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6?8题。

在《人间词话》的开篇中,王国维即提出了词的“境界”问题,以为“有境界”才能“成高格”,立“境界”为诗词之本。“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首创,但中国古典诗论中,较多运用的是“意境”。至《人间词话》,“境界”则取代“意境”成为出现频率更高的术语。这样的转换不仅仅是一种字面上的变化,我以为它也标志着有唐以后中国古典诗论的艺木品鉴论进入到了一种艺木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的更为宏阔深沉的审美境域中。这种审美境域所呈现出的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正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这种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一系列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范畤的标举及对古典诗词的生动、精到的审美品鉴,得到了凸现。其中,《人间词话》对“大词人”与“真感情”的倡导与品鉴,正是这种美学情致的某种建构与体现,《人间词话》定稿第二十六则,广为人知。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重境界,是王国维对事业、学问之追求、奋斗、成功过程的高度概括与形象展示,但他又是从艺术的角度、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的,是从诗词、艺术的意境出发来表达对人生、生命境界的认识与理解的。王国维的诗词鉴赏不仅仅是一种艺木的活动、审美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生命与人生的存在方式。艺术成为生命的写照,艺术的美境正是生命追求的标杆。鉴于此,王国维提出:“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何谓“大词人”?我以为这就是王国维对艺术家提出的一种标准与要求。“大”不仅仅是拥有高超的艺术技能,还要具有某种生命的境界。因此“大词人”就超越了一般的词人,超越了只懂技巧的词人,也超越了缺失境界的词人。

王国维一向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追求纯粹美与纯粹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但这并不等于他认为美与艺术可以独立于人生。事实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品评诗词、评价词人的标准并非只是艺术技能。王国维说:“美成(周邦彦的字——编者注)深远之致不及欧、秦。惟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提出了外在形式技巧的创新与内在意蕴出新的关系。他在谈论南宋词人“格”与“情”、“气”与“韵”的关系时,谈的也是这个问题。在谈到东坡与嫁轩词时,他又说:“东破之词旷,嫁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句,优东拖之效棒心也。”显然,在形式与内韵的关系上,王国维是更重后者的。王国维所谈的“忧生”、“忧世”、“雅量高致”、“有赤子之心”等,都是对一个词人内在性情境界的鉴赏。唯有具内在的性情境界,才能成“大词人”。可以说,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标举的一祌重要的人生美学情致。(节选自金雅《“大词人”与“真感情”》,有删改)6.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词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词人”不仅拥有高超的艺术技能,还具有某种生命的境界,他们既超越只懂技巧的词人,也超越缺失境界的词人。B.“大词人”对事业和学问的追求、奋斗、成功过程要达到王国维的“三重境界”。他的人生与生命境界也要达到这“三重”标准。C.相较于形式技巧,“大词人”更要有内蕴,必须具有“忧生”、“忧世”、“雅量高致”、“有赤子之心”等内在的性情境界。D.“惟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作者”,所以美成是“大词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和辛弃疾也是“大词人”。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词话》用“境界”取代“意境”不只是字面上的变化,更是标志着中国古典诗论进入了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的审美境域。B.《人间词话》用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范畴的标举和生动精到的古典诗词审美品鉴来凸现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境界是: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且力之“不悔”,心里却有不尽的迷惘。D.王国维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的建构与体现,就是《人间词话》中对“大词人”与“真感情”的倡导与品鉴。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有境界”才能“成高格”,立“境界”为诗词之本。审美境域呈现出的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B.王国维追求纯粹美与纯粹艺术,“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己”“游戏的事业也”等论述可见他认为美与艺术能独立于人生。C.王国维的诗词鉴赏也是一种生命与人生的存在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审美的活动,他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人生、生命的境界。D.王国维谈论“格”与“情”、“气”与“韵”的关系,说的是外在形式技巧创新与内在意韵出新的关系,他重视的只是后者。参考答案:6.D

7.B

8.C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l6—18题。对于批评家的希望鲁迅

①前两三年的书报上,关于文艺的大抵只有几篇创作(姑且这样说)和翻译,于是读者颇有批评家出现的要求,现在批评家已经出现了,而且日见其多了。

②以文艺如此幼稚的时候,而批评家还要发掘美点,想扇起文艺的火焰来,那好意实在很可感。即不然,或则叹息现代作品的浅薄,那是望著作家更其深,或则叹息现代作品之没有血泪,那是怕著作界复归于轻佻。虽然似乎微辞过多,其实却是对于文艺的热烈的好意,那也实在是很可感谢的。

③独有靠了一两本“西方”的旧批评论,或则捞一点头脑板滞的先生们的唾余,或则仗着中国固有的什么天经地义之类的,也到文坛上来践踏,则我以为委实太滥用了批评的权威。试将粗浅的事来比罢: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但他却可以有几条希望,就是望吃菜的没有“嗜痂之癖”①,没有喝醉了酒,没有害着热病,舌苔厚到二三分。

④我对于文艺批评家的希望却还要小。我不敢望他们于解剖裁判别人的作品之前,先将自己的精神来解剖裁判一回,看本身有无浅薄卑劣荒谬之处,因为这事情是颇不容易的。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知道尸体解剖和戮尸的区别,出洋留学争“放诸四夷”②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猫和老虎的区别,老虎和番菜馆的区别……更进一步,则批评以英美的老先生学说为主,自然是悉听尊便的,但尤希望知道世界上不止英美两国;看不起托尔斯泰,自然也自由的,但尤希望先调查一点他的行实,真看过几本他所做的书。

⑤还有几位批评家,当批评译本的时候,往往诋为不足齿数的劳力,而怪他何不去创作。创作之可尊,想来翻译家该是知道的,然而他竟止于翻译者,一定因为他只能翻译,或者偏爱翻译的缘故。所以批评家若不就事论事,而说些应当去如此如彼,是溢出于事权以外的事,因为这类言语,是商量教训而不是批评。现在还将厨子来比,则吃菜的只要说出品味如何就尽够,苦于此之外,又怪他何以不去做裁缝或造房子,那是无论怎样的呆厨子,也难免要说这位客官是痰迷心窍的了。

(选自《热风》,有删改)【注】①“嗜痂之癖”:病态的、反常的嗜好。②“放诸四夷”:放逐到边远的地方。16.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思路。(6分)

17.请概括第③段中“滥用了批评”的几种表现。(6分)

18.结合全文,谈谈鲁迅对批评家的希望。(6分)

参考答案:16.首先指出批评家业已出现并快速增多的现象;然后提出当前文艺批评存在的优缺点;(亦可分为两点——“接着肯定某些批评家怀有宽容态度的好意批评;然后批评某些批评家非正确的批评方法”)最后集中表明对批评家的希望。(评分建议:每点2分;若第二部分分为两点,此两点各l分。)17.套用西方陈旧的理论,照搬他人呆板的观点,固守中国非文艺批评的方法。(评分建议:每点2分。)18.对文艺有着“热烈的好感”;深谙并掌握各种批评理论;踏实了解作者,并多读所批评的文本;以宽容态度,就事论事。(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6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卖琴【加拿大】费力克斯·勒克莱尔雨天,男人的短大衣里藏着一把小提琴。他走得很快,帽子遮在眼睛上,一脸疲惫,不时左顾右盼。突然,他拐进一条小小的甬道,推开一扇房门。门上的木牌上写着:制琴坊。进入房内,他脱下大衣,把小提琴放在柜台上。他用大拇指把帽边卷起来,等着那位在窗下工作的老人。制琴师站起身,一双眼睛在大大的镜片后面眨动着:“做什么?”“我想把我的小提琴卖给您。”制琴师将琴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说:“是我做的,二十年了,制作日期写在这儿呢。”

那男人说:“我知道。“您想卖掉它?”“是的,先生。”“贵姓啊,您?”“于贝尔·托马斯。”“我听过您的大名,我那屋里面就有您的唱片,几支协奏曲,就是用这把琴录制的吧?您拉小提琴很久了吗?”“16年了。”老人又摸了摸琴:“还是留着吧。”“不,我再也不想看到它。”“如果我是您的话,我不会把一个老朋友甩掉的,一个16年来相依为命、为您留下许多纪念的朋友。”“我需要钱。”音乐家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摊开手,说道,“我现在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了,电台的工作也已经丢了。”他咬咬嘴唇。“公众音乐会也是,两个星期前,爵士交响乐团的指挥辞退了我。我只好去给孩子们上课,可就在教他们演奏上行音阶的时候,我的手僵住了……是风湿病。”当他说话时,老人几次犹豫后将左手放在了琴盒上。音乐家说完了,低头看他的琴,这才发现老人的手缺了两根手指。整整一分钟,两个人都一动不动。最后于贝尔·托马斯先开口了:“您的手也残了?”老人沉默地转回身,向窗边走去,坐在凳子上继续工作,他盯着手中的活计,说道:“这桩意外是在我16岁时发生的。我把它讲给您听,是因为我那屋里面有您的小提琴协奏曲。

“那时候,我家生活在一个农场里,距城市有七里路,我每天坐着狗拉雪橇去上学。我有了一个爱好:音乐。那时我唯一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音乐家始终低着头。老人继续说道:“我挺有天分,耳朵很好,左手灵巧,还有一颗特别敏感的心。我学了一年,对小提琴简直到了痴狂的地步。为了上琴课,我需要在晚饭后出门,上完课后再返回家里。每星期一次。在学琴的路上,我裹着一张毛毯,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像抱着一个孩子……“正是那个时期,在一场学校组织的节庆活动中,我第一次当众演奏。”小提琴家抬起了头。老人继续说道:“演奏大厅里,有几位牧师、一位主教大人、一位议员、一些记者、全体学生和几个漂亮的女孩。由于一场可怕的暴雪,我是独自一人坐着狗拉雪橇来的。妈妈没能坐在大厅里看我演出,因为路完全没法走。“我演奏了《回忆》,我的小提琴声回荡在大厅里,琴音清澈洁净。我还记得演出结束时那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那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的老师站在幕后,他哭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吻了我一下。“有一个男人,过来问我的姓名和年龄,然后带着满脸的微笑和鼓励的目光离去了。一位牧师对我晃着脑袋说:‘再接再厉,小家伙……’“唉,如果妈妈在那儿该多好!这是我唯一的遗憾。”音乐家凑近来,身子向前倾着,生怕听漏了一句话。老人继续说道:“夜深了,我从学校出来,胳膊下夹着心爱的小提琴,满心都是幻想。我要到学校后面的小牲口棚去,我的狗在那儿等我。“我想到大都会、音乐会、个人独奏,想到我的家庭,那光宗耀祖的辉煌时刻指日可待……突然,汪的一声!”音乐家蹙蹙眉头,等着下面的话。制琴师接着说道,“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我跟一条狗在搏斗,它在狂吠,我也在大喊大叫,在我身后的雪地上拖着一条长长的血痕……那条我们家买了才一个星期的狗,咬断了我的两根手指。”一阵沉默后,老人又说:“在我的一生中,我只公开演奏过一次,而不是演奏了16年,更不曾取得显赫的成就,没录制过唱片,没有四处巡演将名声远播到欧洲去。只有过一次当众演出,还是在一个学校的小厅堂里,而且我的母亲也没有来听。”于贝尔·托马斯再次低下头去。老人悄悄站起身,消失在把店面和他的住处分隔开来的门帘后面。他抱着一个琴盒走回来,小心翼翼地将它打开。那是他的小提琴,被包裹在一块白色的法兰绒布里。他把琴轻轻地放在于贝尔·托马斯身旁,又回到窗下的小凳上。音乐家就像一个蒙羞的人急于脱身那样,走向柜台,拿起他的小提琴,塞进短大衣。他轻轻地带上门走了出去,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于贝尔·托马斯要把自己拉了16年的小提琴卖给它的原主人制琴师,主要目的是完

璧归赵,他相信制琴师会好好保管它。B.“仿佛这是一扇教堂之门”是说音乐家在制琴坊听到制琴师的故事后,灵魂受到了洗礼,心灵得到了净化,改变了生活态度。C.两次提到音乐家把琴藏进大衣,表现了他不同的心态:第一次,主要是唯恐被人发现而暴露窘况;第二次,珍爱而唯恐淋坏。D.制琴师记得第一次当众演奏小提琴时的许多细节,后文却说“有些情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前后矛盾,说明他的年纪确实大了。E.制琴师学琴时“把小提琴紧紧抱在怀中”,后来又放在盒里珍藏,表现了他对自己用过的所有东西都十分喜爱、十分珍惜的心理。(2)于贝尔·托马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小说三次提到“妈妈”没能来听“我”演奏,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小说的主人公是音乐家,但几乎一半的篇幅是在写制琴师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B项2分,C项3分,A项1分。(2)他是一位穷困潦倒的音乐家。他曾辉煌无限,是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录制的唱片很受欢迎。后来因病不能拉琴,丢掉了工作,陷入痛苦之中,最后在制琴师的教导启发下,重新振作了起来。(3)第一次:点明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下面被狗咬的情节发展作铺垫;第二次:使得演奏的成功、满心的激动与唯一的遗憾形成对比,突出遗憾之深;第三次:与音乐家的辉煌形成对比,目的在于启发音乐家改变生活态。(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4)①设置情节的需要。制琴师的故事是最精彩的部分,是促成音乐家转变生活态度的关键。②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制琴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量描写使其形象丰满。③突出小说主题的需要。通过写制琴师的故事,表达了即使陷入困境也不能绝望,而要积极追求、热爱生活的主旨。④表现写作意图的需要。音乐家虽是主人公,但制琴师才是作者想要重点表现的人物,所以要浓墨重彩。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加以概括作答。“那时我唯一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他曾辉煌无限,是交响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录制的唱片很受欢迎。”根据这些语句提炼性的概括作答即可。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小说中找到“妈妈”三次没能来听“我”演奏的具体语段,然后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次由“一场可怕的暴雪”“路完全无法走”可知,环境的恶劣,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第二次由“我还记得演出结束时那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那不知所措的样子”可知,演出非常成功,妈妈没来的遗憾与之形成对比;第三次,以老人与音乐家的辉煌相比,从写作意图的角度,自然是为了启发音乐家的生活态度。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小说中制琴师的形象及在小说中的情节,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小说的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只要符合小说内容,言之有理即可。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郑冲,字文和,荥阳开封人也。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①,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无干局之誉,箪食媪袍,不营资产,世以此重之。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拜司空。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冲虽位阶台辅,而不预世事。时文帝辅政,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及魏帝告禅,使冲奉策。武帝践祚,拜太傅,进爵为公,顷之,司隶李憙、中丞侯史光奏冲及何曾、荀顗等各以疾病,俱应免官。帝不许。冲遂不视事,表乞骸骨。优诏不许,遣使申喻。冲固辞,上貂蝉印绶,诏又不许。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如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②勋,藩翼王室者也。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顗各尚德依仁,明允笃诚,翼亮先皇,光济帝业。故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兼文武,忠肃居正,朕甚嘉之。”九年,冲又抗表致仕。明年薨。帝于朝堂发哀,追赠太傅,赐秘器,朝服,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谥曰成。(节选自《晋书·郑冲传》)【注】①搜:寻找。扬:选拔、举荐。侧:同“仄”。侧陋:隐伏,卑微,引申指地位低微。②庸:古同“佣”,雇佣,任用。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B.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C.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D.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遂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有姿望/动必循礼/任真自守/不要乡曲之誉/由是州郡久不加礼/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冲注重修养,作风朴素。任陈留太守时,他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不求美名,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私产,世人因此看重他。B.郑冲洁身自好,受人尊重,做太保时,级别虽已和宰相相同,但他从来不参与世俗的事务;贾充、羊祜等人制定礼仪、法律制度,都是先求教于他。C.郑冲是武帝的心腹之臣。在李憙、史光等人以疾病为由奏请免去郑冲等人的官职时,武帝依然对郑冲坚信不疑,并一次次地驳回他的辞职申请。D.郑冲受到皇帝的称赞,皇帝通过赞美汉高祖刘邦的知人善任,回顾祖辈君臣的通力协作,进而夸赞了郑冲等人的功劳,并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侍中郑小同俱被赏赐。(2)昔我祖考,遭世多难,揽授英俊,与之断金,遂济时务,克定大业。参考答案:10.D

11.C

12.D

13.(1)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2)道去我的祖辈,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任情率真,坚持本性。在乡里不沽名钓誉,因此州郡长官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如“经史”“儒术”“百家之言”“州郡”等即可作出判断。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墓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间接表达了赏识之意”错,应是直接表达。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及”,等到;“执”,拿;“亲”,亲自;“与……俱”,与……一起。第二句得分点:“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郑冲,字文和,是荥阳开封人。从寒微的出身起家出仕,操守超群出众,生性恬静清心寡欲,专心研习经史典籍,于是广泛研习儒家及百家学说。有优美的风度,行动一定遵循礼制,任情率真,坚持本性。在乡里不沽名钓誉,因此州郡长官很久都对他不加礼遇。到了魏文帝做太子的时候,寻找和举荐地位低微的贤能之士,任命郑冲为文学侍从,不断升迁做了尚书郎,出京补任陈留太守。郑冲把儒雅作为(自己追求的)道德境界,任职没有办事干练(干局:谓办事的才干器局)的赞誉,吃蔬食,穿麻絮袍子,不营制个人产业,世人因此而看重他。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为从事中郎,转任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被授予司空之职。到高贵乡公讲《尚书》时,郑冲手拿经书亲自讲授,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不久转任司徒。常道乡公即位,郑冲被授予太保之职,职位在三司之上,进封寿光侯。郑冲官职的品级虽然达到宰相一级,却不参与尘俗之事(特指社交应酬之事)。当时晋文帝辅佐朝政,平定蜀国之后,命贾充.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法律制度,(他们)都先向郑冲咨询,然后再施行。到魏元帝宣告禅让时,派郑冲捧策书。晋武帝登上皇位,任命郑冲做太傅,爵位晋升为公。不久,司隶李患、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和何曾、苟额等人各自因为疾病,都应该免去官职。皇帝不准许。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上表自请退职。皇帝下诏美言劝阻,又派人申明晓谕。郑冲坚决推辞,交上印绶,诏书又不准许。泰始六年,下诏书说:“过去汉高祖凭借知人善任,因而能平定天下,追述功勋,把美名归于三俊。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收藏在宗庙中,副本留在有关部门,以此昭明美德任用勋劳,从而保护辅翼王室。过去我的祖辈,遇到了世间很多灾难,招揽任用才智出众的人才,与他们同心协力,于是成就了世事,能够奠定国家大业。太傅寿光公郑冲、太保郎陵公何曾、太尉临淮公荀额各自崇尚德行仁义,明智公允忠诚,辅佐先皇,光大帝业。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忠诚恭敬正直,朕很赏识他们。”九年,郑冲又向皇帝呈上奏章辞官。第二年去世。皇帝在朝堂致哀,追赠郑冲为太傅,赏赐郑冲贵族用棺材,朝服,一套寿衣,三十万钱,一百匹布。谥号为成。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前在河西,能节用度,勤职业,仓库充实,器械精利;上闻而嘉之,欲加尚书。张九龄曰:“不可。尚书,古之纳言,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上曰:“然则但加实封可乎?”对曰:“不可。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陛下赏其勤,赐之金帛可也;列土封之,恐非其宜。”上默然。李林甫言于上曰:“仙客,宰相才也,何有于尚书!九龄书生,不达大体。”上悦,明日,复以仙客实封为言,九龄固执如初。上怒,变色曰:“事皆由卿邪?”林甫退而言曰:“苟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十一月,戊戌,赐仙客爵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从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于是上积前事,以耀卿、九龄为阿党,并罢政事。

(选自《资治通鉴·二百一十四》)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列土封之

列土:分封土地,作王作侯B.陛下相林甫

相:使为相,为相C.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

短:说别人的坏话D.上浸疏之

浸:更加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如甲申年、丁酉年等。本文中的“戊戌”即戊戌年。B.隋唐时爵位分王、公、侯、伯、子、男。公爵是比王爵低一级的爵位,分为国公、郡公和县公。文中牛仙客被封为陇西县公的爵位。C.庙,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社,古代指土神和祭祀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庙社,用以指代国家和政权。D.三司,东汉称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管刑狱。武则天当政后,改为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按为三司。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反对加封牛仙客为尚书和对其实封,李林甫向唐玄宗进谗言,最终玄宗还是加封了牛仙客陇西县公的爵位。B.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但萧炅是一个白字先生,中书侍郎严挺之讥笑他为“伏猎侍郎”,于是萧炅被调出京城,任岐州刺史。C.李林甫是一个曲意奉承的奸佞小人,张九龄反对他担任宰相,他虽然内心不满,表面上却“曲意事之”。D.严挺之的前妻被休后又嫁给了王元琰,跟从王元琰获罪,严挺之解救了她。李林甫让人告诉玄宗,玄宗认为严挺之这样做是出于和前妻的私情。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参考答案:7.D

8.A

9.D

10.张九龄和严挺之关系很好,想引荐严挺之做宰相,曾经对严挺之说:“李林甫尚书正倍受皇上恩宠,你应该到李尚书家(拜访一下),和他交好亲近。”(“善”“引”“造”“款昵”各1分,句意通顺1分)文表示被动,“恨”译为怨恨,“事”译为侍奉,“疾”译为嫉恨。参考译文: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以前在河西镇时,能够节约用费,勤于职守,所以河西镇仓库中的物资充实,军用器械精利。玄宗听说此事后,想要嘉奖他,任命他为尚书。张九龄说:“不能这样做。尚书就是古代的纳言,唐朝建立以后,只有曾经做过宰相和朝野内外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才能担任。而牛仙客原本是河湟地区节度使判官,现在聚然被任命为这么显要的官职,恐怕有辱于朝廷。”玄宗说:“那么只封给他有实封户数的食邑可以吗?”张九龄回答说:“这也不可以。封爵本是为了奖赏有战功的人。牛仙客作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军器,都是他应该做的事,谈不上有什么功劳。陛下如果要奖赏他勤于政事的功劳,赐给他金帛就可以了。而分土封爵,恐怕不合适。”玄宗沉默不语。李林甫对玄宗说:“牛仙客具有宰相的才能,当不当尚书又有何妨!张九龄是一介书生,不懂得大道理。”玄宗听后十分高兴,第二天,又说要封给牛仙客食邑,张九龄仍然坚持说不可以。玄宗极为愤怒,脸色大变说:“朝廷大事都要由你来做主吗?”李林甫退朝后说:“只要有才能,何必一定要会写诗歌文章!天子要重用一个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十一月戊戌(二十三日),玄宗赐牛仙客陇西县公爵位,并给食邑实封三百户。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一身系国家之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以后要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不听。当时张九龄因为有文学才能,正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但表面上还不得不奉承他。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关系密切,所以也受到李林甫的嫉恨。这时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生活逐渐奢侈腐化,懒于处理政事。而张九龄遇到事情,不论大小,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李林甫一有机会就在玄宗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所以玄宗逐渐疏远张九龄。李林甫引荐萧炅做户部侍郎。萧炅向来不学无术,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将“伏腊”误读为“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省中岂能容忍(如此不学无术的)‘伏猎侍郎’!”因此将萧炅调出京城做岐州刺史,所以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和严挺之关系很好,想引荐严挺之做宰相,曾经对严挺之说:“李林甫尚书正倍受皇上恩宠,你应该到李尚书家(拜访一下),和他交好亲近。”严挺之一向鄙薄李林甫的为人,最终未到李林甫家中(去拜访)。李林甫更是非常怨恨他。严挺之先娶了妻子,(后来)遗弃了她,改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犯了贪赃受贿罪被抓到三司审问查办,严挺之替他营救解脱。李林甫通过身边的近臣到禁中禀告皇上。皇上对宰相说:“严挺之替罪人请托宽免之法。”张九龄说:“这是严挺之遗弃的妻子,不应有私情。”皇上说:“(就是)离异了才会再有私情。”玄宗又联想到以前的事情,认为裴耀卿与张九龄庇护自己的党羽,二人一起被罢免了参加政事。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5.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迹且至臣家

迹:追踪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C.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大多数D.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徇:示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布素以为人侠义著称,又是一位忠勇、善战的楚将。楚亡后,季布知汉王记恨前嫌,一度藏匿在濮阳同周家。B.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C.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要是出于侠义,也是为汉政权着想。D.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重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2)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8.季布和丁公同是项羽原来的部下,到了刘邦手下,为什么一个被任命为郎中,一个被处死呢?参考答案:5.C

6.B

7.(1)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2)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

8.季布被任命为郎中,一是因为季布忠勇,有才能,二是因为政治需要;丁公被处死,是因为丁公不忠义,警示大家不要向他学习。【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本题中,C项,应为“多:称赞”。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中“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这一理由错,原文是“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意思是“您如果能听我,我斗胆为您献计,如果不愿听我的,我情愿先自包工头.季布就答应了他.于是周氏为他剃光了头,以铁圈束颈,穿上粗布衣服,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第一句中,“及”,等到;“购”,重金征求;“匿”,窝藏;第二句中,“资”,资助;“此……也”,判断句式;“之”,的。【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求答出“季布和丁公同是项羽原来的部下,到了刘邦手下,为什么一个被任命为郎中,一个被处死呢”,然后浏览全文,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概括总结。本题中,季布被任命为郎中,一是因为季布忠勇,有才能。如文中写道“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意思是“此时,各卿相都夸赞季布能化刚为柔,朱家也因此闻名当世。季布被皇上召见,请了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二是因为政治需要;丁公被处死,是因为丁公不忠义,原文有“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意思是“丁公做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警示大家不要向他学习。【点睛】参考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任性好侠,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他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宣称)有敢于收留藏匿季布者,其受惩将累及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氏对他说:现在悬赏捉拿你,情况危急,追踪觅迹就要查到我家了。您如果能听我,我斗胆为您献计,如果不愿听我的,我情愿先自包工头。季布就答应了他。于是周氏为他剃光了头,以铁圈束颈,穿上粗布衣服,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就买池土地,把他安置在农庄里。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来到洛阳,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一同喝了几天酒,朱家趁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什么大罪,皇上如此急迫地缉拿他。”滕公说“季布多次为项羽让皇上陷于困境,皇上恨他,所以一定要抓住他。”朱家说:“你看季布是什么样的人?”滕公说“是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为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只是尽职而已?(再说)项羽的旧臣能杀得光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因为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者,就凭季布这样的贤能,如果汉皇如此急迫地缉拿他,这样他不是北逃胡方,便是南逃越国。忌恨壮士而以其资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鞭打楚平王之尸的原因。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此时,各卿相都夸赞季布能化刚为柔,朱家也因此闻名当世。季布被皇上召见,请了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季布的舅舅丁公担任楚军将领。丁公曾经在彭城西面替项羽追逐汉高祖,使高祖陷于窘迫的处境。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高祖感到危机,回头对丁公说:“我们两个好汉难道要互相为难吗!”于是丁公领兵返回,汉王便脱身解围。等到项羽灭亡以后,丁公拜见高祖。高祖把丁公捉拿放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做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于是就斩了丁公,说道:“让后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对下面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

学生市民①非常希望19.08%11.90%②希望68.79%59.52%③不希望5.20%5.95%④无所谓6.93%22.62%(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

学生市民①家庭20.23%22.62%②学校9.83%8.92%③社会4.62%11.13%④以上都是65.32%58.33%

A.调查显示,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B.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中的多数认为礼仪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C.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社会和学校。D.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虽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差异也明显,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学生意愿更强烈。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表解说的题目,图表解说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表反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表头和极值,表头反应的是图表的重点,同类数据之间要比较观察,比如通过比较市民与学生对于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百分比,就可以推断C项错误。8.“点赞”为一网络语言,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请仿照示例,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材,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构成排比。要求:①符合作品的特点(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②句式相近。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了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塑造了哀怨与执着湘水女神的屈原《湘夫人》点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参考答案:我为具有朴素平淡语言风格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点赞。我为勾勒出开阔宏丽意境的杜甫《登岳阳楼》点赞。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续写式仿写,重在文章的选取,文章要出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答题时要明确“点赞”的内容,尤其注意内容要和文章内容相符。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