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_第1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_第2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_第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師有意识地将学科内容与传统文化相联系,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同时,涵养学生的精神,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做好前期的课程设计,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建构精彩、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出发,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完善品格。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传统文化为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本文从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传统文化要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方法。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一)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我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教师可以挖掘传统文化故事中的育人元素,将其与教材内容、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较好地解读传统文化故事,从而获得高尚道德品质的熏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原有的传统文化故事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也可以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搜集课外传统文化故事,将其与教学内容融合。通过讲述传统文化故事,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1]。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友谊与成长同行”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感受友谊,知道如何交朋友、如何与朋友沟通等。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课程导入阶段给学生讲述高山流水的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伯牙与锺子期高尚的友谊。学生在受到传统文化故事熏陶的同时,明确了本课的关键词—友谊。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进入初中后,你对‘朋友的定义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思考问题,学生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意识到朋友不一定是无时无刻陪伴自己的人,而是能了解自己、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寻找合适的传统文化故事进行课堂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顺利地走进课堂学习中。(二)呈现传统文化元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黑板板书呈现的方式传递具体知识点。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种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听结合的屏幕展示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动态的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2]。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珍视生命”一课的教学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学生要通过学习掌握这几点知识。其一,了解爱护身体、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其二,尊重生命;其三,培养高尚品格,形成追求真、善、美的意识。结合教学目标,教师搜集传统文化元素作为教学资源,并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展示有关珍视生命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体会其中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展示诸多古建筑中的动物图案,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物形象体现出的生命活力。在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之后,教师提问:“生命为什么是可贵的?如何守护生命?”结合具体的教学资源,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形成对教材内容的初步理解。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传统文化元素的视听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与回答问题,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中。二、丰富教学资源,增加课堂容量(一)应用教学案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不仅包含大量的知识点,还包含诸多案例。这些案例能够进一步佐证具体的知识点。在知识讲解阶段,教师要将案例与传统文化结合,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懂得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的教学为例。在知识讲解阶段,教师以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张图片分别讲述了什么故事?”结合图片内容,学生纷纷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有的学生说道:“在第一张图片里,两名运动员握手致意,体现了尊重对手的竞技精神。而在第二张图片里,有一个人直接往地上扔垃圾,不讲道德。”针对学生的分享,教师及时追问:“道德是什么?如何评价一个人是否有道德呢?”基于此,学生展开了深刻的讨论,分析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标准,在此过程中学会讲文明、讲礼貌。在上述案例中,针对比较抽象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案例来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能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且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二)应用学习项目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项目式学习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内容提炼项目主题,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也可以将项目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此,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具体知识点,且深入理解传统文化[4]。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积极奉献社会”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主题为“古与今的奉献”的项目活动,并设计一系列的项目问题,如“古代人是如何理解‘奉献的?”“近现代人是如何理解‘奉献的?”“当代人是如何理解‘奉献的?”等。根据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网络搜集资料,将资料整理成答案,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演示文稿,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奉献”的定义阐述清楚,同时融入自己的理解。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点评,然后紧扣教材内容对“奉献”展开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乐于奉献,学会奉献。传统文化的渗透讲究循序渐进,以学生为主体。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习项目模式,结合教材内容,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项目任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三、设计实践活动,促进文化传承(一)设计了解传统文化的活动从学科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想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教师就要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竞技类活动,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教师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传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保证学生对实践活动感兴趣,自主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实践活动的效果[5]。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无止境”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讲解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实践活动。其一,在课中开展以“学无止境”为主题的知识竞答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飞花令”的形式分享有关学习的诗句。初中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竞争的氛围中,他们能够较好地答出相关的诗句,从而加深对“学无止境”的认知。其二,在课后开展主题为“搜集伟人有关刻苦学习的案例”的实践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了解不同时期的名人刻苦学习的事迹,并感受他们身上勤奋好学的品质。如此,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上述案例中,设计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是要让学生在亲身体会的过程中寻找传统文化的踪迹,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活动设计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二)设计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在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领悟传统文化,还要让学生学会传承传统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基于此,教師可以紧扣与当地有关的传统文化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当地的实践活动学习学科知识,并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标。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量三个要点。其一,实践活动要贴合当地实际。其二,实践活动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其三,实践活动要能够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在活动引导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脱离教材大胆实践,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基于学科特点设计“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首先,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记录下来。其次,各小组要总结当地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海报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在海报或者视频中提出自己关于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做法。区别于以往的评价方式,教师设计两个展示活动。第一,海报评比活动。教师将各小组设计的作品彩印出来并张贴在教室展示板上,通过学生互评,选出“最受欢迎”的海报。第二,播放视频。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各小组的视频作品,让学生相互点评各自制作的视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评价者、引导者的角色,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欣赏当地传统文化的魅力上,增强学生保护和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当地传统文化与实践活动相融合,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观察身边生活的同时发现问题,并根据教材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结语总之,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学科知识相融合,是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学科特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丰富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容量,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