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检测04-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_第1页
期末综合检测04-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_第2页
期末综合检测04-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_第3页
期末综合检测04-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_第4页
期末综合检测04-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测试(四)(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溯流(sù)

羸弱(léi)

告罄(qìng)

屏息凝神(bǐng)B.污秽(huì)

驿站(yì)

自矜(jīn)

酣然入梦(hān)C.红妆(zhuāng)

云鬓(bìn)

忏悔(chàn)

气冲斗牛(dǒu)D.可汗(hán)

晌午(shǎng)

殷红(yīn)

锲而不舍(qiè)【答案】D【解析】D.殷红(yīn)——yān;故选D。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A.心有灵犀

不期而至

耐人寻味

五藏六腑B.海市蜃楼

忧心忡忡

跃武扬威

祸不单行C.家喻户晓

仙露琼浆

鲜为人知

以身作则D.颠沛流离

微不足道

苛捐杂税

锋芒必露【答案】C【解析】A.五藏六腑——五脏六腑;B.跃武扬威——耀武扬威;D.锋芒必露——锋芒毕露;故选C。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B.鲁迅先生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更没有时间注意身体,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C.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D.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答案】A【解析】A.溢美之词: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含贬义。在此形容对“好声音”的赞美,褒贬误用,使用不恰当;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是说大家开始不认同对鲁迅先生不加注意休息的做法,使用恰当;C.不可捉摸:意思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这里形容声响难以捉摸,使用恰当;D.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这里是赞扬他钻研古代典籍有恒心、有毅力,使用恰当;故选A。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们要严格遵守防疫的相关规定,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反弹。B.《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榜亚军,让我们看到了国漫复兴的希望。C.中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他们的免疫力就会下降。D.战“疫”中的志愿者如点点萤火,汇聚成璀璨星河,打破这黎明前的黑暗。【答案】A【解析】A.否定不当,将“不再”改为“再次”;故选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好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语段的关键词是“生命”,中心句是“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由第一空前句的“不会”,可知本空应该有“也不会”,故第一空应填句③。前三句集中阐述生命是“光鲜”的,第二空叙述对其应有的态度,前者因,后者果,故第二空应填带有“所以”的句②。“不让梦想流失”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素质”,故第三空应填④句。第四空小结提高自身素质的意义,故第四空应填句①。正确语序③②④①,是故选B。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个学校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最后校址在昆明。B.果戈里是俄国伟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死魂灵》。C.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D.陈子昂、刘禹锡是唐朝人,陆游龚自珍是宋朝人。【答案】D【解析】D.“龚自珍是宋朝人”有误。龚自珍是清代人。他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故选D。7.请按原文填空(7分)(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3)草木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望岳》中抒发了作者渴望登临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陋室铭》中写出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独怆然而涕下

山重水复疑无路

百般红紫斗芳菲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怆、涕、涕、凌、痕”等字词容易写错。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她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的心上……晚上,通过墙头上的秘密通道,渣滓洞每间牢房的战友,在暗淡的狱灯下,传阅着她动人心弦的回答。人们静坐在黑暗中,却像在阳光下一样,背诵着她信中光芒四射的词句: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1)上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下面情节全都和她相关的一组是(

)(2分)①写“我的自白书”

②在狱中绣红旗

③重庆解放前夕,提前被秘密杀害④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

⑤被关押在渣滓洞

⑥被叛徒甫志高出卖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答案】(1)江姐(江雪琴)(2)B【解析】(1)根据“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的心上”可知,这是描写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的场面。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句话是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喊出的话,被流传至今。因此可以推断出文中的“她”指的是著名革命女烈士江姐,原名江竹筠,曾用名江志炜、江雪琴。(2)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当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的以江姐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们,得知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天安门上空迎风飘扬的时候,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后来江姐和狱中的姐妹们便连夜赶制了一面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诞生献礼。1949年11月14日,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盐酸毁尸灭迹,时年29岁。①写“我的自白书”和④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的是革命烈士陈然的相关情节,非江姐。故与江姐有关的情节是②③⑤⑥。故选B。9.请你参加七年级开展的“孝敬亲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活动一:我来书写】(1)请请从以下三组诗句中,选择能作为本次活动宣传语的一组,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在田字格中。(2分)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活动二:我来设计】(2)为了使本次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①做海报广宣传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做小事表孝心【活动三:我来概括】(3)认真观察下面的调查表,概括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2分)项目清楚自己生日清楚偶像生日清楚好友生日清楚父母生日所占中学生人数比例100%62%40%8%【活动四:我来劝说】(4)你的好朋友小明说:“我爸妈不让我摸,周末即使让我拿,也限制我聊微信、刷抖音、玩游戏的时间,他们真是思想落后,专制独裁。”请你针对他的言论进行劝说。(2分)【答案】(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

开班会,明内涵

讲故事,感深情(3)作为中学生都清楚自己的生日,但是,清楚自己父母生日的学生人数最少,父母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子女却很少有人懂得感恩和回报,我们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关心。(4)小明,别那么想,其实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是这样的,我们自己自我约束能力不够,总是一拿上就忘记了一切,影响学习,更影响健康,难道我们周围被祸害的小伙伴还少吗?你可不能这么糊涂呀!【解析】(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及字词书写。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主要表达对母爱的赞美。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比喻要珍惜时间,不可虚度年华。故能和“孝敬亲老,从我做起”的主题相联系的应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抄写时要用简体字正确、工整、规范的书写。注意易错字“寸、晖”等字。(2)本题考查学生活动设计。作答时,结合“孝敬亲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来拟写设计即可。示例:①写文章

话感恩②唱赞歌寄真情(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结合调查表相关数据中“清楚自己生日”比例最高为100%,表明中学生都清楚自己的生日。而“清楚父母生日”比例最低为8%,这种情况说明母亲对孩子的爱博大无私,但孩子却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回报,我们应该多关注父母,尽力做到对父母的关心。据此表述感想即可。(4)本题考查劝说。作答时,针对小明对父母管制的错误认识,多说父母的良苦用心与的危害,注意语言要得体。示例:小明,你这样想是不对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呢,他们也是为你好。长期使用,玩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游戏、聊天等,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更会影响健康,你不能这么糊涂啊!二、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8分)好一朵木槿花宗璞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苟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⑤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⑪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⑫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⑬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⑭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⑮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⑯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节选自《宗璞散文》)10.阅读全文,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的过程依次是:(2分)轻视、__________、欣赏、_______________。11.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依据括号里的提示抄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一句中连用三个“偶然”,前两个“偶然”的含义相同是_____________;第三个“偶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A.随意的,漫不经心地;B.出乎意料的。)12.第⑦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13.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先说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使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B.“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这体现了“我”对木槿的轻视。C.“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这是心理描写,描写出了“我”的恐惧。D.文章结尾处又提到“美人蕉”与开头相照应,实则是衬托木槿不畏磨难的品格,余韵悠悠。14.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0.

惊喜

期待11.

随意的,漫不经心地;

B12.

比喻

拟人13.C14.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娇嫩却顽强。②重压之下艰难挣扎,勇敢面对一切苦难。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拥有希望,得到安慰。【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通读全文,“轻视”对应第②段“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欣赏”对应第⑩至⑮段内容,由此可知,第一空应在第③至⑦段概括,第二空应在第⑯段概括结合文中语句,第⑦段“惊喜之余”写看到木槿花开,作者感到惊喜;从第⑯段“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得出情感:期待。11.本题考查词语语境义的理解。结合第①段作者称“紫薇和木槿”在我的小园中是外来户,由此可见,“这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表明作者栽种时的“随意”与“漫不经心”,对它们并没有多大的希望。“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说明它们的成活是“偶然的”,即在“我”的意料之外的,表现了紫薇和木槿生命力的顽强。据此回答即可。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薄如蝉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木槿花瓣比喻为蝉翼,写出了木槿花瓣的轻薄;“歪着头”“调皮”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木槿花的活泼可爱,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木槿花的喜悦、欣赏和赞美之情。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结合第⑨段“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可知,这里“我的心也震颤起来”是描写“我”看到紫色的花开放而感到震撼的心理,并非“恐惧”。故选C。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可从文章中对木槿花的美好品质的描写入手分析。文中的木槿虽平凡娇嫩,不被重视,但却能够在经历无数苦难之后,依然顽强开花;第⑪段“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写出了木槿花在被土覆盖重压之下依然能够顽强开花,仍然保留有生命的信念,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文中木槿的顽强勇敢,也激励着作者,使作者在死别的悲痛中,生活困惑中重新振作起来,战胜悲伤,勇敢前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7分)羞涩与庄严周涛①昌耀的辞世令我异样的平静,这平静使我自觉有些接近冷漠。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我是较早知道昌耀病情的人,也是他在病榻上挂念过的人。青海的朋友在里说“你能不能过来陪他几天?”我说“不必了”。我是绝不会去目睹他临终前的痛苦面容的,而愿意永久地保留他给我的印象——昌耀独有的羞涩与庄严。②我和昌耀一共只见过三次面,平时基本没有书信,偶尔有过一两次,将近二十年来,相忘于江湖。第一次见面是1982年的“绿风诗会”,那是一次全国近百名诗人参加的盛会,可谓群贤毕至。昌耀是一个独行的孤旅,他的存在像一个无声的预示,给兴奋喧哗的诗人节抹上一层淡淡的悲苦。当时他给我题下的留言是:“前方灶头,有我的黄铜茶炊。”可能没有人想到,正是他的颜色染就了他以后十数年间诗歌的命运。他在情感上已经是先知的。③之后的认知则完全是因为他那本《命运之书》,正是这部诗集,使我意识到大师的存在和经典的凝重。读毕掩卷,我说了这样的话:所谓昌耀,就是当今中国行吟在青海高原上的屈原!这位命运的逐臣、艺术的孤立者同样不为人理解,区别在于屈原的忠心孤愤不为楚王解,昌耀的绝世诗篇不与国人通。④潮涨潮落,云起云飞,这多年来文坛兴衰了多少一时人物,喷射了多少过时喝彩,惟有昌耀如艾青笔下的礁石,淹没了又露出来……对,纪念昌耀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读艾青的那首短诗《礁石》,那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⑤大约到了1997年,我去兰州开会,专程去了一趟青海,我没有去看青海湖,而是专门看昌耀。我想看看这个真实的昌耀和我头脑里用文字构成的昌耀是不是吻合。结果,比我预料的还要严丝合缝,昌耀是一个圣子圣婴,是全身最少沾染世俗油污的人,他的羞涩与庄严说明了他内心的清澈与坚忍。他就是青海湖。⑥他的确是羞涩的。那天我们到处找不到他,留了话,下午他骑自行车来到省军区,一见面他低声说:“他们不让我进,我说找你。”然后我们到房间里坐下来,我为他削了个苹果,他始终把那个苹果擎在手里,没有咬一口。到了吃饭时间,他要回去,我坚持留他一起用饭,但是我注意到昌耀很少动箸,他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一顿饭。⑦后来我去了昌耀的住处,很是简陋,外间是公用办公室,里间一个小屋是他的住室。我没说话,内心有些酸楚,偌大的青海难道养不起昌耀这样一个诗人么?可他却得意地说:“一下班他们都走了,两间房子都是我的了!”我望着他儿童般天真的表情,心想在人世间他是无知的,因而也是满足的。⑧我说:“干脆我帮你调到新疆来吧,我能办到,条件要比这儿好得多。”他没料到,愣了几秒钟,两双眸子互相凝视片刻,信任和遗憾转瞬变幻。然后他说:“算了,我在这儿待惯了。”这一刻,他的羞涩变为庄严,坚定而且圣洁。他知道服从命运,深懂敬畏上天的安排。任何诱惑都不可能再改变——这个诗人自身已经成为青海高原上的一座山脉。也是,昌耀怎么可能离开青海呢?他已经长在那里了,就如圣婴已经无法脱离苦难母亲的怀抱。⑨过了一年,我们在北京又见了面,是《人民文学》的一次颁奖活动,昌耀依然谦虚羞涩,坚定庄严。应该说昌耀式的羞涩已是当今很少见的一种神态,与种种招摇撞骗、大言不惭,应付自如、自命不凡相对照,我从那羞涩里看到了良知——被现实风尚埋在很深很深处的良知。昌耀就是这样一面镜子,青铜出镜,他的存在总能照出一种别样的东西来,他能让有心的人看出自己的脏处和异样处,因而生出一些对自己的羞愧之心,这大概就是人格。⑩现在,这面镜子从高处跌碎了。所幸他留下了自己的诗作——珍贵的不可再得的卓越绝响。不管他是怎么死的,我敢断言,他肯定是没有白活。有《命运之书》,一生足矣。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活法,但我没见过哪个人比他更接近圣人。⑪昌耀现在是安详的,他的灵魂因了高原而离天堂最近,他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人世。假如青海湖夏季的天空中有一大朵洁白因强烈的阳光而爆裂开花的云,那一定是他在俯瞰万顷碧波了……昌耀你好!15.作者回忆了有关昌耀的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3分)16.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1)正是他的颜色染就了他以后十数年间诗歌的命运。(2)纪念昌耀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读艾青的那首短诗《礁石》,那是对他最真实的写照。17.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心理。(3分)那天我们到处找不到他,留了话,下午他骑自行车来到省军区,一见面他低声说:“他们不让我进,我说找你。”然后我们到房间里坐下来,我为他削了个苹果,他始终把那个苹果擎在手里,没有咬一口。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昌耀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分析。(4分)19.生活在,历史上,书籍里,其实也有不少昌耀先生这样的人。请举出一例,说说你的理解。(3分)【答案】15.绿风诗会,初识昌耀;命运之书,评价昌耀;青海看望,感受昌耀;北京见面,思考昌耀。16.(1)上文说昌耀是“独行的孤旅”,说明昌耀身上散发出的是孤独的色彩,这份孤独和昌耀的诗歌命运是相通的,昌耀的诗歌在很长时间里,也无人欣赏十分孤独。(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昌耀像礁石一样坚定,虽然会被浪潮淹没,但永远屹立不倒代表着一种坚强的品格。17.“低声”是指昌耀面对门卫的盘问,拙于应对的单纯心理。“擎”更是体现了其内心深处待人处事的谦逊和恭敬,这两个词语从侧面体现了他内心的清澈与坚强。18.谦虚羞涩,羞涩是一种内心的清澈和良知,时常要纯净心灵的自然流露,从他吃饭不肯动筷子,手拿苹果不咬一口可以看出。庄严坚定,是一种内心的坚定和圣洁,是任何诱惑都不能动摇的一种坚守,从他拒绝诱惑,不肯离开青海可以看出。19.言之成理即可。由于清政府的无能,林则徐从虎门销烟的英雄被贬到远僻的伊犁,他在寂寞中,走朔漠,过雪山,到处考察,垦田修渠,虽然寂寞之于林则徐是被贬伊犁的无奈,然而在寂寞中,他喊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绝唱。因为他心系百姓,放下个人的寂寞,为百姓办事,让水利良田世代惠泽百姓。【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与概括。由第②段“我和昌耀一共只见过三次面,平时基本没有书信,偶尔有过一两次,将近二十年来,相忘于江湖。第一次见面是1982年的‘绿风诗会’”概括为:绿风诗会,初识昌耀;由第③段“之后的认知则完全是因为他那本《命运之书》,正是这部诗集,使我意识到大师的存在和经典的凝重”“所谓昌耀,就是当今中国行吟在青海高原上的屈原!这位命运的逐臣、艺术的孤立者同样不为人理解,区别在于屈原的忠心孤愤不为楚王解,昌耀的绝世诗篇不与国人通”概括为:命运之书,评价昌耀;由第⑤段“大约到了1997年,我去兰州开会,专程去了一趟青海,我没有去看青海湖,而是专门看昌耀”“昌耀是一个圣子圣婴,是全身最少沾染世俗油污的人,他的羞涩与庄严说明了他内心的清澈与坚忍。他就是青海湖”,第⑥段“他的确是羞涩的”,第⑧段“他的羞涩变为庄严,坚定而且圣洁”可概括为:青海看望,感受昌耀;由第⑨段“过了一年,我们在北京又见了面,是《人民文学》的一次颁奖活动,昌耀依然谦虚羞涩,坚定庄严”“昌耀就是这样一面镜子,青铜出镜,他的存在总能照出一种别样的东西来,他能让有心的人看出自己的脏处和异样处,因而生出一些对自己的羞愧之心,这大概就是人格”,第⑩段“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活法,但我没见过哪个人比他更接近圣人”可概括为:北京见面,思考昌耀。16.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能力。结合文章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语言作答。(1)本句处于文章第②段。根据上文“昌耀是一个独行的孤旅”“他的存在像一个无声的预示,给兴奋喧哗的诗人节抹上一层淡淡的悲苦”可知,“他的颜色”指的是他身上悲苦孤独的色彩,“染就了他以后十数年间诗歌的命运”是指由于他的孤独感,他的诗歌在之后十数年间很少有人欣赏。(2)本句处于文章第④段。结合“潮涨潮落,云起云飞,这多年来文坛兴衰了多少一时人物,喷射了多少过时喝彩,惟有昌耀如艾青笔下的礁石,淹没了又露出来”可知,昌耀就如艾青笔下的礁石一般,即使遭受风吹浪打,潮起潮落,但依然坚定执着,屹立不倒。17.本题查词语理解。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表达的人物心理。“低声”是声音很低,文中指昌耀面对门卫的询问,不擅长应对以及当他把这件事告诉“我”时那种羞涩单纯的心理;“擎”是向上举的意思,文中指昌耀把“我”递给他的苹果一直托举在手里,表现出昌耀的谦逊有礼。两个词语从侧面表现出昌耀的羞涩、单纯、坚强。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他是个孤独的人。文章第②段“昌耀是一个独行的孤旅,他的存在像一个无声的预示,给兴奋喧哗的诗人节抹上一层淡淡的悲苦”可以看出;他是个坚强的人。由文章第④段“潮涨潮落,云起云飞,这多年来文坛兴衰了多少一时人物,喷射了多少过时喝彩,惟有昌耀如艾青笔下的礁石,淹没了又露出来”可以看出;他是个羞涩的人。由第⑦段“我为他削了个苹果,他始终把那个苹果擎在手里,没有咬一口”“我坚持留他一起用饭,但是我注意到昌耀很少动箸,他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一顿饭”可以看出;他是个庄严的人。由第⑧段“我”想帮忙把他调到新疆,他拒绝了我,“这一刻,他的羞涩变为庄严,坚定而且圣洁。他知道服从命运,深懂敬畏上天的安排。任何诱惑都不可能再改变”可以看出来。19.本题考查拓展延伸。举出像昌耀先生这样谦虚、庄严坚定、内心圣洁的人物事例,并谈谈自己的理解。示例:为了学画,张大千在偏僻的西部待了好几年,远离城市的喧嚣、人心的浮躁,刻苦钻研绘画,穷困潦倒没有打倒他,强盗土匪也没有吓跑他。在这几年中,他与清贫为伴,与孤独为伍。最终,他的画作与无价之宝画上了等号。三、文言文阅读(10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白居易《养竹记》)20.【甲】【乙】两文中四处画线句子的句式不属于下列选项的是:(

)(2分)A.判断句 B.疑问句 C.省略句 D.否定句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可爱者甚蕃

九州之外,谓之蕃国B.陶后鲜有闻

寡廉鲜耻C.贞以立志

贞元十九年春D.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B.【乙】文由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C.【乙】文“陶后鲜有闻”指的是东汉大诗人陶渊明,他又名陶潜,字元亮,江西九江人。D.【乙】文中的白居易与【甲】文所说“自李唐来”中“李唐”属于同一个朝代,他是伟大的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答案】20.C21.B22.(1)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23.C【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花之隐逸者也”是判断句,“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同予者何人?”意思是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表达作者的疑问,是疑问句;“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叙述白居易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的事,为陈述句;“竹不能自异”意思是: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根据否定词“不”判断为否定句式;综合分析,四个句子中没有“省略句”。故选C。21.A.形容词,多/蕃,通“番”,指外国或外族;B.都是形容词,意思是:少;C.形容词,坚定/与“元”一起表示年号,名词;D.动词,种植/名词,树木;故选B。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重点词语:(1)予,我;独,只,仅仅;之,主谓间,取独,不译;染,沾染(污秽);濯,洗;清涟,清水;妖,艳丽。(2)性,本性;思,想到;中立不倚者,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23.C.有误。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不是“东汉”。故选C。【点睛】甲文参考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乙文参考译文: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敝,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像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像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四、诗歌鉴赏(4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24.这首诗中“赚”字用得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2分)25.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2分)【答案】24.“赚”字写出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实际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色彩。25.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解析】24.这是一道诗歌词语赏析题,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具体而言,要分三步回答: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赚”是“骗得”的意思,将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实际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一种自嘲和调侃意味。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手法,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五、作文(50分)26.请以《最______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500字;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参考例文最美的时光童年的时光里,有许多美好的记忆,而我最美的时光却停留在7岁那年的夏天。那年夏天,我去外婆家度暑假,也在那年夏天,我认识了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