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二)_第1页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二)_第2页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二)_第3页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二)_第4页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二)(2022秋·广东惠州·九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甲】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ㅤㅤ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①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②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③其二,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④其三,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4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是日更定矣

②惟长堤一痕

③金陵人,客此【答案】①这

②只有

③客居【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这天初更时分。是:这;(2)句意为: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惟:只有;(3)句意为: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4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答案】①大雪下了三天,湖中的人声、鸟叫声都消失了。②我勉力(高兴地)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告别。【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俱:都。绝:消失。(2)重点词语:强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4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余拏一小舟/一无可看B.独往湖心亭看雪/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C.见余大喜曰/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D.更有痴似相公者/亦不作意看月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一:一只/全;B.看:都是观看;C.见:都是看见;D.者:都是……的人;故选A。49.下列对【甲】文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中西湖的奇景和游人的雅趣相互映照,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才不遇的孤独感。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塞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D.文章开篇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作者选择“人鸟声俱绝”时去赏雪,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分析不当。【甲】通过西湖的奇景和游人的雅趣,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没有“怀才不遇”之意。故选A。50.请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答案】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意思是: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不舟不车”并列结构,应在“车”后停顿;“不衫不帻”并列结构,应在“帻”后停顿;“酒醉饭饱”并列结构,应在“饱”后停顿;因此断句为: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5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下面问题。两文同写西湖,张岱看雪与哪种“看七月半之人”意趣比较一致?在选文中摘出一个你认为能体现这种人高雅的句子。(用原文回答)【答案】第三种人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问:根据【甲】“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知与【乙】“其三,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意趣比较一致,因此,是第三种人(或其三)。第二问:根据题干“摘出一个你认为能体现这种人高雅的句子”和“用原文回答”的提示,找到【乙】“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可得答案。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西湖七月半的时候,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有看那些来看七月半景致的人。其中的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其中的二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其中的三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2022秋·广东深圳·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选自祁彪佳《寓山注》,有删改)【注】①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②掖:搀扶,挟持。③沤:水中气泡。④都:汇聚。【亭之址•有讲究】5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与日去C.寓山之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D.若并不知有亭也

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临:居高面下/面对,靠近;B.意:意趣/意志;C.胜:美好、优美/美好、优美;D.若:好像/比得上;故选C。53.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答案】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意思是: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胜”修饰“寓山”,故“寓山之胜”结构完整,“盖”是句首发语词,所以其前应断开,故断句: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亭之景•有情味】5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答案】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②这座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词语:①得,领会;寓,寄托。②暱,靠近;故,所以;尽,全。【亭之名•有因由】55.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答案】祁彪佳认为在此亭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被洗涤心灵,有神清气爽之感,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妙赏亭”。【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首先理解划线句子的意思,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理解作者把亭命名为“妙赏亭”的原因。“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意思是: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冷冷的响声,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激石穿林,泠泠传响”是对景物的描写、赞美,“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是由眼前景抒发情感。祁彪佳以为他的寓山“众妙都焉”,又以高士逸人自诩,隐约透出一股辛酸。为求解脱,不愿与腐败政治同流合污,他把所有尘埃俗世中的劳役伤神彻底抛在脑后,在这个亭子里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洗涤心灵,带来奇妙感受,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妙赏亭”。【探究成果】56.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活动收获卡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①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②的心情。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答案】悠闲自在(醉情、热衷于山水)得意【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和创作背景作答。《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作者写醉翁亭,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态,把难言的被贬谪的苦衷寄托在山水中。乙文,祁彪佳在丙子岁(1636)日记中多次写到在寓山“垒石成峰”,他亲自指点匠工,有时也自己动手。甚至慨叹“予真愚公也”。一旦园成,看到自己的心血成了美景奇观,娱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祁彪佳以为他的寓山“众妙都焉”,又以高士逸人自诩,流露出他得意的心情。参考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乙】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2022秋·广东湛江·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5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名之者谁()(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宴酣之乐()【答案】命名居高面下尽兴地喝酒【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给它起名的是谁。名:命名。(2)句意: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临:居高面下。(3)句意:酒宴上的乐趣。酣:尽兴地喝酒。5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得,领会;寓,寄托。(2)重点词:芳,花;发,开放;秀,繁茂。【乙】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5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志气自若也()

(2)而事不弛废()【答案】志向但是【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志:志向。(2)句意:但办事从不拖拉荒废。而:但是。60.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答案】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让人民受害。因此断句为: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61.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答案】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记》中“太守之乐其乐”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醉能同其乐”可以看出,文章侧重表达的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从乙文“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等语句中可知,欧阳修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政事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态度。可知,欧阳修还有宽松待民,简易做事的为官理念。参考译文:(甲)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乙)欧阳修,幼年时,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他仕途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当他被贬到夷陵时,没有方法来消磨时光,因此取来旧的案例反复查看,发现冤假错案数不胜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这是荒凉偏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况本来可以知道了。”从此,遇事不敢疏忽。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自己修身养性,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人的。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看不到严厉的措施,也不求声誉,宽容简朴而不扰民,因此他来到的地方人民生活便利。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荒废,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6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其必曰

醉能同其乐 B.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去国怀乡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然则何时而乐耶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副词,大概/代词,他们;B.代词,归依/代词,返回,回家;C.均为代词,均理解为“离开”;D.形容词,快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故选C。63.翻译句子。(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答案】(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以:因为;(2)酣:尽情的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6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含蓄表达作者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B.乙文作者写宴酣之乐,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描绘了一幅宾客宴饮欢乐图。C.乙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勾勒出醉翁之态,可谓醉在其中,乐在其中。D.甲乙两文都写到“乐”,甲文“先忧后乐”和乙文的“与民同乐”都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B.根据乙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此句写的是“负者”,其中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他们跟随太守出游,描绘的是滁人出游图;“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写饮酒,品“山肴野蔌”,投壶下棋的乐趣,享受“宾客宴饮”的欢乐;故选B。【甲】参考译文: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参考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2022秋·广东江门·九年级江门市第二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来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65.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答案】通“德”,感恩、感激,停止【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①句意: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感恩、感激;②句意: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6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答案】优厚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优厚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句重点词语: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辩,同“辨”意为辨别;受:接受;何加,有什么益处。67.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限停两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答案】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本句的含义是: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今”为时间,“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是事件,即“(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为之”意为“而接受了它”。故应划分如下节奏: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有何异同?【答案】【甲】: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同: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异:【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解析】考查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能力。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文章在写法、感情、观点等方面的异同。仔细阅读两文,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作答。甲文中作者借“乞人不屑蹴尔之食”和“行人不受呼尔之食”的例子,说明了人对于“义”的看重;从乙中的“行天下之大道”可知,这里是说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由此可知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就是:大丈夫为人处世都要注重“义”;不同之处在于,甲文不仅讲求“义”,还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所讲求的“仁”和“礼”。据此整理答案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参考译文:【甲】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孟子说:“……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2022秋·广东江门·九年级江门市怡福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ㅤㅤ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①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②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③其二,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④其三,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6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是日更定矣②惟长堤一痕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④金陵人,客此【答案】①这

②只有

③哪能

④客居【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是:这。②句意: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惟:只有。③句意:在湖上哪能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焉得:哪能。④句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7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答案】①大雪下了三天,湖中的人声、鸟叫声都消失了。②我勉力(高兴地)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告别。【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①雪,下雪;俱,全,都;绝,消失。②余,我;强,尽力;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别,道别。7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余拏一小舟/一无可看B.独往湖心亭看雪/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C.见余大喜曰/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D.更有痴似相公者/亦不作意看月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数词,一艘/副词,一点;B.都为动词,欣赏;C.都是动词,看见;D.都意为“……的人”;故选A。7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答案】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故断句为: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73.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下面问题。①两文同写西湖,请概括各自不同的特点。②张岱看雪与哪种看七月半的人意趣比较一致?在选文中摘出一个你认为能体现这种人高雅的句子。(用原文回答)【答案】①十二月万籁俱寂,七月半热闹②第三种人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①由甲文第①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可知,十二月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万籁俱寂。由乙文第①段“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第②段“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第③段“昭庆、断桥,嚣呼嘈杂”可知,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且游人如织,热闹非凡。②由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可知,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由乙文第④段“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可知,表达同样雅趣的是,作者认为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上哪能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

第一类,也坐在游船上,船上也有楼饰,带着有名的美人和贤淑有才的女子,还带着美童,嘻笑中夹着打趣的叫喊声,环坐在大船前的露台上,左盼右顾,置身月下但其实并没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第二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也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第三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可以看看。(2022秋·广东佛山·九年级佛山市华英学校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7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孰视之(4)时时而间进【答案】(1)身高(2)穿戴(3)同“熟”,仔细(4)间或/偶然【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1)句意:邹忌身高五十四寸左右。修:身高。(2)句意: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服:穿戴。(3)句意:(邹忌)仔细地端详他。孰:同“熟”,仔细。(4)句意:还不时地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7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1)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私:偏爱。(2)面刺:当面指责。【乙】魏文侯①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朝廷之大夫恐我以法,边境之人劫我以兵,是以不树德于人也。”简主曰:“噫!子之言过矣。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②,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其后的“子质”“简主”都是人名。②蒺藜(jílí):一种带刺的草本植物。7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四面竹树环合B.今堂上之士恶我于君/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C.子之言过矣/人恒过,然后能改D.故君子先择而后种也/择其善者而从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树:培养/树木;B.恶:说坏话/厌恶;C.过:错误/犯错误;D.择:都是选择的意思;故选D。7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由

也【答案】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这点上来看你的遭遇,问题出在你所培养的人身上。现在你所培养的,不是正直的人。“由此观之”表明下面的内容是由之前的事得出结论,需停顿;“在所树也”承接前文指出问题在所培养的人身上,需停顿;“今子所树”这是结论中的主语,现在你所培养的人,需停顿;“非其人也”这是结论,不是正直的人。78.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概括【乙】文中“由此观之”中“此”所指的内容。(2)邹忌和简主是如何运用类比进行劝谏的?【答案】(1)本文中的“此”指种植的植物不同,收获的果实会有很大差别。(2)邹忌以“家事”类比“国事”(以妻、妾、客人都因为自己的原因称赞他比徐公美),向齐威王指明他所受的蒙蔽很严重,劝谏他广开言路。简主是通过种植植物不同而收获果实不同的道理进行类比,劝谏子质选择合适的对象培养才能有所收获。【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由此观之”是简主得出结论的句子,指代的内容在前面“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意思是种植的植物不同,从而收获的果实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故而得出结论。(2)邹忌是先以妻、妾、客人都因为自己的原因称赞他比徐公美的“家事”类比与自己处于相同境况的齐威王也会受很严重的蒙蔽的“国事”,从而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简主是通过春天种植桃李,夏可得阴,秋可得其实与蒺藜夏不可采叶,秋得其刺作类比,劝谏子质应该选择合适的对象培养才能有所收获。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乙:魏文侯在位的时候,子质做官却因此获罪了,他离开朝廷,一路北行,对简主说:”从现在往后,我不再帮助别人培养德行了。”简主问:“因为什么而这样呢?”子质说:“大堂上的人半数是我培养的,朝廷上的大夫有半数是我培养的,边境上的士卒军官有半数是我培养的。现在大堂上的人在国君面前说我坏话,朝廷上的大夫用律法恐吓我,边境上的人拿着兵器抢劫我,因为这样所以我不再帮助别人培养德行了。”简主说:“唉,你的话错了。桃树李树都是春天的树木,夏天我们可以在树荫下乘凉,秋天我们可以吃它们的果实。蒺藜也是春天的树木,夏天不能采它的叶子,秋天只剩下木刺在那。从这点上来看你的遭遇,问题出在你所培养的人身上。现在你所培养的,不是正直的人。所以君子先要有选择,然后才培养他们。”(2022秋·广东中山·九年级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7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水尤清冽

(2)影布石上

(3)斗折蛇行

(4)不可久居【答案】(1)格外(2)分布,这里是“映照”的意思(3)像北斗星那样(4)停留【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水格外清凉。尤:副词,尤其、格外。②句意:影子映在石上。布:分布,这里是“映照”的意思。③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④句意:不可长久停留。居:停留。8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答案】(1)(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2)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相乐:相互逗乐。(2)其岸势:两岸的地;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下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陶弘景《观第五泄①记》)【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8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闻疾雷声/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度石下罅/度已失期C.而犹不忍去/乃记之而去 D.暮归/男有分,女有归【答案】C【解析】A.急剧而猛烈/快速;B.迈过、越过/思考、考虑;C.两项都是“离开”的意思;D.回家/指的是女子的归宿。故选C。8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答案】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的意思是: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可知,这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故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停顿原则,可断句为: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83.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乙】文突出了水的(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2)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答案】清伟(或“奇”)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情感。(1)从【甲】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小石潭的水清澈可见,阳光直照水底,游鱼可见,足见其:清。【乙】文中,从“数步,闻疾雷声”、“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可知,水发出迅雷般的轰鸣声,且“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可见水之“伟”、“奇”。【甲】文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近岸”等可知,作者按照一定的行走路线展开写作的。【乙】文从“从山门右折,得石径”“疾趋,度石下罅”等可知,也是随着作者的脚步的移动来行文,故两文皆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另外从【甲】文“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再结合作者的经历可知,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表达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而【乙】文从“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可知,作者觉得“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表达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之情。故两文也都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2)从【甲】文“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再联系作者被贬永州的这段经历可知,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从【乙】文“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可知,作者觉得“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可知,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参考译文:甲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乙文: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2022秋·广东佛山·九年级石门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释】①此:指滁州。②刻:清晰地。③宣:宣扬;上:皇上。④刺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8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醉翁之意不在酒

(2)云归而岩穴瞑(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太守谓谁【答案】意趣,情趣聚拢以……为快乐为,是【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意:意趣,情趣。②句意为: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归:聚拢。③句意为: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快乐。④句意为:太守是谁?谓:为,是。8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①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②芳:花。发:开放。8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山之僧智仙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修之来此C.名之者谁/遂书以名其亭焉 D.山永之乐/乐其地僻而事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山:沿着山路/山上;B.之:代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名:都是命名;D.乐:乐趣/喜欢;故选C。87.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答案】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新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掇幽芳”“荫乔木”是并列关系,由“而”连结,“荫乔木”后可断开;“风霜冰雪”是“刻露清秀”的主语,中间可以断开;“四时之景”是“无不可爱”的主语,中间可以断开。故可断句为: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88.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3)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答案】(1)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2)滁州山水(风景)优美;政事简单;百姓生活富足;民风安闲;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社会太平安宁。【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的理解。①由甲文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和乙文中“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可知乙文中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②解答时先要理解两篇文言文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根据文意来归纳概括。从甲文第②段“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乙文第①段“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看出滁州山水(风景)优美;从甲文第③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第④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乙文第①段中的“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看出百姓生活富足、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乙文第①段中的“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看出政事简单和民风安闲;乙文第①段中的“幸生无事之时也”,看出社会太平安宁。参考译文:甲: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中寄托在酒上。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散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乙: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既然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新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的原因,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2022秋·广东珠海·九年级珠海容闳学校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靠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