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道题,每题1.5分,共60分)1.如图所示,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各文明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项中,与史实相符的是()A.①处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B.②处修建了波南帕克等众多神庙C.③处是世界小麦和大麦的原产地 D.④处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双轮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时期(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①处为古代埃及,A项正确;波南帕克神庙是古代美洲玛雅人修建的,②处为古代希腊,排除B项;世界小麦和大麦的原产地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南部,而不是两河流域,③处为两河流域,排除C项;世界上最早发明双轮车的是两河流域人,④处为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2.古印度《梨俱吠陀》描述:“我是一个诗人,父亲操业医术,母亲用石磨谷,所事各有不同,同为求富与福,恰似觅草群牛,不限一地食物。”这说明当时印度()A.不同种姓社会等级固定 B.种姓与从事职业一致C.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 D.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儿子并未与父亲从事相同的职业,说明早期吠陀时代,种姓制度中的职业世袭制并未形成,其实质是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不同种姓间社会等级的比较,排除A项;材料中同一家庭内部从事职业不同,无法体现种姓与从事职业一致,排除B项;仅凭一个家庭内母亲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无法断定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排除D项。故选C项。3.古波斯文献记载,“马都克(两河流域守护神)命令居鲁士(波斯帝国君主)前往巴比伦,让他走在通往巴比伦的路上。马都克就如他的朋友那样,伴随在他身边”,“没有战争,没有争斗,马都克让他进入自己的城市巴比伦……马都克把巴比伦交给居鲁士大帝”。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出波斯帝国()A.对希腊化文化采取包容态度 B.承袭了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C.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并立局面 D.因袭征服区文化以维系人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两河流域并非波斯帝国本土,属于征服区,波斯帝国文献的上述记载,凸显了波斯帝国对两河流域的统治是受到当地的神的庇佑,隐含了波斯帝国对两河流域宗教文化的尊重,从侧面反映出波斯帝国用征服区的宗教文化来维系征服区的人心,D项正确;当时两河流域尚未希腊化,波斯帝国灭亡后才出现希腊化时代,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君主专制制度是如何继承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教权与王权的地位高低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4.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统治者在民族政策中的一贯策略是扶持西哥特部众中相对弱势的领袖,如瓦伦斯皇帝曾帮助与他同为基督教异端的西哥特首领费列提根,以此对抗其国王阿瑟纳里克。这一策略的主要意图是()A.稳定边疆局势 B.传播基督教文化 C.推动民族交融 D.稳固封君封臣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3世纪以后的罗马。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罗马帝国统治者在民族政策是扶持相对弱势的领袖,以抵抗相对强大的领袖,从而削弱外族的力量,稳定边疆局势,A项正确;瓦伦斯皇帝曾帮助与他同为基督教异端的西哥特首领费列提根,可见目的不是传播基督教,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其他民族的削弱,而非民族交融,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是在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封建制度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5.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前,在古埃及城邦希拉孔波利斯第100号墓的壁画上,描绘有一位男性用双臂分别与两头站立的狮子做搏击状,这一绘画主题具有显著的两河流域地区文明特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亚非之间已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 B.这些地区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C.古埃及受到古巴比伦王国的影响 D.文化的交流改变了古埃及的历史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西亚)。据材料“在古埃及城邦希拉孔波利斯第100号墓的壁画上,描绘有一位男性用双臂分别与两头站立的狮子做搏击状”“这一绘画主题具有显著的两河流域地区文明特色”可知,两河流域的文化影响了古埃及的文化,反映了亚非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相似之处,没有涉及文明的多元特点,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时间在公元前19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古埃及的笔画对古埃及历史进程的影响,D项夸大了文化交流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6.中世纪的西欧土地往往凝聚着封君与封臣多层次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土地的支配权受到封臣的制约,封臣对土地的支配权受到封君的制约,这致使土地买卖、转让受到严重限制。上述状况()A.推动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B.维持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C.导致封建庄园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D.有利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的西欧。依据材料“多层次的权利和义务”“受到封臣的制约”“受到封君的制约”“土地买卖、转让受到严重限制”,这说明当时西欧土地所有权的不完整性,使得所有权的转让受到限制,这从经济上维系了当时的分裂割据状况,B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相对困难,排除A项;材料是限制土地兼并,不利于庄园经济壮大,排除C项;庄园制度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7.11世纪以来,欧洲很多城市是原发性的。12世纪后尤其是13世纪建成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多是领主特别是国王主动推动甚至规划、设计和筹建的,从城市平整的街区和街道也可以看出其中人为设计的痕迹。对上述变化理解合理的是()A.市民自治传统渐趋消亡 B.城市军事功能日益凸显C.政治需求助推城市发展 D.教会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根据“12世纪后尤其是13世纪建成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多是领主特别是国王主动推动甚至规划、设计和筹建的,从城市平整的街区和街道也可以看出其中人为设计的痕迹”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很多领主或国王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这是因为这些领主或国王要依赖城市中兴起的市民阶层来加强王权,由此可知政治需求推动了城市发展,C项正确;这一时期,欧洲的市民自治传统日渐兴盛,而非衰亡,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欧洲城市的发展,但不能体现城市功能如何,排除B项;城市的发展不一定动摇教会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8.“他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他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在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地区建立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决定了帝国文化的发展从此被纳入基督教的轨道中。最后他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中的“他”()A.实现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的首次统一 B.6世纪一度扩张,占领北非和意大利C.曾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 D.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世界)。据材料“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他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他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绘的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在6世纪一度扩张,占领北非和意大利,B项正确;局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此时期尚未产生基督教,排除A项;曾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和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都是奥斯曼土耳其的描述,奥斯曼土耳其属于伊斯兰教文明,不属于基督教文明,排除CD项。故选B项。9.《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逐渐成熟的标志,他确立了罗马私法的三大中心:人、物和诉讼。围绕“人”这一中心,论述了罗马市民、拉丁人和归降者等基本问题。围绕“物”这一中心,论述的是物法关系、债法关系(包括契约之债和非契约之债)以及财产继承和转移等基本问题。这表明罗马法A.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 B.揭示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C.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 D.体现了公民法的法律主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人、物和诉讼”“围绕“物’这一中心”“物法关系”财产继承和转移等基本问题”可知,在《法学阶梯》中,有关私有财产的内容占据很大的篇幅,体现了罗马法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罗马法的编排和主体次序,无法体现其逻辑体系,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等自然法精神,故排除B项;根据“罗马市民、拉丁人和归降者”可判断当时为万民法,故排除D项。10.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逐步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在穆斯林统治期间,大量当地土著人放弃了本民族的语言,和阿拉伯人通婚,讲阿拉伯语,广泛吸收外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为荣。由此可见,阿拉伯人的统治()A.以促进文化多元化为宗旨 B.以文化殖民为主要方式C.造成当地民族意识的消泯 D.推动了区域文化的重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材料“在穆斯林统治期间,大量当地土著人放弃了本民族的语言,和阿拉伯人通婚,讲阿拉伯语,广泛吸收外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为荣”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阿拉伯人在对外征服过程中,推动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及区域文化重构,D项正确;阿拉伯人的统治宗旨是维护自身利益,非促进文化多元化为目的,排除A项;阿拉伯人以武力扩张为主,非文化殖民为主,排除B项;民族意识消泯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书云观与观象监是明、清藩属国朝鲜李朝的司天机构,李朝政府屡派天文官赴北京学习天文历法、购置天文书籍和观测仪象,形成“赴燕官”制度。由此可知()A.宗藩体制下朝鲜李朝对中国政治认同 B.中国天文学向东亚周边国家广泛传播C.朝鲜积极向外学习促进本国经济发限 D.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长期领先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天文历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政治统治服务,朝鲜李朝运用明清时期的历法,奉明清王朝的正朔,体现了宗藩体制下李朝对中国政治认同,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天文学对朝鲜李朝的影响,“广泛传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天文学的影响,“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长期领先世界”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2.古代某文明区域的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然而一千多年之后,这个由僧侣、星相家、工匠和农夫所组成的先进文明社会却忽然神秘地消失了。材料中描述的文明在如图中的地理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古时期的美洲。根据材料“农业以玉米为主食”“由僧侣、星相家、工匠和农夫所组成的先进文明社会却忽然神秘地消失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玛雅人以玉米为主食,玛雅文明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的东南部,③所处的位置是玛雅文明,C项正确;①位置在智利和秘鲁—带,应为印加文明,排除A项;②位于美洲的墨西哥应为阿茲特克文明,排除B项;④处于墨西哥湾,与玛雅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英、法、尼德兰在西欧国际贸易中有一定余地,有利可图;意大利实力强,有既得利益,于是相对后进的西班牙、葡萄牙人捷足先登,率先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因此,开辟世界市场,主要不是资本主义相对发展的国家承担的,而是由资本主义萌芽相对薄弱的西欧南部后进国家来进行的。这个矛盾体现了()A.西、葡不具备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B.新航路开辟与西欧贸易发展关系不大C.新航路开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D.早期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欧洲。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前,西、葡在国际贸易和国家实力方面都不是西欧国家中的强者,而新航路开辟又是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新航路开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C项正确;西、葡两国虽然经济实力相对不如欧洲强国,但仍然有经济实力去支持航海,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与西欧的贸易发展需要更多财富有关,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4.都铎王朝时期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石。这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大约一个半世纪。殖民扩张驱使英国人反对包括罗马教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汉萨人等在内的外国势力对英格兰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国人把海外殖民扩张视为实现英格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这反映了()A.殖民扩张促进民族国家发展 B.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充满血腥C.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竞争激烈 D.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殖民扩张驱使英国人反对⋯⋯外国势力对英格兰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格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可知英国人在殖民扩张中与其他殖民国家竞争,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逐渐增强,这有利于推进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和方式,无法体现“充满血腥”,排除B项;材料重在强调英国人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民族意识的增强,C项并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明确英国是否已经取得海上霸主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5.16世纪初,葡萄牙着手把里斯本打造成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1503年,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商业银行。意大利城邦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并为里斯本远航提供贷款。这()A.壮大了葡萄牙资本家的实力 B.有助于商业革命的发展C.拓展了金本位制的流行范围 D.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16世纪初,葡萄牙着手把里斯本打造成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1503年,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商业银行。意大利城邦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并为里斯本远航提供贷款”及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德国和意大利在里斯本发展的银行和投资,有利于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商业革命的发展,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虽然葡萄牙把里斯本打造成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但来到里斯本投资的主要是外国人,排除A项;16世纪时期尚未确立金本位,排除C项;导致价格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大量的贵金属流入欧洲,而非里斯本金融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6.在意大利工商业繁荣的城市,有产者竟相购筑豪宅,以恣情靡费为目的。如15世纪中期,佛罗伦萨上层社会的代言人指出“富人必须豁达大方,慷慨解囊正是他们能拥有的最高贵、最吸引人的美德”,并公开说“花钱确实使我感到快乐和满足”。这一现象()A.表明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使国家经济发展后继乏力C.助推个人主义走向极端 D.意味着中世纪道德的消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意大利上层社会追求奢华享乐的生活,消耗了大量可以投向经济领域的资本,从而使得经济发展后继乏力,削弱了意大利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局限于上层社会,尚未深入人心,排除A项;材料内容涉及意大利上层社会的个人主义,但“走向极端”属于过度推断,排除C项;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意大利的思想解放破坏了原有的道德体系,但“意味着中世纪道德的消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7.“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一诉求的背景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智者运动 D.启蒙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可知这种诉求既反对国王又反对神父,即既反对世俗专制政权又反对宗教专制权力,符合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D正确;文艺复兴仅反对基督教神学世界观,不反对世俗政权,排除A;宗教改革并不直接反对世俗专制政权,排除B;智者运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与材料无关,排除C。18.17世纪的欧洲迎来了“科学革命的时代”,但被视为“近代化学之父”的约翰·道尔顿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被视为近代物理学创始人的牛顿也热心于炼金术。这表明()A.近代学者缺乏理性追求 B.封建迷信束缚科学发展进步C.教会依然拥有强力影响 D.任何时代都有特定精神内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据材料信息可知,作为近代科学革命时代的代表人物,约翰·道尔顿信仰新教,牛顿热心于炼金术,这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影响,虽然近代科技产生并有所发展,但还没有完全冲破旧的宗教思想和迷信思想的束缚,反映了时代的特定精神内涵,D项正确;作为“近代科学之父”和“近代物理学创始人”,他们追求科学,存在理性的追求,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科技进步仍旧受到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但此时期科学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排除B项;牛顿热心于炼金术体现了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与教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9.1761年3月,英王乔治三世任命布特为国务大臣,筹划与法国媾和“七年战争”。首相皮特声称要“对人民负责”,将战争进行到底,布特的亲信格兰威尔伯爵却说:“这位先生谈到对人民负责,这是下院的惯用语。他忘记了在内阁中,他只对国王负责。”这反映出()A.议会政党权力竞争激烈 B.君主在国家政治中作用明显C.光荣革命成果付之东流 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和完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61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王乔治三世筹划与法国媾和“七年战争”,但首相皮特声称要“对人民负责”,将战争进行到底。该事件中首相不听从国王的命令,反映出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和完善,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和完善,未涉及议会政党权力竞争,排除A项;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君主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减弱,排除B项;光荣革命成果一直存在,并没有付之东流,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0.美国许多州在1787年宪法制定之后,拒绝批准;直到国会承诺修改宪法并在1790—1791年做出若干追加民主权利的修正案之后,各州才先后批准了这部宪法;1791年它真正成为合众国各州批准的国家有效宪法。这一历程()A.揭示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 B.遵循了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C.折射出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 D.化解了联邦政府与地方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至1791年(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1787年宪法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各州并未积极接受,这一历程折射出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C项正确;材料折射出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未体现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排除A项;材料折射出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与分权制衡无关,排除B项;化解了联邦政府与地方矛盾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21.1789年7月,法国制宪议会着手制定宪法,1791年9月宪法生效。该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由此可见,该宪法的特点是()A.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要求 B.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注重捍卫既有的革命成果 D.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题意可知,1791年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可知,该宪法概括了各项反封建法令,因此是捍卫了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成果,C项正确;概括各项反封建法令并不能说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排除A项;该宪法仅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不能体现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排除B项;该宪法主要是捍卫了既有的革命成果,并不能体现对大革命深入的推动,排除D项。故选C项。22.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A.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B.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C.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规定获得自由的农民可以从地主那里“获得”一块份地,加之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失去土地的贵族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A项正确;贵族流入城市,无法说明“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排除B项;“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当时已经不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3.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与同时期英法不同的是,其帝国议会是由所有二十五岁及以上的男性公民普选产生的,在选举方法和组成上体现了远超同时期英法的“现代性”。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在选举方法和组成上敢于超越英法是基于()A.国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压力 B.广大无产阶级不懈的斗争C.德国政府不对帝国议会负责 D.工业化加快了政治民主化〖答案〗C〖解析〗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1871年(德意志)。根据所学可知,英法等一般议会制国家,均是由下院议会多数席位政党组阁,故资产阶级对下院议会选举特别重视,英法对下院议员选举资格等有很多限制。而德国不同,宰相对皇帝而不对帝国议会负责,帝国议会也不能通过投不信任票来迫使宰相及内阁下台,帝国议会的多数党领袖并不能获任宰相并自动获得组阁权力,故其在选举方法和组成上敢于超越英法,C项正确;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排除A、B两项;材料体现的是实现了男性公民普选,并非工业推进政治民主化,排除D项。故选C项。24.1868年10月,明治政府以京都府为试点制定了《京都府户籍仕法》,将城市町民(市民)和乡郡百姓分别编入“市中”和“郡中”户籍,并记载姓名和年龄、家族情况、户主与继承人、职业和财产等信息。随后京都府又制定了“士籍法”、“卒籍法”和“社寺籍法”。这些法律文件的制定()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保证了维新措施得到全面落实C.利于稳定新政权恢复社会秩序 D.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8年的日本。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改革了日本的户籍制度,加强政府对民众的管理,目的是稳定政权稳定社会秩序,C项正确;明治维新措施中实现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的措施是废藩置县,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明治维新政策的全面落实保障因素是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户籍制度改革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明治维新的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排除B项;明治维新过程中推行的四民平等,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25.1780年,普鲁士、俄国决定成立武装中立同盟,宣称同盟成员的船有前往交战国进行贸易的自由,为避免正在交战的国家侵犯中立国的船只,同盟将组织武装护航。丹麦、瑞典、奥地利陆续加盟。1783年,该同盟解体。据此推知,该同盟的活动()A.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影响 B.利于反击拿破仑的侵略C.致力于挑战荷兰的霸主地位 D.传播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780至1783年的欧洲。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法国、荷兰、西班牙纷纷对美国表示支持,英国为了切断美国的外援,试图对美国进行海上封锁,这使得一些中立国前往北美进行贸易的船只频频遭到袭击,面对这一形势,在普、俄等强国组织下,中立国结成同盟武力护航,A项正确;当时法国大革命尚未爆发,拿破仑并未入侵欧洲其他国家,排除B项;17世纪晚期,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已失去海上霸主地位,排除C项;该同盟以国家武力为后盾开展贸易活动,并不能体现自由竞争经济思想,且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在工业革命后才得到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26.19世纪前期,德国出现了大量专门传授职业技能的地方工业学校,如一年制手工业者学校等。19世纪60年代,地方工业学校开始改革,不仅统一了入学标准,将学制改为两年制,还增设了力学、机械学、建筑结构学、工业化学等新课程。德国职业教育的这一改革()A.以适应工业化发展为出发点 B.构建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C.表明国家统一推动教育发展 D.推动了科技与技术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的德国。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地方工业学校开始改革,不仅统一了入学标准,将学制改为两年制,还增设了力学、机械学、建筑结构学、工业化学等新课程。”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开设了许多科学理论方面的课程,意在适应科学理论与技术密切结合的工业化建设要求,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部分信息,无法得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的结论,排除B项;1870年德意志实现了国家统一,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科技与技术紧密结合”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7.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代理人的挑选一直是商人们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因强调可靠和诚实,故通常由商人的儿子、女婿和长期熟识的人充当。至19世纪中后期,这种传统人际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非正式规则的作用相对地减弱了,并引发了欧洲的“经理革命”。这一变化()A.折射出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 B.表明工业革命助推社会分工的细化C.得益于工厂制度的深入发展 D.反映了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冲击〖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中,商人多重用身边亲信之人协助自己进行商业活动,而19世纪后这种通过亲信之人开展商业活动的现象减弱,并引发欧洲“经理革命”,即商业管理人员日益专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厂制度也得到发展,工厂运转日益复杂,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日益增强,C项正确;这都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推商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这与社会分工细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8.如表是英国1717年至1763年国债发行数额统计表。英国发行国债()A.源于专制王权缺少限制 B.深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C.导致出现严重债务危机 D.利于国家集中社会资本〖答案〗D〖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8世纪(英国)。根据统计表可以看出,英国发行的国债数量不断增加,而国债的发行是国家募集资金的手段;发行国债有利于国家集中社会资本,D项正确;这一时期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体制,王权受到限制,排除A项;发行国债和自由主义思想并无关系,排除B项;发行国债并不会直接导致国家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29.1843年,马克思表示:“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恩格斯也认为《资本论》可能会使一些读者失望,因为此书不会描述共产主义千年王国的样子。上述观点可用来论证()A.社会主义将在实践中发展 B.马克思主义缺乏实践远景C.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D.马克思主义存在理论缺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3年(世界)。根据材料“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不会描述共产主义千年王国的样子”可知,马克思主义不提供未来社会的具体描绘,其原因是社会主义将结合各国现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缺乏实践远景、存在理论缺陷说法错误,排除B、D项;材料仅体现马克思主义将在实践中发展,未涉及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C项。故选A项。30.巴黎公社的多数公社委员出自群众组织,他们在担任委员后也经常回到各街区参加集会,每个委员都会参加一个或数个组织,他们一面将群众组织的意见带进公社委员会,一面又将市政厅里的决议和法令传递到各个街区。这表明巴黎公社()A.带有浓厚的直接民主色彩 B.探索人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C.积极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 D.贯彻落实无产阶级专政原则〖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的公社委员通过参加社会组织和集会,接受人民群众意见和传达政令,突出了人民意志的重要性,说明巴黎公社探索人民参政议政的新途径,B项正确;材料强调公社委员的作用,并未涉及直接民主,排除A项;巴黎公社并未建立工农联盟,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无产阶级在政权建设中的作用,无法说明贯彻落实无产阶级专政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31.观察下图,两图的主题应该是()A.非洲人口大量迁移到美洲 B.列强殖民扩张模式的转变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从17—18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从非洲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说明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越来越深入,这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模式发生改变,B项正确;非洲大部分沦为殖民地不能说明非洲人口大量迁移到美洲,排除A项;在17—18世纪之前,欧洲就已经基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C项;非洲大部分都沦为殖民地,因此不能体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32.下图为描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之间利益纷争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B.法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C.欧洲中心地位已经丧失 D.英国世界霸权受到美国挑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一战后西欧的世界中心地位动摇,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由漫画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英国世界霸权受到美国挑战,D项正确;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法德矛盾并非世界主要矛盾,排除B项;欧洲中心地位已经丧失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故选D项。33.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答案〗B〖解析〗1914年一战爆发时,英国从“欧洲均势”考虑出发,担心德国战败后法国成为新的霸权国家,所以对法国采取有限援助政策,希望两败俱伤。这直接造成了战争初期英法联军由于协调不力而节节败退,法国和平主义、反战运动高涨,前线士兵出现严重厌战情绪,国内政局不稳,法国有可能向德国屈膝求和,以求走出战争,从而造成德国独大,这极大违背了英国的“欧洲均势”原则,故一战后期英国不得不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战争,B项正确;A项不属于英国转变态度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避免单独对德作战只是表象,排除C项;英国希望德法两败俱伤,独霸欧洲,排除D项。故选B项。34.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重要文件,宣布组建第一届工农政府即人民委员会。由此可见,苏维埃政权()A.推行全面社会改革 B.积极准备社会主义建设C注意巩固革命成果 D.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的俄国。根据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满足了人们对和平、土地的渴望,有助于巩固革命成果,说明苏维埃政权注意巩固革命成果,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了土地改革、政权变化,并未推行全面社会改革,排除A项;此时是巩固政权的措施,非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35.1927年9月,苏联一位富农在与同村人谈话时说道:“我还有3000普特去年的粮食,但我不会卖掉它,我会等到春天价格上涨,也许还会有饥荒,那时我就可以买一台拖拉机了。我将卖掉三头猪和一些羊来交税,但我不会卖任何粮食。”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工农业双轨并行发展将继续 B.新经济政策摆脱了经济困境C.富农屯粮是苏联饥饿的根源 D.农业集体化实施具有迫切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苏联)。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富农对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不满和抵触,而国家工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粮食和原料,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面,苏联急需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来保障工业建设,D项正确;工农业双轨并行发展不适合当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苏联农业集体化实施具有迫切性,1927年新经济政策摆脱经济困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苏联饥饿的根源是生产力的落后,并非是富农屯粮食造成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36.如图为1898年非洲主要政治压力来源图。据此分析,当时A.英法德对外扩张重心在非洲 B.英法德在非洲展开激烈殖民争夺C.非洲已经被英法德瓜分殆尽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98年非洲主要政治压力来源于英国、法国、德国,体现了英法德在非洲展开激烈殖民争夺,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英法德对外扩张重心,排除A项;非洲被瓜分殆尽于20世纪初,排除C项;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37.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宪法。实现了国家独立,收回了国家主权B1926—1927年,印尼掀起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崩溃C1934年,卡德纳斯就任墨西哥总统,着手进行土地改革和国有化改革。墨西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1920—1942年,印度发起三次大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民主解放之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1942年,印度发起三次大规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上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民主解放之路,D项正确;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宪法,但英国并没有放弃特权,未实现国家独立,排除A项;1926—1927年,印尼掀起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最终被荷兰残酷镇压,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世界殖民体系并未就此开始崩溃,排除B项;1934年,卡德纳斯就任墨西哥总统,着手进行土地改革和国有化改革,但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38.1934年9月15日,以英法为首30个“国联”成员国邀请苏联加入“国联”,并得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等国的支持。9月18日,“国联”以38票对3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苏联加入“国联”的提案,并让苏联担任理事会常任理事。这反映出()A.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力量逐渐壮大 B.近代欧洲外交的功利主义特征C.经济危机缓和了欧洲意识形态对立 D.苏联的外交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34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934年苏联得到英法等大量西欧国家的支持,加入国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德、日等法西斯势力逐渐膨胀,英法邀请苏联加入国联意在借助苏联力量遏制法西斯势力,苏联加入国联也意图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西欧诸国与苏联的外交选择都是出于当下利益的考量,展现了一定的功利主义特征,B项正确;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反法西斯阵营的建立,排除A项;苏联加入国联主要是应对德国法西斯的冲击,而非经济危机,排除C项;“显著改善”的说法过于夸大,由于反共思想的存在,苏联仍受英法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斥,排除D项。故选B项。39.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开始,1943年2月结束,历时200天,最后德军惨败,共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1.2万门大炮、3000架飞机。苏德战争进入苏军战略反攻阶段。这表明了()A.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伟大力量 B.德国发动侵略必定失败C.苏联军事力量成长超越了敌国 D.斯大林模式的伟大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2年至1943年(苏、德)。据材料可知,苏联最终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德军惨败,苏德战争进入苏军战略反攻阶段,据所学可知,德国是二战中最强大的法西斯国家,苏德战场德军被击败,说明苏联是世界反法西斯伟大力量,A项正确;材料不能直接体现B项观点,材料主要陈述苏德战场德军被击败,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对比苏德两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材料只是说明苏德战场德军战败,不能据此得出德军实力较苏联弱的认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A项。40.二战结束后,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在西欧,个人记忆和逐渐建立起来的官方记忆都倾向积极向上和容易被接受的东西,比如军民齐心完成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广为流传,而空袭等惨剧则被选择性“遗忘”。这从侧面反映出,二战结束后()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价值被忽视 B.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化C.欧洲民众淡化了对于世界和平的追求 D.国际关系新秩序逐渐确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东欧和西欧都想构建一种为本阵营国家所共有的身份认同,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记忆被有意识地利用以致歪曲,这主要服务于二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确立,D项正确;二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是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上的,“价值被忽视”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判断大国对抗方式发生新变化,排除B项;二战后反战求和平的运动高涨,材料没有欧洲民众淡化对世界和平追求的信息,且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道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65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在太平洋建立循环贸易体系。西班牙人乌尔达内塔开辟马尼拉帆船航线,自菲律宾甲米地港启航,利用东南季风,向北航至北纬38°-40°,再利用西风向东航行,至北美洲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大帆船驶向秘鲁卡亚俄港口,实现美洲与亚洲直航,史称“太平洋丝绸之路”。中国船把丝绸、瓷器、工艺品运到马尼拉,西班牙船把中国货转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西班牙大帆船再把美洲白银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的商品,如此循环。——摘编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材料二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3)根据材料四指出178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建立全球联系;世界市场拓展;太平洋贸易体系形成;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中国手工业发达。(2)变化:主要贸易路线由陆上转变到海上;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北欧);贸易范围由地区变为世界(或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初步形成);贸易商品种类、数量增多;世界贸易发展(变化)更为迅速。(3)特点:进口总额高于出口总额;进出口额都迅速增加,其中进口原料比重较大;制成品出口远大于进口;进口粮食急剧上升。成因: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工业化增强了英国产品竞争力等);英国殖民扩张对外贸的影响(英国拥有广阔海外市场等);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率提高。〖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背景:据材料一“1565年,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等信息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以及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据材料一“实现美洲与亚洲直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亚洲、美洲等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这得益于全球联系的建立以及世界市场拓展;据材料一“《马尼拉帆船贸易——太平洋丝绸之路》”可得出太平洋贸易体系形成;结合所学,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为贸易的畅通提供了必要条件;中国手工业发达,为“太平洋丝绸之路”提供商品来源。【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7世纪的世界。变化:据材料二“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可得出主要贸易路线由陆上转变到海上;据材料二“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可得出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北欧);据材料二“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前未形成全球性贸易”可得出贸易范围由地区变为世界(或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初步形成);据材料三“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可得出贸易商品种类、数量增加;据材料二“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可得出世界贸易发展(变化)更为迅速。【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84-1856年间的英国。特点:据材料四“代表进口总额的竖条始终高于代表出口总额的竖条”可得出进口总额高于出口总额;据材料四“进出口额整体变化是快速增加的和①进口原料所占比重最多”可得出进出口额都迅速增加,其中进口原料比重较大;据材料四“代表出口制成品的④多余地表进口制成品的⑤”可得出制成品出口远大于进口;据材料四“代表进口粮食的②的折线上升的幅度大”可得出进口粮食急剧上升。成因:据材料四时间“1784-1856年”并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大量商品,需向对外倾销工业制成品,可得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工业化增强了英国产品竞争力等);结合所学,进出口贸易需要市场,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拥有广阔海外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率提高,需要大量粮食。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尽管苏联仍然是帝国主义包围下的一个“孤岛”,但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然而,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签订《非战公约》的西方大国既不制裁日本,也不援助中国,国联标榜的集体安全已经有名无实。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加剧,被侵略国抵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美的和平运动却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恐战的思潮,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最终反而事与愿违。材料二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答案〗(1)表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签订和约,裁减军备;签订《非战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成立国际联盟,维护集体安全;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2)积极影响: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解析〗【小问1】表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欧美)。根据材料“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可知,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根据材料“《非战公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签订《非战公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根据材料“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国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签订和约,裁减军备;成立国际联盟,维护集体安全;根据材料“签订《非战公约》的西方大国既不制裁日本,也不援助中国”可知,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可知,在整体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状态(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可知,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民主化(孕育了世界格局多极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黑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道题,每题1.5分,共60分)1.如图所示,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各文明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项中,与史实相符的是()A.①处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B.②处修建了波南帕克等众多神庙C.③处是世界小麦和大麦的原产地 D.④处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双轮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文明时期(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①处为古代埃及,A项正确;波南帕克神庙是古代美洲玛雅人修建的,②处为古代希腊,排除B项;世界小麦和大麦的原产地在小亚细亚半岛的南部,而不是两河流域,③处为两河流域,排除C项;世界上最早发明双轮车的是两河流域人,④处为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2.古印度《梨俱吠陀》描述:“我是一个诗人,父亲操业医术,母亲用石磨谷,所事各有不同,同为求富与福,恰似觅草群牛,不限一地食物。”这说明当时印度()A.不同种姓社会等级固定 B.种姓与从事职业一致C.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 D.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儿子并未与父亲从事相同的职业,说明早期吠陀时代,种姓制度中的职业世袭制并未形成,其实质是种姓制度尚未完全成型,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不同种姓间社会等级的比较,排除A项;材料中同一家庭内部从事职业不同,无法体现种姓与从事职业一致,排除B项;仅凭一个家庭内母亲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无法断定女性的家庭地位低下,排除D项。故选C项。3.古波斯文献记载,“马都克(两河流域守护神)命令居鲁士(波斯帝国君主)前往巴比伦,让他走在通往巴比伦的路上。马都克就如他的朋友那样,伴随在他身边”,“没有战争,没有争斗,马都克让他进入自己的城市巴比伦……马都克把巴比伦交给居鲁士大帝”。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出波斯帝国()A.对希腊化文化采取包容态度 B.承袭了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C.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并立局面 D.因袭征服区文化以维系人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两河流域并非波斯帝国本土,属于征服区,波斯帝国文献的上述记载,凸显了波斯帝国对两河流域的统治是受到当地的神的庇佑,隐含了波斯帝国对两河流域宗教文化的尊重,从侧面反映出波斯帝国用征服区的宗教文化来维系征服区的人心,D项正确;当时两河流域尚未希腊化,波斯帝国灭亡后才出现希腊化时代,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君主专制制度是如何继承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教权与王权的地位高低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4.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统治者在民族政策中的一贯策略是扶持西哥特部众中相对弱势的领袖,如瓦伦斯皇帝曾帮助与他同为基督教异端的西哥特首领费列提根,以此对抗其国王阿瑟纳里克。这一策略的主要意图是()A.稳定边疆局势 B.传播基督教文化 C.推动民族交融 D.稳固封君封臣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3世纪以后的罗马。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罗马帝国统治者在民族政策是扶持相对弱势的领袖,以抵抗相对强大的领袖,从而削弱外族的力量,稳定边疆局势,A项正确;瓦伦斯皇帝曾帮助与他同为基督教异端的西哥特首领费列提根,可见目的不是传播基督教,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其他民族的削弱,而非民族交融,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是在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封建制度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5.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前,在古埃及城邦希拉孔波利斯第100号墓的壁画上,描绘有一位男性用双臂分别与两头站立的狮子做搏击状,这一绘画主题具有显著的两河流域地区文明特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亚非之间已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 B.这些地区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C.古埃及受到古巴比伦王国的影响 D.文化的交流改变了古埃及的历史进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西亚)。据材料“在古埃及城邦希拉孔波利斯第100号墓的壁画上,描绘有一位男性用双臂分别与两头站立的狮子做搏击状”“这一绘画主题具有显著的两河流域地区文明特色”可知,两河流域的文化影响了古埃及的文化,反映了亚非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相似之处,没有涉及文明的多元特点,排除B项;古巴比伦王国建立的时间在公元前19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古埃及的笔画对古埃及历史进程的影响,D项夸大了文化交流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6.中世纪的西欧土地往往凝聚着封君与封臣多层次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土地的支配权受到封臣的制约,封臣对土地的支配权受到封君的制约,这致使土地买卖、转让受到严重限制。上述状况()A.推动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B.维持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C.导致封建庄园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D.有利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中世纪的西欧。依据材料“多层次的权利和义务”“受到封臣的制约”“受到封君的制约”“土地买卖、转让受到严重限制”,这说明当时西欧土地所有权的不完整性,使得所有权的转让受到限制,这从经济上维系了当时的分裂割据状况,B项正确;材料中的内容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相对困难,排除A项;材料是限制土地兼并,不利于庄园经济壮大,排除C项;庄园制度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7.11世纪以来,欧洲很多城市是原发性的。12世纪后尤其是13世纪建成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多是领主特别是国王主动推动甚至规划、设计和筹建的,从城市平整的街区和街道也可以看出其中人为设计的痕迹。对上述变化理解合理的是()A.市民自治传统渐趋消亡 B.城市军事功能日益凸显C.政治需求助推城市发展 D.教会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根据“12世纪后尤其是13世纪建成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多是领主特别是国王主动推动甚至规划、设计和筹建的,从城市平整的街区和街道也可以看出其中人为设计的痕迹”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很多领主或国王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这是因为这些领主或国王要依赖城市中兴起的市民阶层来加强王权,由此可知政治需求推动了城市发展,C项正确;这一时期,欧洲的市民自治传统日渐兴盛,而非衰亡,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欧洲城市的发展,但不能体现城市功能如何,排除B项;城市的发展不一定动摇教会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8.“他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他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在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地区建立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决定了帝国文化的发展从此被纳入基督教的轨道中。最后他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中的“他”()A.实现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的首次统一 B.6世纪一度扩张,占领北非和意大利C.曾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 D.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世界)。据材料“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他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他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绘的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在6世纪一度扩张,占领北非和意大利,B项正确;局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此时期尚未产生基督教,排除A项;曾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和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都是奥斯曼土耳其的描述,奥斯曼土耳其属于伊斯兰教文明,不属于基督教文明,排除CD项。故选B项。9.《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逐渐成熟的标志,他确立了罗马私法的三大中心:人、物和诉讼。围绕“人”这一中心,论述了罗马市民、拉丁人和归降者等基本问题。围绕“物”这一中心,论述的是物法关系、债法关系(包括契约之债和非契约之债)以及财产继承和转移等基本问题。这表明罗马法A.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 B.揭示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C.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 D.体现了公民法的法律主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人、物和诉讼”“围绕“物’这一中心”“物法关系”财产继承和转移等基本问题”可知,在《法学阶梯》中,有关私有财产的内容占据很大的篇幅,体现了罗马法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罗马法的编排和主体次序,无法体现其逻辑体系,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等自然法精神,故排除B项;根据“罗马市民、拉丁人和归降者”可判断当时为万民法,故排除D项。10.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逐步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在穆斯林统治期间,大量当地土著人放弃了本民族的语言,和阿拉伯人通婚,讲阿拉伯语,广泛吸收外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为荣。由此可见,阿拉伯人的统治()A.以促进文化多元化为宗旨 B.以文化殖民为主要方式C.造成当地民族意识的消泯 D.推动了区域文化的重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材料“在穆斯林统治期间,大量当地土著人放弃了本民族的语言,和阿拉伯人通婚,讲阿拉伯语,广泛吸收外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为荣”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阿拉伯人在对外征服过程中,推动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及区域文化重构,D项正确;阿拉伯人的统治宗旨是维护自身利益,非促进文化多元化为目的,排除A项;阿拉伯人以武力扩张为主,非文化殖民为主,排除B项;民族意识消泯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书云观与观象监是明、清藩属国朝鲜李朝的司天机构,李朝政府屡派天文官赴北京学习天文历法、购置天文书籍和观测仪象,形成“赴燕官”制度。由此可知()A.宗藩体制下朝鲜李朝对中国政治认同 B.中国天文学向东亚周边国家广泛传播C.朝鲜积极向外学习促进本国经济发限 D.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长期领先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朝鲜。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天文历法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政治统治服务,朝鲜李朝运用明清时期的历法,奉明清王朝的正朔,体现了宗藩体制下李朝对中国政治认同,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天文学对朝鲜李朝的影响,“广泛传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天文学的影响,“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长期领先世界”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2.古代某文明区域的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然而一千多年之后,这个由僧侣、星相家、工匠和农夫所组成的先进文明社会却忽然神秘地消失了。材料中描述的文明在如图中的地理位置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古时期的美洲。根据材料“农业以玉米为主食”“由僧侣、星相家、工匠和农夫所组成的先进文明社会却忽然神秘地消失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玛雅人以玉米为主食,玛雅文明的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的东南部,③所处的位置是玛雅文明,C项正确;①位置在智利和秘鲁—带,应为印加文明,排除A项;②位于美洲的墨西哥应为阿茲特克文明,排除B项;④处于墨西哥湾,与玛雅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英、法、尼德兰在西欧国际贸易中有一定余地,有利可图;意大利实力强,有既得利益,于是相对后进的西班牙、葡萄牙人捷足先登,率先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因此,开辟世界市场,主要不是资本主义相对发展的国家承担的,而是由资本主义萌芽相对薄弱的西欧南部后进国家来进行的。这个矛盾体现了()A.西、葡不具备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B.新航路开辟与西欧贸易发展关系不大C.新航路开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D.早期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欧洲。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前,西、葡在国际贸易和国家实力方面都不是西欧国家中的强者,而新航路开辟又是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新航路开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C项正确;西、葡两国虽然经济实力相对不如欧洲强国,但仍然有经济实力去支持航海,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与西欧的贸易发展需要更多财富有关,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14.都铎王朝时期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石。这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大约一个半世纪。殖民扩张驱使英国人反对包括罗马教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汉萨人等在内的外国势力对英格兰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国人把海外殖民扩张视为实现英格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这反映了()A.殖民扩张促进民族国家发展 B.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充满血腥C.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竞争激烈 D.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殖民扩张驱使英国人反对⋯⋯外国势力对英格兰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格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可知英国人在殖民扩张中与其他殖民国家竞争,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逐渐增强,这有利于推进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和方式,无法体现“充满血腥”,排除B项;材料重在强调英国人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民族意识的增强,C项并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明确英国是否已经取得海上霸主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5.16世纪初,葡萄牙着手把里斯本打造成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1503年,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商业银行。意大利城邦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并为里斯本远航提供贷款。这()A.壮大了葡萄牙资本家的实力 B.有助于商业革命的发展C.拓展了金本位制的流行范围 D.导致了价格革命的爆发〖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16世纪初,葡萄牙着手把里斯本打造成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1503年,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商业银行。意大利城邦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并为里斯本远航提供贷款”及所学知识可知,葡萄牙、德国和意大利在里斯本发展的银行和投资,有利于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商业革命的发展,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虽然葡萄牙把里斯本打造成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但来到里斯本投资的主要是外国人,排除A项;16世纪时期尚未确立金本位,排除C项;导致价格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大量的贵金属流入欧洲,而非里斯本金融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