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提升复习(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学设计_第1页
阶段提升复习(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学设计_第2页
阶段提升复习(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学设计_第3页
阶段提升复习(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学设计_第4页
阶段提升复习(四)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提升复习(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网络构建整体感知提升思维能力热点4遨游浩瀚追梦九天探索未知延续传奇热点缘由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3日15时12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梦天实验舱。后续,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内先后迎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届时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个乘组将完成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议题探究命题角度1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稳步前进“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问”问天、“天宫”揽胜,“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自古以来,中国人充满了大胆怀疑、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2003年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太空,一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经过多年自主发展和持续奋斗,我国已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2022年10月20日,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近期在轨拍摄作品“上新”,从中国空间站俯瞰祖国大地,大美西藏、东部沿海、黄河入海……美轮美奂的景色尽收眼底。19年间,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从太空出舱,到空间站舱外维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9次载人飞行,次次都充满挑战,次次都是创新,次次都是跨越。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中国航天人勇于攻坚克难,矢志探索创新,心怀祖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这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开拓性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的过程。答案: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为和平利用太空资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且每一步目标任务的规模、内容和水平各不相同。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立足国家发展需要,航天人克服困难,反复实践,载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步都为下一步任务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也接受了实践的检验。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历经了长期的艰难探索,在一次次的挑战面前,我们不断创新,积累经验,逐渐深化了人们对太空的认识,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命题角度2巾帼不让须眉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着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奔赴“天宫”。刘洋,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普通家庭。爸爸善良正直、妈妈质朴勤劳,从小带她长大的外婆与人为善,她也由此拥有了强健的身体素质、认真做事的态度和一颗懂得感恩与回报的心。1997年高考后刘洋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招收的第七批女飞行员。2003年10月自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以后,她就以杨利伟为榜样,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努力把祖国荣耀写满太空。从2010年5月入选第二批航天员到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乘组的两年时间里,刘洋的时间表上就只有学习和训练,没有休息日,她也从没有在晚上12点前关掉过书桌上的台灯。成百上千次地重复,她闭上眼睛都知道按钮的位置、形状、颜色,并能准确无误地操作。2012年6月16日,刘洋踏上飞往太空的征程。28日6时许,刘洋对着即将分离的天宫一号郑重敬礼,心里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再回来!”没想到这“不久的将来”一过就是十年。十年间,刘洋迅速清空成绩,从零开始,重新以一名高中生的拼搏劲头对待每门课程,将每次模拟训练当成实战,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四号乘组后,她依然不停地学习和训练。2022年6月5日,刘洋重返太空,成为二叩苍穹的巾帼英雄,也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楷模。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刘洋在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刘洋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努力把祖国荣耀写满太空,用正确的意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成长。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刘洋刻苦训练,积极进取,持之以恒,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命题角度3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共圆伟大中国梦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展现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建党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载人航天精神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艰苦创业、奋力攻关,以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的进取精神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不断推进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新飞跃:从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实现我国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某中学拟举办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共圆伟大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所学哲学知识为参赛学生撰写一篇演讲稿。要求:①围绕主题,逻辑严密;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200字左右。答案:示例: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共圆伟大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梦。青年学生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以航天工作者为榜样,正确认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主动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重视实践的力量;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要努力增长自身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既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又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命题预测1.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6时0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这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坚持两点论与均衡论的统一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B。“天宫课堂”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通过太空实践,可以获得地面不同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问题,也就不能体现“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不符合题意。太空授课实验与地面实验效果不一样,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正确。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均衡论是指不分主次,④错误。2.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着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奔赴太空。神舟十四号飞行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这进一步佐证了()①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②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思维依赖于存在,存在不依赖于思维,思维和存在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①错误。神舟十四号飞行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这进一步佐证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③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3.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顺利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飞行任务还创下多个“首次”: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多个“首次”反映出我国载人航天科技的发展()①有了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②正确认识事物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实践创新③运用思维的间接性把握事物共同的表象特征④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多个“首次”反映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说明我国载人航天科技的发展是在把握量变和质变,有了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同时多个“首次”反映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正确认识事物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实践创新,故①②正确。狭义的思维属于理性认识。因此材料中的多个“首次”体现了运用思维的间接性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而不是共同的表象特征,故③错误。认识发展的历程应该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故④错误。哲学与文化中“运用×××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主观题考题印证:(2021·全国甲卷,40)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021·湖南卷,19)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是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2019·全国卷Ⅲ,39)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2019·全国卷Ⅱ,40)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题型示例(2021·全国乙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②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③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①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解题流程]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第二步析材料,调知识材料信息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答题语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材料信息②: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答题语言:“赶考”意识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实践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奋斗精神的体现教材溯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材料信息③: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答题语言:永葆“赶考”的清醒,才能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教材溯源: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步组答案,用术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赶考”意识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实践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奋斗精神的体现。永葆“赶考”的清醒,才能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参考答案)题型模板主观题对运用某哲学原理分析说明(演绎,设问指向具体明确)问题的考查1.题型特点(1)题型内容指向:本类试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