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云学部分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9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湖北云学部分重点高中高二年级9月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9月11日9:00-11:30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对于“过去之事、眼前之事、将来之事”,新闻和文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方式。然而,在当今商

业化的趋势下,各类叙事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进入了叙事的时代------个让人眼花缭乱

的“新闻故事化”时代。虽然“新闻故事化”未必不好,但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有人曾戏言: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就文本而言,新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人文学

科。新闻反映的是客观事实,而文学表达的是主观情感。从叙事内容来看,文学叙事的基础是“母题”,

新闻叙事的基础是“事实”。韦斯坦因认为文学叙事的母题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可以归结为生与

死、爱与恨、美与丑三项二元组合结构,由此对应的基本题材就是战争、爱情与世俗生活,绝大部分文学

作品的叙事主题都是由此产生的变体。

③文学叙事主题大多以情感发展为主线,通过性格、感情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文学叙事的母题不论生

与死、爱与恨还是美与丑,都带有强烈的感情判断色彩。文学作品在安排情节时需要理性地建立大家的常

识性认识,但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文学叙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感性叙事能否

充分激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文学叙事作品中的“事”一般而言是虚构的,亚里士多德说:“诗人

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而新

闻作品所叙之事,依据新闻的本质,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即事实。因此,新闻叙事应具有客观

真实的特点。新闻叙事要求叙事者从理性的态度出发,诉诸受众的内容以信息为主,用客观事实表现社会

或人物状态。当然,新闻报道中也会有感性的描写、刻画,但其目的是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

强的感染力。

④再者,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即叙事者对叙事文本传达或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

容给读者并不在意,更多是叙事者个人意识和情感的宣泄。

⑤而新闻叙事则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满足受众的各种信息需求为己任。叙事主题不再是凸现个

人化的、侧重个人内心活动的方面,而是投射、指向社会化的主题。如《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说

的是山东省兖州市2006年探明一个储量为2亿吨的大煤田,是继续吃子孙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博取

眼前的实际利益、赢得个人升迁的祛码,还是着眼长远、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兖州市决策者保持

清醒头脑,并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封存2亿吨煤田。作者深入现场采访,生动地展示了决策中的矛盾与

冲突,在波澜起伏的叙述中,传达了科学发展理念。

⑥文学叙事要求其人物、故事具有艺术与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不是事实上的真实性。一部非凡的文学

作品总是伴随着一个或数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堂吉诃德、哈姆雷特、高老头、冉•阿让、卡西莫多等,

这些人物形象可能完全属于虚构,但他们表达了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各类性格形象。但这并不否定文学作

品中真实人物的存在,而是这些真实人物在作品中的语言、行为完全是叙事者根据某种逻辑的创造。从某

种意义上说,文学叙事中的故事、人物,要求在叙事风格上符合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和故事的逻辑性演

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存在的可能性,但不具有存在的必然性。

⑦而新闻报道中涉及的具体故事、人物则完全没有虚构的空间,真实性是新闻叙事的首要要求,真实

是新闻的生命,纪实是新闻文本的根本特征。当然,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构常常需要当事人的叙述,当事

人一些偏于主观的叙事可能带有个人回忆的误差和情感,记者此时需要引导叙事的走向,但不允许加入自

己的想象和判断。想象力和编排情节能力是文学叙事中必不可少的,但在新闻叙事中是大忌。

⑧文学与新闻的区别在于,文学是塑造典型形象,新闻是重现特定形象。所谓“重现特定形象”,即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那么个人,那么件事,那么处景,你经过选择,把它如实记录下来。文学通过典型形象

反映现实,新闻通过新鲜的事实反映现实;文学要求典型形象忠于时代,新闻要求报道中的典型忠于事

实,通过事实反映时代。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义,新闻以真实为生命,因而拒绝虚构。而文学允许虚构,

即文学可以运用典型化的原则,创造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也就是说,文学可以塑造典型,而新闻只

能选择典型,即选择那些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这些人和事又必须是新鲜的、特殊的、有着广泛社会意

义的。由此可见,虚构与否,是新闻与文学的一个分水岭。

(摘编自方毅华《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多重审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商业化趋势下,新闻报道也进入了“故事化”时代,但新闻报道中的“故事”不存在虚构,一

定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

B.感性是文学打动人的核心因素,因此,文学叙事作品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通过虚构故事,来充分激

发读者的代入感和感情共鸣。

C.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都可以有感性的描写、刻画,只是这种描写、刻画在文

学和新闻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D.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可以引导叙事的走向,以免当事人在叙述时因主观因素而将个人情感代入叙事中,

进而影响新闻叙事的真实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所以叙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相反,新闻叙事则以

满足受众的各种信息需求为己任。

B.新闻《兖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生动展示了决策者做决策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报道的最终目的是

要讴歌决策者的头脑清醒、目光长远。

C.堂吉诃德、哈姆雷特、高老头、冉•阿让等人物形象可能是虚构的,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存在的

可能性,也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D.新闻以真实为生命,因而拒绝虚构,但有时为了让新闻叙事更生动、真实,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作者

也可以适当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最后三段的观点的一项是()

A.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所叙述的故事,是契诃夫生活中看到和听到的不同人物遭遇的综合展现,

融入了作家的个人意识和情感倾向。

B.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以现场直击的形式记录了香港历经沧桑变迁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

件,极具现场感。

C.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以平实而不失生动的语言,突显了焦裕禄的伟大精神,有较强的

感染力。

D.《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等生动的人物形象,是罗贯中通过现实人物的性格特征合理推断而

塑造的。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在“新闻故事化”时代,一名优秀的记者在新闻叙事时通常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根火柴

王愿坚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出来似的,霎

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

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

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

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

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

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

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他下意

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黏黏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

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棵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

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以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

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痛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

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

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

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动不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

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棵面递到那同志的

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

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

“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

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

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

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

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

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

T?”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

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

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

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

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

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

地攀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黄火烧起来了。在风雨中、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

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啜—啜”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

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然的暴雨夹杂着冰雹,衣服湿透、受伤掉队、没有食物……可见红军长征过草地时遭受的艰难险

阻。

B.文章画线处写卢进勇捏着面团,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又怕一口吞掉,可见在当时情况下面团的珍贵。

C.无名战士即使身体虚弱也不肯吃青棵面,主要是因为他舍不得吃,他要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卢进勇。

D.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放在左腋窝的党证里,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在他心里火柴同他生命一样宝贵。

7.对文中相关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全知视角展开叙述,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用“七根火柴”的故事表现红军的精神。

B.“七根火柴”在小说前后多次出现,是小说的重要物象,起到了串连文章主要情节的作用。

C.小说综合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来刻画草地行军途中的红军战士的形象。

D.小说两次出现数火柴“一,二,三,四……”的细节描写,都表现了红军对火柴的珍视。

8.文中画线处说“他的眼睛模糊了”,又说“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9.对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卢进勇,而有人认为是无名战士,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

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

语,问亲戒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

之。

齐浩王二十五年,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日:“孟尝君贤,而又齐族

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客最下坐能为狗盗

者,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狐白裘,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

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

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思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

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其后秦亡将吕礼相齐欲困苏代谓孟尝君曰:“周最于齐,至厚也,而齐王逐之,而听亲弗相吕礼者,

欲取秦也。齐、秦合,则亲弗与吕礼重矣。有用,齐、秦必轻君。君不如急北兵。趋赵以和秦、魏,收周

最以厚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变。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于

是孟尝君从其计,而吕礼嫉害于孟尝君。孟尝君惧,乃遗秦相穰侯魏冉书。于是穰侯言于秦昭王伐齐,而

吕礼亡。

后齐洛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

齐。齐潜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日: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易》日:“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

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是以君子丰禄以

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藏否,盗其君

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后A秦亡B将C吕礼D相E齐F欲G困H苏代I谓J孟尝君K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倾,使……倾慕,与《促织》中“辄倾数家之产”中的“倾”意思不同。

B.孰与,与谁,与《鸿门宴》中的“孰与君少长”中的“孰与”意思不同。

C.益,更加,与《谏逐客书》中“损民以益仇”中的“益”意思不同。

D.亡,逃跑,与《六国论》中“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中的“亡”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善待宾客,与宾客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与宾客的谈话内容,并询问宾客亲

属的居所等事。

B.给秦昭王谏言之人并非不认可孟尝君的贤能,但因为孟尝君是齐王同宗,所以他认为孟尝君谋划事情

必定以齐国为先。

C.苏代认为,只有消除来自秦国的威胁,天下的人才才会汇集到齐国,善养宾客的孟尝君就会成为辅佐

齐王治国的第一人选。

D.司马光认为“养士”实际上是为国为民“养贤”。贤良的人,小用可以对一个诸侯国有利,大用甚至可

以利于整个天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2)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

14.司马光批评孟尝君“是奸人之雄也”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①兵合成楼空,

松楸②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④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⑤。

[注]①景阳:陈朝宫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③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

灵性的燕子,通风雨则飞翔,风雨停则复还为石。④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遇风辄起。⑤洛中:即洛

阳。

15.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展现出陈亡之前金陵的景象。

B.颔联写南朝的繁荣盛况已为历史的陈迹。诗人触目伤怀,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百姓的同情。

C.颈联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展现人间之景。

D.全诗从时空两面显示出开阔的诗意,古与今、现实与神话、天空与地面等全都进入诗中,气象雄浑。

16.同为“金陵怀古”,本诗的尾联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结尾“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

曲”寄寓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设喻说理是古代大臣向帝王劝谏的常用技巧,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水与舟的关系设

喻,来劝说唐太宗要重视百姓的力量:“,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表现阿房宫楼阁随势而建、宫室结构错落精巧的语句是

(3)八百里洞庭湖,自古就是诗人抒怀的重要对象。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述洞庭吐纳日月,有

“”之奇句;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则用“”的句子概括出洞庭水

波平静、月色皎洁的壮阔湖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情绪价值”本为营销学概念,指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如今流行的“情绪价

值”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描述,指的是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1):如果一个人总能给别人带来

舒服、愉悦的感觉,这就是情绪价值高;反之,如果一个人总让人生气、别扭,那他的情绪价值就低。

我们的情绪价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2),这种影响决定了情绪价值的有无和高低。如果说

在一段时间里,发生在周围的事情能带给人正面的情绪,那么人就会有充足的情绪价值。如果发生在周围

的事情带来的都是负面情绪,那么人是不会产生情绪价值的,即使有,也很快会被消耗掉。所以在生活中

我们要尽量让自己身处在正面、积极的事情之中。①情绪价值可以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积极

的影响。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压力和负面情绪,③拥有充足的情绪价值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

力、减少负面情绪,④并增强我们的情绪状态。⑤通过分享情感、表达关怀,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

进行情感沟通,⑥从而建立更加亲密的人际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提供情绪价值应该A,不同的人心理特质不同,情感需求也不同。如果不看对象

地用同一种模式来对待所有人,结果未必如人所愿。同时,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对人的修养也有较高的要

求,它需要情绪价值提供者能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真正做到B。

18.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第3段标序号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

20.请在文中划横线的(1)(2)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io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

早的却是这雷峰塔。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A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

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

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B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

----那简直是一定的。

21.A处画横线句子可改为“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有封建思想的之外,大家都会为白娘娘抱

不平,怪法海太多事”,改句与原句相比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2.请分析B处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豪放,是“大江东去浪淘尽”豪迈的气势、雄浑的意境,蕴含着恢弘的气度、蓬勃昂扬的精神气概;

婉约,是''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景的柔美、情感的缠绵,那是一种珍视美好、柔软婉转的细腻情思。

现实中,有人追求豪放的人生,也有人青睐婉约的人生。正值青春年华的你,会欣赏哪一种呢?请结

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答案】

1.【答案】R

【解析】R项“文学作品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通过虚构故事’.错,原文说“文学叙事作

品中的‘事,般而言是虚构的”,题干表述过于绝对。

2.【答案】C

【解析】A项,曲解文意.叙事者“不必在意”的不是“读若”,而是“对叙事文本传达或

是否需要传达某个内容给读者”:同时,“文学叙事主题通常具有较强的个人化特征”与“叙

事者可以不必在意读者'‘不构成因果关系。B项,报道的最终日是传达科学发展理念,投射、

指向社会化的主题。D项,根据原文“想型力和编排情节能力是文学叙事中必不可少的,但

在新闻叙事小是大忌”可知,“作者也"J以适当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误.

3.【答案】C

【斛机】原文最后三段主要阐述了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在真实性和虚构方面的区别。C项讲

的是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语言特色,与真实性和虚构无关。

4.【答案】①文堂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1分),先总说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花着本质的区

别,(1分)然后分说,从叙事内容的选择以及叙事真实性的要求两个方面展开论证(1分);

②分说部分构成逻辑上的井列美系.(I分)

(对「分说部分,学生若答到“从文本类型、叙事主题、叙事人物与故事、叙述典型的呈现

等角度两方对照展开论证”也可给分,答到两个角度给1分,答到三个及以上的角度给2分)

【第4题评分细则】【存案】①文堂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1分),(有的认为是总分总结构,名

是借演的,也有的没有对论证结阳作出判陆,必须扣分的)

②文串开头先总说提出丈武的观点: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有着木质的区别.(1分)(必须要有,否

则扣分)

③然后分说,从叙事内容的选择以及叙事真实性的要求两个方面展开论证(1分);(同学们基本不

能概括出这两个角度,更多的是从论证方法上来作判断,但有部分同学能从“文本类型、叙事十彻、

叙事人物叮故事、叙述典型的呈现等角度”件答,同样可以给分)

④分说部分构成逻辑I的并列关系.(I分)(此点对大部分同学较难,很少仃同学对分说部分内容

其关系结构作出结论。>答对三点可给1分

5.【答案】①叙事内容:以事实为基础,选择典型报道:②叙事目的:叙事关键要满足受众

信息需求,报道主题聚焦社会现实:③新闻采访:在新闻重构时,需客观引导叙事走向:④

叙事效果:采用各种表达方式,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答对•点给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埋答案,可酌情给分。)

【第5题评分细则】1.理性、客观、真实报道事实:2.可恰当使川博性描写增强感染性,

但不可偏离客观事实:3.选取仃广泛社会意义的事件进行报道.贴近时代与社会;1.

注意引导叙事走向,尽坦避免使当事人带行误小与情感:5.注聿及时性「新鲜性,反映时事、

执占.

坪分细则:一点两分;要点重且不得分(如好几点都只扣准真实性与客观性只算一点的分):完全照

撤照抄原文,没有体现概括归纳需的情扣分,建议这朴恃况每点只给一分

6.C7.D

8.①从情感层面来看,“他的眼睛模糊了”体现出卢进勇对这位牺牲同志的深切悲痛。同志的离去让他内

心充满哀伤,泪水模糊了双眼,周围的景象在他的眼中也变得朦胧不清。②从象征意义上来说,“只有那

只手是清晰的”,那只手笔直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只手象征着革命的方向和希望,它承载着同志的

嘱托和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这种象征意义在卢进勇心中极为深刻,即便在泪眼模糊之中,这只手也格

外醒目。③两者的对比,一方面突出了卢进勇失去同志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强调了革命信念在艰难环境中

的鲜明存在,这只手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和其他战士继续前行。

6.【答案】C

【解析】“主要是因为他舍不得吃”错误.

7.【答案】A

【解析】“全知视角”错误,文本为有限视角.

8.【答案】①无名战士临终从付珍藏的七根火柴后英勇牺牲.卢进勇被他一心为革命、

保全火种的献号精神所感动,为他的牺牲而悲痛,眼睛模糊。

②“手”指向前进的方向,体现了无名战士的革命信仰和革命班托:“清晰”表明卢进

勇的革命斗志更加坚定,会继续布勇而进。

(答对一点给2分)

【第8题评分细则】参若答案:①无名战士临终托付珍就的七根火柴后英再牺牲,卢进明被他-

心为革命、保全火井的献身精神所感动,为他的牺牲而悲痛,眼暗模糊.

②“r”指向前进的方向,体现了无名战士的革命信仰和革命眼托:“清晰”表明卢进勇的革命斗志

更加坚定,会继续奋奥前it.

说明:(1)对于“眼皓模糊”的理解.答案中有“为他的革命常神所感动”“为他的辆料而悲痛”

这两点即可得两分,写对其中一点得一分。

(2)对干“只有那只手是清断的”的理解,答案中有“手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即可得一分,

。“坚定的革命斗志”或寻“革命必胜的信念”等字样即可得一分。

9.(一)主人公是卢进勇:

①视角与叙事线索:文本以卢进勇的经历为主线展开,从卢进勇在草地中掉队、遭遇暴雨开始叙述,他的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贯穿了整个故事。②推动情节发展:卢进勇听到无名战士的呼唤,从而发现了无

名战士和那七根火柴。之后,他带着火柴追赶部队,并将火柴交给指导员,如果没有卢进勇的行动,火柴

的意义可能无法得到体现。③深化文章主题:通过卢进勇对无名战士的敬佩、对火柴的珍视,展现了红军

战士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深化了主题。

(二)主人公是无名战士:

①无名战士的精神震撼人心: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之际,仍然念念不忘将七根火柴交给部队。他在极端恶

劣的环境下,以顽强的意志保存了火柴,这种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文章的核心亮

点。②无名战士是故事的核心焦点:虽然无名战士出场较晚,但七根火柴的故事围绕他展开。火柴的出现

以及围绕火柴展开的情节,都是为了展现无名战士的高尚品质。他的行为和精神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内容,

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0.AFI

11.D12.C

13.(1)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给他们的亲戚。

(2)因此,圣人用丰厚的待遇保障这些人的生活,用高贵的名号来尊崇他们的地位。供养一人而影响到

万人,这就是养贤的正确做法。

14.①孟尝君养士不区分好坏是非,以鸡鸣狗盗之徒为士。

②孟尝君以个人利益为重,如采用苏代的计策谋求私利。

③别的国家讨伐齐国时,孟尝君不顾国家大局,保持中立。

15.C16.①许浑的诗句通过“英雄一去豪华尽”表达了对英雄不再、繁华落尽的深沉感慨,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