-273=810T72=

二、应用发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出示大屏幕:看看,我们今天请到的朋友是谁?他们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帮忙呢?从图

中,你看到了什么信息?有什么问题?请同学们想想看。

组织讨论:你们认为他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画一画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