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百校大联考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百校大联考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百校大联考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百校大联考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百校大联考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百校大联考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植物人”的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C.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与酒精影响小脑生理功能有关D.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2.下图表示免疫反应的某一环节,X代表的细胞是()A.细胞毒性T细胞B.浆细胞C.造血干细胞D.癌细胞3.突触前神经元的信息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的过程,叫作突触传递。在反射活动中,突触是反射弧中最容易发生疲劳的部位,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突触传递后,①中的神经递质将大大减少,从而可能影响突触传递而发生疲劳B.递质释放出来后,通过③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此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C.①②④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D.急性缺氧几秒钟,突触传递可能发生障碍,因为缺氧可能造成递质的合成减少4.临床上的“植物人”通常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A.大脑 B.小脑C.脑干 D.大脑皮层5.洪泽湖建设完成的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田、千亩荷花湿地、百亩稻蟹共养区,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荷花湿地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即使遭到破坏也很容易恢复原状B.在水稻种植期间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C.若让湿地自然演替,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逐渐升高,但优势物种不可能发生变化D.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6.下图表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兴奋传递过程中,在突触①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A.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7.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B.兴奋在③处的传递是单向的C.刺激②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D.剪断②后刺激④处,能发生反射8.(10分)下列选项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均匀分布 B.蛇被鹰捕食 C.初生演替 D.种群密度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生产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1)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在癌症治疗时,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______(至少答2个)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______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位置,将其在原位杀死。(2)过程①中,将______溶液注射给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B淋巴细胞。实验小鼠若无胸腺,对实验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3)过程②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______促进细胞融合,此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结构特点是______。(4)过程④中,对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细胞。(5)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从______中提取出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10.(14分)2020年初,爆发了全球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科研人员通过对多个患者体内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致病病理。初步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蛋白包裹的RNA病毒,通过刺突蛋白S与人ACE2互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下图1为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增殖过程。请回答:(1)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组成中,科学家首先考虑将刺突蛋白S研制为疫苗,原因有二,一是______,二是______。(2)研究人员发现新冠病毒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SARS冠状病毒有79.5%的相似性,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相似度高达96%,表明蝙蝠可能是该冠状病毒的来源。“全基因组水平”的相似性从分子的角度指的是______。(3)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黏膜细胞,却不能感染人的某些其他细胞,其根本原因是______。(4)戴口罩可预防该病毒感染,原因是能增强人体免疫的第______道防线。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肺细胞的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______治疗,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5)可与+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核酸有______。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治疗该病,由此提出一种类似的治疗思路:______。(6)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发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新冠疫苗接种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______。11.(14分)在下图空白框和问号处填上适当的名词。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12.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若②为神经递质,则它的受体一般位于_________,它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使该神经元产生____。若①代表甲状腺激素,紧张刺激可引起下丘脑分泌____,促进垂体释放相应激素,进而促进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2)若③代表抗体,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____病。(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含有___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其本质是____。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效应B淋巴细胞,则图中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合成该物质的细胞可以由____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若是相同的抗原再次刺激,该过程作用的特点是____。(4)在大鼠实验中将羊红细胞注入大鼠体内,当抗体浓度达到最大值时,下丘脑电活动增加一倍以上;向裸鼠(无胸腺)注入白介素-1(一种淋巴因子),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升高几倍,结合图甲分析,这两个实例可以说明: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A错误;B、“植物人”无自主意识,但是仍然能呼吸和大小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控制大小便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所以脑干、脊髓的中枢仍能发挥调控作用,B正确;C、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饮酒过量的人走路不稳,与该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C正确;D、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故选A。2、A【解析】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使靶细胞裂解。【详解】A、据图分析,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为靶细胞,细胞X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说明细胞X是效应T细胞,即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A正确;故选A。3、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触后膜。【详解】A、①表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突触传递后,①中的神经递质将大大减少,从而可能影响突触传递而发生疲劳,A正确;B、递质释放出来后,通过③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此过程为扩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B错误;C、①表示突触小泡、②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①②④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C正确;D、递质的合成及释放需要消耗能量,急性缺氧几秒钟,突触传递可能发生障碍,因为缺氧可能造成递质的合成减少,D正确。故选B。4、C【解析】各级中枢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在脑干,“植物人”有呼吸和心跳,说明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脑干,“植物人”没有其他生命体征,说明大脑、小脑和大脑皮层受到损伤,C正确,ABD错误。故选C。5、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组分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详解】A、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多样,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但是遭到重度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较弱,A错误;B、水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稻是竞争关系,害虫和水稻是捕食关系,通过除草、除虫可以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有益于人类的方向,B正确;C、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逐渐升高,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优势物种可能会发生变化,C错误;D、稻蟹共养的生产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效率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B。6、B【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小体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中电信号转变为神经递质形式的化学信号,神经递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突触①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中电信号转变为神经递质形式的化学信号,因此在突触后膜中神经递质形式的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因此在突触①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故B正确。故选B。【点睛】易错警惕:在突触处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在突触小体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7、B【解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A错误;B、③处为神经中枢中的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②为传入神经,刺激②处,兴奋时主要是钠离子内流,膜电位为外负内正,C错误;D、④为传出神经,剪断②后,刺激④处,产生的兴奋能传到⑤所示的效应器,因此⑤会发生反应,但由于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B。8、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内容,种群的数量特征可以分为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详解】A、种群中个体的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B、蛇被鹰捕食体现了一种捕食关系,属于群落的研究范围,B错误;C、初生演替属于群落的研究范围,C错误;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2).放射性同位素或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3).导向(或答定向、定位)(4).β干扰素(5).有(6).聚乙二醇(或答灭活的病毒)(7).流动性(8).克隆化培养(9).细胞培养液(或答培养液)【解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6、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详解】(1)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在癌症治疗时,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或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位置,将其在原位杀死,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优点。(2)根据题干,如图是生产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故过程①中,应将β干扰素注入小鼠脾脏中分离B淋巴细胞;胸腺是T淋巴细胞集中、成熟的地方,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如干扰素,实验小鼠若无胸腺,则对实验结果有影响。(3)过程②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溶液促进细胞融合;此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过程④中,需要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细胞。(5)若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将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分泌的培养液中,可从培养液中提取所需抗体。【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10、①.刺突蛋白S分布于病毒最外侧,最容易被免疫细胞识别②.免疫形成抗体后,与刺突蛋白S结合,很快使病毒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③.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④.ACE2受体基因不能在某些细胞表达⑤.一⑥.免疫抑制剂⑦.-RNA和tRNA⑧.不能⑨.抑制RDRP的功能⑩.引起人体过敏反应【解析】结合题意和题图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通过胞吞进入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在该细胞内释放+RNA,一方面+RNA可以通过两次RNA复制得到子代+RNA;另一方面+RNA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病毒所需的多种外壳蛋白。【详解】(1)科学家首先考虑将刺突蛋白S来研制为疫苗,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刺突蛋白S分布于病毒最外侧,最容易被免疫细胞识别;二是免疫形成抗体后,与刺突蛋白S结合,很快使病毒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2)从分子的角度,“全基因组水平”的相似性指的是病毒全部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相同所占的比例。(3)根据题干信息,新冠病毒是通过S蛋白与人ACE2互作才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但新冠病毒不能感染人的某些其他细胞,说明人体的某些其他细胞一般不带有ACE2,进而推测出某些其他细胞内ACE2受体基因不能表达。(4)戴口罩为了阻挡病毒进入机体,所以戴口罩是为了增强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病毒感染后,为了减少免疫系统对肺细胞的攻击,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肺部细胞严重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5)在RNA复制过程中,+RNA与-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在翻译过程中,+RNA与t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由于新冠病毒侵入细胞内增殖过程不发生逆转录过程,所以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不能治疗新冠肺炎。结合题图分析,可以通过抑制RDRP的功能或者抑制RNA复制等达到抑制该病毒的侵染或增殖,进而达到治疗的作用。(6)新冠疫苗接种时,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会识图,会通过图示信息结合题意寻找合适的答题思路或得到相应的答案。11、(1).淋巴(2).组织液(3).内环境(4).酸碱度(5).温度【解析】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构成内环境③,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单向渗透到淋巴,淋巴液可以回流到血浆。所以①是淋巴、②是组织液。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例如,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④⑤为酸碱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