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句段作用练习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1页
散文阅读句段作用练习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2页
散文阅读句段作用练习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3页
散文阅读句段作用练习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4页
散文阅读句段作用练习题-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阅读句段作用练习题

【课堂互动探究】

枯萎的蒲公英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

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

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

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

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

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

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

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

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

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

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

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

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

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

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

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

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

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

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一一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

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

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

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

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

久久不去。

问: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①由联想回到现实,在结构上与开头照应;(1分)②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

无私奉献的品质;(1分)③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捕风者

彭家河

①我曾经想看到风的形状,可它形无定式来去无踪;我也曾想捕捉风的味道,可是,

风静隐于虚无之中,风动,带来的却是他处的味道;我也曾琢磨过风的声音,才知道风本无

声,只是有许多声音都被风一路带来又一路带走……

②在我离开农村进入小县城之后,仿佛进入一个听觉和味觉的荒漠。身处日益膨胀和

来不及完善的城市,我成天浸泡在城市污秽的味道和繁杂的声音之中,只能独自怀念着风清

气正的乡下时光。

②虽然风的形状不可看见,但是风经过之处,也总有从静到动的提示。草倒叶飞、云

转幡动,这都是风在说它来了。可能风还在远处,我们就远远地发现了风的脚印。在乡下;

如果站在木格的窗子背后,只要看到对面青山上的树在摇摆,山路上的雨衣在飘动,瓦房上

的炊烟在扭腰,这些都是在说,那就是风。当然,居住在高高的电梯公寓,隔着双层的玻璃

窗子,也只有那些粗壮烟囱上方的烟雾或者花花绿绿的商铺彩旗,在天空中写着“风”,如

果没有这些烟囱或者旗子,应该是看不到风的身影的。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

本是件简单的事,然而,要在城市灰蒙蒙的天底下看看云,实在是十分奢侈的想法。当然,

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没有谁会停下来静静看一会儿风的来去和风的大小,都是在奔波行走

讨价还价的间隙,偶尔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

④多年前的一个五月,我在农忙时节回到乡下,刚下过暴雨,溪里池里水都涨起来了。

在那个雨过天睛的黄昏,我坐在青草地上乘凉,阵阵温和的晚风吹过,风中满载着布谷的歌

唱、虫子的嘶鸣,还有牛的长调,我突然觉得,这样的五月,才算是完整或者完美的。之后,

我也时常回乡下去,更多的时候就在春节前后,等到天黑定了,山里山外全是静默的,偶尔

有人家点燃一串鞭炮,响过之后,夜晚更显得寂静了。

⑤对于风中味道的触摸,主要依靠鼻翼,舌头无须过多参与。风中的味道,在乡下,

更多的是花花草草传出的消息。当然,花要把消息告诉的不是人,而是那些远远近近的虫子,

只不过让人也无意中捕获了。花的消息,风在以一种更加隐秘的方法传播,也是一种不可看

见不可听闻的方式。因而,在乡下,一个人的嗅觉是十分灵敏的。

⑥村口人家的饭熟了,村尾的人都知道是些什么菜。如果是在饥饿的年代,就有不少

无事的孩子过去串门了。如果闻见有腊肉的味道,那一定是家里来了远客;如果是酸菜红苕

的味道,就不过去凑热闹了。每年端午,家家都会用新面蒸馒头,一大早,村子就全笼罩在

一层淡淡的馒头香味中,虽然各家各户还把馒头扣在蒸笼里,但是只要鼻翼轻微动一下,就

知道哪家的包子是肉馅的,哪家是菜馅的,还有哪家用的是洋槐花作瓢。

⑦乡下,风的味道不仅四季各异,而且一天之中也不断变换,早上凉,中午热,晚上

冷。当然,如此简单的词语无力把乡村的风在纸上再现,或者将其描述得原汁原味。

⑧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百无聊赖地想到了乡下的风声和风味。风中遥远的声音和

淡淡的味道,正如我刻骨的乡愁和莫名的悲伤。

问: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写出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风清气正乡下生活的怀念,交代

了后文作者能够体验到风的形状、声音、味道的原因(或“为后文作者能够体验到风的形

状、声音、味道做铺垫”)。

【试题解析】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不外乎“内容上”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

因为要“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请别忘了结合具体的句子哦。建议分开回答,如“内

容上……;结构上,……”“怀念着风清气正的乡下时光”、“进入小县城之后,仿佛进

入一个听觉和味觉的荒漠……”是本段的内容,它们还与“上下文”有怎样的联系呢?结

构上,前有一段,后有七段,本段自然是“承上启下”了。

【课堂自主练习】

又到粽子飘香时

黄骏骑

宋人词曰:“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当夏日的风薰得路人醉时,端午大约就要

来了。

古人过端午节的内容,极为丰富。宋慎《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市蹋百草,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有的地方还有插菖蒲、喝雄黄酒、划龙船等趣事。不

过,这些事我都没有亲历过,童年时代过得有滋有味,值得回忆的,还是吃母亲裹的粽子。

山村保留着古老的习俗,端午节还没有到,早早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节日气氛。裹粽子

是端午节的前奏,是一件充满喜气的事情。左邻右舍,老婶子小媳妇大姑娘有说有笑,洗粽

箸浸糯米备配料,七手八脚,忙得不亦乐乎。

农历四月,母亲就开始打粽箸,摘下竹叶,洗净晾干。粽子的原料,要选颗粒细长的上

等糯米,配料有猪肉、绿豆、饭豆、芝麻等,猪肉以五花肉为最佳。糯米不需要浸泡,只要

淘洗沥干即可。

看母亲裹粽子,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母亲多是在端午节前几天开始裹粽子。

那一天,我们都围着她转,有时也打个下手,帮忙递东西。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双

眼,开心的笑声也随风飘荡。母亲面前,大盆小钵,粽箸草绳,摆了一溜。肉丁、豆子、芝

麻加上菜油拌匀后,才算准备就绪。包粽子可是个技术活儿,只见粽箸在母亲手里上下翻飞,

她先把一片粽箸在一只手里卷成漏斗状,然后舀入糯米加配料,再用筷子捣几下,使其结实,

又在外面加上一片粽箸,谓之“打箍”,另一只手拿上稻草或竹箸撕成细条状的绳子捆上,

一头用牙齿咬紧。一叠,一折,一按,一捂,一绕,一系,不大一会儿,一个个青青的四角锥形的

粽子,在母亲手中变戏法似地堆了一盆,让人越看越爱。

接下来是蒸煮了。粽子在锅里水要过头,多用柴竟或干牛粪慢慢煮蒸,不时添加柴块,

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欢快的舞蹈,映着我们兴奋的笑脸。有时拨火不

小心,火会伸出长长的舌头,把我的头发“烫”成卷曲。渐渐地,锅里的水在咕嘟地翻滚,溢出

一股香味来。这时,母亲总爱出个“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的谜语给我们猜。嘴馋的我们早就联想到了热气腾腾的粽子。那粽磐特有的清香,氤意弥漫

了整个屋子,钻进了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部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吃

到粽子。半夜,母亲还要起来,把粽子翻个身,这样粽子才会熟透,吃起来感到“泥”,不

至于夹生。顺便把腌鸭蛋放到锅里煮,又给粽子加了一味。

煮了一个晚上的粽子熟了,掀开锅盖,清香四溢。解开捆扎的绳子,剥开粽箸,一口咬

下绿中带嫩黄色的粽肉,结果烫得哇哇叫唤,但满嘴一股特有的清香,引得我顾不得烫,一

口接一口地咬着。吃在嘴里,过节的滋味就从舌头弥漫到全身。

这几天从街上经过,看到超市里摆着各色成品粽子,其中不乏包装精美的。然而,我清

楚地知道,是记忆中的粽子,使这个节日对我具有意义。小时候,物质生活条件其实很匮乏,

但母亲总有办法让日子充满欢乐。母亲说,过节要有过节的样子。母亲的话,我记在心里。

并不是逢年过节一定要丰盛奢侈,在乎的,是那过节的心情,是那守候在灶旁,凝视着袅袅炊

烟,伴着醉人的粽香而沁人心脾的那份亲情……

问题:

1、简析文本第2段的作用。

2.赏析下列句子。

一叠,一折,一按,一捂,一绕,一系。不大一会儿,一个个青青的四角锥形的粽子,

在母亲手中变戏法似的堆了一盆,让人越看越爱。

3.第8段中说“然而,我清楚地知道,是记忆中的棕子,使这个节日对我具有意义”,联系

全文,说说为何说“这个节日对我具有意义”?

答案:借用宋人的话语概述了古人如何过端午,引出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丰富文

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文化韵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运用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一连串的动词,把母亲裹粽子的动作写的形象逼真,

细致入微,同时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3.因为这个节日不仅能使“我”感受到充满喜气的氛围,而且能使“我”感受到浓浓的母

爱和幸福感。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

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

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

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

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

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

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

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

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

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

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

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

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

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

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

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

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

也是很难过。”

问:试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交代小时候的家境和母亲的勤劳节俭,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

冬天的芭蕾

韩静霆

①是绿蒙蒙的春天了,我还是执拗地想着哈尔滨严冬的冰灯。想起来,就仿佛又重新在

那儿生活了一回似的,迷失在晶莹剔透的宫殿里了。

②冬天也能燃烧呀,瞧着巧夺天工的冰灯,心不是热得像要化掉吗?在这儿,冰,与那

个肃杀的“冷”字绝缘了。冰灯是足以在凄凄历历的北风中温存人们心灵的东西。望着活灵

活现的冰雕小鹿,怎能怀疑它没有热烘烘的心脏?观赏冰琢的梅花,也分明感受到暖融融的

春风的消息。描绘冰灯的美丽,语言显得多么乏力。“雪骨冰姿”似乎是可以入诗的,在这

里不过是句大实话。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

然失色。谁见过水晶砌成的九级玲珑塔?谁听说过白玉堆出的插云仙女峰?再说画它更是不易

讨好。你只能用背景曲反衬冰灯,它本身是无色的透明体。可是,当月儿初上,冰灯就是凝

固的月光了。白天呢,它又抱住冬天懒洋洋的太阳,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

③赶到天暖了,冰融了,窄瘦的松花江结束了凝固的冬眠,变丰满了,粼粼的波涛载着

桃花瓣儿流向远方了,冰灯又如何呢?它曾经是从松花江来的,它是江水的精魂,可它融化

之后,无声地滋润了泥土,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

④遗憾吗?

⑤花树有春华秋实,硕果里藏着开花的回忆;人有青年暮年,白发时也能回顾曾经有过

的黄金年华。冰灯却似乎只有青春,它来到世界上就美丽非凡。仿佛它鼓足了劲儿,漂漂亮

亮装点一下冬天就情愿化为乌有了似的,半点痕迹也不留。

⑥可是冰灯的姿影,却能在人们的心里找到。

⑦所以我说,冰灯的生命是永恒的。

⑧生命原来也同寓言一样呢,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长寿的庸人,活着

时已经在别人心里死掉;“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样的人却在人们的怀念

中获得永生。哦,说到人生,似乎扯远了。那么,朋友,你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之

后,并不能留住那乐声呀,但它永久地强化着你的灵魂;你看罢芭蕾舞剧《天鹅湖》,无法

阻止帷幕下落,可它依然在陶冶你的情操;你见过月夜悄然迸放的昙花吧?它拼着生命的全

部孕蓄,仅作一次短暂的辉煌表演,可你忘得掉吗?

⑨啊,冰灯,冰灯!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

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

⑩是的,是温润的春天了,可我还是时时想着哈尔滨的冰灯,它给我的昭示是悠远的,

假如能让我的生命全都换作青春,而寿命不得不缩减,我愿意。

问:文章第⑩段子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具体分析。(6分)

答案:内容:冰灯的美丽令作者难忘,冰灯带来的启示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结构: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课后巩固探究】

远去的蝉鸣

姚国禄

①炎热的夏日午后,蝉振动着它那薄薄的羽翼,像是在弹奏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琴

音从树林里发出,像长了翅膀一样,旋即传遍村庄里的每一个角落。古井边的林子里,也有

蝉的鸣叫声,从村庄到庄稼地,到处都是蝉的声音,这悠长而渺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

蝉,这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

②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它们就像我童年飘飞的梦影,

在我记忆的数据库里一幕幕地回放,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那时候的乡村,天青水蓝,芳草如

茵,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从初夏到深秋,我

不知道,那些一天到晚都在聒噪的蝉声,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

走呼号?我惊讶那些蝉们的执着,坚韧。许多时候,乡村的蝉鸣总会让我想起热烈的夏天来,

我喜欢乡村的蝉鸣就像喜欢儿时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感觉带着泥土的韵味。我总觉

得那撩人心扉的蝉鸣只有在我的乡村才可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那声音甚

至带着几分的虚假,虚假的蝉声怎么会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呢?

③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我便会看到村庄的

大树下爬满了幼蝉,它们从深深的地下钻了出来,那些刚从地下爬出的幼蝉,身体非常孱弱,

它们慢慢地从地下爬到树上,把大树做为它们的依托,过了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脱掉一次壳,

进行它们生命的蜕变。说来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应该是艰难而痛苦的,为

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我们古代

三十六计之一的“金蝉脱壳”,大概说的是蝉也会用一种假象来迷惑人,殊不知,蝉是没有

那么高的智商的,甚至没有一点自己的思想,它之所以脱去躯壳完全是生命过程中的一次痛

苦蜕变,这本不足为奇,只是人们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一种表象上。

④我曾经在古诗里寻找过一些蝉鸣的影子,比如白居易的《早蝉》:“六月初七日,

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六月初七日,时令应该是在初夏吧,初夏听到的

蝉鸣也算是早蝉的声音了,所以,白居易把这首诗命名为“早蝉”不无道理。当然,古代将

蝉鸣写进自己诗歌中的诗人远不止白居易,多情的诗人们早已把蝉鸣美化成一种高度,而今

我循着它们思想的足迹,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鸣,这多少有些东施效颦的嫌疑。

⑤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

树影婆娑,只有花香鸟语,溪水叮咚,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夏天的静态之美,而四面起优

的蝉鸣正在穿越山涧,声音带着些许的夸张,那拖着长音的嘶鸣在山谷久久回响,就像大山

拟就的宣言,气壮山河,激越豪迈。我听着鸟声、蝉鸣,感受着自然的天籁之音,心中的红

尘物欲正被这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所净化。

⑥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

那里再也听不到蝉在枝头歌唱,村庄的水塘干涸见底,没有了蛙鸣,过去村庄里茂盛的树木

全被砍伐一空,废旧的村庄里也很少看到飞鸟,许多村民住进了钢筋和水泥建造的楼房里,

他们远离了村庄和树木,远离了曾经生活过的多情的土地,过去曾经以蛙鼓蝉鸣引以为豪的

乡村开始变得沉寂起来,加之化肥、农药的滥施滥用,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逝,

人们很难再听到那飘渺在村庄的蝉鸣了。

⑦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问:1、请简要分析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2、请简要分析第七自然段在文中的作

第一问:第四自然段在内容上,说明蝉鸣也是诗人的钟情之物,它在诗词中为诗人所美化;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典雅,有文化底蕴。在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蝉声的“寻觅”。

第二问: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写出“一个村庄失去了树,蝉没有了鸣唱的地方,这是蝉

的悲哀,也是村庄的悲哀。人类的行为最终会影响自己的生存,这又是人类的悲哀。”这

一段表达了作者为在乡村很难听到蝉鸣而伤感,更为人们滥砍乱伐,污染环境,让蝉等物

种失去栖身之所而痛心。这一段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发人深省,有升华主旨的作用。

燕子来时

王琪

(1)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

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

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

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2)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

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

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