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与区域发展 专项训练(新高考专用)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8/3F/wKhkGWcLm8GADmUuAAKZqZQbx98475.jpg)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与区域发展 专项训练(新高考专用)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8/3F/wKhkGWcLm8GADmUuAAKZqZQbx984752.jpg)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与区域发展 专项训练(新高考专用)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8/3F/wKhkGWcLm8GADmUuAAKZqZQbx984753.jpg)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与区域发展 专项训练(新高考专用)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8/3F/wKhkGWcLm8GADmUuAAKZqZQbx984754.jpg)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与区域发展 专项训练(新高考专用)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08/3F/wKhkGWcLm8GADmUuAAKZqZQbx9847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新高考专用)
1.1区域与区域发展(专题训练)
基础过关
(2023•湖北襄阳市期末)南长滩村地处宁夏、甘肃两省交界处,因黄河黑山峡冲刷淤积形成狭长河滩地
而得名,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个行政村,素有“宁夏黄河第一村”之称。南长滩村村民大多数姓拓,是
西夏党项贵族后裔,并保存有完整的族谱。村中古宅庭院错落有致,石砌小道环绕其中。村里有一大片梨
园,上千棵古梨树,有的树龄达四百多年。2008年12月,南长滩村被确定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2000年以后,南长滩实现了通车、通电、通电话。下图为“南长滩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长滩村所在地吸引村民祖先定居的优势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交通条件便利
C.土壤疏松肥沃D.自然灾害隐患小
2.增加南长滩村居民收入的最佳措施是()
A.扩大梨树种植面积B.发展旅游观光业
C.发展航运及相关产业D.发展舍饲畜牧业
【答案】LC2.B
【解析】1.读图可知,南长滩村位于河流凸岸,凸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有
利于耕作业发展,C正确;南长滩村村民祖先定居前并无人定居,文化底蕴是由南长滩村祖先创造的,A错
误;南长滩村村民祖先定居时交通并不便利,B错误;南长滩村因黄河黑山峡冲刷淤积形成,自然灾害隐患
大,D错误。故选C。
2.南长滩村有“宁夏黄河第一村”之称,也是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自然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
还有上千棵古梨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知名度较高,加之2000年以后实现了通车、通电、通电话,基础
设施得到改善,适宜发展旅游观光业。旅游业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从而增加
村民收入,B正确;南长滩村属于黄河淤积河滩,耕地面积有限,不适合大规模发展梨树种植业,A错误;
黄河的航运价值较低,不适合发展航运及相关产业,C错误;舍饲畜牧业的污染大,会破坏南长滩村的环境,
不利于维护“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名誉,D错误。故选B。
(2023•北京海淀期末)苏陕协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助力陕西省56个经济落后县实现致富。下图为“苏
陕两省简图”,图中甲、乙示意两省间的要素流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
A.两省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差异大
C.江苏省内部各区域垂直分异明显
D.两省属于同一流域范围,便于协作
4.苏陕协作间的要素流动()
A.甲一特色农产品B.甲一技术和资金
C.乙一多种矿产资源D.乙—大量劳动力
【答案】3.B4.A
【解析】3.图中秦岭位于陕西南部,淮河经过江苏北部,秦岭一淮河一线为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
界线,故图中两省均地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A错;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气候、植被、地形、土壤
等自然条件差异大,受自然条件影响,社会、经济等也存在较大差异,B正确;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内
部各区域垂直分异不明显,C错;秦岭以北的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江苏地跨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两省不属
于同一流域范围,D错。
4.陕西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多样性也很突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条件,农产品丰富多样,所以特色
农产品可以成为苏陕协作间陕西省的输出要素,A正确;与江苏相比,陕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技
术和资金的优势,B错;与陕西相比,江苏经济发达,是多种矿产资源和劳动力的输入省,C、D错。故选
Ao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表为2019年我国中部六省科技发展情况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湖湖江河安
指标
南北西西南徽
553165
研发投入/亿元
938720380977
331835
科技产出/件
96428000332861902454798
新产品项目数/项212412
13437737058977890357734
新产品销售收入/896169
亿元105708328989788699
5.2019年我国中部六省科技发展状况最好的省份是()
A.湖南B.湖北C.山西D.安徽
6.对比2019年江西与河南科技发展状况,两省在后续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侧重方向应分别为()
①江西省适当加大研发投入②河南省适当缩减研发投入
③江西省增加科技产品项目④河南省提高科技产品收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答案】5.D6.B
【解析】5.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所给选项中只有安徽省在研发投入与科技产出方面的优势较明显,同时
在新产品项目数、销售收入方面也具备优势,因此该年份我国中部六省科技发展状况最好的是安徽省,D
正确。ABC错误,故选D。
6.根据表中江西与河南的相关数据可知,江西省在研发投入方面的规模较小,在科技产出、新产品销售收
入方面水平较低,因此其后续科技发展过程中应当在研发投入方面有所侧重,在科技产出和新产品销售方
面发力;河南省在研发投入方面的力度较大,但新产品销售收入水平不高,其在后续科技发展过程中应当
稳定研发投入,提高新产品销售收入,①④对,②③错。故选B。
(2023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雨淞是指过冷却液态水碰到近地面温度低于0℃物
体后直接冻结,且呈毛玻璃状或透明的坚硬冰层。凝冻灾害需要出现持续性雨淞天气才会形成。图示意黔
南1969—2018年平均雨淞日数空间分布情况(单位:日)。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区域雨淞日数最高可达()
A.40B.8日C.12日D.15日
8.甲处雨淞日数较四周多的原因是()
A.纬度高B.海拔高C.距海近D.植被多
9.受雨淞影响较大的行业是()
A.服装生产B.食品加工C.生物制药D.冷链物流
【答案】7.D8.B9.D
【解析】7.根据图中所给数据(0、10)可以判断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日数相差2天,再根据等值线的条
数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其最北侧等值线数值是14,故其最大天数可达14-16日,D正确,排除其它选项。
故选D。
8.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形成一个日数高值中心,则可以判断其气温低于四周,由此可知其海拔高,气温低,
因而雨淞日数多于四周,B正确;甲处同纬度地区数值较低,与纬度无关,A错误;甲处为闭合曲线,并非
距海近,C错误;雨淞是指过冷却液态水碰到近地面温度低于0℃物体后直接冻结,与温度有关,与植被关
系不大,D错误。故选B。
9.雨淞会形成坚硬冰层,会使路面变得湿滑,四个选项中冷链物流对交通依赖程度高,受其影响较大,服
装生产、食品加工、生物制药受其影响较小,D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D。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21世纪以来,家庭式手工作坊起步的汕头市澄海区玩具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脱域”模式。广州、深圳承担澄海玩具的设计、研发、市场开拓等职能,而澄海主要承担生产的职能,
并向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拓展,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下面小题。
10.广州、深圳承担“脱域”地域设计、研发职能的主要因素是()
A.历史文化B.交通运输C.人才科技D.消费市场
11.“脱域”创新模式给澄海玩具企业带来的影响有()
①提高研发能力②缩小生产规模③提升品牌形象④降低运输成本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0.C11.B
【解析】10.广州、深圳社会经济发达,在人才、科技等方面优势明显,方便获取市场信息,现代通讯技
术为跨地域的知识、技术交流提供便利,能够承担澄海玩具的设计、研发、市场开拓等职能,C正确;历史
文化、交通运输、消费市场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11.高效利用集群外部知识、技术、人才等资源,提升企业自主研发与设计的能力,①正确;澄海玩具企
业向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拓展,生产规模扩大,延长了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②错误;澄海玩具得以更好的开拓国内外市场,树立品牌、提高“澄海玩具”的知名度,③正确;市场范围扩
大,运输成本增大,④错误。故选B。
能力提升
(2023•浙江•模拟预测)下图为不同年份我国不同区域农民工收支剩余及就业比重统计图。完成下面小
题。
东部地区收支剩余+中部地区收支剩余♦西部地区收支剩余
-O-东部地区就业比重--中部地区就业比重-O-西部地区就业比重
5000
4ooo
5o
3ooo肆
4o后
云
2ooo3o■
2o、%
1OOO
1O
2010201120122017年
12.推测图示时段我国不同区域农民工就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城镇化水平B.基础配套C.薪资水平D.产业转移
13.该时段内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收支剩余相差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薪资待遇差异较大②消费水平存在差异③从事行业差异较大④就业机会存在差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2.D13.A
【解析】12.图示时段我国东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就业比重总
体呈上升趋势,这与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密切相关,D正确;城镇化水
平与农民工就业比重变化关系不大,排除A;基础配套对农民工就业比重变化的影响较小,排除B;农民工
薪资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就业比重变化与薪资水平关系不大,排除C。故选D。
13.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西部地区高,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均普遍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部
地区农民工薪资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农民工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但中部地区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因此
中部、西部地区农民工收支剩余相差不大,①②对,③错;由图可知,我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就业比重
差异很小,,因此两个区域农民工收支剩余相差不大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就业机会存在差异,④错。故选Ao
(2023春•重庆•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区域一体化通过推动城市协同发展对城市群人口分布格局有重要
影响。图示意长三角人口增长一体化驱动机制。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一体化卜
产业同构_______________
产业精型就^机会|':人才挤压j|人口流出/分敝|
供应不足
:经苏水平提底:I人口盘入7g.i
人才积累收入水平
;发展机会地加I、I人口
二二]均等化供应
公共艇务|
j|市制1制政府力■
星也设施
《区域g异卜
14.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人口分布格局的影响途径主要有()
①区域发展差异②区域环境质量
③城市发展水平④城市文化建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5.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
A.欠发达城市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劳动力回流
B.发达城市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C.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导致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
D.不同城市间的生产要素流动主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
【答案】14.C15.B
【解析】14.从图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动态演化过程,一体化进程通过作用于城市发展水平及区域发展
差异等,影响城市群人口分布格局及其演变,①③正确;区域环境质量与城市文化建设对人口分布格局影
响小,且在图中无体现,②④错误。故选C。
15.对于部分欠发达城市而言,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要素集聚能力,吸引人口回流,A错误;对
于发达城市而言,应发挥自身禀赋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集聚高端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B正确;
一体化通过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同发展,C、D错误。
故选B。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通过调整人类活动,
能够使水一能源一粮食(W—E—F)系统处于最优状态。我国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人口分布的集聚性和经济
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我国W—E-F系统压力大且压力空间分布不平衡。下图示意1997—2015年我国
W—E—F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X-水资源压力指数
压
力
指
数
值
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2015(年)
16.1999年后,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低耗能产业增多
C.粮食产量逐年提升D.节约资源观念深入人心
17.下列措施能缓解我国W—E—F系统压力的是()
①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
②推动科技进步,提高民众可持续发展意识
③提高人口布局集中度,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④合理布局相关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16.B17.C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减慢,可能导致总压力指数
下降,但不会在1999—2000年的一年内下降这么多,A错误;总压力指数变化曲线与能源压力指数变化曲
线相关性较大,1999年后,能源压力指数迅速下降,使得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低耗能产业增多会降低能
源压力指数,从而使得总压力指数迅速下降,B正确;粮食压力指数曲线变化幅度很小,对总压力指数变化
影响有限,C错误;节约资源的观念正逐步普及,但尚未完全深入人心,D错误,故选B。
17.本题考查缓解我国W—E—F系统压力的措施,由材料可知,集中布局人口会加大地区发展差距,故③
错误;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
降低粮食压力;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与工业的合理布局,可有效降低压力指
数,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睡城”指大城市周边的大型社区或居民点,人口相对集中,由于缺乏成
熟的城市配套,如商业休闲、教育娱乐等区域功能,人口虽大量入住,但仅局限于晚上回家睡觉,白天开
车或者乘车往市中心上班。河北省与北京相邻的县市多年来的城市空间发展都围绕着北京,新建成的城区
在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大多数城区积极做好“睡城”的工作,让工作在北京的人在
此居住,两地通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18.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地区定位为北京“睡城”的主要原因是()
A.承接北京产业转移B.交通联系紧密C.分担北京住房压力D.区域发展策略
19.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地区邻近京津的地理位置会()
A.缩小北京城市辐射范围B.形成环北京高水平经济带
C.促进京津人才流入当地D.增强京津部分资源供给力
20.该地区新建城区在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可以推测()
A.该地区形成城市体系B.该地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C.北京人口规模大幅缩小D.北京城区的产业外迁明显
【答案】18.D19.D20.B
【解析】18.结合“睡城”的概念分析,其主要提供居住功能而不是生产功能,A错误;交通联系紧密可以方
便“睡城”的形成,但不是这些地区定位为北京“睡城”的主要原因,B错误;分担北京住房压力是客观现实,
但不是这些地区定位为北京“睡城”的出发点,C错误;这些地区距离北京近,但地价较低,有利于吸引北京
城区人口来购房置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区域发展策略引导下,这些地区定位为北京“睡城”,D正
确。故选D。
19.北京的城市辐射范围受北京的规模等级及城市功能的影响,A错误;这些地区只是分流了北京的部分
居住人口,而这部分人仍然是在北京上班,因此并不会形成环北京高水平经济带,B错误;这些地区邻近京
津,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京津,因此会导致人才由当地流入京津,C错误;这些地区分流了京津部分
居住人口,因此会增强京津分资源供给力,D正确。故选D。
20.题干仅指新建城区的分布,不能据此推断该地区形成城市体系,A错误;新建城区呈密集的带状分布,
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因此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会受到影响,B正确;仅是部分人口晚上到“睡城”居住,反
映不出北京人口规模大幅缩小,C错误;体现的是人口昼夜流动,并不能反映北京城区的产业外迁,D错误。
故选B。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三图”指晋北、晋南、晋东南三个城镇圈。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黄河之东,太行之西,表里山河的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然而,受产业结构影响,山
西省的经济发展冷热交替,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存在感一度较弱。基于省情,在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
山西省提出了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
材料二:“一群”指山西中部城市群;“二区”指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和太忻经济区,是“一群”发展
的南北引擎。太忻经济区将突出先进制造业定位,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重点打造全国知名的新材料产业集
群;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将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21.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发展区位优势是()
①地处山西中部,地理位置优越②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
③水运便利,对外辐射能力强④高素质人才较多,科技水平较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2.根据以上材料,不是太忻经济区协同发展可行性措施的是()
A.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际航空港B.加大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新材料工业
C.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吸引高端制造业D.加大政策支持,增强区域内产业协同
23.山西省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布局的意义有()
①构建内陆能源基地②提高山西城镇化水平
③拉动山西经济发展④提升山西的区域竞争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21.C22.A23.D
【解析】2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西中部城市群地处山西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与外部联系,
①正确;山西中部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煤炭资源,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②正确;山西中部地区包含
省会地区,该地区高素质人才较多,高等院校较多,科技发展水平较高,④正确;山西中部城市群地处汾
河上游,水运不发达,③错误。故选C。
22.太忻经济区工业基础较好,应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加大技术创新,改变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发展方
向,加快发展新材料工业;该地距离京津冀地区较近,应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吸引京津冀等周边的高层次
人才、高端制造业、新材料工业等产业链集聚,实现当地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增强区
域内产业协同、人才交流和信息共享;加快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太原直通忻州的快速交通,
实现区域同城化,不是建设国际航空港。故选A。
23.构建“一群两区三圈”,构建能源基地不是其主要目的,①错,能够整合区域内的各个要素,从而推进区
域协同发展,提升山西的区域整体竞争力;山西中部城市群经济基础好,构建“一群两区三圈”能够发挥中心
城市的带动作用,从而提升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进而提高整个山西城镇化水平;构建“一群两
区三圈”,能够统筹整个区域发展,促进区域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区域内大中小城
市的分工与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圣诞瓷制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锁具冲压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管理学教学课件(张学志)cha课件
- 【语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 《预防疾病班会》课件
- 《交流绕组~》课件
- 民航知识、大气科学、GPS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 《放大与缩小》课件
- 生活化教学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 电力行业电力设施维修风险告知
-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届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总复习模拟测试(八)历史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港口码头安全承包服务协议4篇
- 广州2025年第一次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政府雇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市质检】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二) 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六年级2025寒假特色作业
- DCS-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2025年江苏辖区农村商业银行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华财险湖南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智集团及下属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