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登勃朗峰目标导航目标导航学习目标中考导航1.把握文中所写景物、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态度。2.理解散文和小说笔法综合的写作技巧及其表达效果。3.赏析语言,品析独特的语言风格。1.“络绎不绝”“俯瞰”“拾级”“斑斓”“纷至沓来”“名副其实”等是中考常考词语。2.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是中考的常考点,在学习时应予以重视。3.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中考常出现的考点。知识精讲知识精讲知识点01文题解读勃朗峰,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主峰,法语意为“白色的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交界处,山势陡峭,为欧洲名胜之一。文章以《登勃朗峰》为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识点02作者作品作者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作品风格以幽默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有小说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短篇小说《百万英镑》,《镀金时代》等。【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有改动。本文出自马克•吐温的散文集《天真汉在国外》,内容记述了他以报社记者身份搭乘“奎克城”号轮船前往欧洲和巴勒斯坦采访的种种经历和见闻。作品一经出版便获得巨大成功,《登勃朗峰》便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知识点03字词积累1.字音:翌日(yì) 苍穹(cānɡ qiónɡ) 逗留(dòu) 缭绕(liáo rào) 妩媚(wǔ mèi) 浮躁(fú zào)颠簸(diān bǒ) 旷野(kuàng) 打嗝(ɡé) 轻歌曼舞(màn) 瞬息万变(shùn) 纷至沓来(tà)名副其实(fù) 灼热(zhuó) 俯瞰(kàn)巉峻(chán) 焦炙(zhì) 拾阶(shè) 独踞(jù)纤指(xiān) 皑皑(ái) 沟壑(hè) 骡背(luó) 醺醺(xūn)辚辚(lín) 2.词义:翌日:回旋往复;曲折环绕。拾级:拾,轻步而上。逐步登阶。 斑斓:绚烂多彩。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穹顶: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穹或穹形面。巉峻:险峻陡峭。 颠簸:上下震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一如既往:完全像过去一样。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霓裳羽衣: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即学即练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翌(yì)日一早,我们就出发去郊游了。(2)风浪太大,小船剧烈地diānbǒ(颠簸)起来。(3)望了望雄伟的泰山顶,我们充满信心,拾级(shèjí)而上。(4)步行街总是那么热闹,人来人往,luòyì(络绎)不绝。
知识点04重点梳理1.第2段是如何描绘登勃朗峰时沿途的景物的?点面结合,“俯瞰”与“环顾”的视角相结合,笔法井然,描绘了登勃朗峰沿途美不胜收的奇景。从视觉角度,写急湍清流、巉峻岩壁、葱绿丘岗,突出沿途山形的奇特和山色的秀美;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沿途瀑布之多,声势之大。2.阅读第7——10段,简述作者是如何刻画车夫形象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作者通过正面描写车夫的语言、神态以及当时的行车情景,并用“勃朗队长”的话侧面烘托,写出了车夫驾车本领高超、镇定自信、热情、体贴、信守诺言、积极乐观等特点。3.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却反被车马所限制的游人。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了“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洒脱,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车王”和“勃朗队长”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合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4.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从文章内容来看,第7段前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时间之久、速度之快,正好呼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的轻快自如和骑骡乘车的游客的“可怜可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周围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体。5.作者为什么在第6段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肥皂泡”是作者由峰巅的云彩产生的联想。人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肥皂泡能够摄入各种景物,而且只要人的视点稍加变换,肥皂泡中的景物形态就会发生变化,而肥皂泡本身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这与课文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瞬息万变颇有相似、相通之处。因此,这一段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写景,其实也是对景物描写的一种补充,这种补充给读者留下了比较大的自主想象空间。写“肥皂泡”,是作者被勃朗峰的美景深深地吸引,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享受、沉醉之余发出了由衷地赞叹。更重要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感慨:美丽都是转瞬即逝的,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正因如此,美丽才显得稀有而珍贵。作者的情感与遐思借“肥皂泡”来表达,既含蓄又富有意趣。【即学即练2】作者在看到勃朗峰沿途的美丽风光时,由眼前的绚丽色彩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作者是感慨自然的美景或是人生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等,不过都是人们通过肥皂泡看到的一种虚幻美景,等肥皂泡破后,一切都会化作乌有。作者应该是感慨并劝止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走路,看眼前无论是好,无论是坏的各样景观。不管怎样,那都是真实的收获。知识点06主旨点睛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通过描绘勃朗峰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感受到了勃朗峰的“王者之风”。通过记叙旅途中所经历的惊险而有趣的故事,体现了车夫的“王者之风”。两位“王者”相互映衬,表达了作者对勃朗峰的喜爱之情,传达了积极乐观、随性豪放的人生态度。【即学即练3】《登勃朗峰》作者在文中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或浓墨重彩,或简笔勾勒,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能力拓展能力拓展点面结合描写景物一、考点解说《登勃朗峰》一文第2段中,作者主要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绘沿途的景物。请你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二、写法指导点面结合是指在描写景物是,既要通观全貌,勾画出某一景色的全景画面,又要突出重点,描写出全景中的一些具体小景。运用点面结合描写景物时要注意:(1)所写的“面”务必包含景物各个构成“点”的共同特点,要能反映景物整体的面貌;(2)所选取的“点”要具有特点,能代表“面”。(3)要在整体的景物中突出“点”,在“点”的基础上表现“面”,做到点面结合,有详有略。三、优秀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先从面上写整个喝汤的风致——曲曲折折、荷叶相连,然后逐点写荷叶、荷花的特点。)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翌日(yì)
俯瞰(kàn)
络绎不绝(yì)B.穹顶(qóng)
皑皑(ái)
纷至沓来(tà)C.巉岩(chán)
辚辚(lín)
拾级而上(shí)D.沟壑(hè)
妩媚(mèi)
独踞苍穹(jū)【答案】A【解析】B项中“穹”应读“qióng”;C项中“拾”应读“shè”;D项中“踞”应读“jù”。故选A。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灼热
旷野
可怜可悯
轻歌慢舞B.陡峭
打嗝
美不胜收
白云燎绕C.浮躁
骤然
瞬息万变
五光十色D.班斓
颠簸
名副其实
一如既往【答案】C【解析】
A.慢→曼。B.燎→缭。D.班→斑。故选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B.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C.在阳光下,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离眼前近了许多,也陡峭了许多。D.王经理很注意自己的仪表,每天都西装革履,不修边幅。【答案】D【解析】ABC.正确;D.有误,“不修边幅”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与前面的“注意自己仪表”矛盾。故选D。4.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一怪峰,形如塔糖。B.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C.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D.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答案】B【解析】A.描写。B.记叙。C.描写。D.描写。故选B。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B.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C.本文以朴实而幽默的文笔,如实地记叙了马克•吐温登欧洲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的经过。D.文章对自称“车夫之王”的车夫及车夫朋友的言行举止的描绘,体现了马克•吐温一贯轻松幽默的风格。【答案】B【解析】ACD.正确;B.《鲁滨逊漂流记》不是马克•吐温的作品,其作者是丹尼尔•笛福。故选B。
6.下列对文章《登勃朗峰》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永远爬不完。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叹。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答案】C【解析】A.有误,觉得他们可怜可悯,因为他们是花了钱坐车的,要让钱花得值,如果他们下车来就觉得钱白花了,所以不会像我们那样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含蓄地写出了他们被金钱所束缚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B.有误,写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为了突出写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C.正确;D.有误,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还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故选C。
题组B能力提升练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三登泰岳韩天衡①1978年初春,为拍摄《书法艺术》电影,我与朋友一行五人访碑泰山。彼时经历寒冬的泰山似在冬眠中还未苏醒,落叶的树,无芽的草,一片土黄色,很莽荒的萧瑟相貌。晨八时进山门,拾级而上,偶要攀爬土坡,一路走去,赏右侧大山坡上字大于斗、整幅字巨大到看不到边际的古代“大字之王”——经石峪金刚经刻石;观不知其年的五老松,它那奇崛开张如龙蟠凤舞的姿势,让我们绕着它转悠了四五圈,还觉看不够。②那时节,山上还多余雪。风萧萧的晚间睡在招待所里,还算暖和。翌日晨四时,裹上借来的棉军大衣,急匆匆地赶往东侧日观峰的拱北石景观台看日出。记得李太白有“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的诗句,我这次要亲见奇景了。寒风中,急切地期待日出,终于,旭日在一片曙光的簇拥下,矜持地露脸了。那奇艳的红,似乎只有刚出炉的钢水才有这般厚实、凝重、绚烂。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此时高居山巅而临下的我,不由吟起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自豪啊!③2008年盛夏,又有登泰山之旅。但此时“旅”的辛苦,都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一扫而光,“攀登”一说,成了夸张说辞,虚张声势。旅游车直送中天门,再乘坐缆车空降到南天门。一路上满目碧绿,生机勃勃,大有“游”之乐,而无“旅”之艰,甚觉轻松。但世上事,得必有失,步行登山的一路景致也因此无缘欣赏,不免生出了浓浓的失落感。④旧地重游,泰山已不复三十年前我初游时的清寂,变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美景恨不百回看,午后时分,又登上了观景台,体悟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受,玩味杜工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境。然而,环顾南北而有所思,此处泰山独高,再遥望西南,那边陲上的珠峰,要高出泰山若干倍。珠峰有灵,会视泰山为小丘的。又想到古人常用“泰山北斗”作美喻,将泰山与北斗并列,其实,居北斗而俯看泰山,它仅是砂石一粒,渺焉难寻。我彼时不由自问:天下小了,泰山小了,“小天下”的自身岂不更加渺小了?!初登泰山时的莫名自豪、自大此际被一扫而空。得此感悟,折返海上后,我披刀叩石,刻了一大方印,曰“登山小己”,自警也。⑤八年后,岁近八旬的老朽,有幸三登泰岳。旅游业更加发达了,在一条龙衔接的全程周到服务下,一切攀山艰辛的顾虑早已全消。初登泰山时九小时的路程如今仅需一小时,在车上,在缆车车厢里,坐看窗外,满山遍野的绿,还夹杂着些许的红,天成的斑斓,是老成而醇郁的秋滋味。那明灭断续的登山路,似断线的珍珠串,时隐时显,美极。也怪,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初登泰山时那般艰辛,多挪身一步都觉烦难,那时多向往一步登天的舒坦便捷。如今,舒坦便捷了,却又惦记着当初辛苦中才能获得的乐趣。⑥还惦记着藏匿其里的满是佳境的“经石峪”“五老松”“十八盘”,以及沿山镌刻在石壁上满目琳琅的古贤题记。我庆幸,亏得有第一次全程的步行,否则,也许以为巍峨的泰山,其妙处仅在山巅的几处胜迹呢。⑦久久地站立在观景台上,由远而近,感受到一座山、一座城市的勃勃生机,新的得体,古的雅致,相得益彰。今胜昔、换新天,靠的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由景及心,此时不无联翩的浮想:古人有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吾今老大矣,生理上当服老、知老,心理上应年轻、忘老。岂能借口自己的年衰体弱而虚度岁月,空抛时光?!⑧折回申江,即择佳石,挑灯刻制了一枚“老大努力”的印章,既以明志,也以自励。⑨泰山拱北石景观台,对我而言,不仅可观山赏景,更像是无声的传递正能量的讲台,作为一个年届八旬的文艺老学生,三登泰山,曾让我三变心志——“山登绝顶我为峰”,是盲目膨胀的(
);“登山小己”是清醒而及时的(
);“老大努力”是衰老不言退、不言败的(
)。⑩在既往的四十年,见证和蕴蓄着华夏文明史的崔嵬泰山,对于我是诤友,更是良师。(选自2019年4月5日《文汇报·笔会》,有删改)(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警
自信
自励
B.自信
自励
自警C.自信
自警
自励
D.自励
自警
自信【答案】C【解析】可以在理解句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辨别。“山登绝顶我为峰”是自信的表现,“登山小己”是一种自警,“老大努力”是自励的表现。故选C。(2)根据文章内容,将情节补充完整。初登泰山,心生自豪→二登泰山,生出失落感→三登泰山,惦记当初乐趣(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眨眼间旭日已从海上跃起,爬上远处起伏如波涛的群山,这以天地为幕的大观,奇妙到铭心刻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旭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出东方,于海平面一跃而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眼前自然奇观的赞叹之情。“我总觉得人的思维多有‘贱’的一面,至少我是如此”中的“贱”为什么要加双引号?请谈谈你的看法。“贱”原指卑鄙、下贱,本句中的“贱”则指作者享受到现代登山便利的同时想念当初徒步登山的乐趣,是指作者内心患得患失之感,并非实质意义上的“贱”,因此要加上双引号。(5)谈谈你对作者在文章末尾称泰山为“诤友”和“良师”的理解。作者三次登山,均有不同感受,从年轻时初次登山的自信,蜕变为自警、自励。作者的心态变化不仅来自于生活的磨砺、年龄的增长,更是在登山途中,体验到了登顶泰山给人带来的警醒与勉励,因此作者称泰山为诤友、良师。题组C培优拔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日出刘白羽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海涅在《哈尔次山游记》中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俄罗斯原野上的日出,却作过精辟的描绘: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太阳,并不厉害,不像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像擦得耀眼的银器。可是,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一次是在印度。我们由马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空,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的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像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浓雾迷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声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这就把我的心灵一下吸引住,一下照得通红。那是1958年8月24日,我从莫斯科搭机东飞塔什干。在机场上,黑夜沉沉,满天繁星。三点四十分起飞,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防爆电器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铺管船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钨材产业十三五规划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吉林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道路标线行业规模分析及发展建议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蜂王浆冻干粉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背光模组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翡翠玉镯市场运行状况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扬州大学《室内设计(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应用系统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总务工作计划(附2月-6月安排表行事历)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单元5 幼儿的权利与保护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绩效管理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推进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PPT课件
- T∕CNFAGS 3-2021 三聚氰胺单位产品消耗限额
- 几种藏文输入法的键盘分布图
- 山西公务员录用审批表
- ASTM-D3330剥离强度测试标准中文版
- 零部件检验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