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名校协作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协作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协作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协作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协作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名校协作体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脊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集形成脑细胞肿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神经细胞>脑脊液>血浆B.脑细胞内Na+堆积,脑细胞静息电位变小更易产生动作电位C.脑脊液是脑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环境,脑脊液和组织液的物质组成相近D.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是输入纯氧2.下列对某些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其具有叶绿体有关B.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的空间和食物条件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维持血糖稳定3.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染色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5.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生病的对象主要是7岁以下的孩子,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1957年,顾方舟临危受命,在昆明的山里挖洞、建房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进行自主疫苗研制,减毒疫苗——“糖丸”研发生产之后,历经4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被阻断。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A.该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B.“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的C.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发生相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D.疫苗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免疫治疗6.某灌木(称m灌木)是一种寄生在猫爪藤上的荒漠植物,下图是在干旱季节里,此灌木对猫爪藤果实产量影响的数据统计。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寄生灌木不影响猫爪藤生长的果实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当干旱现象不出现时,猫爪藤和m灌木种群都将呈现出J型增长曲线B.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每株猫爪藤果实数量明显下降C.假设猫爪藤受到m灌木影响程度逐年增加时,猫爪藤的数量将先增后减D.荒漠被不断治理改良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__。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2)图乙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4)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8.(1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3)在上述实验操作过程中,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4)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__________灭菌的方法。(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6)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一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的Na+浓度比膜外的____________(填“高”或“低)。(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以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然后引起________________,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2020年初,爆发了全球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科研人员通过对多个患者体内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致病病理。初步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蛋白包裹的RNA病毒,通过刺突蛋白S与人ACE2互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下图1为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增殖过程。请回答:(1)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组成中,科学家首先考虑将刺突蛋白S研制为疫苗,原因有二,一是______,二是______。(2)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SARS冠状病毒有79.5%的相似性,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相似度高达96%,表明蝙蝠可能是该冠状病毒的来源。“全基因组水平”的相似性从分子的角度指的是______。(3)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某些其他细胞,其根本原因是______。(4)戴口罩可预防该病毒感染,原因是能增强人体免疫的第______道防线。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的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______治疗,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5)可与+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核酸有______。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治疗该病,由此提出一种类似的治疗思路:______。(6)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发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新冠疫苗接种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______。11.(15分)某种昆虫的眼色有红色、朱砂色、白色三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D-d控制,其中D-d这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只要含D基因的个体均为红眼,含B基因但不含D基因的个体均为朱砂眼,其余情况均为白眼。该昆虫体内还有一对等位基因A-a,其中a基因纯合会导致雌性个体性反转为雄性(不育),但不会导致雄性个体性反转为雌性。回答下列问题:(1)该昆虫群体中,红眼雌性个体对应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2)若一只红眼雌性个体与一只朱砂眼雄性个体杂交,所得子代中雄性:雌性=3:1,不育白眼雄性个体占1/32,则:①这两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代中可育红眼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要想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別雌雄且子代雌雄个体各只有一种表现型,符合该条件的杂交组合有多种,请分别从这三对等位基因入手,分析这些杂交组合的特点:①至少有一个亲本的基因组成是AA;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参与细胞内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因此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脑脊液>神经细胞,A错误;B、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Na+内流,而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脑细胞内Na+堆积,因此不易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C、脑脊液是脑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环境,脑脊液和组织液都属于细胞外液,两者的物质组成相近,C正确;D、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低温、脱水疗法,但是不能输入纯氧,D错误。故选C。2、C【解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升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A错误;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维持浓度差,B错误;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的空间和食物,C正确;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D错误。故选C。3、B【解析】植物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吸收二氧化碳,将大气中的碳的碳元素固定在有机物中,使得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动植物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将有机物分解,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故选B。4、B【解析】当神经元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会释放出来,若刺激强度过小,神经递质不会释放出来;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具有单向性,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是单向的;神经元细胞内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5、C【解析】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将减毒品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既不会发病,又可以获得抵御这种疾病的免疫力。它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产生稳固的免疫力,这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详解】A、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本质为抗原,接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后,机体内首先发生的是体液免疫,不能识别并结合人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A错误;B、据题意可知,“糖丸”是用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减毒疫苗,B错误;C、该疫苗为减毒疫苗,病毒仍保持一定的活性,可以侵入细胞,故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发生相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C正确;D、疫苗是现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免疫预防,D错误。故选C。6、D【解析】1、据图分析,横坐标是寄生灌木的影响程度,纵坐标是猫爪藤果实产量,则影响程度越严重,果实产量减少;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当干旱现象不出现时,由于其它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则猫爪藤和m灌木种群都将呈现出S型曲线,A错误;B、根据题意,当干旱情况不严重时,寄生灌木不影响生长的果实数,B错误;C、假设猫爪藤受到m灌木影响程度逐年增加时,猫爪藤的数量还增加,不过增加的速度减慢,C错误;D、荒漠被不断治理改良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群落有机物的总量将增加,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群落的物种组成②.S0m2③.记名计算法④.不等于0⑤.乙捕食甲,导致甲的数量减少⑥.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⑦.(次生)演替【解析】图1:物种数随样方面积增大而增大,最后保持稳定;图2:甲种群在t2时刻达到K值,t3时刻引入乙种群后出现下降,后续与乙种群保持规律性的动态变化,推测两者存在捕食关系。【详解】(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据图可知面积达到S0后,物种数目就保持稳定,故样方面积最好是S0m2;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2)t2时刻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是多方面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代表出生率为0;据图可知,甲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故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乙捕食甲。(3)捕食者突然灭绝,被捕食者数量会先上升后保持稳定。(4)生物种类发生明显改变说明群落发生了演替。【点睛】需要理解并掌握群落中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等种间关系的概念及对应物种的数量变化规律。8、(1).筛选目的菌(2).选择(3).化合物A(4).异养需氧型(5).防止外来杂菌入侵(6).接种环(7).灼烧(8).防止造成环境污染(9).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10).证明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解析】(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A的目的菌,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2)据该培养基成分分析,化合物A提供氮源和碳源。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目的提供氧气,需要有机物A,故该细菌为异养需氧型。(3)获得纯净“目的菌”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需要灭菌。(4)平板划线法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采用灼烧灭菌。(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以获得纯净“目的菌”。(6)为了证明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还要设置一组对照组: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判断是否有杂菌生长。【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运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9、①.K+外流②.低③.Na+内流④.电信号(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⑤.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⑥.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和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⑦.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A组神经元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详解】(1)图中-68mV电位是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K+外流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此时膜内Na+的浓度比膜外低。(2)胞体受刺激后,Na+内流,使细胞膜内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动作电位,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依次将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下去。兴奋传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加入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后,谷氨酸没法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不产生兴奋。所以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电极刺激胞体后,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变小,甚至不出现第二次电位变化。实验思路和结果为:将单独培养的大鼠自突触神经元随机分为A组和B组,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A组神经元,B组神经元不做处理,用电极刺激两组自突触神经元胞体,测量其电位变化;预期A组神经元的第二次电位变化明显小于B组的。【点睛】钾离子内多外少,钠离子外多内少,静息电位与钾离子外流有关,动作电位与钠离子内流有关。10、①.刺突蛋白S分布于病毒最外侧,最容易被免疫细胞识别②.免疫形成抗体后,与刺突蛋白S结合,很快使病毒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③.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④.ACE2受体基因不能在某些细胞表达⑤.一⑥.免疫抑制剂⑦.-RNA和tRNA⑧.不能⑨.抑制RDRP的功能⑩.引起人体过敏反应【解析】结合题意和题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通过胞吞进入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在该细胞内释放+RNA,一方面+RNA可以通过两次RNA复制得到子代+RNA;另一方面+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病毒所需的多种外壳蛋白。【详解】(1)科学家首先考虑将刺突蛋白S来研制为疫苗,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刺突蛋白S分布于病毒最外侧,最容易被免疫细胞识别;二是免疫形成抗体后,与刺突蛋白S结合,很快使病毒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2)从分子的角度,“全基因组水平”的相似性指的是病毒全部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相同所占的比例。(3)根据题干信息,新冠病毒是通过S蛋白与人ACE2互作才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但新冠病毒不能感染人的某些其他细胞,说明人体的某些其他细胞一般不带有ACE2,进而推测出某些其他细胞内ACE2受体基因不能表达。(4)戴口罩为了阻挡病毒进入机体,所以戴口罩是为了增强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病毒感染后,为了减少免疫系统对肺细胞的攻击,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肺部细胞严重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5)在RNA复制过程中,+RNA与-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在翻译过程中,+RNA与t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由于新冠病毒侵入细胞内增殖过程不发生逆转录过程,所以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不能治疗新冠肺炎。结合题图分析,可以通过抑制RDRP的功能或者抑制RNA复制等达到抑制该病毒的侵染或增殖,进而达到治疗的作用。(6)新冠疫苗接种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点睛】分析解答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